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7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确定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的绩效目标;其次,通过基于关键成功要素的 KPI 法,初步选取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然后,根据“A”项目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阐述了绩效监管的原则、主要内容等,并提出了将绩效监管结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再次,构建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并对“A”项目进行评价;最后,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政府付费、调整特许经营期等方面的应用。最终形成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管理动态闭环体系。

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国内大规模推广污水处理 PPP 项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被一些国际组织或者国家运用于各个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的建造上,在九十年代初全世界的 PPP 项目数量快速增长[1]。1978 年,改革开放制度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不够雄厚,为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开始推动 PPP 模式,特许经营项目(BOT)开始在我国试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从 1990 年后的 15年时间里,有社会资本投入的我国基建项目的个数有 483 个,这些项目的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七百亿美元[2]。二零一四年下半年,财经[2014]76 号文的出台,从国家部委层面第一次正式提出了 PPP 模式的概念。从这以后,我国的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项目开始广泛采用 PPP 模式,我国的PPP 项目迅速增多。截止到 2020 年 3 月 8 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管理库项目 9458 个,管理库项目金额达 14.39 万亿元。
由于经济持续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现象凸显,为了确保我国拥有良好持续的水资源,迫切需要用于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财金[2016]90 号文要求将 PPP 模式广泛运用到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这不仅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还推动了污水处理基础设备升级[3]。2017 年 7 月,财建[2017]455 号文规定政府参与的污水处理项目将全面采用 PPP 模式。在未来随着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 PPP 模式研究现状
1979 年,市场和竞争机制在公共行政体系改革中引入到英国公共行政体系,此后私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服务的形式向其他国家推广,现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PPP 项目已经进入医疗、住房、交通、教育甚至是延伸至监狱、军事和航天等领域。
国外学者对于 PPP 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开始是从 PPP 自身特点出发,对其应用的优势进行研究,如 Hood[5]、Cumming[6]等列举了若干 PPP 模式的优点,如: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转化项目风险、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效率、节省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等。与之相反 Algarni[7]、Roehrich[8]等指出来 PPP 模式的缺点和局限性,例如合同采购时间长、风险防控难度大、谈判交易成本高等。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国外 PPP 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合同、关键成功因素、绩效等方面。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风险分类与识别,不同学者对于识别出的风险分类各不相同,如 Darrin Grimsey 将 PPP模式的风险划分为九类[9];N Alkaf 与 A Karim 则将风险因素分为十类[10];第二方面,风险评价,Ameyaw 认为风险分配对于 PPP 项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并利用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11];第三方面,风险分担,Ng 和 Loosemore分析了 New Southern Railway 项目风险分担的原理[12]。对于 PPP 合同的研究主要围绕重新谈判进行,Cruz 认为重新谈判有利于改善 PPP 合同这种长期合同的不完全契约,提高 PPP 合同的灵活性[13]、[14]。对于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factors,CSF)的研究主要在其识别上,Khalid Almarri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识别,然后用多元回归分析了 CSF 与绩效指标的相关性[15];Osei-Kyei 等也通过文献分析识别出了 PPP 项目的 CSF[16]。


图 1.1 2000—2019 年文献发表数量及趋势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PPP 模式理论基础
2.1.1 PPP 模式的定义与特征
(1)PPP 模式的定义
在我国学者的研究过程中,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出现了“公私合伙”、“公私合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翻译方法。事实上,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 PPP 模式定义。PPP 模式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1],本文认为 PPP 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建立并维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最终提供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运用此模式的项目称为 PPP 项目,其中有关污水处理的项目称为污水处理 PPP 项目。在此模式下,政府与企业都较传统模式更深入参与到项目中去。
(2)PPP 项目的特征
①伙伴关系
在 PPP 项目中,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形成伙伴关系是首先要解决的事,也是PPP 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双方形成共同目标是伙伴关系形成的核心问题,这个目标就是要在资源节约的条件下提供质量更高、效率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社会资本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利润,政府部门则以此实现社会利益的满足。目标的实现与否决定了 PPP 项目的成功或失败,PPP 项目绩效管理的根本就是保证这一共同目标的实现,因此进行 PPP 项目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②利益共享
利益共享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形成伙伴关系的前提之一,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能够促使其产生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包含 PPP 项目合作双方利益和项目所提供基础设施或服务的共享。由于项目的公益属性,导致利润的最大化不是项目的根本追求,政府还要控制项目公司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有可能取得的高额利润,即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取得相对平和、稳定的项目收益。
....................

