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MBA论文的A中学员工激励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44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 会计 企业投资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MBA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本章介绍该研究选取 A 中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并分析了在 A 中学的员工激励中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可行性。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理论的研究概况、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概况、本文的层次结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市国际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而提供文凭教育的国际学校更是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近年来,哈佛、斯坦福、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级名校的许多来自中国的本科留学生都毕业于上海的国际高中。顶尖的国际学校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能够使学生和家长享受多样的文化氛围和出色的服务管理。上海市的国际学校按照所有制性质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资学校,如美国学校、英学校、新加坡国际学校等等;第二类是民办院校,如平和双语、世界外国语中学等等;第三类是公办高中的国际部,学校的政策和运作受政府部门的引导监督,如复旦附中国际部,交大附中国际部等等。公立高中国际班(或国际部)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收紧。2003 年,国务院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了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之后,2010 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由此推动了国际班的大量涌现。国际班的开办手续不算复杂,探索国际课程也能够获得政府的经费补贴。但到了 2013 年,教育部出台了《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审批政策开始收紧。与此同时,在政策的引导下,公办高中的国际部逐渐向民办性质转变,面临着与外资学校和原有民办学校更为相似的竞争环境。时至今日,学校对企业的管理经验有了越来越多的借鉴。A 中学国际部自90 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拥有约 3000 名接受国际课程的在校学生;同时,该校重视制度建设,努力塑造开放和谐的校园文化,并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员工考核与激励体系。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以及 A 中学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课程体系和师资构成的不断丰富,原有的高行政化的管理体制难以很好适应当前学校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学校愿景、文化氛围和考核机制难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效能和凝聚力,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及依赖性的机制依然存在明显不足。同外资及民办学校相比,A 中学国际部的员工管理相对落后,需要进行科学的改革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65 年,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设计了未来企业的理想形态:开放和扁平的层次结构、从属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不断地学习和调整结构。1990 年,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得以建立。除了彼得·圣吉之外,其他众多学者同样对学习型组织的内涵进行了阐释。Pedler M.等学者认为学习型组织在促使自身不断转型的同时也能够为组织内所有成员的学习提供便利。Yuraporn Sudharatna 指出:学习型组织需要个人、团队与整个组织的持续学习,并能够通过有效地管理和变革来创造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土耳其学者 Dogan E.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一是能够积累和传递知识。加拿大学者 Eton Lawrence 指出,在当今社会,企业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持续地学习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Kofman F.等学者认为,学习型组织之所以在创造性和协调性上较传统组织更为出色,关键在于其具备以人的价值为基础的组织文化。马席克等美国学者认为学习型组织有七个行动要素:创造学习机会;鼓励研究和交流;鼓励合作和团队学习;建立持续学习的机制;权力下放和共同愿景;将组织及与外部环境相连接;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华人学者杨白音认为学习型组织包括三个层面(个人、团队和组织)以及七个维度(不断学习、研究和对话、团队学习、嵌入系统、放权、系统联系、战略领导)。

....

第 2 章 理论基础

本章介绍本研究应用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要素,之后系统阐述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模式,最后总结与员工激励相关的组织架构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本章还介绍了学校文化氛围考察与改进的工具。理论提供了分析学校现有状况的方法和标准,并为员工激励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2.1 学习型组织理论

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期,传统的权力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升了生产和工作的效率。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和信息时代,这一模式已难以适应管理的实际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理论开始着手激发员工的内在能动性,学习型组织理论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应当将组织视为会学习的人,需要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通过学习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要素由彼得圣吉提出,即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1)建立共同愿景。将组织的任务或使命具体化,激发所有成员为组织的目标贡献力量。共同的意愿能够紧密地团结全体成员,淡化成员之间个人利益的冲突,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共同愿景由景象、价值观、使命和目标四个要素构成,其实现的途径可分为四步:培养共同语言、开展团队学习、进行深度会谈和实现自我超越。(2)团队学习,是指一个组织的集体性学习,是学习型组织进行学习的基本单位,能够为组织的成员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提供便利。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对组织与个体来说是双赢的选择。(3)改变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深植在每个人心中的关于自己、他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通常具有不完整性、执行局限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心智模式的改善需要从认知框架、思想路线和行动导向三方面入手,以不良心智模式的识别为前提,通过反思、学习、换位思考、持续修炼等方式进行。

.........

