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严循伯明翰学派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路径,将研究分为风格体现、仪式抵抗、边缘群体、收编与反收编四大模块,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纯网综艺节目《奇葩说》作为样本个例,通过对纯网综艺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再现与分析,捕捉当代青年的心理文化特征,也为互联网娱乐产业、纯网综艺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创作理念与理性思考。这正是本项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活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娱乐应用中,网络视频集多媒体技术于一身,为人们带来了最丰富、最全面、最刺激的娱乐体验,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与支持。
2016 年末,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前夕,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从 2011 年至 2016 年五年间,在所有的网络娱乐类应用中只有视频的用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虽然视频用户规模人口红利有所下降,但其普及率仍保持最高,截至 2016 年底网络视频的用户使用率高达72.4%,用户规模达到 5.14 亿。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视频应用覆盖了终端 1.96 亿台,其中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观看网络电视的人数占比 95%,这样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震惊。视频消费的主要群体依然呈现出年轻化倾向,29 岁以下用户占比 57.4%。
年轻化用户对视频内容的新鲜需求、视频制播行业的不断成熟、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共同推动了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制作模式转型,“自制”成为视频网站行业竞争的战略要点。综艺节目是网络自制内容的重中之重,其内容具有天然的亲民特性。低廉的制作成本、灵活的营销方式、多元的推广渠道,使纯网综艺节目在塑造视频网站品牌形象、培养高黏度用户方面,具有极高的效能。
2015 年被称为我国网络视频自制内容的发展元年,经过短暂的资源整合与自制探索时期,我国互联网视频行业基本形成了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芒果 TV、乐视网五大平台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随着优质资源向纯网内容不断靠拢,“版权购进+自制”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目前共同的战略部署,年轻化、精品化成为大家一致的发展趋向。
.........................
1.2 已有的相关研究综述
本文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切入,聚焦其在纯网综艺节目内容生成过程中的表现与作用,研究探讨二者的互动关系,因而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主要也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1.2.1 青年亚文化及其与传媒关系的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黄瑞玲在《当代西方亚文化的研究史》一文中提出了明确的亚文化研究分期,与学界公认的分期阶段基本一致:流民研究阶段、芝加哥学派研究阶段、伯明翰学派研究阶段、后亚文化研究阶段。
流民研究时期指亚文化概念明确提出之前的研究阶段。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最早提出了青年文化的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冲突,青年文化强调放纵无羁的生活方式,抗拒成年人对他们抱有的希望和约束”。这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将“青年文化”引入到社会学研究视野中,将“青年文化”理解为“新文化”、“反文化”,奠定了青年文化在西方学界的理论基础。
1955 年,美国社会学家阿尔伯特·科恩在《越轨男孩:团伙文化》一书中正式提出“青年亚文化”的学术概念,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研究阶段的开始。芝加哥学派强调“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从当时社会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出发,通过“民族志”、“参与考察”的方法深入青年亚文化群体,建立了“越轨社会学”的研究路径。
阿尔伯特·科恩以 20 世纪 50 年代的男性帮派为主要研究对象,他假设人类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工人阶级青少年面对资产阶级不断获得成功的现实问题,遭受到了“地位挫败”。他们“缺乏现有解决办法”,同时又受到主流社会带来的“服从压力”的影响,组成了具有相同诉求与行为参照系的帮派,对主流社会进行了反叛性的回应,形成了亚文化越轨群体。
......................
2.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的纯网综艺节目
2.1 纯网综艺节目概念界定
纯网综艺节目是近年出现的新型视频节目,是相对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新概念。“纯网”二字意味着这一类综艺节目拥有纯粹的互联网基因,是完全的“网生”产物。目前,“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新时代的年轻人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将许多传统行业洗牌、重构。纯网综艺节目在其生产主体、制作机制、目标受众三个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明显的网络特征。
纯网综艺节目的生产主体是网络视频平台,它们主导着节目的选题、策划、制作、发行、独家播出等所有环节;制作机制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生态,深刻结合网络新媒体的特性;目标受众集中在纯网受众上,交互式的传播替代了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综上,本文为纯网综艺节目做出如下定义:纯网综艺节目是依据互联网生态特性研发的综艺类节目,是以视频网站主导的专业节目制作机构为制作主体,以互联网平台为传播渠道,以纯网受众(大都为年轻人)为服务对象的新型视频节目。
纯网综艺节目概念以“自制”为核心要义。自制强调的是互联网平台自主出品,在节目生成的各个环节与制作公司深度合作,去“帮助”生产而非直接自己生产,这也遵从了“互联网+”思维开放合作、资源整合的逻辑。
从大的时空格局来看,纯网综艺顺应时代技术潮流,其本质是“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同时又是生产力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产物”,结合了中国特殊发展阶段的人文背景,兼具娱乐、教化与商业三重价值。
.......................
