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生产效率影响探讨——以蔬菜种植户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71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从我国蔬菜产业增长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现实背景出发,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交易成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和生产效率理论等多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 754 个种植户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方法)、层次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生产效率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要素配置、技术采纳和市场参与三条作用路径下的间接影响。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我国农产品产量持续攀升。截止到 2020 年底,我国粮食总产量达 66949万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蔬菜总产量突破 7 亿吨,占全球蔬菜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 7639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现阶段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其突出矛盾主要在于要素配置扭曲、资源约束趋紧、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等。另外,当前存在的小生产和大市场、成本上升和价格低迷、产量高和销路不畅、增加产量和提升质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阶段。从总体环境来看,农产品供给量充足,农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生产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从增长方式来看,原有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农业产量或产值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向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从发展需求来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更加注重对产品多元化、优质高效、绿色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要求农产品市场向更多元、更智能、更绿色、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调结构、提品质、创收益和降成本”,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而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与领导也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2018 年和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和“重视农业质量效率”的政策措施。因此,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业提质增效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户生产效率已经成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及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变化的重要标志(吴强2013;何红光等 2017)。
蔬菜产业是仅次于粮食产业的第二大农业产业,对我国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蔬菜产业不仅关系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对农户的收入有着直接影响。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在保障人们生活水平、增加农业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保障蔬菜产业发展。例如:《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重要农产品的供给。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拟根据交易成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技术选择理论、信息经济理论、生产效率理论为基础,以山东省寿光蔬菜种植户的数据为样本,利用相关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生产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实证分析现代通讯技术通过要素配置、技术采纳、市场参与的中间变量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效果,明确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路径。具体目标如下:
(1)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合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技术选择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和生产效率理论,构建“现代通讯技术使用—要素配置、技术采纳、市场参与—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考察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影响农户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打开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影响农户生产效率的“黑匣子”,从理论上诠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从投入、产出和市场的角度,揭示现代通讯技术使用、中间变量与农户生产效率的内在关联机制和影响效应。
(2)通过对我国现代通讯技术使用现状的分析和描述,明确我国城乡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现状。随后利用样本区调研的实际情况,阐明样本区农户现代通讯技术的使用工具、使用频率、存在问题等状况。构建生产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合适的生产效率测度方法。对比分析现代通讯技术不同使用状况的农户生产效率特征。此外,利用计量分析模型检验现代通讯技术使用与农户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3)分析信息化影响下的要素配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把要素配置分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进行衡量,探索要素配置对农户生产效率的贡献及经济效果,详细剖析信息化影响下的要素耦合程度及其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效果。这有利于农户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合理有效的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并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4)由于技术进步是除要素配置外另一个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深耕深松技术采纳、测土配方技术采纳和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衡量农业技术采纳,讨论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程度以及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力度,为科技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相融合提供理论支撑。
(5)利用议价能力和销售渠道选择衡量市场参与程度,并逐一检验不同表征指标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效果,进而探索农户如何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融入到产品市场,提出一条如何正确使用现代通讯技术以及提升农户生产效率的路径,进而促进农户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建设。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农户生产效率
“效率”是起源于工程学科或者物理学科领域的,其定义是指一种以最少的资源(时间、经历、金钱等)完成预期给定目标的一种能力,它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来衡量(Aigner D J,C A K and Schmidt P 1977)。当效率被用于数学或者科学研究领域时,它的定义是为完成某种期望,投入一定的资源而被利用的程度(Battese,G E and Broca S 1993)。而当效率被用于商业或经济领域时,则被赋予不同的涵义。经济学中的“效率”更加关注对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其含义是指在现有的资源要素下,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工作或者文化需求程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有限的资源或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第二,指的是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这一概念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和《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的。帕累托效率指的是最优的配置资源,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即在现有的资源配置的情况下,没有可以改善的余地,不可能存在任何一种方案可以使现有的情况变得更好,也不会存在任何一种方案可以使现有的情况变得更坏(范里安 1994)。帕累托改进通过寻找更好的方法路径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换句话说,帕累托最优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完全公平的理想状态。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学中涉及的“帕累托效率”是一种资源配置上最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帕累托效率能够反映资源配置的有效边界,但却不能衡量“实际资源配置”和“有效资源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对“效率”进行不同的定义,在此发展过程中,学者冯秀凤提出了效率是“达成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用程度”,与以往效率定义的不同在于:这一定义不仅可以衡量实际的资源配置状态,还能以最优的资源配置为目标,改善实际资源分配比例。
在帕累托效率的基础上,学者们把“效率”的概念引入到生产领域,就形成了“生产效率”的概念。从狭义概念来讲,生产效率是指生产活动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开发利用的效率,即是在一定的行业、一定的区域或一定的国家内,如何分配或管理有限的资源,使其达到最优配置并发挥最大作用。学者胡宇娜(2016)认为:生产效率是指在确定的生产技术、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来看,其定义是指一定的产出要求下,成本的最小化投入,或者一定的成本约束下能得到的最大化产出。由于蔬菜产业的生产属于劳动、土地和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不同的资源要素之间无法相互替代,同时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导致蔬菜生产成本难以反映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闵锐 2012),且相关价格信息难以获取,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蔬菜生产的技术效率。20 世纪 50 年代已经出现了关于技术效率的研究。
...............................