2.2 生命周期理论
2.2.1 生命周期理论发展历程
生命周期最初是用来说明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63]。生命周期理论在经历了从个体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产品全生命周期到企业生命周期再到产业生命周期的完善与拓展后,被应用于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其涵义也被拓展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埃里克森的个体发展模型是个体生命周期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基础上,卡特和莫麦戈得里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模型。20 世纪 30 年代,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被提出,并由杜瓦尔、罗杰斯、埃尔德对其进行了扩展[64]。之后,学者通过对家庭生命周期的分割进行深化,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并形成了工具性的模型。
产品生命周期是由 Dean[65]和 Levirt[66]提出的,国际上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熟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67]。并行工程的提出将产品生命周期扩展到了工程领域[68],通过对不同国家工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贺什尔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化[69]。此后学者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成本评估方法和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等[70]、[71]。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伊查克·爱迪斯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九个阶段[72]。国内学者对其也进行了研究,如陈佳贵等提出了企业成长模型[73]。
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两大理论相互融合拓展形成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69],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从某一产业的生成到衰落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学者在对其研究中提出了 A-U 模型[74]、G-K 模型[75]等成果,Klepper 等对 G-K 模型进行了发展[76]。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个体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图 3.1 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目标与指标体系设定思路图

..........................

第 3 章 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目标与指标体系设定...................... 25
3.1 绩效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方法与思路...................25
3.1.1 绩效目标设定方法................ 25
3.1.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定方法............................ 25
第 4 章 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监管.......................48
4.1 绩效监管的原则..............................48
4.2 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监管的内容..........................48
第 5 章 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52
5.1 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构建............................52
5.2 “A”项目绩效评价.......................56

第 6 章 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应用

6.1 绩效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6.1.1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1)项目管理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项目在建设阶段、运营维护阶段、项目移交阶段的项目管理指标上获得的绩效模糊综合评分为 3.9、2.7、4.5,表明该项目在项目建设阶段、移交阶段项目管理能力综合表现良好,在项目运营维护阶段项目管理能力综合表现一般。在项目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在项目运营阶段,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系统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做好厂站水泵、风机等的定期维修保养、生物处理设施的定期排泥、生态处理单元的植物收割、管网系统定期检修清挖维护、化粪池的定期清掏、在线监测中心软件硬件维护、厂站在线监测系统维护等工作的同时,强化运营维护台账记录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项目产出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项目在建设阶段、运营维护阶段、项目移交阶段的项目产出指标上获得的绩效模糊综合评分为 4.0、3.6、4,表明该项目在项目建设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移交阶段的项目产出指标综合表现良好,其中在运营维护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要是成本管理与安全控制方面有待加强,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举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项目公司应加强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成本管理上,再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化学药剂、运输成本等进行成本控制。
.......................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PPP 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污水处理需求增多与财政资金紧张之间的矛盾[102]。随着大量的污水处理 PPP 项目落地并逐步进入运营期,政府按效付费的问题亟待解决,然而,我国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管理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在污水处理 PPP 项目下政府方对社会资本(项目公司)方实施的绩效管理,并通过以“A”项目为例进行验证,绩效评价结果符合项目实际情况,得出本文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的适用于污水处理 PPP 项目,构建的绩效管理体系能较好实现动态持续提升项目绩效的结论。本文具体成果如下:
(1)构建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管理动态闭环体系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确定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的绩效目标;其次,通过基于关键成功要素的 KPI 法,初步选取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然后,根据“A”项目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阐述了绩效监管的原则、主要内容等,并提出了将绩效监管结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再次,构建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并对“A”项目进行评价;最后,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政府付费、调整特许经营期等方面的应用。最终形成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管理动态闭环体系。
(2)建立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结合污水处理 PPP 项目的特性及 PPP 项目一般性的前提下,通过统计分析有关方面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上确定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的绩效目标,在绩效目标基础上识别出污水处理 PPP 项目各阶段关键成功要素,并用 KPI 方法初步选取了污水处理 PPP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结合“A”项目具体内容,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细化,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从而建立了“A”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