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学地理教学中《黄帝内经》资源使用分析
一《黄帝内经》中地理教学资源
《黄帝内经》中文章篇目很多,《素问》和《灵枢》共162篇,其中有关于地理方面的内容是比较分散的,想要把这些内容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就要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使其集中,便于教师的使用与研宄。在这里,笔者首先阅读了《内经》中的内容,然后将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内容材料进行整理,按照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与初中的课本内容进行对照,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列表整理。
二、《黄帝内经》与中图版高中、初中地理课本内容对照
(一)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理列表
(二)初中地理教学资源整理列表
(三)黄帝内经相关文本解读及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建议
1-H-CH.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16]571
(1)内容翻译
研究医道的人,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样才能使学术理论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地理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绪论课: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传统中医学有用,在对军事战争有用,等等。
(3)教学建议
这句话可以在地理的第一堂课上,在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学习地理的时候展示出来,学习地理对人类来说或者对人的自身发展来说有哪些好处,让学生讨论地理学对人类的意义。这里说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在《内经》中出现这句话,其意思是想表达一个“上医”,一应该知道天上日月和五大行星的一变化,地上气j侯天气的变化,人身体的变化三方面的知识,才能提纲挈领的把病看好,做其它的行业和事情的人依然需要如此。天文和地理正是我们中学地理学所要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明地理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多方面综合考虑影响事物的因素,在生活中也能够更加长久,更加顺达。在此也可以用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所含的深意。
.........
第二章中学地理教学中《黄帝内经》使用的教学案例
一.以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为例的教学片断
二.以季节更替为例的教学片断
(一)内容来源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黄帝内经》中可使用的教学资源
1.原文内容
2.教学实施方法
此段文字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所表现出的自然界发展的状况,也包含着人在不同的季节内的作息时间的差异,是一种顺应天时的表现,这都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但是此项内容的地理意义一共有三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五带划分。季节更替只是其中的一条,教师可以选用此段材料简单使用,或者对四季更替与季节养生进行结合,作为学生生活知识的扩展,或者是选修课的内容。此处的教学设计则是用季节更替和人的作息结合,给学生进行知识扩展来进行示范。
.......
三.以南方地区为例的教学片断
(一)内容来源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九章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第二节南方地区
(二)《黄帝内经》中可使用的教学资源
1.原文内容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2.教学实施方法
在此对范围要进行一些说明,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多为战国先秦至西汉时期,那么本文这一部分内容则采用战国时期这一朝代进行教学设计,战国时期的“南方者”在现在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这一带地区,没有到我们现在的海南广东等地。而现在我们划分的南方地区则是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在此教学时应该进行具体的说明。《异法方宜论》中将中国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分别介绍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水文,人类生活习惯,体质等方面的特征。
........
第三章中医资源作为地理教学资源的影响因素分析........36
一、教师因素........36
二、学生因素.........36
三、中医文献因素........37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38
一、地理学与中医学的学科性质相同......38
二、地理环境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相近........39
三、高中地理与中医学最终追求目标相近....39
四、研究局限......39
第三章中医资源作为地理教学资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因素
(一)教师个人对中医的兴趣
教师个人的兴趣会影响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知识面应该较为广阔和丰富,特别是地理学科,涉及到天文,地理,也就是地球表层的诸多事物,内容包罗万象,教师的知识面内容丰富,那么课堂的讲述内容就可以旁征博引,事例丰富。本文的内容是与中医紧密联系,但是学习中医和《内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不断的去钻研和学习,另外还需要有高明的师傅去指点,才能够学通学懂。如果教师对中医有兴趣,并对中医有所了解,那么也就可以把中医的内容应用到地理课堂之中。再给学生讲述这些内容的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宽阔的应用及我国传统医学的伟大之处。即使教师没有兴趣,也可通过本文的内容,了解到地理学在中医中的意义和作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个人的影响力,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讲述的声情并茂,现实生动,让学生听后能够恍然大悟,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一.地理学与中医学的学科性质相同
地理学是研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保持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学的自然科学性质表现在其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中,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191地理学的社会科学性质则表现在人文地理之中。人文地理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宄对象,这其中包括人口、聚落、社会、旅游等。M .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21]对于中医学的学科属性,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比较认同的是中医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含着人文科学的内容。所以中医学也应该有综合性的特点。中医学里面有着许多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在阐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时,引用了大量的物候、气象、天文、地理、农学、历法等众多学科的知识。中药学的产生也与农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玄 Mo中医学的人文科学属性体现在人的社会属性之中,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中医学还揭示了许多疾病的社会根源,认为社会动荡、政治腐败、饥荒战乱、经济萧条以及不良的习俗风气,都是导致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原因。[22]因而从学科属性来看,地理学与中医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而这两种属性之间都关系到了天文、地理、气象、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地理学与中医学具有很大的联系性。也都有综合性的特点。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