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方式有更加便利和快速的方式,即是阅读图像。图像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线上线下媒体,产品,宣传工具,还是城市,图像以复杂多样的信息,鲜活形象的画面和非常直接的视觉体验占据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使得图像的产生更加容易,图像的更迭速度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当今时代,信息大量的涌入成为“读图时代”形成的原因。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和人们对生活节奏高速运转的需求,使图像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建筑这个领域来说,日益图像化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1998 年“读图时代”这个概念被花城出版社的编辑钟洁玲提出。花城出版社推出了《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正是因为此书的面世,读图这一概念被大众所熟知1。全书充斥着大量的图像,并辅以文字,展现了当时一些风云人物的事迹和思潮。“读图”是指人们阅读的对象从文字转向了图像,形成以阅读为主的阅读行为。而图像跟随互联网发展出新形式的转变,也是“读图”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非常直观的解释了一直以来发展壮大的印刷图像文化开始向更加强势的媒体图像文化靠拢和转移的趋势,从此这个概念被大众和知识分子广泛熟知和使用。由于网络与媒体的发展壮大,已然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和网络时代,图像开始发挥它的巨大威力,对传统信息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视觉文化也逐步兴起,类型也更加丰富,我们的确开始进入视觉图像力量无比强大的“读图时代”。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当今一种主导性的、全面覆盖性的文化景观,2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
1.2 课题的提出
基于“读图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建筑学科的传播与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建筑本身的讨论以及建筑与人类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建筑学科长期以来一直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在时代的带领下,把研究目光放在与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媒体生活中,是当代建筑学科应该更多探讨的方向。其中“图像化”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方向,建筑图像既具有建筑学科的科学性,又具有图像特点,在时代的影响下逐步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图像类型,形成具有建筑特征和艺术特性的独特语言形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互联网平台、个人媒体飞速增长,使图像信息大量的向我们涌来。作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长的我们,已经习惯了阅读图像,习惯了这种更为直观和清晰的图像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在对建筑学的研究过程中,本文把目光投向了更具有时代特点的建筑图像进行研究。对日常生活中处处出现的建筑图像信息,本文提出了对当代建筑发展的思考和认知。
基于对当代建筑图像的深入研究,“绘造社”是最具有时代特点并且有长期的建筑图像实践经验。所以对“绘造社”主理人建筑师李涵进行了采访,掌握了一些研究资料,并对“绘造社”发表的图像和文章进行了基础分析。
1.2.1 基于时代特征
针对选题,从视觉文化与媒体传播的图像时代背景入手,对建筑图像方面进行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理论著作与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媒介传播学研究基础、图像学研究基础及建筑图像方面进行了研究,也阅读了与“读图时代”相关书籍,对视觉文化、媒体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读图时代依托于以互联网为主导发展的 Web2.0 时代。Web2.0 是具有交互性和个人化倾向的一种互联网应用模式。如微博、微信等社交类媒体都利用的是Web2.0 的相关技术。这就形成了个人用户相对强势的网络信息产生,并使人类群体中互动与联结更为紧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但却没有完全抛弃内容,而是社交与内容相结合,形成了更强势的媒体力量。
.......................
第二章 建筑图像与读图时代
2.1 视觉文化概念诠释
“读图时代”的整体概念是建立于视觉文化兴起之上的。视觉文化应站在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理解,最直观的外部形式角度的表达是,“我们共同参考文化,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和风格可以被视觉感知为外部表现形式为“视觉文化”。这就是最基本的“视觉文化的视觉因素”特征。这种视觉因素包括大众最为熟悉的图像因素和影像因素,尤其是图像因素是最为广泛和普遍存在的,在视觉因素中占领了主导地位。视觉文化的真正意义在于试图瓦解和挑战传统较为理性的文化体系,建立新的文化模式,形成一种跨越时代的文化转向。视意识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转变9。视觉文化的产生使各个文化领域从主流传统的语言体系转变成以视觉元素为主导的视觉语言,这也是一种理性思维到感性思维的转变。视觉文化的本质是发展和满足人的感官欲望,视觉形象能够拉近人与欲望的距离。它打破了较为理性的语言文化模式,使人们从理性思维的习惯,转化为以感性形象呈现,信息被人们由“阅读”转变为“观看”的方式所吸收;更加贴近了人们的“感应性”10。
视觉文化的兴起对于语言文化模式来说,并不意味着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割裂。世界文化构成的本质是“语言”和“形象”,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取代。首先,视觉符号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所指”与“能指”的一致性;视觉符号是一种形象符号,是一种形态结构接近现实事物的视觉语言;它的“能指”与“所指”,即意象与客体具有高度的符合性;图像“借助一些与自身和物体相似的特征,扮演着象征的角色”11。
.......................
