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港区域盐碱地整治及农业环境变迁概述(1949-1979)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27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前 言


(一)选题的原因与意义
盐碱地一直是黑龙港流域面积较大的低产土壤,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勤劳智慧的河北人民已经将贫土变良田,那为什么还要穿越尘封的历史,搜寻众多的档案,剖析研究呢?旨在探讨新中国艰苦岁月中改造自然的壮举。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需要从学理上研究和剖析;更需要从政治体制、运动组织和环境社会学的视角,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所有这些都促发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黑龙盐碱地治理。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的盐碱地治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盐碱地治理(1949 年—1958 年)。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盐碱地的治理工作。这一时期在黑龙港流域推广起高垫低、沟渠台田、施用有机肥、种植牧草、推广耐碱作物和利用排水引灌洗建种稻技术。第二阶段,“大跃进”时期的盐碱地治理(1959 年—1962 年)。1959 年全省大上水利项目,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平原地区也要拦河筑坝,兴建平原水库,但是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造成了土地大面积的次生盐碱化,在河北省农业厅的报告上指出:“1957 年全省共有盐碱地 1600 万亩,1962 年春季扩展到 23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五分之一以上。”2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黑龙港流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第三阶段,根治海河运动中的盐碱地治理(1963—1979)。1963 年,全省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灾害过后土地的次生盐碱化问题加重。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一定要根治海河”意见。河北省积极的根据中央精神,全力投入到治理海河的运动中,并在运动中排涝治碱。通过开挖疏通河道、清除阻水工程、建设大型排水系统、打井抗旱等措施,最终使得地下水位下降,盐碱地面积缩减,危害程度降低。至 1979 年,全省的盐碱地面积降到 800 万亩左右,黑龙港流域的盐碱地问题得到阶段性解决。
………….


(二)学术研究回顾
自然科学领域对于黑龙港流域农业环境变化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对于黑龙港流域盐碱地治理推出了很多重要成果。但是从社会科学的层面上对于黑龙港流域农业环境变化的研究相对就薄弱了。现根据时间顺序,分别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对已有成果略作回顾。20 世纪五十年代,全国盐碱地改良的研究有了深刻进展,而且这些成果基本上都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1957 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农业部土地利用局编撰的《盐碱地利用改良经验(全国会展资料之一)》,这是现在可查的中央部委最早的对于农业盐碱地改良经验推广的小册子。该书中提到了两个河北省的例子,一个是唐山丰润县柏各庄公社秋老铺养草经验,另一个是张家口阳原县的改良经验。1957 年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沧县地委办公室编写的《河北省沧县专区依靠群众改造盐碱地的经验》,这是河北省第一本对地方改造盐碱经验地进行总结的图书。该书汇集了黑龙港流域对于盐碱地改良的方法和部分文稿,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资料。同年,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北省农业厅编撰的《河北省沿海地区盐碱地改良法》,该书将河北省沿海地区的盐碱地进行了分类,并改良方法进行了总结。1958 年由河北农业厅编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粱之中多穗高》介绍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管理技术,其中专门介绍了高粱、苜蓿对盐碱地改造的作用。1959 年,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了,由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改良研究所小河盐碱地改良工作组编纂的《种稻改良盐碱地的丰产措施》,该书详细的介绍了水稻种植在盐碱地改良中的作用,并利用具体数据进行了说明。
………..


一、黑龙港流域的气候状况及盐碱地情况


(一)黑龙港流域的气候及水源
黑龙港流域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经 114°03'~40',北纬 37°29′~36°44')是由滹沱河、滏阳河、龙治河等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原,整个流域衡水、邢台全部,邯郸和沧州大部,以及保定和石家庄一部分。共包括 50 个县、市、区。具体如下表(表 1):土地面积 3.82 万平方公里,占河北省土地面积的 18.5%,耕地面积 210 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成阶梯状,西部海拔最高处 1898.7 米,东部最低只有 14 米,但是地貌主要以平原为主,只有少部分的丘陵和山地。地势较为平缓,冲击平原地区的地面坡度仅为两千分之一至四千分之一,土壤多为白土地,其次是黄土、沙土等。黑龙港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天干旱多风,秋天昼暖夜冷,夏天炎热多雨,冬天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在 14 摄氏度左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1949 年,最冷出现在一月份,气温零下 2.5 摄氏度,最低达到气温在零下 12 度,最热月份出现在七月,平均 27 摄氏度。该地区全年无霜期共200 天,全年日照 2550 小时。年降水量 435—586 毫米,降雨多集中在 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2%—83%。由于降水过于集中,就容易造成地面积水,加之地面的毛细作用,就会造成地下水位的抬高,最终导致盐碱地形成。
………..


