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内经》英译本对病证词语翻译的异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08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导语:本研究以《内经》中的病证词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不同《内经》英译本对病证词语翻译的异同。英译本的选择为《内经》翻译史上影响力较大的三个版本,译者分别为李照国、Maoshing Ni,和Iliza Veith。病证名称的界定主要依据王洪图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一书,选取了《内经•素问》前34章的形体、脏腑病证类,将这些病证词语按照命名特点加以分类,确定每位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找出同一位译者对各类病证词语翻译的规律,比较不同译者翻译风格上的差异,并归纳成表格形式。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的总体描述
本研究以《内经》中的病证词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比较三个《内经》英译本对病证词语翻译的异同。《黄帝内经》英译史上有多部译本出版,本研究在其中的不同时期选取了三个影响力较大的译本,分别是李照国、MaoshingNi,和 IlizaVeith翻译的《黄帝内经.素问》。本研究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病证词语的界定主要依据王洪图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一书的第四编之第一章之病证概论;选取了其中出自《内经•素问》前34章的内科杂病,并在三个译本中找到首次出现这些病证的词语,先将这些词语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加以分类,然后确定每位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找出同一位译者对同一类病证词语翻译的规律,以及不同译者对同一类病证词语翻译方法的差异。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近年来在科学界的生态意识越来越浓厚的氛围下诞生的新译论。它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适应”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翻译生态环境);译者“选择”的是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和对译本最终的行文。如果运用等式表达就是:翻译过程二译者的适应(对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译者的选择(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选择”与对译本最终行文的“选择”)。简化一点的表达式:翻译过程=译者的适应十译者的选择,最简化的表达式:翻译=适应+选择。
因此可以说,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译论架构l”l。应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本研究关注的方面包括:作为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这三个《黄帝内经素问》的英译本,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与三位译者的关系;对于《内经》中首现的病证名称,不同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有哪些;对于从中医学的角度看来属于同一类别、或者关联的病证,每一位译者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是怎样的;有无规律;其规律是否具有合理性;对于出现在明显下定义式的句式中的名词的翻译,译者们是否都倾向于采用简明的翻译而避免采用可能与句子意思重复的解释性翻译;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的主要区别在哪里,这些区别能否用翻译适应选择论解读。第二节研究的意义中医病名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概念,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辨病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内容,很多中医病证名称来源于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内经》不同英译本对包含病证词语的翻译方法颇为不同,而该方面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应该采用音译或直译、什么情况下能够借用西医术语来翻译等具体翻译技巧。其中以能否借用西医词汇的争论最为激烈。
笔者认为当中医英译研究发展到当前阶段,一味宣扬中医西译要适度借鉴西医,或者一味宣扬中医概念不能借用西医,都是不合时宜的。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时候中医词汇可以借用西医,什么时候不能借用;有没有操作性较强的规律可循。笔者正是从观察对比《内经》不同译本对病证的翻译那里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很有时候,众多混乱无序的翻译版本可能让读者们无所适从。尤其是象《黄帝内经》这样的典籍,某个仓促而不严肃的译本很可能误导读者。所以对于经典文献的译本的描述性和批评性研究工作是很有意义的。翻译研究成果可以引导读者选择阅读最适合自己的译本,当阅读发生困惑时,又可以指导读者如何看待翻译版本的局限。必要时,可以在翻译批评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研读多个译本,取各版所长,补各版所短,从而使翻译作品的读者获得最大收益。第二章文献回顾
第一节中医病证名称与《黄帝内经》
“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包括六淫、七情、遗传、饮食营养等)作用下,机体阴阳气血等发生紊乱,生理状态被破坏,出现机能或形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并反映为一定的症状或体征的病理过程。《说文解字》:“病,疾加也”。王冰谓:“疾,病气也”。每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症状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特有的规律性,都有各自的体质变化及其发展的完整过程的特点,它揭示的是疾病的根本矛盾1291。
中医界对于“证”、“症”、“征”的用法存在争论。本文题目中的“病证”二字借用的是《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一书的第四编(((黄帝内经》病证与临床研究)、第二节《黄帝内经》病证名称与分类。本文对病证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的确定也主要是以该书为蓝本[26][29]。中医病名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概念,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辨病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内容,许多日后经临床中医人员使用的病证名称出自《黄帝内经》,该部分词语的翻译很值得研究129〕。


参考文献:
[1]朱建平. 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01) .

[2]肖平. 《黄帝内经》英译评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

[3]朱文锋,贺泽龙. 加强中医标准病名的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4) .

[4]魏迺杰,许权维. 中医名词英译: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 科技术语研究, 2004,(04) .

[5]李英照,施蕴中. 回译性与魏迺杰的中医术语翻译模式[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1) .

[6]王建国. 回译与翻译研究、英汉对比研究之间的关系[J]. 外语学刊, 2005,(04) .

[7]朱文锋,马滴滴. 中医“国标”内科病名的出处(待续)[J]. 山西中医, 2001,(03) .

[8]施蕴中,马冀明,徐征. 《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述评[J]. 上海科技翻译, 2002,(02) .

[9]李照国. 定静安虑 而后有得——《黄帝内经》英语翻译随想[J]. 上海翻译, 2006,(01) .

[10]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翻译, 2008,(02) .

[11]Al-Qinai J.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Strategies,Parametres and Procedures .Meta, 2000, 45 (3) :497-519 .

[12]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Taylor & Francis Limited, 1992, .
[13]Shuttleworth Mark,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UK: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
[14]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
[15]Ni Maoshing. The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 of Medicine .Boston , Massachusetts: Shambhala, 1995, .


目录:
摘要(中文) 7-8
ABSTRACT 8-9
第一章 引言 10-11
第一节 研究的总体描述 10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10-11
第二章 文献回顾 11-17
第一节 中医病证名称与《黄帝内经》 11-12
第二节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现状 12-14
第三节 翻译适应选择论及其对翻译的解释力 14-17
第四节 小结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20
第一节 《黄帝内经》病证词语的选取方法 17-19
一、进取原则 17-18
二、具体操作方法 18-19
第二节 应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比较三个《内经》译本中病证词语的英译 19-20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20-75
第一节 《内经》原文病证语句句式的特点 20-21
一、直接解释式 20
二、一问一答式 20-21
三、自然出现式 21
第二节 《内经》原文病证词语的构词特点 21-22
一、以症名病 21-22
二、依机名病 22
三、复合式命名 22
四、其他 22
第三节 三个《内经》英译本对病证名词的翻译特点: 22-68
一、以症名病 23-45
二、依机名病 45-56
三、复合式:"病位+病机/病性" 56-68
第四节 翻译适应选择论对上述翻译现象的解释 68-75
一、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 68-69
二、《内经》三个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69-75
第五章 结论 75-79
研究结论 75-76
结论的意义 76-77
对《内经》英译本读者的意义 76
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解释力的验证 76-77
对中医文献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77
研究局限性 77-79
译例排列方法 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1-82
致谢 82

您可能有医学毕业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医学毕业论文频道选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