2.2 基于网络电视与视频的发展历程
纯网综艺节目实际就是传受主体更明确、传播内容更高阶、传播分众更精准的综艺类网络视频。要梳理纯网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应追溯到承载网络视频进行传播、并使其独立于其他视频节目样态的媒介平台——网络电视。
我国从 1998 年开始了互联网、广播电视、通讯部门的整改融合——“三网合一”7,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网络电视首次实现了视频内容的交互式传输。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介平台,人们在观看视频节目的终端设备上有了更多选择。基于机顶盒的网络电视、PC 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升级,不仅带来了人们接受信息、欣赏节目的受者方面的变化,也间接影响了内容生产与呈现模式,使视频节目的制作源头和传播过程都做出了相应改变。
网络综艺节目的出现是基于媒介高度融合、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成熟搭建的背景,对其进行历时性考察不过短短十数年。目前,互联网综艺平台上依然是电视综艺节目和纯网综艺节目二分天下的局面。从网络视频平台引入电视综艺节目,到各大视频网站疯狂竞买电视综艺版权,再到纯网综艺节目的自制比拼,网络综艺节目的出现为纯网综艺节目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培养了受众的搜索观看习惯,也催促着网络综艺平台的成熟完备,研究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纯网综艺节目的交流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YouTube 取得成功后,世界各国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视频网站。我国视频网站的发展与美国基本同步:2004 年我国第一家专业视频网站乐视网创建,2005 年土豆网和 56 网相继诞生,2006 年优酷网开始上线运营,并取得了硅谷 Sutter Hill Ventures、国际投资基金 Farallon Capital 和 Chengwei Venturee 的 1200 万美元投资,中国的视频网站开启了产业化发展道路;2007 年,我国的视频网站开始了爆炸式发展,网站及视频数量、用户流量飞速增长,仅一年的时间视频网站总量便激增到 200 余家。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中,截至 2007 年底,网络影视的观看比例达到 76.9%,有 1.6 亿人登陆过视频网站观看影视节目。
..........................
3. 青年亚文化在纯网综艺节目中的风格呈现——以《奇葩说》为例...................... 23
3.1 基于符号的风格呈现............................ 24
3.2 纯网综艺节目的风格镜像...........................25
4.纯网综艺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成因与建构.......................... 38
4.1 抵抗诉求的仪式化表达..................................... 39
4.1.1 通过“去中心化”实现地位的重构............ 39
4.1.2 通过“怜悯心理”实现话语权的争夺.................. 42
5.对纯网综艺节目中青年亚文化发展的反思...................... 46
5.1 青年亚文化的被收编与反收编............................... 46
5.1.1 商业收编中的亚文化:弱化、坚持与反噬............... 47
5.1.2 文化收编中的亚文化:招安与突围.................. 51
5.对纯网综艺节目中青年亚文化发展的反思
5.1 青年亚文化的被收编与反收编
各种样态的青年亚文化都会周期性地消亡,它们最终的结局是以各种途径和方式与主流文化达成和解,逐渐丧失亚文化的独特风格与抵抗特性。迪克赫伯迪格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中指出:“现在所有的亚文化风格的抵抗性,最终都会被时尚工业所收编、或者商品化,都会失去战斗锋芒而变成折衷的东西。”他论述了亚文化从商业角度被收编的情境,虽然不够全面,但是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亚文化发展局限性的预测和担忧。
当今社会,文化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商业消费的,各种社会活动都与消费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消费的选择比较上。人们在商品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多主动权。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劳动”,消费社会既生产出了消费品,也生产出可供剥削的“消费大众”。但相应的,“符号的过度供应和符号生产的泛滥”催生出了文化消费主义风潮,消费主义也设置了许多陷阱,“使文化产品和文化精神充当起符号消费物的角色”。
............................
6.结语
在可预见的未来,移动互联网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环境与文化形态。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融合发展进程,青年亚文化一定会继续催生出更加风格化、更具抵抗性的表现形式。纯网综艺节目是青年群体追新求变、表达自我、突破传统的新媒介形态,其发展离不开新媒体提供的创作技术与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略)
青年亚文化新闻媒体视阈下的纯网综艺节目研究——以《奇葩说》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新闻媒体文章
- 新闻媒体网络环境下医患认知差异研究——基
- 《河北日报》“两微一端”协同新闻媒体传播
- 《人民日报》新生代农民工新闻报道的叙事研
- 新闻媒体视角下IP影视剧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 报纸媒体与电视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及传播策
- 大数据背景下“被遗忘权”对新闻媒体传播实
- 奢侈品广告新闻媒体传播的本土化策略分析
- 当代城市社区新闻媒体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 后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条件下新闻媒体生产方式
-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新闻媒体传播模式与优化
- 邢台电视台7·19洪灾新闻媒体报道舆论引导
- 气候新闻媒体传播与重庆环境形象建构
- 危机传播视域下移动新闻媒体客户端突发事件
- 上海高校学生手机新闻媒体依赖状况研究
-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新闻媒体研究——以《红
- 大学生对“两会”信息接受行为之新闻媒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