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师教育理论革新之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31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高实质工程技术人才性、

依据现代工程师所需的学问与才能等请求组织工程教育活动。要纠正重理论、轻理论的倾向,增强理论与理论的分离。—稳定规模是指工程教育的发展规模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规划与现状,目前要稳定工科类专业的总规模,严格控制发展速度。要提高办学效益,决不能再铺新摊子。

调整结构是指从专业、教学及层次三方面进行结构调整。其一,要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调整专业结构,逐步提高与技术产业相关的新兴专业的比重,适度加强与我国资源和

人口特点密切相关的专业,又不可过于削弱基础产业所必需的传统专业。其二,要改革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教育;拓宽专业面,走大专业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道路;适度充实经济、管理、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其三,各院校要分出层次,在培养规格上要有区别。各有侧重,以适应经济多样化和不平衡的需求。专科要办出特色,要分门别类地调整专科与本科的比例。在硕士研究生中要加大工程硕士的比重。工学硕士应重视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工程硕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于培养解决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

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要加强宏观监控,鼓励各院校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坚决反对盲目攀比。—提高质量在当前要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要改革政治课程,不搞形式主义,应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二是要在合理构筑基础课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其三是要改革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个性与特长。在外语等课程中,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做法;要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给学生有转专业、转系、转校、转轨的可能性及更多的选择课程、作业的主动权。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严格实施淘汰制,改变目前的严进宽出的状况。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队伍建设是院校工程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建立规范的教师岗位责任制及考核、晋升、淘汰制度。引入竞争与流动机制,教授与副教授实行公开招聘。优化教师结构,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既鼓励有实践经验、有学术水平的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又鼓励工科教师到企业兼职。应建立工科类专业教师接受工程实践锻炼的制度。要进一步改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工作及住房条件,提高待遇,稳定骨干教师。

此外,还应大力推进产学合作。产学合作是构建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高院校办学效益的一个战略性措施,必须坚持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在不同层次上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多种模式。当前首先要请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选择一些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给予重点投资,建设一批生产实习与工程设计的实践基地,并加强管理,及时推广经验。应规定大中型企业有义务为院校提供实习基地,同时也享有学生在实习中所创造的成果(知识产权)和聘用毕业生的优先权。政府要发挥指导

与协调作用,从机制和政策等方面推动企业与院校建立有效的产学合作体制。

二、大力发展继续工程教育

1.加强宣传,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高认识,看到继续教育在当今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至少不亚于院校教育。要建立终身教育观念,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体制。

2.建议全国人大对继续教育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应组建由国家教育部牵头、人事部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继续工程教育的领导与协调。

3.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体,应建立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大型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中小企业应加强与学校、学(协)会及社会的联系,由政府推动

建立公共性的培训机构。

4.高校要重视继续教育。重点院校要积极承担较高层次的继续教育任务;有条件的原部(委)属院校,要把教育重点转到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积极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面授与非面授结合、讲授与研讨结合、课堂与自学结合,主要采用短小精干的方式。

5.加大继续教育投入。政府应有专项拨款,主要用于基础和公用设施建设;企业的继续工程教育经费属于人力资源开发费用,应视为一种生产性投资,并根据技术密集程度,制订

培训经费标准,计人成本;大型投资和新技术开发项目应有相应的培训费用。

三、加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已达580万人,每年从院校毕业的新增人员约为30多万人,在数量上居世界之首。但我国工业总产值仅为美国的1/10。总体庞大的技术队伍与经济落后、技术程度低下构成了鲜明的比照。我国国有单位的工程技术队伍,总体上还处于人数多、效益低、工程师均匀发明价值甚少的情况。形成这种情况,虽有诸多缘由,但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运用与管理不善是其中的重要要素。其主要表现为:①人事工作责权脱节。用人主体层层不到位,人才的运用与管理脱节,真正用人的部门(工程技术或消费部门)和人(直接主管者)在选用、奖惩、待遇等方面,没有几权利。②工程师的岗位与职责不清,普遍存在着人浮于事及高才低用的现象,以至有的单位聘用高学位人才只是为了装点门面。③缺乏人才鼓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与提升中缺乏客观规范和独立机构,根本上是论资排辈。①人才待遇过低,复杂与简单劳动的工资差距过小,专科、本科、研讨生毕业后工资差距不大。③没有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等。这些不只严重影响了工程技术人才的生长和人才效益的发挥,还招致优秀人才大量外流,人才资源严重糜费。为此建议:

1.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谁用人、谁管人的制度,使工程技术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有机结合。要明确工程师的岗位及职责,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培养与考核制度。

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要改革职称评定的方法与标准,突出实绩与能力,反对论资排辈。评审工作的组织,可由以行政单位为主逐步转为以行业从业者组织为主,逐步推行工程师注册制度。

3.尽快制定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称谓及评定办法,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拉开工资级差,使责、权、利相互吻合。运用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指挥棒。合理地运用与科学地管理人才,是人才效益发挥的关键。工程教育只要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合理运用与科学管理有机分离,才干更好地促进工程技术人才的疾速生长,发挥工程教育对社会经济开展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程与技术两大系列,建议按不同系列的要求及特点,组织独立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活动,并在人才使用与管理方面,完善各自的职称系列配套,促进教育结构与人才结构的改善。建议组建国家工程教育咨询组织,由教育专家、工程技术专家和教育行政领导参加,直接向国务院负责等。要加大工程教育的经费投人,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和个人投资,增加投资渠道。

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需要加强教育内部环境的建设,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一方面,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支持教育的实际行动却不够。为此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包括:要转变观念,即转变教育是纯消费性投资的观念,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和支持工程教育的局面。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需改革高考制度,以发挥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关注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等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工程院的优势、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加强与工程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经济界的联系,为更好地促进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