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学生手机新闻媒体依赖状况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01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对上海地区高校的高校学生群体做了方便抽样,以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了201份上海高校学生的手机媒体使用行为和态度,并对该群体的媒体需求和媒体依赖行为做出分析,以确切的数据分析结果来支撑理论假设,掌握高校学生群体的媒体依赖状况,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该群体手机依赖特征做出剖析,以期得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们处在一个媒体转型的时代,媒体由过去的报刊、广播、电视为主导的传统媒体时代,向互联网、基于数字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智能手机等电子移动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们越来越依赖媒体,尤其是便携的手机媒体。现代人们在工作、学习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媒体,“低头族”现象愈加明显。可以看到,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休闲,娱乐和游戏,到公众教育和政治选举,人们都越来越多地通过手机媒体来实现。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截止2016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的92.5%,其中有四分之一的用户仅使用手机上网。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手机依赖情况不容小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手机用户被定义为“智能机重度使用者”,他们每小时至少查看三次手机。其中,青少年网民25岁以下占据了网民总数的四成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高达90%。
所有的数据都表明,在智能手机类便携的新媒体的普及下,受众对媒体的依赖情况与以往大大不同。基于此背景,媒体依赖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

二、文献综述
(一)媒介依赖理论
1.媒介依赖理论概述
媒介依赖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的关注重点又有所区别。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们更关注个人对媒体文本的吸引,媒体文本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了解文本处理对受众个人的需求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贡献。但媒介依赖理论的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微观和宏观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和在微观媒介依赖关系中的变化,以了解对个人和他们人际网络产生的跨层面的后果、个人内心世界的动态,以及个人如何在社会世界中生活,主要是在宏观的社会系统中,探讨媒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其宏观层面上,媒介依赖理论阐述了社会中的媒体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其他如宗教、价值观、教育、军事等次级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在微观层面上,或者说个人层面上,媒介依赖理论主要聚焦于个人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个人层面的媒介系统依赖IMD,主要评估个人使用媒体的动机类型。从IMD的角度看,目标需求被用来分析个人媒体行为的动机。
IMD方法提供了三个激励目标的概念,分别是理解,定向和游戏。理解指个人需要对自己和他们周围的世界有基本的了解。定位指个人需要有效地指导个人行为,并与他人成功有效地进行互动。游戏目标则指通过游戏或娱乐的方式,个人对角色、规范和价值观的学习。
.........................

(二)手机媒体依赖
1.手机媒体的发展
手机媒体一直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而至今还没有对手机媒体的统一定义。在本研究中,手机媒体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其平台实现访问互联网和视听终端,并将其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移动电话设备。
麦克卢汉认为,媒体是人的延伸。书和印刷媒体是人类视觉的延伸,广播媒体人类听觉的延伸,电视媒体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任何形式的人类意识的延伸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在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手机媒体特别是智能手机,具备了多媒体融合的独特特性,是综合了人类听觉、视觉和触觉的延伸,并实现了人与空间和时间之间的无缝连接。作为具有高度整合性的媒介终端,手机媒体因为聚合了过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在一个便携的多媒体终端一同实现,因此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也更大。
手机已经由最初的纯语音设备,发展到了现在的拥有多种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通过手机,人们可以与他人通过语音通话,短信,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搜索互联网或下载资料,观看或上传视频,使用社交媒体等网络社交互动的应用程序,和手机娱乐游戏等。
如今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方式。人们每天面临着来自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大量信息,而且这些信息都是源源不断、并实时更新的,因此导致了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对媒体的依赖程度都更深。
.......................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14
一、研究问题和假设..........14
二、研究方法........15
四、研究结果与发现................18
一、受访者社会人口学因素分析................18
二、上海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研究................19
五、结论与评估............39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手机媒体依赖较普遍.................39
1.过半的上海高校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39
2.媒体需求仍以信息需求为主.............40

四、研究结果与发现

(一)受访者社会人口学因素分析
对问卷的受访者们进行社会学人口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访的上海高校学生中男女比例均衡,学历大多为硕士研究生,且年龄集中在22岁-25岁上下。
如下图4.11,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受访者中性别比例中,男生83人,女生118人,分别占总受访人数的41.29%和58.71%。

..........................

五、结论与评估


(一)新媒体环境下髙校学生手机媒体依赖较普遍
1.过半的上海高校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
在对上海高校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超过一半的高校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具有手机依赖行为的倾向,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手机是其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有60%以上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天使用手机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多。更有严重依赖行为的学生认为手机己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根据调查结果,有83%的高校学生都在手机上安装了10个以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其中安装超过20个的手机应用程序的人数有大约46%。安装的应用程序中有不同的种类,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乎一半的上海高校学生们在手机上安装最多的是娱乐类型的APP,包括视频、音乐、网上购物、拍照和游戏,对应五大主要使用需求中的娱乐需求。
在研究上海高校学生在各类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时间上,结果发现,虽然更多人会选择安装很多娱乐类APP,但是他们在沟通社交的APP上花费的时间更长。有大约58%的上海高校学生表示,他们每天花在社交类APP上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了娱乐类 22%和信息资讯类APP19%。这个结果证明了多数人使用手机的现状,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上,在中国则以微信、微博、QQ、豆瓣类社交网站为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