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来源与信息平衡性对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影响:基于实验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98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研究发现:媒体文本的“平衡性”对人们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产生显著影响,当文本越“平衡”地呈现时,“个人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和“人类气候风险变化认知”越低;“媒体来源”对于“人类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效果是显著的,越是官方媒体,越能加强文本的作用,影响人们的“人类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媒体来源”对“个人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则没有明显效果。

1绪论

1.1研究缘起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伴随着许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洪水和热浪等,正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带来日益增加的风险。2017年10月30号,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称,2016年全球二氧化破平均浓度达到了403.3ppm,是近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20米、全球气温上升3度、2017年11月在德国波恩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声明称,在经历了破纪录的飓风、洪水、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后,2017年将极有可能进入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前三甲。2018年4月3日,中囯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是全球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在贝克看来,风险是“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由此可见,气候变化正如核泄漏、地震、泥石流、雾霾等一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风险”。
然而,一方面风险是可被界定和建构的。“它们是基于因果解释,而且最初仅仅是以有关它们的(科学的或反科学的)知识这样的形式而存在。因而,它们在知识里可以被改变、夸大、转化或者削减,并就此而言,它们是可以随意被社会界定和建构。从而掌握着界定风险的权力的大众媒体、科学和法律等专业,拥有关键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结构、交际范围以及时空距离等因素,人们不可能对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亲身经历,也不可能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大多数人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都是通过媒介感知的,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有一定的偏差,我们由此根据感知的世界而做出的反应是对媒介提供的“拟态环境”的反应。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全球气温的稳步上升,由此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损害,气候变化也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人们的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不同于其他风险认知,这体现在气候变化风险本身、气候变化风险信息的传播和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均具有不同于一般风险的特点。
首先,气候变化风险不同于其他的风险,其具有复杂性与全球性的特点。其复杂性体现在气候变化风险兼具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的特点,在产生原因上,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促使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侯变暖的因素;在风险后果产生的空间,气候变化风险后果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其波及范围涉及全球;在风险后果产生的时间上,风险后果产生时间跨度大,既会影响到当代人,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后代。
再者,气候变化风险信息的传播不同于其他风险信息的传播,其具有单向传播的特点。气候变化作为一种缓慢的、渐进的平均气候条件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人们能清晰地、确切地亲身感受到的风险,很难基于个人经验,精确地预测和追踪气人们对于气候变化风险的感知更多地是从外界信息中获取的。因此,媒体有关气候变化风险信息的报道就很可能对受众的风险认知就有重要作用。
最后,公众对于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不同于专家对其的判断,专家对于气候变化的评估与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存在差异。专家对于气候变化风险的判断更多地是从量化的、具体的和逻辑的角度分析,这与公众更多地从主观认识角度判断存在差距。
..........................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1概念界定
2.1.1.1气候变化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气候变化”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具体是指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产生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及气候异常等。
.随着气候变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当前人们所关注的气候变化,主要指的也就是近百年来因人类活动影响造成地球气温显著上升、呈现变暖为特征的这种趋势性变化。本研究从气候变化问题切入,探究人们对于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
2.1.1.2风险
“风险”—词是从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中转入英语的,原意是用来指穿在海图上未标明的水域航行,风险是由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而造成的人身或者财产的非预期获益或损失。
冯必扬认为社会风险是“社会损失的不确定性”,赵万里认为风险是“选择的某种行动之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行动者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状况之间发生差异”,刘岩认为不应将风险意识纳入风险的概念中,避免引起混淆,他提出“风险是一个关系性范畴,指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可能状态,它特指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可能形成的一种损害性关系状态”,杨雪冬认为风险是“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综合学者们对“风险”的定义,主要就是抓住“风险”的不确定性,并由事件不确定性产生的危害、损失的可能性。
......................

2.2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在探究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相关研究中,形式上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现状,如杜宁使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彭黎明使用对广州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洪娟使用在宝鸡市的问卷调查等。
杜宁,研究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年平均收入水平等,对气候变化风险认知都有一定的影响,世界观和政治意识形态是决定文化背景的两个要素,引导人们关注威胁到现有社会秩序的事件,并形成对变化的期望,进而引导对气候事件的发现和解释。但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影响情况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洪娟提出,性别在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和响应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其他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大都通过确定概念、获取数据、判定影响因素的方式进行研究。如李文竹以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受教育水平、居住区域)作为自变量探究对个人风险认知的影响。
在风险认知对个人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中,主要是探究风险认知对个人的传播行为、对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对公众出行方式的影响,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等。在风险认知对传播行为的影响方面,从认知偏差对个人传播行为的影响角度出发,探究有效的风险传播方式。赖泽栋,卓丽婕以空气污染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风险认知偏差,尤其是悲观偏差易引发风险传播行为,从而引发谣言。在探究风险信息更有效的传播方式方面,唐冰寒,夏佳莉探讨利用不同的传播路径,满足人们的认知诉求从而实现自然灾害风险信息的有效传播,在自然灾害的潜藏期、爆发期、灾害蔓延期和灾后重建期,分别釆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在风险认知对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公众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认知(原因认知与危害程度认知)会显著影响其减排行为,对其环境保护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力,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应对行为和积极应对行为呈正相关。
......................
3研究方法..........21
3.1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实验的实施................21
3.2实验材料的设计….............22
4实验结果.............28
4.1实验样本概况............28
4.2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与风险特性评价...............28
5研究结论与展望...........39
5.1研究结论.............39
5.2建议...........43

4实验结果

4.1实验样本概况
共100人参与并完成了实验,其中通过控制检验的有效实验样本为85份,其中A类20份实验样本,B类23份,C类21份,D类21份。其中男生17人,占比20%,女生68人,占比80%。被试者为年龄19-30岁。

.....................

5研究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在气候变化风险特性的评价方面,整体上,人们认为气候变化风险是属于一种旧的、熟悉、全球性的和致命性的风险,能够被科学明确认知,但是对于暴露在其威胁中的个人却无法明确知道气候变化风险,并且依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无法摆脱气候变化风险带来的后果,气候变化风险对人们而言比较平常,不太能引发恐惧。在斯洛维克看来九种影响认知风险和可接受风险的特征,在本研究中整体上与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九个风险特性评价内部只有少数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此九项风险特性评价的量表不能成为本次研究中有关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量表。“个人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仅与“自愿性”和“迅即性”有显著的相关性,“人类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仅与“能否被科学认知”和“恐惧性”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其佘几项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气候变化风险特性评价内部相关性检验发现,仅新旧性、可控性、致命性三者互相相关以及新旧性与恐惧性两者互相相关,内部自相关也较弱。
与此同时,在气候变化风险判断中,人们对“人类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判断要高于“个人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判断。那么,为什么“人类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会高于“个人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为什么媒体来源的作用会对“人类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产生效果而对“个人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没有明显效果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