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Z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6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以 Z 电网 F 供电分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 Z 电网 6 家市供电分公司 2016 年至 2018 年三年的经营管理成果,通过对国网 Z 自治区电力 F 供电分公司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Z 电网公司近期采用的以“国际对标”为中心的资产绩效评价模式,由于任务导向性较强,在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模式上过分偏重财务表现和国际通行性,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战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没有结合地区及公司实际,且忽略了当地电网工程资产最关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以专家打分为主的评分方式也过于主观,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全面、准确性,不利于指导未来工程资产管理实践。本文构建的电网工程资产绩效评价模型,经分析和实证证明,比 Z 公司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弥补了 Z 电网现行绩效评价模式的不足,与 Z电网为人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电力供应,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并且与电力改革的背景下对电网企业完善电力设施建设、提高供电质量,保障供电安全,提高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本文构建的 Z 电网工程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全面爆发,取得惊人成就。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电网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优质供电服务,对国家公用事业举足轻重,是构建民生服务新体系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稳步提升,我国电网工程建设层层推进,区域覆盖面积加大。电网企业不断发展进程中,供电设备投入量级逐年上涨,促使电网企业资产规模持续膨胀。电网工程资产是保障国家电力供给的基石所在,同时也肩负着支撑企业持续运转的使命。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资产效益,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低排放、高效、高质量方向转变,国内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实际的结构问题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同时,电力行业管控力度的增强、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电力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以及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外部的些许动荡都将引起电网企业内部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决策。电网企业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能源企业,属于典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主营业务为电网建设,包含了大量的电网工程及相关资产。电网资产种类多、分布散,普遍具有单品价值高、技术标准复杂等特点。因此,如何将资产管理科学化、高效化成为电网工程综合优化提升的重点研究方向。
如何适应电网企业高速发展,同时保证电网资产在运作和管理上的高效协同,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切实提升电网资产管理水平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便是一种历经国外电网企业检验的先进方法。该方法以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决策作为终极目标,能够关注企业资产从计划、投资、运行、维护、报废全程运转合理性,并适时提出改进方案。目前,我国在电网工程资产管理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推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但各项关键技术的应用还不尽完善。如何从整体出发,将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融入到现行资产管理体系中,促使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已迫在眉睫。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资产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际上来看,纵观国外对于资产管理的发展研究史,诞生了诸如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理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等一系列成熟理论体系,为工程资产管理持续提供理论支撑。其中,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最早提出于 1904年,并被瑞典成功运用于铁路系统中[1]。1933 年,美国总审计处正式提出全寿命周期管理概念。1965 年,美国国防部开展聚焦全寿命周期中成本的研究,成为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标准形成的重要里程碑。1980 年,来自瑞典的 Vattedfall AB 公司将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研究付诸实践,最终效果显著,此举被认为是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发展的关键突破。严格意义上讲,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LCAM)的概念源自全周期成本管理(LCC),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演进,LCAM 无论在学术研究亦或是管理实践上都超越了当初 LCC 的概念的边界,丰富并延伸了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及深度。21 世纪以来,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理论与实践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PAS 55 和 ISO 55000 两份资产管理的标准得以编制并发布实施,成为资产管理工作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型升级。其中,本文研究的电力资产管理中,国内外众多名企也常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企业资管工作进行指导。
在理论研究领域,历经几十年发展,国外已经形成较多关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研究成果。Arshad M 和 Islam S M[2]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管理模式运用于对电网变压设备的管理中,通过数据建模的方式对该种管理预期产生效果进行模拟,根据预测后输出结果辅佐企业因地制宜进行管理决策。与此同时,合理运用可靠性分析思路,对变压设备的技改和报废进行研究,全面覆盖资产生命的全过程。Diptiranjan M[3]认为电力设备管理应当将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基础指导,将资产寿命全程按照投资规划、物资采购、运维管理、退役报废等过程进行区分,将寿命各阶段统筹考虑、合理规划,而非孤立存在、支离破碎。
.........................

2 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理论

2.1 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相关理论
2.1.1 电网工程资产的定义和特点
在管理学中,对资产的一般性定义为“对组织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项目、事物或实体”。此定义泛指任何类型的资产,包括货币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人力资产、数据资产等。本文讨论的电网工程资产,主要为输、变、配线路及设备资产,具体包括变电站、变压器、断路器、线路等高价值、高重要性的设备。
电网工程资产主要呈现出几大特点。
(1)资产规模大,类型众多,结构复杂。电网工程资产作为电网企业的核心资产,主要负责打通电力生产与电力消费之间的连接。在电网企业的资产构成中,这类资产投资总额巨大,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运维成本与计提折旧。在 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会计核算办法》中,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涵盖大类多达 13 种。按照组成部分、技术属性、经济性、设备状态、重要性等级、利用效率等分类,另有其他分类标准。
(2)分布区域广、资产分散、专业性强。目前国网业务遍及 26 个省市直辖市,覆盖我国总面积近 90%,为全国超 11 亿的用户提供服务,电网工程设资产涉及众多专业领域。
(3)发展迅速、变动频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需求的上涨,因此国家一方面持续加大对电网工程的投资建设,另一方面也投入精力力推电力体制改革。此外,由于客户用电需求增加、设备老化,以及暴雨、风雪、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电网企业时时刻刻都需面临资产运维、改建扩建、报废处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不得不频繁采取措施,以维持电网资产稳定运行。
(4)资产网络属性强:与一般企业单一设备属性不同,国家电网的工程资产具有“资产集”属性,设备与设备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属性。电网企业设计资产能力一般会超出正常水平,也即冗余能力。企业应谨防设备系统故障导致的冗余能力供给不足现象,若设备故障超出冗余能力承载范围,结果可能导致全局崩溃。
.......................

