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下的趋同性及新旧文化冲突
上世纪由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986-1969)等人引导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其核心是倡导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主张功能作为建筑的主导,建筑的设计趋于标准化,并可像机器般批量生产。部分观点适应当时战后城市迅速重建及人口剧增导致的居住问题,但也导致了建筑设计在形式甚至理念上的趋同性。由此带来了城市面貌的相似性,失去辨识度,一些具有地域特色与本土文化的建筑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与破坏。
尤其在全球化经济、互联网科技等多方面影响下,不同人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发便利,趋同化与新旧文化冲突成了无可回避的问题。建筑产业中的不同环节均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进行资本与文化输入输出,较为理想的方式是在全球化背景的思考下,利用对本土的理解进行当地实践。而因资本或建筑师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更多的情况是将国外的思想及形式直接照搬或对本土形式粗浅的模仿,导致国际式依旧盛行,而对地域主义的探索也较为被动,现代与本土表达的取舍融合仍是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
1.1.2 印度建筑师在地域性建筑探索的成就
印度早在上世纪中后期即意识到建筑中被忽视的关于地域性的问题。除政府部门提出的关于建筑设计需要依据地方特色、材料、传统技术和气候的一系列主张外;许多年轻印度建筑师如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1930-2015)、巴克里希纳·多西,他们大多具有西方教育背景,并深受柯布西耶、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等几位现代主义大师影响,他们逐渐认识到现代主义的片面性,之后很少追随西方建筑潮流。他们注重于审视作品在印度的适用性,并探索适合于印度本土生活方式与需求的设计可能性;同时对印度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研究,挖掘可以运用并发展的元素;建筑中对于区域的地理地貌、气候、人本精神的思考成为了重点。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文研究对象为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及其作品与相关背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多西本土建筑实践的影因素及历程;多西本土的实践案例与分析;对多西本土建筑设计手法的分析。
第一部分关于多西本土建筑实践的影因素及历程,影响因素一方面包括现印度传统历史文化、宗教及气候,一方面包括印度本土相关重要人物影响,历程上包括多西几段重要人生经历与建筑生涯阶段。第二部分对多西不同阶段建筑实践进行分析,每个阶段选取了文教建筑与低造价住房两种类型,通过对案例深入分析对多西作品进行较全面的了解。第四部分基于前几个部分的研究之上,对多西本土建筑设计手法以及演变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最终提出有益于本土设计的一些启示。
.
表 1-1 多西作品统计
第 2 章 基于本土建筑实践多西建筑思想历程
2.1 印度本土因素影响
2.1.1 印度历史文化
1、印度历史发展与特点
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它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也孕育了高度的古代文明,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古代文明阶段,经历了史前旧石器时代至笈多时期,印度传统宗教文化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与发展。第二阶段是中世文明阶段,阿拉伯与中亚穆斯林伽色尼王朝侵入印度并建立政权是中世文明前期标志。伊斯兰对印度接连侵略,佛教、印度教受到严重打击,并迫使信奉伊斯兰教。12 世纪,古尔王朝控制北印度,这一段时期是伊斯兰统治印度的时期。第三阶段是近代文明阶段,包括殖民时期,英、荷、法等国先后建立东印度公司,英国占据上风,到 19 世纪中叶,已完成对印度的征服,使之完全沦为殖民地;与共和国时期,在以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1869-1948)、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1989-1964)领导的国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1949 年通过印度共和国宪法,1950 年印度共和国成立。
印度历史上长期的外来侵略,使得其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也带来了不同的人种、宗教文化习俗与语言。语言和文化的纷杂性也影响了印度文化间的交流,对其形成大一统的文化价值取向产生阻碍,只能是一种具有分离性而多元共存的局面。这种多样共存也使得印度对于新文化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2、印度的独立与现代化
1947 年国大党带领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圣雄甘地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具有重大影响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政治主张对现代印度的各个领域有广泛影响。圣雄甘地热衷于“复兴农村”同时也肯定工业发展的必要性,希望农村与城市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而非剥削的关系。尼赫鲁是一位强烈主张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政治家,认为独立后的印度需要抛弃两种符号,一为英国形式,传统印度样式在殖民时期对抗英国的使命已经完成;二是传统宗教形式。现代主义的形式及理念均符合他大破大立的建设心态,这也促使了他邀请柯布设计代表了现代印度的昌迪加尔。这给了现代建筑在印度发展的巨大空间,也是一个挑战。
....................
