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当今的时代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一切的竞争归结起来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能顺应时发表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是当今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外语教育,更是为我国培育具有高素质国际交流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当前的英语课堂,由于受高考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充斥着大量词汇、语法的枯燥传授,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起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被动,课堂表现消极,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等问题突出。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积极探寻出能更适合学生英语学习,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变的尤为迫切。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①此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也指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同时倡导使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教育部,2003)。基于此,本研究把合作学习引进高中英语课堂,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一方面,通过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来探索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针对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其他一线教师能更高质量的在课堂实施合作学习。
.......
1.2 研究意义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大中小学的普遍应用(吴淑娟,2012;王海霞,2012)。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王坦,2005)曾说过,即便合作学习不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成功的一个,那它至少也是其中之一。本研究把合作学习运用于高中英语课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能有效转变部分教师陈旧教学观念,促进合作学习在高中课堂的实施。通过对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一方面,激发教师在课堂进行合作教学的意识,有效转变教师传统机械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丰富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识,明确对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更加高效的组织开展合作教学。
(2)能有效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不仅是学生由未成年逐渐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重塑学习方式,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竞争,轻合作,课堂成为了学生的竞技场,同学变成了竞争对手,在这样高压扭曲的学习气氛下,学生不仅学不好英语,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观、价值观的养成。而合作学习通过组内成员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彼此贡献智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焦虑,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和锻炼。此外,通过组内成员不同观点的交流,不同意见的切磋,相互取长补短,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思维得到扩展,健全的心智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得到完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主要研究
合作学习最早发起于 20 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并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得到世界各地教育者的广泛研究与实践(靳玉乐,2005;王坦,2005)。由于不同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理解侧重不同,因此,对合作学习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美国斯莱文教授(Slavin,1995;徐美娟,2013)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依据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定和认可的一种课堂教学技术。与其观点类似,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莎伦博士(1990;孙丹红,2008)把合作学习看作是组织和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并强调其特征是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约翰逊兄弟(1993;吴小涟,2013)认为通过小组内的这种共同学习活动,成员之间建立起积极互赖的联系,最终能最大限度的促进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进步。我国合作学习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王坦(2002)把合作学习定义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的互助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把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元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性人际交往,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与进步的同时,其认知、情感、与人合作等技能得到共同发展(王红宇,1993;庞国斌,2003)。由此可知,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最大限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异质分组形式,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促成自己及他人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
......
2.2 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认知主义逐渐发展而来,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奥苏泊尔等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积极建构,它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他人进行协商、互动进而内化和建构起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与传统上把知识理解为固定的、客观现实的不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每个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的不同都可以赋予知识不同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重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中善于营造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通过与不同人的相互交流、 不同观点的相互借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成果。受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启发,著名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强调语言的学习重在交际,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从结构能力(语法能力)转移到语言的应用能力上。因此在课堂上要努力提高学生恰当的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而非简单的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林立、王之江,2005)。二语习得研究者克拉申(Krashen,1985;潘锡娟,2008)认为语言的习得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这样学生就能在自然的环境下获得语言能力。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较为自然的交际。另外,合作学习所营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有效降低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焦虑,促进学生语言学习。Swain 在克拉申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基础上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该假说认为二语的有效习得只有可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还要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强调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或合作完成某项任务能大大增加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互动交际的机会,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
.......
第三章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3.1 研究对象 ....... 10
3.2 研究方法 ....... 10
3.3 研究工具 ....... 11
3.4 研究过程 ....... 12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 18
4.1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合作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 18
4.2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关于合作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 ........ 19
4.3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22
4.4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 ..... 27
第五章 结论 ...... 29
5.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29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0
5.3 本研究的未来展望 .... 30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4.1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合作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 4-1 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级成绩相差不大,基本持平,在平均成绩上实验班并没有表现出比控制班更大的优势,而经过三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便相差明显,不仅实验班的后测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平均成绩,而且与前测比较,实验班成绩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控制班,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增长比率分别为 3.621%和 1.906%,从表上数据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对于大面积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一定帮助作用。实验开始前研究者分别对控制班和实验班的部分学生都进行了关于英语学习兴趣、态度、学习策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访谈,访谈发现两个班级学生都普遍表示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反感和厌恶,课堂表现消极,很少愿意主动就老师提问问题发表自己观点,英语课堂就是被动的听讲、记笔记,英语学习被动,学习过程没有积极的成功体验,学生学习过程中畏难、厌学情绪严重。此外,学生对缺乏生气、缺少互动的当前英语课堂也普遍表示不满,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多增加些师生、生生互动来改善枯燥沉闷的课堂学习气氛。整体来看,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又对实验班部分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访谈,和实验前不同,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表示更喜欢现在的合作学习课堂。
.........
结论
本研究把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实验,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收集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习成绩发现合作学习能有效巩固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使用英语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条件和机会,学生当堂所学的学科知识能得到及时运用,学生从用中学,从做中学,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合作学习得到了多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高达 71%左右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合作学习,尤其对于理科生而言,合作学习所提供的轻松、活泼、愉悦的课堂气氛大大降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最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除此之外,合作学习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普遍较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对比观察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行为发现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学生表现整体比较兴奋,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并不吝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热烈的交流讨论学生不仅是学英语更重要的是学会用英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另外,通过与学生交流也发现,合作学习虽然受到了多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但仍有小部分学生表示不太适应合作学习的课堂,习惯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可能与学生的性格、过往学习习惯等有关,因此,这也提醒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另外,在对合作学习内容和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和设计上,要尽量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和探究性,使其富有合作价值。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