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停车问题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机动车存有量也随之激增,这为我国多数城市带来新的难题——停车难问题亟待解决。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概括有以下三点:
(1)我国机动车已经由增量市场逐步转变为存量市场,机动车存有量达到历史最高峰。从我国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和报告可得知,截止到 2020 年 9月,我国机动车存有量高达 3.65 亿辆,其中的 2.75 亿辆为私家车。2020 年前三个季度全国新增机动车总数为 2316 万辆,较去年同时期增加了 54.5 万辆。目前已有 69 个城市的机动车总数突破 100 万辆 ,其中的 12 个城市更是超过 300 万辆[1]。而北京市机动车存有量更是高达 636.5 万辆,位居全国榜首,其中民用车辆 590.8 万辆,私家车 497.4 万辆,相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 16.2 万辆和 18.4 万辆[2]。
(2)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助推下,全国各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实现了跨式发展,这与早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期设想出入巨大,这便造成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很难满足城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城市道路与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被长期忽视[3]。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程度与城市的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停车位配比不足。以北京市为例,2017 年北京市车位普查报告表明,居住停车需求与居住停车位比例仅为 1:0.63,远远落后国际通行原则规定的 1:1水平,有近 49 万辆的私家车无法在夜间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停放。根据北京现有环路区域划分来看,全市车位供需极不平衡,其中五环以内车位充足区几乎为0%,近 65%的区域缺位严重,而三环以内严重缺位区域更是高达85%[4]。
图 1. 1 2016 年底北京市停车供需平衡分布情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尽管停车楼在城市中具有占用土地资源少、机动车存储效率高等得天独厚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我国绝大部分停车楼的设计重点还都围绕在如何满足停车指标之上,巨大体量和数量的停车楼仅仅作为功能单一、目标明确的城市配套设施存在于城市之中,对建筑与所处城市的关注不足,甚至两者之间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的有效联系。因此,将城市设计作为本文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通过对停车建筑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国内外与城市联系紧密且功能多样化、空间人性化的优秀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归纳后,结合停车楼所处的城市环境,思考停车建筑与空间在现阶段城市环境语境下的角色和职能延异,并以此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策略。
1.2.2 研究意义
从城市适应性角度对停车楼的内部空间体系与外部空间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和审视,所提出的适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停车楼设计策略是从整体观念上强调对停车楼的综合开发,本课题将具有以下三点意义。首先,能够有效的提高停车楼的综合效益,对停车楼提高土地单位产出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将有重要意义。其次,能够扩大使用人群的范围,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使停车楼融合其他城市业态,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非停车人群提供生活便利。最后,从城市适应性角度对停车楼进行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衔接了停车设计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能够使其更好地与城市形成有机联系,承担起城市更新、城市触媒、城市整合、城市过渡等更多的城市职责。
..............................
第 2 章 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动因解析
2.1 我国城市主要停车形式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可建设用地愈发紧缺、建设条件愈发复杂多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我国停车形式的多样化。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主要以自行式停车楼、附建式停车库、机械式停车库以及地面停车场四类停车形式解决城市停车问题。这四类停车形式无论在使用特征,还是在适用范围上均展现出较大差异。为此,本节将对我国城市主要使用的四类停车形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不同停车形式的使用特征与适用范围。
2.1.1 自行式停车楼
自行式停车楼也被称作为自走式停车楼(图 2.1),是指以停放车辆为目的而单独建造、具有完整主体结构与设备系统的固定建筑物,其内部设有供车辆在各层之间行驶的坡道,需要依靠驾驶者亲自驾驶车辆出入停车楼和停放车辆。自行式停车楼常被建造使用在商业、办公、住宅等土地开发程度高、区域原有配建停车场无法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停车需求的城市地段。
自行式停车楼主要由停车空间、控制管理、后勤服务和设备四部分组成,其中停车空间是停车楼的核心使用部分;控制管理部分对整个停车楼进行调度管理和监测控制;后勤服务部分通常以商业、办公、休息为主的业态形式为使用者提供除停车功能之外的其它服务;设备主要包括消防、照明、通风和给水排水设施等。
自行式停车楼设计使用年限通常超过 50 年,多以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作为主体结构,也可配合装配式建造技术缩短施工时长,如北京市 798 艺术园区停车楼(图 2.2)。因此,自行式停车楼具有建造技术简单、后期维护费用较低、可二次改造与利用等优点。然而,停车楼在车辆存取效率上容易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例如,车辆存取的峰谷时段、驾驶员的技术水平、车库内部的突发事故等。
图 2. 1 北京市现代城自行式停车楼 图 2. 2 北京市 798 艺术园区自行式停车楼
.........................
