【关键词】 粉尘螨; 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脱敏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改变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对变应原免疫的类型,并有可能治愈变态反应疾病的方法。SIT通常是通过反复多次皮下注射,即皮下免疫治疗(SCIT),诱导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但因不良反应较大,并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等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来通过舌下含服的方法进行免疫治疗,即舌下免疫治疗(SLIT),引起了临床上广泛的兴趣。与SCIT相比,SLIT完全由患者自己使用药物,因此更方便,临床研究也证实这种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而且与药物治疗相比,SLIT可以显著降低临床费用,减轻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舌下含服滴剂治疗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62岁,平均年龄为(21.7±14.1)岁,均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1],变应原皮肤试验粉尘螨均为阳性(++以上),明确诊断后给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半年以上,通过症状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
1.2 材 料
变应原皮肤试验试剂及脱敏治疗的变应原疫苗由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治疗方法
将粉尘螨滴剂分为5个浓度,分别为:1号1 μg/ml,2号10 μg/ml,3号100 μg/ml,4号333 μg/ml,5号1 000 μg/ml。每日给药1次,剂量每日递增,具体如下:4~14岁(包括14周岁)给予粉尘螨滴剂1,2,3号各1瓶,4号维持;15岁以上给予1,2,3,4号各1瓶,5号维持。开始3周为递增量期,第1周从1号开始,清晨空腹或晚睡前滴于舌下,口含1 min自然吸收,30 min后可进食饮水,开始1滴,第2~4天每日递增1滴,第5~7天每日递增2滴。第2,3周服用2号,3号,方法同1号。4~14岁第4周起为维持量期,都用4号,每日1次,每次3滴,15岁以上第6周起都用5号为维持量,每日1次,每次2滴。变应原皮肤点测试验采用国际通行的点刺法和组胺当量阳性标准,凡变应原反应风团大小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风团大小是组胺团的1/4者为(+),1/2者为(++),相同者为(+++),2倍者为(++++)。
1.4 疗效判断
采用海口(1997)标准。喷嚏(1次连续个数):3~9个为1分,10~14个为2分,15个为3分。流涕(每日擤鼻次数):4次为1分,5~9次为2分,10次为3分。鼻塞:偶有为1分,介于两者之间为2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为3分。鼻痒:间断为1分,蚁行感但可忍受为2分,蚁行感难忍为3分。计算公式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以上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以下为无效。治疗过程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2 结 果
入选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了半年以上的舌下脱敏治疗,治疗前患者的鼻炎症状评分为5.88±1.79,经舌下脱敏治疗3个月后的症状评分为1.65±1.30,与治疗前相比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01);坚持舌下脱敏治疗6个月后的症状评分为1.00±1.07,与治疗前相比症状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01),与治疗3个月相比,症状评分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60例舌下含服脱敏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首次舌下含服出现鼻涕增加等现象,加用抗组胺药物口服3天,症状缓解,继续治疗周期。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近年来,SLIT发展较快,临床治疗的病例也在增多,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EAACI)已对这种治疗方法给予支持[2]。特异性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针对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治疗。局部免疫治疗的基础理论有两个观点 [3]:① 变应原通过黏膜表面给予,与胃肠道外给予不同,它能引起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耐受;② 变应原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可导致局部免疫应答的下调。舌下免疫主要依靠第一个机制,鼻内免疫治疗主要依靠第二个机制。Bagnasco等[4]观察单体类变应原和天然变应原应用I作放射标记,发现血清放射活性物质峰值出现在吞咽后2 min,类变应原较天然变应原血清峰值高,可能是类变应原抵制了胃肠道内酶活性的缘故。SLIT是将一定剂量的特异性变应原置于舌下1~2 min后吞咽,确切的命名应为舌下吞咽免疫治疗(sublingualswallowimmunotherapy),剂量逐渐递增达维持量,变应原总剂量达常规皮下注射免疫治疗的数倍至数百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半年以上的脱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多得到了改善,总有效率达77%以上。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疗效与经典方式的皮下注射脱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众所周知,舌下组织是高度血管化的,血液直接流向颈静脉,舌下使用小分子合成药物可被迅速吸收并进入血液,而不经过肠和肝。SLIT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同时因其安全性良好,使患者在家中进行非注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尤其适合于儿童。由于是自我给药,治疗中不能坚持随访的患者相对较常规皮下免疫注射多,但总的说来,其依从性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5]。至于患者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得到改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6],治疗组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等级变化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时间短有关,一般特异性免疫治疗2到3年以后sIgE才会逐渐缓慢降低[7],WHO推荐免疫治疗至少维持3年。目前我们只是观察治疗半年的近期患者,有待进一步观察治疗1、3年及以后的长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2] Maling HJ,AbreuNogueim J,AlvarczCuesta E,et a1. Local immunotherapy[J].Alergy,1998,53(10):933-944.
[3] Frew AJ, Smith HE.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7:(3):441-444.
[4] Bagnasco M, Passalacqua G, Villa G,et a1. Pharmacokinetics of an allergen and a monomeric allergoid for oromucosal immunotherapy in allergic volunteers[J]. Clin Exp Allergy.2001,31(1):54-60.
[5] Ohashi Y, Nakai Y, Tanaka A,et a1.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 a new insight into its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J]. Acta Otolaryngol Suppl, 1998,538:178-190.
[6] Bahceciler NN, Arikan C, Taylor A, et al. Impact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on specific antibody levels in asthmatic children allergic to house dust mites[J].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5,136(3):287-294.
[7] Wachholz PA,Durham SR. Mechanisms of immunotherapy: IgG revisited[J].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4(4):3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