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球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各个国家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作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责任大国,我国在 2015 年 6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提出:在 2020 降低 40%-45%的碳排放强度的气候目标中加入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新目标——到 2030 年要在2005 年的基础上实现碳减排 60%-65%,表明了我国为促进碳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的决心。同时,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充分表明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生态宜居,农业作为乡村的主要产业之一,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任何产业的生产经营、资源利用活动都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碳减排,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密切相关。据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 年)显示,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按 CO2 当量计算),在 GWP100(100 年全球增温潜势)条件下,农业对全球 GHG(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贡献率为 14%,工业的贡献率为 21%,运输业为 24%,电力和热力生产为 24%,且农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CH4 和 N2O 排放占人类活动的 47%和 58%(IPCC,2006),是全球非碳类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贡献者。由此可见,农业也是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农业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关注点。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加大对化肥、电力、农药和机械等农业物质资源的投入程度,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气候的变化。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作为低碳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以“低碳”理念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充分利用农业的碳汇功能,通过节能减排、固碳技术、增加碳汇等途径以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低耗能、低排放,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为了降低农业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发展低碳农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选择,而如何促进农业碳减排也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任务。
............................
1.2.1 国内关于农业碳排放的研究
(1)关于农业碳排放源及测算研究
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的视野目前主要集中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注重解决工业引起的高排放、高污染问题,而忽略了农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李晓燕,2010)。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机械化、化学化进入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农业也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所以,研究农业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选择农业碳源对农业碳排放进行系统核算。有些学者主要从单一角度对农业碳排放进行核算:李国志(2010)通过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煤油等七类碳源来测算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所引起的碳排放;田云(2011)将化肥、农药、农膜与农用柴油碳排放源对湖北的农业碳排放进行研究,王才军(2012)在资源投入角度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农村用电作为碳源之一;李俊杰(2012)在前者碳源基础上引入翻耕、农业灌溉,从农业能源投入和土地利用两方面测算农业碳排放总量。刘月仙(2013)从奶牛、绵羊、山羊、猪、鸡等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两方面分析了北京畜禽碳排放的时空特征。
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一些学者开始基于大农业视角研究农业碳排放。董红敏(2008)最先将农业碳排放源分为农田活动、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三大类,对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农业活动产生的 CH4 和N2O 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 50.15%和 92.47%,从中可以看出农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碳排放源;谭秋成(2011)从农业生产资源投入、动物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土壤和水稻种植等对碳源进行了指标细分来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总量,在碳排放因子的选择中考虑了水稻熟制差异化;田云(2012)又进一步将四类指标细分为 16 类主要碳源测算全国 31 各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但是关于水稻 CH4 排放系数选取均值计算,未考虑地区熟制差异性。
..............................
第 2 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通过对温室气体、碳源和碳汇以及农业碳排放效率概念的界定,为农业碳排研究的碳源选择和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农业碳排放效率测度指标的选择奠定概念基础。
2.1.1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是指大气中吸收和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体的总称,主要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形成的,包括对长波辐射有强烈吸收作用的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及臭氧等 30 多种气体。其中,水汽(H2O)是最主要温室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 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 26%。而《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人类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六类,这些气体均为针对人类活动减排的主要对象。
温室气体主要起着“温室效应”的作用,自然的温室效应是气候系统的一种自我调节,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尤其是过度消耗化石燃料、废弃物排放等行为引导致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农业作为一种与自然环境双向互动的产业,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如: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布局及结构的变动、农作物病虫害范围的扩大以及土壤退化等问题,这些都会严重削弱农业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甚至会致使部分农户“返贫”。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 CO2、CH4 和 N2O 三类主要温室气体,也是温室气体排放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影响着气候变化。
............................
2.2 理论基础
低碳农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发展形态,而实现农业碳减排是低碳农业的一项主要工作,将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依据研究结果将循环农业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作为对策建议的理论基础。
2.2.1 低碳经济理论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最早见于 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生活质量的途径。2007 年 7 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同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又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均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低碳经济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成为国际交往与合作的热点。
目前关于低碳经济研究仍在不断丰富。庄贵阳(2007)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金志农(2011)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除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应通过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新能源开发、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多种方式,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之,低碳经济理论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理论,既是一种发展理念,科学问题,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社会问题,需要全球共同以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不断发展不同产业领域的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低碳目标而努力。
............................
3.1 山西省农业资源投入分析..................................... 20
3.2 山西省种植业发展现状分析................................ 22
第 4 章 山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效率测度研究............................. 28
4.1 山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测度及动态变化分析.................................. 28
4.1.1 农业碳排放总量测算模型构建................................. 28
4.1.2 山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结构动态变化............................... 31
第 5 章 山西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43
5.1 LMDI 模型.......................................43
5.2 基于 LMDI 模型的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44
5.3 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和贡献率分析..................................... 45
第 6 章 促进山西省农业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6.1 转变农业资源投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土壤是巨大的碳库,储存的有机碳量约占整个生物圈总碳量的 3/4,而化肥的大量施用会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引起土壤板结等问题。山西省农用化肥施用量达 117.07 万吨,化肥在山西省种植业系统的碳排放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山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施肥管理。就政府方面来说,一方面,因地制宜培育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推广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农业部门应加强有机肥使用益处的宣传推广,鼓励农民交叉施用有机和无机化肥,对有意使用有机化肥的农户进行适度经济补贴。
另一方面,农民施用化肥一般遵循“高量高产”的原则,投入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故政府、各界专家人士及农民应积极探索研究新型科学的化肥施用方法,指派农业技术特派员,结合农业科学技术和土壤情况进和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合理确定不同肥料的配比,指导农户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农户作为农业经营主体,应积极转变农业资源投入方式,响应山西省“农药零增长”的政策号召,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增加生物质有机肥的投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山西省主要农用机械为小型拖拉机等传统机械,能源消耗量大。结合目前“脱贫攻坚”的大背景,农户可利用扶贫资金补贴购买新型农业机械,加快传统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降低柴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不断提高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
...............................
结论及展望
1、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