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写作有技巧吗?(附范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68 日期:2023-06-18 来源:论文网

  写好的学位论文必须保证高质量,才能通过重查审核,获得答辩资格。进而参加论文答辩,获取学位证书。写作格式和要求,是在动笔之前就必须了解清楚的。这样可以保证写作过程中不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而要想写出高质量的内容,仅仅做到规范要求显然是不够的。掌握好写作技巧,才能让观点表达得更清楚和鲜明。下面笔者就开分享下学位论文写作技巧,大家继续往下看。

  学位论文选题技巧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 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写的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之大小,应当首先看它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如何。我们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写出文章来最好能指导现实,为当前的现实服务。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学位论文材料的整理和收集技巧

  1 大面积的阅读和搜集

  写作文章的是时候问题要集中,而材料收集确是要尽量的宽泛,一般来说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1)能反应研究对象本身的专题材料

  2)要有明确指导和思想的理论材料

  3)别人对于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想法

  2 认真整理和分辨内容

  让准备的材料发挥自身作用,运用科学观念方法来辨析和整理,舍粗求精。这样得出的材料内容可以更具有说服性和条理性,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整理材料的形式分为:

  1)制作文献资料目录索引,整理手头上现有的材料(图书馆、资料室、录音资料和报刊索引等)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选题编写。

  2)剪报、札记、文摘卡。这类资料的整理工作一定要清晰,一是详细注明资料的作者、篇名、出处、发表日期,二是要精细合理分类。

  3)大事记、年谱或著译年表。此类材料的编写既能加强研究对象的整体印象又能文章整体基础上的深化作用,对于主要研究专题的侧面研究。

  学位论文正文内容写作技巧

  1 论文结构

  大家要了解文章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引言起到什么作用呢?主要就是说明选题的原因,讲诉前人已经有 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正文起到什么作用?它是分析和论证的总过程。什么是结论?它是将整个研究的成果做一 个总结性的表述。多数文章在引言之前还有目录和摘要。

  2 提纲的作用

  在选题之初材料准备的十有八九动手写作前,应该把论文提供给写好了。提纲也有反复调整的过程,并不是定好就无法修改的,做好这个步骤文章的写作就不会盲目了。一个成熟的提纲能帮助我们对文章有全局的观念,大方向出发对每个细节进行考察,并考虑到每个环节的逻辑关系。文章各章节所占的比率在其全文中的篇幅重量和作用,避免话题的重复。

  3 正确而又多样的研究、分析方法

  我们第一次写论文往往容易范归纳总结较多而分析问题少的毛病,要么埋头的把材料全照搬上去,要么轻描淡写的写个结论。都没有通过层次、论据来分析和论证,没有做到思想观念上的说服。我们要注意的是运用研究方法或者是分析方法来改进和提高文章质量,方法有:

  1) 哲学法

  通过根据唯物主义辨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正确的研究工作中本体论和一般方法论的问题(比如,从认识对象的现象到认识对象的本质)。

  2)历史法

  这个是要强调对象本身的历史具体性的方法,他要求研究工作者要全文了解并客观对象的历史发展历程,通过大量的资料从而找出客观对象的特质及发展的规律性。

  2) 逻辑法

  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来解释关于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对客观事物各种现象进行逻辑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规律,并用理论的形式来体现

  4)假说法

  什么是假说?它并不是随意的胡编乱造和碰运气的猜测二十有一定的经验事实作为基本,用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借助研究者的正确联想和直接感受,提出有预见性、尚待继续验证的新观点。假说虽然不能称之为科学结论但往往是新思想、新理论的萌芽。

  科研成果的正确结论,往往都是通过上述各种方法和结论紧密地结合是分不开的。

  4 引用材料的方式

  材料是全文的主要枝干,但援引不当,交代不清也是会影响其质量和深度的。引用材料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1) 完整引用。按照材料一字一句不能任意删除和添加其他内容。前后家引号,若引文单独成一段,每行均比其它文字往后空两格。

  2)概括引用。用自己的话将引文原本的意思表达出来。前后无须加引号,也不用其它格式或符号加以突出。

  3)分析引用。将引文的内容拆散、打碎,和和你自己想阐述分析的文字自然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独的引文太多而使文章显得累赘或影响风格的统一。

  学位论文范文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下学校文化的建设论文

  摘要:基础课程改革推动着新一轮的学校文化建设热潮,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引领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主体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环境文化成为了新的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也就是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怎样通过基础教育改革来建设学校文化。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文化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而学校恰恰又是新课程得以实施的阵地的最前沿,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课程改革的推进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建设,而学校文化的建设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在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综合,它的建设涵盖学校主体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三个方面。

  一、学校主体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的建设首先是学校主体文化的建设,包括教师文化的建设和学生文化的建设。

  1、教师文化的建设。教师文化的建设就是把教师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新型的互相尊重的、平等的、开放式的、合作的、对话式的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这是一场新旧两种学校文化之间的角逐,旧学校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对课程改革形成阻力,课程改革的推行需要并依赖于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而学校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文化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相比教师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其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续对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讨,探讨那些学生正在体验到的一切。

  2、学生文化的建设。学生文化的建设是指把“精英主义”的学生文化重建为“大众主义”的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因为教育是“成人”的事业。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培育了精英主义的学生文化。精英主义的学生文化表现为以分数论英雄,学习成绩排名在前的学生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成为受教师批评的“弱势群体”。这种精英主义的学生文化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不发达孕育的怪物。我国的课程改革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要从精英主义的教育转向大众主义的教育。

  三、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学校组织机构中起规范和保证作用的规章或者条例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而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就是指把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人性化的能使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文化。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作用下建立、完善和改革学校制度的。如果学校的组织机构不与课程改革的目标相适应,课程改革的效果就会衰减。我国学校的制度体系,追求效率,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学校过多地关注制度的建立、强制性的实施,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存在和价值,使个体生命的能动性和丰富性受到压抑。课程改革需要建构与之相匹配的学校制度文化,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家”。具体而言,首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重视学生的各种需要;其次,以校为本,改变学校原来的外控式管理,提倡学校自主管理;再次,学校的制度建设需以学校的发展规划为中心,通过重组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彰显学校的个性和特色。

  四、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

  学校环境文化属于表层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建筑、设施、校内各种标识、校园绿化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过去我们所强调的校园环境,更多的是关注其美学价值,而忽视其暗含的教育理念的建设。尽管不少校园环境的现代化气息很浓,但缺乏人文气息,体现不出育人的价值取向,更体现不出人与人、人与学校环境的对话和交流,其暗含的教育理念比较保守。譬如,许多学校的建筑风格过于严肃、呆板、平面化,教室的布置划一化,学生坐位的安排多为秧田式的布局,所有这些体现不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体现的是一种保守的思想。事实上.学校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任何环境的设计,均暗含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因此.学校环境的创设,应该上升到教育思想建设的高度,适应基础课程改革具有想象和开放性的的学校环境文化,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应该具有浓重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国霖.论优质学校文化的创建(下)[J].导刊,2005;(2)

  3.邓志伟.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4.钟启采.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J].人民教育,2004;(8)

  5.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6.周志毅.课程变革: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册.全球教育展望,2002;(3)

  学位论文按步骤来写作,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要想完成好的论文质量达标,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不管要写的学位论文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学会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和方法,是每一个人都要做到的。文末分享了一篇学位论文范文,大家可以通过实例了解写作的基本过程,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位论文写作任务。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