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进程,让“三农”经济真正步入可持续稳定发展正轨。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与使命落在了农业银行的身上,通过投入诸多的金融资源,为三农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过程中,农业银行应当围绕改革目标及宗旨,确定自身发展重心,提升涉农金融资源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真正的享受到政策利好,实现增收创收。在惠普金融结构中,涉农贷款不仅占据着核心位置,更是政策安排的一种实质性体现,在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推进、提升农民收入、转移闲置劳动力等。农行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重磅推出了 “惠农 e 贷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作为服务本地“三农”的主力军,农行 A 支行积极响应上级行号召,于 2019 年 7 月推出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全力支持乡村致富带头人发展生产,有效化解了他们“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成为推动 A 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研究意义
通过上述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涉农贷款对于农行的重要性,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农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困难,其中信贷风险是阻碍银行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重大风险管控放置到了任务制高点,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风险监管、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是进行了深入阐释。在所提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略任务中,金融风险的管控属于关键内容。金融行业呈现风险多、风险大的特征,特别是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部分以往遗漏、掩盖的问题对银行、乃至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迫切需要对这些问题尽快解决。在此背景下,如何对金融风险全面识别、精准分析、有效化解,为县域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稳定的金融资源,成为了各大金融主体及政府机构共同面对,且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 1971 年孟加拉独立后,离开了美国优越的教授生活,毅然投身于祖国的建设。经过几年的观察与实践,尤努斯于 1983 年创立了格莱珉银行。其所提出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打破了银行业几百年来不为无抵押贫困人口提供贷款的规则,成为了盈利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标杆。
Antle 和 Diagana(2003 年)指出,可持续农业发展仍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特别是在世界上许多最贫穷地区,因为农民难以获得资本可能是实施可持续农业技术和做法的障碍。Kim (2005)为农业贷款组合未来信用风险建模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实证结果,例如: 净现金收入是一个重要的违约先行指标,信用风险模型应该按商品和地理位置进行分割。 Krishnamurthy (2008 年)在印度进行了一项关于农业信贷的研究,发现中小型农户面临着严重的家庭压力,据报告,就大型农户而言,作物价格低影响了他们的偿还方式,而获得长期贷款的小型农户则在作物价格低销售的市场上有盈余。Sarma 和 Pais (2011 年) 认为,贷款人对农民实行高利率,阻碍他们获得融资,从而助长了农业金融市场的金融排斥。kundid novokmet 和 marinovi (2016)认为,偿付能力问题不能在额外流动性的基础上解决,而流动性问题只能在有偿付能力的银行中得到部分解决。据 Spulbar 和 Birau(2019)称,一个国家,尤其是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拥有可行的银行体系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Anand 和 Bansal(2015)对统计的数据分析得出,通过金融机构的机制创新,可以给农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Sharma Sudhir(2017)发现银行的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可以通过小组联保的方式减低。Mark(2018)指出农村金融机构可通过对农业生产率、市场趋势、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分析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定义及功能
一、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定义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本质上是涉农贷款的一种,是中国农业银行惠农 e 贷农户贷款的一种,但该贷款将贷款主体范围缩减至乡村振兴带头人。
(一)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目标客户。
乡村振兴带头人主要包括符合农户身份的村两委人员(含大学生村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乡镇级及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工作人员,市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优质专业大户,县级及以上政府及主管部门授予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获得者(上述人员含配偶)。
(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条件。
满足《中国农业银行惠农 e 贷农户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基本条件。即:
1.年龄为 18 周岁(含)到 62 周岁(含),居住地或从事生产经营地为农村。2.信用等级评级达到农行准入条件,即一般级及以上。3.收入来源稳定,具备按期偿还本息的能力。4.信用状况良好,征信报告中无不良信用记录:5.品行良好,无刑事犯罪记录或嗜赌、吸毒等不良行为。
在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下,还要符合以下条件: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不存在负有大量外债、涉黑涉恶涉毒、民间借贷等不良行为。乡村振兴带头人需要提供政府相关单位或部门出具的证书、文件或其他证明,以证明其身份。其中,村两委、政府工作人员、代表及委员须为现任。上述乡村振兴带头人须带富致富能力强、服务群众水平高,在当地有较好的口碑和群众基础。市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须从事相关特色产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农村金融理论主要包括如下三个理论发展阶段:分别为 1981 年以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由政府财政补贴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1981 年到 1990 年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在市场上暴露出大量缺点,导致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主导的市场机制慢慢的适应了当时的市场。最后由于市场机制无法应对市场化转型涌现的大量问题,1990 年以后,由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应运而生。