(二)黑龙港流域盐碱地的成因
《辞海》对于盐土的解释“土类名,土层中可溶性盐类含量过多,危害作物生长的土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干旱地带和沿海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及渤海、黄海沿岸。按眼分种类,可分为氯化物(氯化钠)盐土、硫酸盐(硫酸钠)盐土和苏打(碳酸钠和重碳酸钠)盐土等。盐土经地下水位,灌排冲洗和种植水稻,使其脱盐,结合多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等措施,可逐渐得到改良。”1《河北省志•农业志》对于盐土的解释:“分布于黑龙港地区和坝上的下湿滩。面积为 51.35 万亩,站全省面积的 0.21%。有机质含量 0.76%质地为粘土壤,含量 0.6%以上,不宜种植农作物。地表生长一些盐蓬、马鞭草、红荆等耐碱植物。”2《辞海》对于碱土的解释“土类名。指土壤胶体吸附代换性钠离子较多,或者含有碳酸钠、重碳酸钠,因而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典型的碱土具有明显的柱状结构的碱化层。在中国分部很少,只有华北、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有少量存在。碱土物理化学性状极为不良,雨后泥泞,干时固结。表面以下碱性强而坚实,对作物有危害作用。改良措施:结合冲洗,进行深翻,施用石膏和有机肥料,并种植绿肥作物等。”
……….


三、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42
(一)黑龙港流域地下水环境的改变.........42
(二)黑龙港流域土壤环境的改良.......45
(三)黑龙港流域农业种植作物的变化.....46
(四)盐碱地治理与农作物产量的增长.....48
四、黑龙港流域农业环境变化的思考.....52
(一)“生态变迁受损群”理论下的反思.......52
(二)盐碱地治理下各种社会要素的关系.......59
(三)盐碱地治理的科学化与进步.......63


四、黑龙港流域农业环境变化的思考


(一)“生态变迁受损群”理论下的反思
美国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和卡顿提出最早的环境社会学思想即:“人类最独特的东西就是他们制造文化、承载文化和被文化控制的实体,人类不被统治着植物、动物和行星的自然过程所统治,而是被他们自己制造的创造物所统治。因而,当代主流社会学思考与经济学强调人类——环境两重性中的一部分,即人类是例外的物种。”1相对于邓普顿模糊的思想,饭岛伸子则提出:“研究有关保卫人类的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环境与人类群体、人类社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换句话说,社会的、文化的环境历来是社会的研究对象,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换几个并不是以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探讨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就是环境社会学。”2在环境社会学思潮影响下,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先后发表。其中“受益圈与受苦圈断裂论”是 1985 年由日本环境社会学家桥船晴俊和长谷川公一提出的,在两人合著的《新干线公害——高速文明的社会问题》的一书中,通过对日本新干线沿途居民形成的“受害圈“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关于“公共性”和“受苦圈”的结论。该理论作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大型政府建设中的“公共性”问题。在公共性的外衣下,受益的非人格化组织或者群体形成了“受益圈”。而与此相对,有些群体甚至是个人的既得利益收到了损害,但得到补偿是却是十分微薄的,这些群体就形成了“受苦圈”。


……….


结 语


通过对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黑龙港流域盐碱地治理的梳理,逐步了解了黑龙港盐碱地治理的办法,熟悉了黑龙港盐碱地治理的过程,感受到了祖辈在盐碱地上生活的不易,体会到了祖辈为改变生存所付出的努力,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黑龙港流域的文化变迁的过程。然而这些确实还差很多,从学理上讲,对政府和群众在这一时期的角色还没有认识到位,对科技在这一期的的重要作用分析还是有很大的欠缺,对环境社会学的很多理论还不能熟练的运用等等。这些仅仅是靠看档案是没有办法提高的,必须通过更多的阅读理论著作来提高。从实践上看,对于当地群众在这一时期内的生活状态没有了解透彻,对于当时群众改良盐碱地的目的感受模糊,对于改良盐碱地和河北省经济的关系没有彻底理清。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去深入生活中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黑龙港流域农业环境变化理解清楚,也才能真正的让研究走向深入。让笔者感到非常痛苦的是,黑龙港流域两代人的对于改变生态环境的努力,最终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将来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没有饭吃,这样的代价未免有些过于惨重了。正如西方哲学家说过的那样“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方向上的错误。”如果这样看黑龙港流域改良盐碱地的那两代人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伟大的,但是他们却是悲壮的。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