2.2 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

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研究学校的前提是将学校视为社会系统,该系统模型强调组织是开放的,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依赖于环境,例如学校作为开放的组织,需要从环境中获取教师、学生和经费等资源,之后对输入的资源通过教育活动转化处理,输出有教养、有知识的毕业生。组织的社会系统观较好地融合了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的理念,认为组织是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组织需要建立正式的结构和标准的运作流程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但同时指出,组织中的个体有着各自特殊的需求、信念,往往会与组织的期望相冲突。开放系统是一个总的框架,包含结构、个体、文化和政治四个子系统,它们彼此联系,共同影响着组织的行为。社会系统通过相对稳定的形式完成特定的目标;学校作为社会系统即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建立的正式组织。学校的行为受到结构因素、个体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也受到核心业务与外部环境的制约。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目标实现、资源整合、环境适应以及潜在危机等问题。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韦恩在《教育管理学》一书中指出,学校是担负教与学的任务的服务型组织,是承担学生学习活动的稳定的社会系统,与其他类型的组织相比,学校更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应该成为参与者不断提高实现目标的能力、培养集体精神、参与者共同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场所(Senge,1990;Watkins and Marsick,1993)。要有效地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必须制定变革学校文化与氛围的长期战略;构建持续支持教学活动的结构,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吸引办事可靠、有效、接受变革的个体;形成有效的应对外部环境的机制。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的扁平式结构和无边界行为对于学校实现其组织目标十分有利。扁平式的结构下,下层单位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层级的减少便利了上级与下级之间信息和资源的互动,更易于形成相互学习、整体思考、互助协作的群体。无边界行为突破了传统边界的定义,主张在决策中应当弱化职级的地位,以建议本身的价值为标准,所有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提议都应当予以采纳;同时,部门负责人在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进度安排时需要有整体观念,不应在追求本部门目标的过程中与其他部门产生严重的不和谐,努力实现整体最优。扁平结构和无边界行为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能动性和教学质量。

........

第 3 章 A 中学外部环境分析 ............21

3.1 宏观环境分析 .........21

3.2 竞争对手分析 .........25

3.3 本章小结 .............27

第 4 章 A 中学内部环境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28

4.1 A 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28

4.2 SWOT 分析 ............29

4.3 A 中学在个体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32

4.4 本章小结 .............36

第 5 章 A 中学员工激励改进方案 ........37

5.1 文化氛围的考察与变革 ...........37

5.2 共同愿景的强化 .......40

5.3 组织架构的调整 .......41

5.4 激励体系的改进 .......42

5.5 外部环境应对策略改进 ...........43

5.6 本章小结 .............45

第 6 章 计划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对 A 中学进行个体激励战略旨在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激发教职员工的效能并提升 A 中学对环境的适应及自我调整进步的能力。本章介绍 A 中学进行个体激励变革的实施进度、时间计划重点与难点以及风险控制等;由于 A 中学管理基础良好,实施计划中不涉及部门的增减。

6.1 实施进度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个体激励方案需得到校长室及其他高层中层领导的理解支持与统筹配合,在变革的过程中需采取以下步骤落实工作安排:(1)改革方案的规划阶段。根据当前 A 中学在个体激励中存在的不足,起草个体激励方案的相关制度和执行方案,以书面形式详细阐述变革的理念与细节,确保整个过程的可执行性。书面文件起草结束后,提交校长室审批,得到充分认可后方可着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2)改革方案的审批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校长室获悉改革的目的与具体方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实施。该环节的重点是获得管理层的支持与配合。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效用。(3)改革方案的中层管理层及员工层面的沟通阶段。在改革方案得得到审批通过后,首先与中层领导进行沟通,获得各年级主任、各部门负责人的支持,进而增强员工的信心,打消员工的疑虑;之后通过员工大会或邮件的形式,让员工了解整个方案的目的、内容、实施的必要性意义。由于不同部门的员工利益是存在差异的,因而沟通显得更加重要。沟通是双向的,不仅向员工传递有益信息,也能借此机会搜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进一步优化改革方案。

........

结论

在上海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A 中学作为一所由大变强、重视绩效的学校,其管理的改革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指导。本章总结阐述本研究在学习型理论指导下所诊断出的 A 中学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系统的解决方案,并指出本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方向。本研究依次做了如下主要工作:

(1)基于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在学校中应用的研究,指出以往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2)通过阅读相关文件资料,分析基础教育行业所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及分析竞争对手,概括了 A 中学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

(3)运用 SWOT 分析法及韦恩·霍伊的教育管理学理论,总结了 A 中学内部情况,指出其在组织愿景、组织架构、个体管理及环境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4)运用 OCDQ、OHI、PCI 等量表和相关策略对 A 中学的组织文化及氛围进行了考察和改进,据此提出改进组织管理、个体激励及应对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强化学校愿景的机制。

(5)制定改革的进度安排与时间计划表,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及存在的风险。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