一、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1981 年以前,农村金融理论主要以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为主。这是由于我国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农民收入较低,质押能力弱,缺乏储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固有的弱点、收成的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低收益等特点,导致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不愿意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资金,而农村经济又无法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得到改善,这时就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而避免农村居民寻求高利贷或民间借贷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该理论认为,政府应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通过财政投入,向农村金融机构所放款资金提供适当的津贴,以此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激发农村经济发展信贷的活力。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一定作用的,没有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的开创,也没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当然,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些弊端,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信贷配给机制并没有因为单纯依靠国家政策补贴进行信贷调控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改革路径过于依赖国家政策补贴,不能激发市场自身的活力,无法形成资源配置的良性发展,不能从根本上真正的助力三农发展。
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1981 年到 1990 年,随着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迈开,农民收入逐步的增加。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提出的农村居民储蓄能力较弱的观点渐渐不能迎合当时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不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该理论认为信贷补贴理论所主张的低息政策会导致居民储蓄意愿不足,从而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应该由市场力量来调节,资源会得到合理配置。该理论提出利率市场化可以激发农户储蓄的意愿,另外可以提高涉农金融机构的利润,实现可持续经营,激发农村金融市场自身的活力。但在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体制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并不能适应当时的农村经济体制。在没有政府干预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过高,农民融资的成本随之增加。涉农金融机构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运营成本高、坏账率高等问题,进而引发了市场失灵。实践表明涉农金融机构想要在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可持续经营,助力三农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干预。
......................
第三章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现状分析······················9
第一节 农行 A 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供给现状·························9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 A 县农村经济发展··························· 9
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产品设计介绍·····························9
第四章 农行 A 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7
第一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问题及成因分析····················· 17
一、信息建档难以批量化、程序化···················· 17
二、客户经理工作不专业······················· 17
第五章 解决农行 A 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 22
第一节 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服务水平······················ 22
一、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宣传·················· 22
二、深化信贷队伍建设··························· 22
第五章 解决农行 A 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服务水平
一、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宣传
由于信息建档难以批量化、程序化导致的农行 A 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难以推进的问题,农行 A 支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宣传工作来解决。合作单位主要包括各级政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垂直大系统大集团、各类产行业协会、各类专业合坐社、农合联等。县支行管理团队要对营业网点少点责备、多点帮扶,不能只当司令员,更不能当旁观者,要全身心融入到信建档、全线上化运作的实践大潮中去。县支行可与除村委会外的合作单位进行沟通,网点主要与村委会进行沟通。既要从合作单位批量多获取些各类农户数据,更要力邀他们的领导站个台、讲个话、签个约、发个文,充分借助外力,为基层网点信息建档、做大乡村振兴带头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通过与合作单位的良好沟通,农行 A 支行应同步成立专门的宣传团队,负责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的宣传,可以更好的向县乡村振兴带头人宣传本行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产品。针对目前乡村振兴带头人受众群体不足的问题,农行 A 支行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增加各乡镇的宣传活动。除了在活动中介绍产品之外,还必须增加农村金融支农和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相关业务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让乡村振兴带头人能够充分了解贷款流程、了解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产品的低利率、可以为乡村振兴带头人解决多少资金缺口,让乡村振兴带头人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便利和好处。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结合政策引导,各大银行纷纷将自身金融资源投放于农业农村经济领域中,为推进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等各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正视一些现有的发展问题,例如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金融主体提供的信贷支持风险性较高等。本文将农行 A 支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开展现状、存在弊端、问题引发原因进行了系统性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以期提升农业银行的风险识别、评估、管控等能力,为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安全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并得出研究结论:
一、从市场供需角度作为分析切入点,在对案例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供给情况、信贷需求调查结果的了解发现,现阶段该银行所推出的产品与农业农民市场信贷需求严重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产品种类、信贷期间、利率等方面。
二、总结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具体成因,主要包括农业银行 A 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问题及成因、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产品问题及成因以及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这三个层面也是金融机构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发展的三个主题因素。
三、提出解决农业银行 A 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需求和强化乡村振兴带头人业务风险管理。希望可以为 A 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助力,也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的日益增长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