2.2 印度本土建筑师与重要人物影响
早在印度独立前的的一至二十年,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的国际风格成为主流,在印度的一些英国建筑师对此大力推崇,并且在实践中已认识到他们的作品需要能够反映印度人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在建造上注意当地的习俗、气候。以及一些本土建筑师也认为这种简洁形式符合印度哲学的朴素、高尚思想。他们的实践及对现代建筑的认识已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做了前期准备。
在独立后印度开始正式拥抱现代主义风。由于印度分离性文化价值观特性,印度人很容易就接受了现代建筑的思想。这种按照合理设计方法、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立体方盒子建筑清晰易学且高效,在前期取得了不凡的表现,但是对于现代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对传统遗产价值的忽视,以及教条化的方式造成了样式的单调。同时期也存在一种意识传统复兴的小的趋势,同样出自西方建筑师之手,是独立前的印-欧风格的延续。但是他们对传统的理解应用同样在于对于外部形式和装饰的表现。
在印度的现代派逐渐走向极端,部分在印度实践的西方建筑师影响逐渐增大。柯布与路易·康是两位重要的人物。柯布的昌迪加尔让年轻的印度建筑师发现了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结构,也发现了针对印度气候、原始材料的处理手法。康在印度管理学院中对阳光阴影的处理、当地砖材料的使用同样让人意识到现代理念的应用与地方材料、技术对当地气候、人文问题的解决。印度建筑师受到启发,在对西方现代思想逐步深入的了解中,认识到了传统的重要性,并试图处理西方建筑形式与印度实际需求间的结合。
在大师的启发、建筑师自身对传统现代的思考与实践、政治政策的引导等多方面影响下,到了 1970 年代,印度已出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建筑。这个时期建筑师们通过自身对传统、印度社会需要的研究而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理解之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于自然、人文环境的塑造。
图 2-3 查尔斯·柯里亚 图 2-4 中央邦新国民议会大厦 图 2-5 斋浦尔艺术中心
第 3 章 多西本土文教建筑实践案例 ...................................... 22
3.1 印度学研究中心 ......................................... 23
3.1.1 自然环绕的单一体量布局 .................................... 23
3.1.2 几何模数化的平面空间 ............................... 24
第 4 章 多西本土低造价住房实践案例 ...................................... 37
4.1 艾哈迈达巴德纺织工业研究协会的员工住房和招待所 ............................ 38
4.1.1 基于场地现状与等级规定的布局 ............................ 38
4.1.2 多等级的户型平面 ................................... 40
第 5 章 多西本土建筑设计手法探析 .......................................... 52
5.1 学习及继承大师设计手法 ..................................... 52
5.1.1 简洁几何形态的继承与演变 .................................... 52
5.1.2 理性秩序系统的本土适应性变化 ............................... 53
第 5 章 多西本土建筑设计手法探析
5.1 学习及继承大师设计手法多西师从于柯布与康两位现代主义大师,但是他的目标并不是将手法进行模仿照搬,而是继承其精神于建筑的空间、比例尺度,空间组织,并与印度传统、本土实际相结合,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设计手法。本节将从形态、空间组织、气候处理手法三个方面对多西本土化手法进行分析总结。
5.1.1 简洁几何形态的继承与演变
多西受到柯布与康的现代主义理念的影响,遵循功能清晰理性、造型简洁的原则,其建筑形态坚持以简洁的几何形式进行表达。在两位大师的作品当中,矩形以及圆拱形是常见的几何建筑形态。多西对简洁几何形态的沿袭一方面是对现代建筑思想与手法的继承,一方面简洁形式也适应印度本土的经济技术条件。
首先简单的几何形态易于建造,当时印度混凝土技术还不成熟,更多采用木制建筑,因而难以满足异形建筑形态的要求,简单几何形体更贴近与适合印度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同时标准化的户型利于提高建造效率,建造费用也随之有所降低,亦可降低经济支出。
图 5-1 矩形几何形态
第 6 章 总结与启示
6.1 总结
6.1.1 立足本土的大师手法理念融合
多西作为勒·柯布西耶与路易·康两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学生,最直接的吸收了现代建筑思想,虽受益于大师手法理念的指导,但多西深刻认识到这始终有别于其本土身份。在成立个人事务所后,多西立足于印度本土,将对本土文化、气候、社会人文的理解与西方设计思想手法进行融合,创作出适应印度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
这种融合首先是基于西方手法理念的继承,进而依据印度现实在建筑形态、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变化,达到与功能需求、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得益于多西有对印度更为深刻的感受与理解,在大师针对印度气候的处理手法上,多西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并发展出具有个人特点的气候处理手法。
6.1.2 本土文化外在象征性与内在理念的融合
多西的建筑呈现出对地区文化在外在形式与内在理念的双重契合,即一方面在外部视觉形式上进行地区文化象征性与联想式的表达,一方面在空间特征、空间组织上对传统建筑、宗教哲学理念进行转译融合。
外在象征性上,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形态进行抽象提炼,多西设计的建筑从体量特征和形态构成上呈现印度建筑文化的传承性;除此之外对传统建筑元素与场所特征的组合复现,同样产生具有印度象征性的整体意象,使观者自然产生对传统建筑的联想。内在理念的方面,则表现在建筑的组织构架、空间特征与氛围的表达,其隐藏于形式之下,是建筑更为深层本质的部分。
6.1.3 兼具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建筑
多西认为作为印度建筑师不仅需要对形式美学、构造、材料有所了解,还应关注社会学、经济学与生态学等。即除了建筑本身,还应关注到印度国家的社会现实,在多西低造价住房的设计中则表现出其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方面,多西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表现出对印度等级制的批判并追求平等的意识;其次注重使用者的使用以及心理需求,所有户型均满足休息与卫浴功能,给人以尊严感;与庭院的结合适应印度炎热的气候;而可扩建的建造模式满足印度家庭成员的动态发展。更重要的是多西对于公共社交空间的营造,激活了社区活力,住户间产生亲密感与归属感。在社会责任感上,多西始终为低收入阶层的考虑,其设计注重建造成本的经济性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实际负担能力,住房问题的缓解可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