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建筑业走过了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筑业的存在构建了一条条城市之间的交通纽带、一幅幅摄人心魄的城市天际线、一座座鬼斧神工的超级工程。同时,建筑业不仅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还促进了农村人口就业。正如表 1.1 所示,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1.29%。建筑业增加值也由 2.73 万亿增加至 7.09 万亿。2010~2019 年的十年间,中建筑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平均保持在 7%左右。建筑业一直以来在我国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充当了产业支柱。建筑业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上的表现也尤为突出,提供了数千万级的工作岗位。在 2019 年全社会 7.75 亿的就业人口中,仅建筑业从业者就高达 5427.37 万人,所占比重约 7%左右,而且劳务分包的建筑工人能有效减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表 1.1 2010-2019 年建筑业相关经济效益指标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系统观点下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可持续,更是资源与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建筑业的发展要受到来自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而技术的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打破建筑业要素依赖,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清洁型、低碳型技术的进步与推广能极大程度上产生节能减排效果。但是技术进步在促进要素使用效率提高、产出增长的同时,社会生产也会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提升自身发展的规模,从而导致更多的资源需求和环境破坏。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研究技术进步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是我们应当深入考虑的问题。
出于以上考虑,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围绕现有理论和国家统计数据出发探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是什么”与“怎么样”。“是什么”是从可持续发展内涵与目标出发,对文中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诠释。“怎么样”便是基于基础数据关注建筑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在经济增长、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层面。第二,以系统的观点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加入能源投入与环境污染的非期望产出来分析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共同前沿理论组建全局前沿与群组前沿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分解得到技术进步指数、前沿技术追赶。并对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进行比较,探究区域之间的技术差异性。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建筑业
正如作家雨果所说“建筑是石头的历史”,人们对建筑与生产建筑的行业的认识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深化。目前,建筑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已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共识。现代经济词典将建筑业定义为按勘查、设计、建造与修缮等工作内容进行建筑物或着构筑物生产而形成的专业生产部门[36]。这一概念中不仅包含了建筑产品的施工建造过程,同时也囊括了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等隶属于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内容。这一概念是广义层面上的解释,能全面反映了建筑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然而为了有利于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分析,2017 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按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将我国行业分为 20 个门类[37]。建筑业作为其中一大门类包括若干个具体的建筑施工活动,如表 2.1 给出了该国家标准下的建筑业分类以及具体含义。而这一分类标准将建筑业归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第二产业。这种在统计分类视角下单纯以建筑产品为生产制造对象的产业或部门是属于我们所说的狭义建筑业范畴。相较于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缩小了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与空间,虽然这种处理未能如实反映建筑业全部生产活动,但是方便对建筑业生产信息的统计。此外,本文的基础数据也是基于这一行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汇总的。因此本文涉及的建筑业是指狭义层面的解释。
表 2.1 建筑业行业分类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自 18 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造就了资本主义工业的空前发展。传统的小作坊手工生产模式已被大量地工厂化、机械化生产所替代。蒸汽机的使用使人们对煤、钢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一词很少在人们的生活中提及,好像是一个不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低效率的技术水平不仅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同时对环境也产生巨大的污染,严重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求、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20 世纪 60 年代初,出于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作家 Rachel Carson 就在她著作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阐述了农药等新技术的使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甚至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蝴蝶的世界。虽然卡逊忽略了科技发展有利的一面,没有采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表现出对未来的悲观态度,但是她的著作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1980 年 3 月一篇名为《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报告标志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之后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断地充实并形成了目前比较系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做出定义。这一解释从人类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强调实现短期需求与长期需求的协调、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均衡。在 1992 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近 180 个国家制定并通过的《21世纪议程》。该议程从不同方面制定了应对发展问题的可持续方针与战略。使得全球可持续发展由理论上升为实践。我国也在 1994 年初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方面响应全球号召与趋势,另一方面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总体安排。可持续发展战略再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开始实施。更在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
............................
第三章 建筑业直接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分析......................35
3.1 建筑业直接能源消耗......................35
3.2 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测算......................35
第四章 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模型......................35
4.1 理论分析......................35
4.2 生产技术可能集......................35
第五章 实证分析......................35
5.1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35
5.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35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选取规范、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计算共同前沿下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及其变化情况的基础环节。也是评价建筑业技术进步对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内容之一。首先,选定的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问题的本质。只有在指标选取上坚持代表性的原则,提炼出建筑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核心要素,才能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客观真实。在真实反映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状况的同时,所选投入产出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也需要考虑指标所对应的数据可获得性,以便得出合理的结论。另外,每一个投入产出要素所对应的指标在计算的单位、内容等方面保持统一,例如在能源消耗中能源的种类不同,所对应的计量单位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将能源的投入进行统一度量,以便于进行模型的测算。综合上述,为避免影响到文章的分析结果,选取投入产出指标时应科学、合理,符合建筑业生产活动的特点且具较容易获取。
在选取用于本文研究模型的具体指标时,为了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对近些年涉及到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的高质量文章中投入产出指标选取情况进行文献梳理,并在表 5.1 中进行汇总、展示。在梳理过程中同样发现,以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题的文章明显远多于以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主题的文章,且后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献,并且是近 3 年发表的文章居多。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来研究我国建筑业生产现状的较多。也有部分学者利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其他行业的生产情况,或从全国层面出发研究节能减排效率和环境治理效率。而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率的研究却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表 5.1 相关文献投入产出指标的梳理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鉴于资源与环境约束与区域建筑业技术异质性两个观点,将建筑业能源消耗纳入投入指标,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产出指标,选取了除我国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 30 个省、市、自治区 2008-2017 年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方向距离函数与 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并结合共同前沿理论对我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计算,从而分析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按共同前沿理论下 ML 指数分解方法测算其分解后的技术进步指数、效率变化指数以及技术差距比率指数,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和区域差异上的比较和分析。以期通过技术进步指数与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来研究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差异、不同地区对生产前沿技术的追赶效应以及生产技术进步速度。
研究发现:(1)我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ML指数在 2008~2017 年实现年均增长 5.34%。有 19 个省份建筑业 MML 指数均值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7 个省份年均 MML 指数大于 1,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其中辽宁省与内蒙古以超过年均 10%的增长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四川、浙江和河北等省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达到年均 9%以上的水平。贵州、青海以及宁夏等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小于1,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不佳。区域差异上,我国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 6.95%,中部地区年均增长 4.95%、西部地区年均增长4.10%。东部地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2)从 MML 指数分解出的技术进步指数与效率变化指数来看,全国范围内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值到达 1.004,反映全国生产前沿移动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值达到 1.0517。由此可见,建筑业近 10 年来技术效率的提升十分缓慢,而技术进步较快。我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高增长显著归因于 2008~2017 年全国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弱。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2008~2017 年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建筑业共同前沿下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为 1.0033、1.0075、1.0021,共同前沿下技术进步指数分别为 1.0682、1.0428、1.0417。(3)从技术进步指数与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在 2008-2017年各年度上的时序变化来看,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