2.2 相关理论
2.2.1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是指由于买卖双方在利益冲突的调和过程中,存在知识、经验、实践和信息差距,而相互博弈造成的损耗。它是发生在社会关系中,普遍存在于有利益冲突的行为主体之间。最早提出“交易”一词的是学者康芒斯(J.R.commoms),而最早定义交易成本思想的是 Coase(1737),其观点是对学者康芒斯理论的发扬光大。他不仅描述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定义,而且提出“交易”是企业最基本的单元,并随后提出“企业组织的交易成本低于市场分工组织成本”是企业产生的原因。即交易成本是企业和市场边界的决定因素,这也成为交易成本理论最初理论框架形成的基础。可见,科斯并没有直接提出并严格定义交易成本的概念。直到 1960 年,科斯在其论文《社会成本问题》的产权应用中提到了交易成本的概念。著名的科斯定理认为: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无论产权如何被界定和分配,经济总是可以从效率上达到最优。
Arrow(1969)在科斯的基础上,定义交易成本为“经济制度运作的成本”,包括制度的订立费用、运转费、实施费、监督费、维护费、变革费等。
Williamson(1975、1985、1994)进一步研究交易成本,将其定义进行了新的拓展。他的观点认为:交易成本的形成是由于交易市场的失灵,个体本身具有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被压缩和削减,但不能被完全消除。除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外,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信息不对称等也是产生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资产专用性是指为完成某种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资产投资,且投资很难转移到其他项目中。一旦出现交易失败,则会产生“沉没成本”。资产专用性越高,供给者的机会主义越大,则可能产生的成本也越高。不确定性是由于交易市场各种变化和不可预测因素,导致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出现一定的交易摩擦,损耗一定的成本。另外,双方交易频率越多、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双方进行交易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也越多,因而交易成本更高。Williamson(1985)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提出交易成本分为契约前交易成本和契约后交易成本两类。为促成契约的签订,由规定双方权利义务而产生的费用即是契约前成本,为解决契约产生的问题为事后契约费用。华盛顿大学交易学派对交易成本的内涵进行了扩充,延展到了整个人类制度层面。


经济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农户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及相关行为分析 ................................... 48
3.1 现代通讯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 48
3.1.1 农户现代通讯技术使用现状 .................................... 48
3.1.2 样本区农户现代通讯技术使用状况 ................................ 51
第四章 蔬菜种植户生产效率的测算及分析 ................................ 67
4.1 蔬菜种植户生产效率测度 .................................... 67
4.1.1 测度方法 ........................................ 67
4.1.2 指标说明与特征分析 ........................................ 72
第五章 现代通讯技术使用、要素配置与农户生产效率 .............................. 81
5.1 理论机制分析 ......................................... 82
5.1.1 现代通讯技术使用、资本投入与农户生产效率 .......................... 82
5.1.2 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劳动力投入与农户生产效率 ................................... 83

第七章 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市场参与和农户生产效率

7.1 理论分析
前两章我们主要分析现代通讯技术使用能够通过要素配置和技术采纳的路径提高农户生产效率。本文的农户生产效率是指在一定的农业投资规模前提下,通过优化配置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农业要素资源,进而提高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并得到农业生产要素最优的投入产出比(黄莉等 2021)。前面的研究主要考虑的是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本章研究农户的市场参与,根据当前“以销定产”的农业生产政策,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有生产成本、生产品质、产品价格、产品产量等。在大多数研究中,产品销售被认为是影响产品交易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农户增收困难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必须重视优化要素配置和生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收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而市场参与是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农户通过参与市场交换可以获得农产品的增值收益,进而增加了农户的农业收入(周振等 2016)。本章讨论市场参与在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影响农户生产效率过程中的效应。
“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目前农产品市场呈现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交错、卖难和买难交替出现、产品间价格暴涨与价格低迷并存等突出问题,其实质是信息约束下农户深度参与市场分工不足导致供求错配和利益失衡。2017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应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发展,深化农户参与市场水平,让农户真正享受到市场变革发展带来的收益。研究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参与因素,对推进农业实现市场化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农户通过参与市场能够激发市场意识,拉近市场距离,增加市场信息获取强度,进而提高产品市场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农户参与市场不仅能够提升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与传统小农生产的契合度,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品收益,而且能够依赖市场力量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侯建昀和霍学喜 2017)。但是,现实中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较高的市场进入门槛和流通约束,限制了农户的市场参与程度,影响市场化带来的收益。


经济论文参考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本文从我国蔬菜产业增长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现实背景出发,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交易成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和生产效率理论等多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 754 个种植户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方法)、层次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生产效率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要素配置、技术采纳和市场参与三条作用路径下的间接影响。根据第三章到第七章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结果结果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8.1.1 农户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及相关行为分析
(1)我国互联网在近十几年内发展迅速,截止到 2020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 10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70.4%,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近十五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互联网规模增幅高达 621.90%。其中,手机网民增长速度最快。另外,城乡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别增长了 59.6 个百分点和 45.9个百分点。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近十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拉大,这一现象在 2020 年才出现明显改善。
(2)样本区农户使用现代通讯技术的状况:智能手机使用率较高,而电脑使用率相对较低。农户使用互联网更多的是为了休闲娱乐或社会交往,并没有有效的利用信息通讯工具进行学习或者农业信息的查询等。另外,样本区农户的信息意识相对较高,近一半农户认为使用互联网能够提高知识获取,优化蔬菜生产以及提高社会交往,但也有近四成农户认为互联网使用并不会增加蔬菜收入。这说明农户虽然认为信息能够优化蔬菜生产,但由于对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低,使信息并不能转换为农户收益。
(3)在对农户信息行为分析中可得:农户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信息,且能够利用较多的信息渠道获取较满意的农业信息并愿意使用获取的信息改造农业,但实际上却很少将信息用于农业生产。另外,现代通讯技术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户更多的使用传统信息渠道获取农业信息;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依然明显;农村信息供需不匹配;农户信息意识淡薄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