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25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建筑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以及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装配式建筑技术也不例外。国家可以多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支持政策,让企业和民众充分感受到装配式建筑以及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好处与优越性,通过增强他们的感知有用性来提高他们的采纳意向进而达到技术推广的目的。比如:对采纳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与减免、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企业直接进行财政补贴、有装配式建筑项目过往业绩的企业,在投标、企业资质升级、高新企业认定、建筑项目评奖评优方面享受加分、对购买装配式建筑的个人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等等。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为我国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与此同时,它在促进社会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兴起,建筑业飞速发展,年总产值平稳增长,并逐年飙升。图 1-1 直观地表示出了 2014-2019 年建筑业年度总产值的变化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建筑行业这些年均取到了显著成绩,一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 1-1 历年建筑业总产值

总而言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整合 TAM 模型和 T-O-E 理论框架,构建基于研究情境下全新的采纳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与分析,实证探讨影响建筑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旨在提高建筑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设计采纳意愿,通过以建筑产业链中设计单位这一关键环节为切入点,为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献计献策,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支持。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以采纳理论中的 TAM 模型(技术接受模型)作为基本理论,并从组织层面依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理论分别从“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三个维度划分并厘清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T-O-E 框架和 TAM 模型最初应用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后虽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拓展到别的行业,比如:电子政务、互联网金融、移动图书馆等方面,但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却相当少,尤其将 T-O-E 框架和 TAM 模型进行整合,从组织层面探讨建筑领域采纳意愿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是对采纳理论应用范围的新一轮拓展与探索,对于促进不同学科理论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以设计企业创新行为为出发点,针对建筑行业忽视设计工作在实现装配式建筑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设计方缺乏创新设计主动性、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的现象,分析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可为解决实际问题指明对策,对于提升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意愿、提高企业创新动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国家政府在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了重大参考。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装配式建筑技术
装配式建筑技术这个概念源于装配式建筑。而装配式建筑指的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一定义出自 2017 年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1],它兴起于二战以后的欧洲。二战当中,欧洲各国饱受战火摧残、满目苍夷,建筑物悉数被毁,一大堆欧洲人民没有栖身之所。为了尽快解决这帮人的住房问题,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在欧洲兴起,它以施工工期短、作业效率高、劳动力需求小,得到了欧洲政府和人民的亲睐。
装配式建筑进入我国的时间虽然跟在国外兴起的时间差距不大,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的日渐增多以及传统建筑业粗旷化生产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逐渐重视推行绿色建筑并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而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装配式建筑,自然成了国家绿色建筑的主要推手,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 年 2 月,国务院正式发文规定要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由此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推广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中央的大力号召下,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到目前为止,我国 31 个省份、自治区都发布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


图 2-1a) 项目鸟瞰图[2]图 2-1b) 病区护理单元模块箱式房安装[2]

....................

2.2 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与实践研究
2.2.1 国外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与实践研究
19 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工业化预制技术,1854 年德国生产的首个预制构件——人造石楼梯开启了世界预制件的历史。由于世界大战的影响,使得这一新兴技术搁浅在历史的长河中。二战当中,欧洲各国饱受战火摧残、满目苍夷,建筑物悉数被毁,一大堆欧洲人民没有栖身之所。为了尽快解决这帮人的住房问题,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在欧洲兴起,它以施工工期短、作业效率高、劳动力需求小,得到了欧洲政府和人民的亲睐。当时欧洲很多住宅都采用了预制装配式手法建造而成,有的甚至留存至今。那期间英法德等国,主要采用的是预制混凝土大板建筑。20 世纪 70 年代,装配式建筑技术在美国开始兴盛起来,主要表现形式有活动住房和盒子结构建筑;与此同时,美国还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协会长期负责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与推广。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日本充分借鉴欧美等国的先进经验,首次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主要采用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20 世纪 80 年代,新加坡也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引入到工程中,在他们的组屋项目中推行建筑工业化。截止目前,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已经相当成熟。各国大力开发大型混凝土板预制装配式体系,形成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装配体系,积极探索装配低碳化、个性化、绿色化目标的达成与实现。瑞典在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使用率达到 82%;丹麦将建筑模数法制化,鼓励标准化构件以降低消耗。法国目前以发展预制混凝土体系为主,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体系为辅,装配率高达 80%[7]。美国的建筑工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关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各大标准与规范亦相当完善,大城市主要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与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小城镇主要采用装配式木结构和装配式轻钢结构。据相关统计数据,美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已达三成以上[8]。
...........................

第三章 建筑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意愿模型................................28
3.1 采纳模型构建理论基础及思路................................... 28
3.2 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纳意愿模型研究假设............................ 28
第四章 量表开发和问卷设计..................................39
4.1 研究方法设计和总体思路........................... 39
4.2 研究量表设计.............................. 39
第五章 数据统计分析与模型检验.....................................45
5.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5
5.2 样本数据基本特征分析.......................... 45

第五章 数据统计分析与模型检验

5.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为建筑工程各大设计院中的员工和各类管理人员,在数据收集方面,考虑到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填写的方便性,主要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收集;同时,为了保证所回收样本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问卷采用针对具体人群邀请填写的方式、非公开发放,即:问卷均由作者通过微信或 QQ 等方式发送给在建筑设计单位的同行、朋友、亲戚等人群进行在线填写,其他未受邀人员根本无法查看并填写问卷;并设置严格的问卷筛选原则剔除无效问卷以保障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剔除无效问卷的原则主要有两个:a.在被问及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了解程度时,回答“不了解”的样本;b.从头到尾所选答案均为同一个选项的样本。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 272 份,回收率 91%;剔除无效问卷 47 份,得到有效问卷 225 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 83%,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均较好。
............................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感知有用性对采纳意愿影响总效应最大,而且有且只有直接影响作用,这与现有文献中关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 TAM 模型完全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研究技术采纳问题。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好“感知有用性”在促进新技术采纳方面的巨大作用。
(2)感知易用性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仅次于感知有用性,它既可以直接正向影响采纳意愿,又可以通过作用于感知有用性来间接正向影响采纳意愿,这再一次验证了技术接受模型的科学性与普遍适用性。这一发现也告诉我们:在一项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新技术的使用难度与门槛以增进企业和民众的采纳意愿从而实现技术推广。
(3)综合效益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位列第三,它通过三条路径对采纳意愿施加正向影响,其中通过感知有用性对采纳意愿产生的影响效应最大。这再次表明,新技术自身所带有的包含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在内的所有好处与优越性,对于技术扩散与社会采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好处与优越性,更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被企业和民众所感知,只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新技术所带来的的好处与便利,才更有可能增强他们的采纳意愿。
(4)市场需求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也相当显著,它同样通过三条路径对采纳意愿施加正向影响,其中通过感知有用性对采纳意愿产生的影响效应最大。这说明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市场培育,提高公众认可度;通过刺激消费端,让企业看到商机与前景,感受到采纳新技术对自身绩效所带来的提升,进而增进采纳意愿。
(5)技术、组织和环境三大维度下,对感知有用性影响效应最大的两个外部变量为综合效益和市场需求;综合效益对感知有用性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需求对感知有用性也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新技术的优越性以及新技术所带来的的市场机会与前景,会让企业或民众对其好处感受得更为强烈,进而更容易增进采纳意愿、实现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