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的研究和学者 Angelucci Manuela(2014)的观点,在扶贫贷款实际运作中,有必要灵活运用联合担保,小组共同审议来降低风险。通过扶贫小组内部的沟通,可以有效地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因此,结合石台县的实际情况,在扶贫小额信贷运作中,要加大政府、村委、银行和贫困户的多方联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经过近年来的密集而又深入的脱贫攻坚行动,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进入了收官之年。赢得最后的脱贫攻坚斗争胜利,以及巩固现有的扶贫成果并防止已脱贫的贫困家庭重新陷入贫困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金融助力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为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当地贫困户家庭收入,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目前,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依靠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扶贫贷款,通过产业集聚和生产发展脱贫致富,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配套文件。2014 年,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2016 年,又下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精准支持力度,在贷款资金的帮助下助力他们发展生产。2018 年,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今后要更加的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支持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人口的资金支持力度,在金融产品上进行进一步创新,使信贷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小额扶贫贷款业务的发展。2020 年,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相关单位又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有关政策的通知》,要求各级金融机构根据通知精神要充分发挥小额扶贫信贷的作用,巩固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
安徽省在党中央、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要求,要求各地把实施小额扶贫信贷作为解决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以及脱贫以后不返贫的重要举措。同时安徽省也不断对小额扶贫贷款的方式进行优化,发挥保险公司等作用。凡有产业发展需求、有实际借款意愿和按时还款能力的贫困户,均可享受小额扶贫贷款,从根本上缓解当前贫困户贷款难和贵问题,让那些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能贷到贷款,还得起贷款,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研究
就现有的小额扶贫信贷的研究资料而言,外国学者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他们的观点也聚焦在不同的点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小额信贷扶贫效果研究。小额扶贫信贷研究员 Crepon Bruno(2012)认为,小额扶贫信贷有助于提高家庭收入,对增加收入有显著作用。另外,他更注重小额信贷在改善贫困地区收入方面的作用。学者 Jingbi You 和 Letian Dou (2013)研究了孟加拉国扶贫小额信贷对消费、家庭收入和福利的作用。他们认为,扶贫小额信贷极大地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消费和就业机会,有效地减少了收入不平等,显著改善了客户的福利。
(2)关于小额扶贫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学者 Angelucci Manuela(2014)等人认为,扶贫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银行等机构在外部环境、市场份额和信贷投放可持续性方面的竞争力,而且还包括产品自身的优化,包括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创新。因此,他还建议,传统的商业模式应该注意利用联保和小组共同审议的方式,降低信贷产品的风险。借款人逾期借款的,小组成员必须承担连带责任,根据动态信用评级动态确定借款人的贷款额度。如果贷款逾期,银行可以终止贷款。如果贷款成功偿还,银行将根据记录增加贷款份额,促进银行和借款人的健康发展。
(3)关于扶贫小额贷款利率的研究。学者乔纳森 莫多克(1999)(2005)提出两个利率指标,一个是操作可持续比率,一个是经济可持续比率,操作可持续比率(OSR),说的是实现银行操作可持续性必须提高的利率的指数;经济可持续比率(ESR),指的是为实现银行经济可持续性所必须提高的利率的指数,他认为,如果 OSR>1,ESR>1,这意味着银行经营业务的可持续的目标没有实现。这两个比率不仅为小额扶贫贷款提供了相对可比的利率指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便于计算。
...................
第二章 小额扶贫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排斥理论
Leyshon 和 Thrift(1995)首次提出金融排斥理论。该理论主要是研究金融服务在地理上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具体说明如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并产生更大的经营利润,金融机构便会将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如偏远农村)的分支机构转移到了较发达的地区。或者甚至干脆取消这些经济脆弱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导致这些相对落后,或者这些经济发展脆弱的地区缺乏金融服务,甚至是空白。
学者 Miriam Bruhn(2013)认为,金融排斥不仅是指地理排除,而且还包括更多的多维动态复杂概念,例如评估排斥、条件排斥等。在另一个层面上,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排斥并不是一种歧视机制,它的重点在于“选择”而不是“歧视”或“排斥”,也就是说,金融机构通过调查和评估各种因素来选择去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客户利益的最佳运营计划。从金融机构的客户的角度来看,因为由于某些地区贫困,客户群体少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一些社会群体没有被包括在金融服务体系中,他们不能享受到其本应或者说必要的金融服务。他们主要是指那些收入水平低,住房的条件差,犯罪率高,偏远地区和教育水平低的人。根据另一个发现,金融排斥的发生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会排斥的发生,同时金融排斥的加强将不可避免地增强这些地区现有的社会排斥。从金融机构的小额扶贫信贷投放角度来看,目前部分银行机构做的非常不成功。学者 Crepon Bruno(2014)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了调查,在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中,仅仅只有 15%的农村家庭能够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但是占当地涉农信贷投放总额度的 80%。从另一方面来看,这表明虽然这些国家贫困人口数量较大,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些贫困人口,但是最终来说是这些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国家中的大多数贫困家庭要么变得非常贫穷,要么就是信贷的支持远远不能满足贫困人口的需求。