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及整个社会尤为关注的话题,农药的过多使用以及假种子的问题都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把控是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核心。除此之外,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消费情况。近几年的“豆你玩”、“蒜你狠”和“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突然上涨等问题屡见不鲜,给老百姓的消费带来了影响。如何抑制农产品价格急剧上涨已成为现如今的当务之急。而对于另一方面,很多地区的农产品却卖不出去,比如前几年在四川发生了橘子炭疽虫病事件导致江西吉水橘子“烂”在地里,没人收购的情况。很多江西吉水县种植橘子的农户当年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如何去解决这些“菜贵伤民”和“谷贱伤农”的现象带来的问题一直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现如今很多城市居民选择去大型超市购买农产品以保证购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超市所销售的农产品的价格没有菜市场的价格实惠,也未必保证所销售的农产品比菜市场的新鲜,这些问题的存在受到了很多专家的重视。于是,一个新兴的营销模式农超对接被引入了中国市场。
………..
1.2国内外农超对接发展现状
国外的农超对接运营模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体制和流通渠道都较国内相对完善。据相关调查显示,到2010年美国的对接比例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已经达到60%,而日韩等亚洲国家也达到了接近40%的百分比。但由于各国的农超对接环境和条件不同也造成了各国有各自“特色”的农超对接模式。在日本,农超对接主要采用的是产地直销的策略,就是超市与当地的农协或龙头企业合作跟菜农直接签订合同,将生产出的农产品通过超市流通到当地市场。R本的产地直销主要有两种运行渠道,其中包括一些菜农直接去农协或自行组织将农产品销售出去。而另一种则是由超市直接到农产品生产基地选取质量规格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这两种方式都大大的降低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将购买农产品的价格大大减少了 15%-30%。n本农户-般按照标准严格生产出新鲜、安全的农产品并对采集好的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清洗、分类、包装),再拉送到当地的保鲜库等待批发。上个世纪70年代,H本经济突飞猛进,但山于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大量印刷货币等原因,导致造成了当时通货膨胀,很多农产品的价格极为不稳定,这直接影响到当地老百姓的消费水平。R本政府在1971年颁布了《蔬菜价格稳定法》并指出加大对农超对接体系的鼓励和资金上的支持,为农超对接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日本政府鼓励多元化农超对接模式,这不仅大大地减少了农产品的成本,为当地的农产品价格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日本政府积极釆取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和密集化建立超市的策略,其超市化比例已达到70%。据不免全统计,日本本国居民54%都会选择在超市中购买农产品,而只有23%的居民选择去当地的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这一数据也体现出农超对接在日本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
第二章农超对接相关支持理论分析
2.1农产品供应链理论
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早先应用的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另外一种便是现如今国家推行的以超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在农产品的传统供应链下,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会被集贸市场或商贩收购再卖入批发市场,最后通过消费地批发市场流通到农贸市场,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这种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使上下游信息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不但浪费大量的流通时间和成本,并且不能保证生产质量和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尤其在现如今的社会上,很多消费者追求的都是绿色,新鲜并且高质量的健康农产品,而在传统供应链模式下流通的农产品再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于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就产生了。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模式下,其生产环节比较直接,主要是以超市为重心。超市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决定釆购什么样的农产品,再将这些农产品的订单交给当地的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再直接告诉农民需要生产什么。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生产一些“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并且少了中间很多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省下的成本变成利润直接交到农民手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在农产品流通期间,超市与农民合作社达成长期的供求关系,便会制定出一些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再由农民合作社对收购上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这样不仅能保证收购的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且也能减少超市很多的搜寻成本和管理成本。
………..
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理论
农民合作社就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生产相同农产品或共享利益的农户自愿结合形成一个团体,并与合作社共享利益,共同承担风险,是一个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我国农民合作社由此变得合法化。与此同时,也明确了我国农民经营方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农民合作经营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社法》的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二条曾就服务对象而言将农民合作社定义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以浙江省为例,黄胜忠和徐旭初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其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特点,即‘农民主体,多元主导;面向市场,月艮务社员;强调效率,体现公平’”。农民合作社的形成标志着农民合作社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市场主体,一个为农民真正谋求利益的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彭恒欢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研究》中谈到“合作社的规范化应坚持依法规范与灵活创新相结合,群众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分类推进与逐步规范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级规范相结合,注重实效与形式多样相结合五项基本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于90年代末,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应用双层经营体制的一种新型的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
………….
第三章阜新市农超对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6
3.1阜新市农超对接现状及意义.......16
3.1.1阜新农超对接基本情况.......16
3.1.2阜新市推行农超对接的意义.......17
3.2阜新市农超对接存在的问题.......19
第四章阜新市胜雪农业有限公司农超对接项目.......22
4.1阜新市胜雪公司的基本情况.......22
4.1.1企业概况与农超对接.......22
4.1.2经营状况与农超对接.......22
4.2阜新市胜雪公司农超对接项目可行性分析.......23
4.2.1项目建设背景.......23
4.2.2项目实施概况.......24
4.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影响.......25
4.3阜新市胜雪农业有限公司农超对接项目的意义.......26
第五章完善农超对接,推动农业发展模式转变.......27
5.1农超对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启示.......27
5.2解决农超对接存在问题的对策.......28
第五章完善农超对接,推动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5.1农超对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启示
农超对接优化了农产品的供应链,基于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其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生产方面的转变。在农产品生产方面,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都是由农户自主生产再流通到市场中,这种模式下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盲目性,导致上下游信息的不对称。而农超对接直接将釆购链延伸至农产品基地,以订单农业的模式发挥市场杜杆作用,平衡供需关系。市场的需求就是农民生产的标准。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损耗率约30%,相对于农超对接流通下的农产品损耗率只有8%来说,这一数据完全印证了农超对接能有效地降低农民生产的风险。在超市的严格跟踪下,农超对接模式下流通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上等,种类较多,满足百姓的需求。第二,采购方面的转变。在农产品采购方面,传统模式下所采购出的农产品良莠不齐,农民卖出的价格也不能统一。而农超对接流通下来的农产品在采购的时候,超市会设立不同的分级标准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并在销售前做到二次加工,按级包装。并能有效的保证了农产品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迎合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
………….
结论
本文主要以阜新市胜雪农业有限公司在阜新市政府的支持下幵展的“便民菜市工程”直营直销项目为例分析农超对接的实施对阜新市农业经济转型和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带来的启示,进而更深一步分析如何让农超对接更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农业模式的发展。文章最后对进一步在我国加强农超对接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已在国内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被广泛推行。它不仅能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推进的作用,而且能为协助政府推行“菜篮子”工程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做到惠民,惠超,惠农的三方双赢。农超对接的实施具有不可逆性,是今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必然趋势。阜新市主要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问题是阜新市农业经济转型的重点。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阜新市市政府、市供销社联合阜新市胜雪农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便民菜市工程”直营直销项目,为阜新市市民提供了便利,也为增加阜新市农民收入和就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阜新市农业经济转型和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刚刚进入市场,其本身的开展就存在很多阻碍和弊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清除阻碍农超对接发展的绊脚石,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实施是对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