2.2 自行式停车楼与其它停车形式的对比
本节将通过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自行式停车楼和其它停车形式进行比较,总结出自行式停车楼在用地面积、综合成本、经济效益上的特点,明确自行式停车楼作为城市停车问题解决的优势所在。
2.2.1 用地面积对比
为了方便比较不同停车形式对单位土地面积的使用效率,我们一般采用“单位停车位占地面积、单位停车位占建筑面积、车库布置的灵活性”[12]三项指标作为评判依据和衡量标准。
在用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单位停车位占地面积能够体现出不同停车形式的停放效率,即单个车位占用土地的面积越小,表示其停放的效率就越高。作为使用空间立体化、车位资源集中化的停车建筑或设施,自行式停车楼、附建式停车库以及机械式停车库的单位停车位占地面积均远小于传统的地面式停车场。其中,地下停车库的单位停车位对土地的占用面积可忽略不计,除此之外对于建造于地面之上的停车库而言,机械式停车库在单位土地面积下的停放效率最高,其单个车位的平均占地面积仅为另外两类停车楼(库)的 2/3。
单位停车位占建筑面积能够反映出对单位停车空间的利用效率。对于立体化的停车楼(库)来说,车行通道、垂直交通共结构、机械设备或控制管理用房往往需要占用一定的使用面积。当上述各类辅助用房或设施所占的比重越小,同等大小空间下的车库便能容纳下更多的车位,反映到“单位停车位占建筑面积”上的数值便越小。通过表 2.2 可以得知,机械式停车库在单位空间下所能够容纳的车位数量通常是自行式停车楼的 1.6-2.3 倍,对空间的利用效率最高能够提升至75%;而能够独立建造的自行式停车楼与附建式停车库相比差别不大。
在车库布置的灵活性上,地面停车场受限最少,较为灵活;其次是自行式停车楼,由于其较为独立的结构主体和建造模式,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设计初期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而附建式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则分别受到主体建筑结构以及机械设备结构等方面的限制,车库布置的灵活性较差。
.........................
第 3 章 北京市自行式停车楼实态调研与解析......................... 31
3.1 调研的对象、内容与方法................................31
3.1.1 研究对象的确定....................31
3.1.2 调研内容....................................32
第 4 章 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的影响因素................................ 48
4.1 影响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的外部因素..............................48
4.1.1 自然环境......................................48
4.1.2 城市物质环境.................................49
第 5 章 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的概念、目标与原则....................... 60
5.1 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概念的建构.....................................60
5.1.1 “适应性设计”的理论要点................................... 60
5.1.2 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概念.......................61
第 6 章 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策略
6.1 自行式停车楼外部空间的适应性创建
自行式停车楼根据其使用特征和规范要求具有区别于其它建筑类型的特殊建筑形式,通过楼层结构与坡道的简单排列组合便可生成能够实现停车行为的空间场所。如此获得的建筑或空间能够在功能层面上满足基础的停车需求,但不经思索或是仅仅经过简单处理便产生的自行式停车楼,往往会因为自身机械冰冷、粗野犷悍的造型影响到城市界面的完整性和城市空间的舒适性。为此,自行式停车楼外部空间的适应性设计需要从城市的角度着手思考,方能使其与城市环境保持延续与完整,形成更加和谐有机的相互关系。
本节将从“整体形象的适地塑造”、“建筑体量的适量平衡”、“公共空间的适度扩展”三个方面探讨自行式停车楼与城市环境在外部空间关系上的适应性。
.......................
第 7 章 结论
城市停车形势的日益严峻,促使自行式停车楼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中被建造与使用,其空间形式的处理与功能体系的架构对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自行式停车楼的适应性设计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城市中以停放车辆为目的而单独建造、具有完整主体结构与行驶坡道的自行式停车楼,将“适应性”的协调发展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利用城市与建筑“适应性设计”理论中的“整体把控”与“多样协调”的理念主旨,结合实际使用的调研解析与实践案例的归纳整理,建构出适应城市发展与人类使用的自行式停车楼设计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自行式停车楼的出现与应用是城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能够为城市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超过建造成本与经济效益本身,是我国解决当下和未来城市停车问题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但就我国现阶段自行式停车楼的发展与使用状况而言,尽管在建造水平与普及程度上得到长足发展,但对我国城市综合性能水平的提升和对使用者的关注有所欠缺。
(2)自行式停车楼的物质存在与功能发挥,受到来自其内部与外界的双层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所处的自然环境、城市物质环境以及具体的地段环境,它们与自行式停车楼的结构形式、外观形态呈现出相互关联与影响的作用态势;内部因素则为物理空间环境、楼层结构类型以及车行交通结构,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决定了人的使用感受以及自行式停车楼的整体结构形态。
(3)城市与建筑“适应性设计”理论中的“整体把控”与“多样协调”设计理念,对自行式停车楼这一与城市居民、城市规划联系紧密的建筑设施具有一定对应性和适用性。根据自行式停车楼的使用特征与问题表露,以及影响自行式停车楼设计的因素探析,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整体性”与“延续性”为控制因素;“集约化”、“人本化”及“灵活性”为协调因素的自行式停车楼适应性设计的原则。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