2.2.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
(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LCAM)由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理论发展演变而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整体上降低成本费用,以此为手段促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设备的故障及维护成本在其周期费用中占比提升,LCC 管理方式要求在设备等资产前期设计、规划、建设或采购时,综合考虑其后续可能产生的维修管理及退役报废成本,进行过程性、整体性的成本管理。该管理方式基于长期效益,全面考虑设备系统或项目的全流程,实现全流程费用最小化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 LCC 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丰富。LCAM 将资产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从规划、采购、建设、运维、报废等全过程来统筹考虑,在保证运行安全,控制风险,确保系统效能的基础上,制定全过程整体最优的管理方案,实现全生命周期内最高效、合理的资产管理,满足当前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精益化管理要求,提高设备资产的质量水平及资产运营效益,从安全状态、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来实现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
(2)资产管理方法的发展演进
目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被公认为一种科学且广泛运用与企业实操的资产管理方法,着重对资产全过程进行持续跟踪管理。该方式打破了之前资产管理各方分治的割裂局面,要求相关方在明确资产管理总目标的基础上,协同开展资产管理工作。
资产管理方法演进的过程,经历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等管理形态,最终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全面进阶的历史(见图 2.1)。


图2.1 资产管理发展阶段

.....................

3 Z 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 22
3.1 Z 电网公司所处区域环境........................... 22
3.1.1 区域自然区位条件 ............................. 22
3.1.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22
4 Z 公司电网工程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29
4.1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和方法 ..................... 29
4.1.1 构建思路 ........................... 29
4.1.2 方法选取 ........................ 30
5 Z 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绩...................... 40
5.1 F 分公司简介 ............................... 40
5.2 Z 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40

5 Z 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5.1 F 分公司简介
Z 电网 F 分公司成立于 2004 年,位于 Z 自治区 F 市,是 Z 电网 27 个重点供电企业之一。F 分公司担负着超过十万户城农网用户的供电任务,供电营业区面积约 8000 平方公里,供电人口超过 30 万人。
F 分公司目前在册职工超过 700 人,2018 年全年电费回收率 100%,城网用户供电可靠率完成 99.92%,农网用户供电可靠率完成 99.70%;城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大于 99.998%,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大于 99.80%,均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规范》的规定。F 分公司位于 Z 电网中部,地区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为 220 千伏。辖区内有 35 千伏以上变电站 32 座,其中 220 千伏变电站 7 座,110 千伏变电站18 座,35 千伏变电站 7 座。
在国家电网公司和 Z 电网的坚强领导下,F 分公司坚持以保障 F 市安全、优质、经济、绿色、高效的电力供应为宗旨,全体员工埋头苦干,迎接“互联网+”新业务,优化营商环境、线损精益化管理等各项经营服务挑战。以做优做大集体企业为成功之道,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坚强电网,以及科学高效的内部管控体系,使公司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新的突破。


图2.2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安全、效能、成本目标

.....................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本文在电力改革背景下,从 Z 电网发展战略角度出发,以资产绩效评价的 S(安全)E(效能)C(成本)原则为指引,在阅读大量文献,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 Z 电网特色,构建出包括安全目标、效能目标和成本目标三个层面在内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本文以 Z 电网 F 供电分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 Z 电网 6 家市供电分公司 2016 年至 2018 年三年的经营管理成果,通过对国网 Z 自治区电力 F 供电分公司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Z 电网公司近期采用的以“国际对标”为中心的资产绩效评价模式,由于任务导向性较强,在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模式上过分偏重财务表现和国际通行性,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战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没有结合地区及公司实际,且忽略了当地电网工程资产最关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以专家打分为主的评分方式也过于主观,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全面、准确性,不利于指导未来工程资产管理实践。本文构建的电网工程资产绩效评价模型,经分析和实证证明,比 Z 公司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弥补了 Z 电网现行绩效评价模式的不足,与 Z电网为人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电力供应,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并且与电力改革的背景下对电网企业完善电力设施建设、提高供电质量,保障供电安全,提高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本文构建的 Z 电网工程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2)本文构建的 Z 电网工程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考虑了资产绩效评价的S(安全)E(效能)C(成本)三个方面,使得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本文构建的评价模型中,采用专家评分法作为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熵值法作为指标赋权方法。这种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的 Z 电网工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体现 Z 电网的特点,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还可以避免人为赋权的主观性和客观指标筛选的机械性,使评价体系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