国内的一些贫困地区,也存在着贫困户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贫困户在银行那里没有相应的抵质押措施,也导致金融排斥在部分地区进一步加剧。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理论之父克劳德·香农(1948)认为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工具和手段。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卡罗夫和迈克尔·斯彭斯三人,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上所取得的杰出的成绩。就金融市场而言,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各方因为存在信息不足的情况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当信息不对称发生时,一方天然的具有信息方面优势,而另一方则没有相应的优势,委托代理就是这样形成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两类问题: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因此,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对方没有的相关信息获得额外收入,最终导致出现了非常不合理收入分配。在金融市场上,有的人是风险偏好者,有的人是风险厌恶者。风险爱好的借款人最感兴趣的是寻求贷款,他们通常愿意支付更多的交易成本来获得相应的贷款,相应的金融机构考虑到自身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会选择向其提供贷款,以提高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但是无形之中这增加了风险规避和中性借款人的借贷难度,最终迫使他们退出信贷市场。
“道德风险”方意图利用信息优势谋取利益,并有意保护一些信息,从而使发生交易中的信息劣势方受到损失。通常在金融市场上,向银行借款的借款人的损失将由银行承担,而不是由借款人承担,借款人在借款后可能会故意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由于监管成本高,银行不知道借款人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在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因此会遭受损失,可以发现,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每笔交易的成本,降低了实际操作的效率。从贷款人的角度看,贷款人在每次贷款前都要花时间和经费做贷前调查,并在贷款期内支付一定的监管费,以确保借款人能够按照协议正确使用贷款。从银行借款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获得贷款后会有道德风险,如申请贷款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计划用于生产的贷款被消费,甚至拒绝偿还贷款。从而贷款金融机构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同时提高每笔贷款申请门槛,导致当今金融市场出现“贷款难”的局面。总之,由于政府在扶贫贷款中的主导作用,银行作为市场参与者,无法掌握完整的市场信息,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
第三章 国内外发放小额扶贫贷款的经验与启示......................8
第一节 国外成功经验....................................8
一、孟加拉格莱珉银行金融扶贫的实践........................8
二、玻利维亚模式.............................9
第四章 S 农商行小额扶贫贷款业务发展现状.........................11
第一节 S 农商行基本情况............................11
第二节 小额扶贫贷款业务发展现状..................12
第五章 S 农商行小额扶贫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第一节 外部问题..................................16
一、信用评级制度不规范..........................16
二、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16
第五章 S 农商行小额扶贫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外部问题
一、信用评级制度不规范
小额扶贫贷款不需要提供抵押或者是质押的,同时贷款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此外,山区农民相对分散,仅仅依靠村级组织开展确定评估工作,工作量不仅非常大,而且不够客观和公平,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贫困家庭的信用评级的可信度,公正性和客观性,会发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影响商业银行就信贷客户的信贷质量,风险类型及其偿还资金的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二、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石台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合作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村干部自身不重视信用环境建设,贫困户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以及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很难接受新的金融理念,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也不能理解不良信用记录所造成的的影响,甚至他们还有一个侥幸的想法就是故意不还清债务,一些贫困家庭习惯于领取救济金并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赖。他们认为扶贫贷款是政府的救济金,而不是银行的借款,因此他们错误的认为无需偿还,不还也不会有影响,慢慢就产生了故意赖债的心理。所以该县正在逐步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这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依靠教育和宣传,才能提高人们守信的意识,才能一定程度的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
第六章 S 农商行小额扶贫贷款路径优化策略
第一节 推动小额扶贫信贷工作多方合作
一、向政府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根据学者刘芳(2017)的研究,有效施行金融减贫,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持,因此,S 农商行要更加密切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一方面及时掌握政府的扶贫经济规划,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大金融支持扶贫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争取政府出台对相关参与扶贫的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如税费减免,资本支持等等,可以借鉴国内浙江景宁的“政银保”小额扶贫贷款模式。
一是通过积极和地方政府沟通,通过增加小额扶贫贷款项目参与的金融主体,让保险公司参与到小额扶贫贷款项目中来,政府为申请小额扶贫贷款的贫困户购买贷款保险,银行见到保单后向贫困户发放贷款的新路径,如扶贫贷款最后坏账,银行可以凭保单向县扶贫办、保险公司提出补偿申请,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二是争取扩大政策帮扶范围,把农村认定为贫困边缘户也考虑列入支持对象,让普惠金融能够惠及更多的社会群体。
三是实现政府增信全覆盖,形成了政府增信,银行贷款增加,企业生产增加,当地贫困家庭收入增加的扶贫合作机制。“政府增信”机制的实施,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着大量贫困家庭的“贷款难,贷款贵”这一历史性问题,也可为S 农商行的金融扶贫工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