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民俗变迁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47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 绪论

论文论述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民俗旅游对民俗变迁的影响,是基于田野调查的资料,以鄂西桥边村婚俗变迁为个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和旅游学等相关学科理论,考察分析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旅游作为外来因素在何种方向何种程度上引起了当地民俗的变迁,同时也初步阐释了地方民众如何应对此种变迁且重新解释、建构自己生活的民俗传承过程。

1、选题意义

有关民俗旅游对民俗变迁的影响研究,从目前收集的国内外资料来看,并非浩瀚无边、汗牛充栋。就学术史的角度而言,民俗旅游的概念,在上世纪 90年代前后由叶涛等一批学者初步阐释。此概念一经提出,并迅速在民俗学、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引起热议。由此可见,民俗旅游研究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而本文论题受上述研究的启发,且基于以上研究并深发。
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活现代化的语境下,民俗旅游是以对民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现代商业模式,其裹夹着多重复合影响因素,不仅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民俗的变迁。在开发某一地区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民俗作为旅游资源往往被置于重要位置——富于地方和族群特色的民俗日益成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和营销的重心。譬如鄂西车溪民俗风景区和三峡人家风景区,都是以民俗为主要开发对象和市场吸引力的民俗旅游景区,并且先后被评为国家 4A 级风景区,双双位列“新三峡十景”,它们在增加国家税收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故而,愈是有民俗特色就愈是有旅游开发价值,也越能产生出良好的效益。由此可见,民俗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究根追底其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和渗透深广的人类社会实践,由于其充分承载了全球化与地方性的张力和冲突,因而成为了目下研究民俗变迁的极好着力点。旅游是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一个优质载体,其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置于世界市场中,让其经受市场规律和规制的磨砺;同时,旅游又扮演着一个努力扩展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文化异质性的重要角色。民俗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特殊类型,我们一方面要大刀阔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在开发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保护其内核——传统民俗。如何使二者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摆在应用民俗学面前的一道难题。......................
....................

二、 村落基本情况及建国前土家族婚姻形态与婚俗

桥边村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西端,位于中原文化的边缘地带,是楚文化的辐射区域,也是巴文化的核心地区。这里并不是和外界近乎隔绝,而是相互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经济生活往来。从宏观的层面来说,村落在 19 世纪就被卷入世界共同体中,西方的货物和思想曾到达这个边远地区。所以,村落里的民俗生活变迁,影响因素很复杂。在这样一个时空坐落里调查,对于外来力量的渗入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意识,并不太容易观察到。村落和外界的联系以及外来因素的各种影响,使身处村落的调查者如在云雾中,从而导致不能用高屋建瓴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但正是由于此种情况,调查者又可以全面详细地记录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进而在诸多因素中剥离出旅游对民俗变迁的影响。将自己投入到村落里,把自己沉浸在民众中,就像一块泥土溶在水里,更能用直观、深度的视角接近和描述民俗变迁的真实状况。
1、村落基本情况
桥边村位于长江的西南岸,垂直距离长江 10 公里;其又处在长江及长江支流清江的三角地带,距离清江 15 公里。桥边村地处鄂西重镇——宜昌的西南方,距中心城区 18 公里,因为山路崎岖,坐车到达大约须时 45 分钟左右。总体来说,村落所在的区域土地相对比较肥沃,气候温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 992.1-1404.1 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 6-7 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 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 100 米降低 0.6℃。7 月平均气温 24.1℃-28.8℃,元月平均气温 1.7℃-6.5℃。极端最高气温 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 600 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 5%,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但在桥边村这里,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严格来讲,村子的东北方向符合上述整体状况,但往西南方向就进入高山峡谷地带,平均海拨都在 500 米左右。按照村民的说法则是“住在深山里,出门是平地”。由此可以想见,村民生活状况了。
无论是根据村落所在的地理位置,还是依据村落人口构成,皆可知村落正好处在土家族和汉族的磨合区域。清雍正“改土归流”前,这片区域归属五峰容美土司管辖,即是说在最近的历史时期里土家族人是这里生活的主体。............
....................

目 录
一、绪论……………………………………………………………………1
1、选题意义 …………………………………………………………………1
2、国内外相关研究 …………………………………………………………2
3、研究思路 …………………………………………………………………4
4、论文框架 …………………………………………………………………6
5、相关主要概念 ……………………………………………………………6
二、村落基本情况及建国前土家族婚姻形态与婚俗………………………9
1、村落基本情况 ……………………………………………………………9
2、土家族主要婚姻形态……………………………………………………10
3、清代土家族婚俗…………………………………………………………11
三、改革春风里的桥边村婚俗叙事 ………………………………………14
1、择偶习俗…………………………………………………………………14
2、成婚礼俗…………………………………………………………………16
3、婚后惯俗…………………………………………………………………21
四、民俗旅游对桥边村婚俗变迁影响的主要因素及表现 ………………23
1、民俗旅游改变了村落与外界的联系环境,造成婚俗的变迁…………24
2、民俗旅游改变了村落观念,造成婚俗的变迁…………………………26
3、民俗旅游提高了经济收入,造成婚俗的变迁…………………………28
五、结语 ………………………………………………………36
参考文献 ……………………………………………………37

结语

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民俗旅游不仅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旅游目的地的民俗变迁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总体来说,民俗旅游对民俗变迁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其中,正影响表现为:1、有助于民俗的传播与交流;2、有助于民俗的传承与保护。负影响主要有:1、造成民俗的同化;2、造成民俗的商品化;3、造成民俗的庸俗化。
我们知道,没有变迁的民俗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社会都在不断变化,每一种民俗都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的加以调适。在社会生活的世代继替中,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不断被后代复制,由此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民俗好比一个大火锅,将新产生的或外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断的融合。与整个社会变革相比,民俗的变化总是局部的、渐变的。民俗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民俗也因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其功能的消失而消亡。
在案例中,村民根据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维护自身生活民俗,既承继了传统民俗,也适应了环境和时代不同而加入的新意义,并且整合成当地民众新的民俗生活。通过这些努力,当地民众赋予了日常生活以连续性,融合了先前和当下的生活经验,获得了对村落社会和地方世界的亲密感,而且释放了引外来文化施加的压力,终于再次型塑了作为生活文化的民俗世界。
关注当下现实社会、人生和生活是民俗学一向的学术品格。“如果终于有一天,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在望着回家的路”,“从而自觉地调整重塑人的生存状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桥边村的村民正走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按照惯例,“桥边村”是我对进行田野调查的村落所起的学名,基于同样的理由,书中出现的人名不是真实的姓名
[2]陆景川.民俗旅游发展浅探.民俗研究[J].1988,(2):23~27;叶涛.民俗旅游: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民间文化季刊][J],1990,(3):56~58
[3]1995 年,中国旅游文化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民俗论坛”,其议题之一便是民俗旅游
[4]徐赣丽.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桂北壮瑶三村考察[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
[5]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
[6]Tylor Edward.Primitive Culture[M].London:J.Murray.1871.p.1
[7]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
[8]Jafar Jafari.Platform.The scientification of Tourism[J],2001.p.23~28
[9]ValeneL.Smith.HostsandGuests:TheAnthropology ofTourism[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 Press,1977.p.9
[10]Dennison Nash.Anthropology of Tourism[M].Pergamon.p.26
[11 ]Cohen E.Authenticity and commoditization in tourism.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J],1988.15(3):371~38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