2.2 建筑图像概念诠释
“建筑图像”一词在建筑学范畴内没有较为准确的定义,一般与建筑相关的图像都被认为是建筑图像。与建筑学相关联的图像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建筑制图是与建筑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图像形式之一,建筑制图是为建筑设计服务的,是建造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图纸内容也会有所区别。建筑设计方案需要用技术图纸来进行表现,一般是以线稿为主,通常要画出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透视图、鸟瞰图等。在施工方面要绘制出更为细致的施工图。我们称这类图纸为建筑制图。还有一类出现在设计方案阶段,进行补充说明和设计思考、方案推演的图像类型为分析图,这类图像主要是展现设计师设计思维的表达,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建筑效果图可能在大众看来是最接近“建筑图像”这个概念的,但总的来说,建筑效果图本质还是服务于建筑设计的。建筑效果图使用三维建模技术,把建筑设计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图像的方式,把最终设计的成果在设计阶段以近乎真实和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建筑摄影也是常被讨论的图像形式之一,其本质是以建筑物和结构物体为拍摄对象、用摄影语言来表现的一类专题摄影。建筑摄影作品不仅在摄影这个门类中占据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建筑摄影在建筑学术领域有着很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建筑摄影能够忠实的记录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客观的表现建筑的结构形式。
图 2- 1 张永和《非常建筑》
第三章 绘造社建筑图像探索过程........................................22
3.1 绘造社简介..............................................22
3.1.1 走上建筑道路........................................22
3.1.2 学生时期建筑图像探索......................................22
第四章 绘造社建筑图像实践研究................................44
4.1 绘造社建筑图像实践综述.............................44
4.1.1 图像创作过程............................................46
4.1.2 图像创作转变........................................47
第五章 绘造社建筑图像中的时代特征......................................61
5.1 传播特征........................................61
5.2 现实特征............................................62
第五章 绘造社建筑图像中的时代特征
5.1 传播特征
绘造社为 798 艺术区创作的巨型壁画就非常符合这时代特征。这幅壁画的内容是以 798 为原型,经过爆炸重组,来描绘信息时代下的城市状态。大众对这幅图像产生了非常大的热情,首先它的视觉冲击力很强,配合巨大的尺度,成为了798 一个非常典型的标志。这幅图像以公共艺术的形式闯入大众的视野,在网络媒体和图像传播的影响下,成为了“打卡圣地”,也成为了游客进入 798 的一个重要原因,形成了吸引力巨大的“流量”。在当今这个时代,“流量”意味着有影响力,有价值。所以绘造社的建筑图像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它突破了建筑学科的屏障,从小众的狂欢,变成了大众喜爱的文化象征。绘造社建筑图像之所以能在建筑界形成一种现象,其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以下四点。
一。绘造社主理人李涵是美术学院出身,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本身就具有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这种较为独特的学习经历,影响了他对建筑和艺术的理解,使他可以很好的将两者结合,也更能发现更为独特和有趣的视角。在媒体宣传角度,这无疑是一个可以被放大探讨的点,从而引起更高的热度。
二.作品内容本身具有话题性和群众基础。绘造社早期的作品三里屯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了现在已不复存在的面貌。三里屯素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街区,作品内容展现的是当时整个街区最真实的城市图景。所以当这个街区不复存在,这一组图像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所以绘造社的图像内容本身是具有话题性和群众基础的,作为完整的记录资料,这组图像的流行是必然的。
三.绘造社建筑图画的最大特点是他的密度以及图像展现的信息量丰富还有丰富的色彩和巨幅的尺寸。这一切构成了一副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在互联网平台中,人们更喜爱这种强烈的图像。
图 2- 2 鱼山饭宽绘画作品
.........................
第六章 结语
一. 从社会角度来说,高质量有内涵的图像成为城市流行文化被广泛传播,这无疑是一种良性的传播,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有极大的优势。绘造社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但其作品本身并不完全迎合时代。
绘造社建筑图像能够在专业领域和大众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在读图时代下,大众渴望拍到一些新奇、有趣的照片分享在社交网络。这种需求使得大众想要看到富有冲击力的图像。而绘造社的建筑图像因其强烈的风格和复杂程度,所以在这个时代自然收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建筑实体相比较,欣赏了解建筑可能是更加全方位的体验,而浏览图像可能是更加快速和粗略。但绘造社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去降低图像质量,而去增加图像的更新频率来吸引更多的关注。相反,绘造社的建筑图像正因为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收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其图像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绘造社作品归根结底来说是建筑学科专业性的产物,但对于大众来说也并不是那么晦涩高冷,它也具备一定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色彩。
二.对大众来说丰富有趣的图像化表达有利于人们去了解和接触建筑图像,让建筑学科突破圈层壁垒,使大众能主动了解和关心建筑文化。因为它的形式是今天最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图像”大众在欣赏图像的同时,也汲取到一些信息。对于大众来说,这是非常亲民,却又有深度和价值的作品。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来自建筑领域的信息。
读图时代下,大众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媒介发生了转移,在新的媒介出现之后,人们探索世界的方式由从自我出发对物理空间的探索转变为通过媒介出发对他人创造的媒介信息的接受。信息在媒介的传播下,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不再遥不可及。在建筑学科的发展当中,大众在互联网对生活空间的建构下,不断的重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往往是媒介想要带给我们的。媒介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我们对科学的认知,我们判断事物不再是通过身体感知,而是通过互联网搜索、筛选、阅读形成判断,碎片式和本能性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大众更乐于阅读图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