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始自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工业进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地位与国际地位,我国建国后同样大力发展工业,至今已经建成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为迎合工业发展,适应生产工艺的要求,各地区规划了许多工业用地,留下了许多大面积、大空间、结构复杂、构造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遗产。
青岛地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和军事基地历史悠久,德占时期对青岛市政、铁路和港口进行了大量的建设,青岛的工业也因“一港一路”而逐渐发展、完备。日本占领青岛后,在原有的码头、港口、铁路的基础上,发展了纺织业、制盐等行业。由此,青岛形成了沿胶州湾东岸以铁路、港口为依托,多个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工业发展时期建造的工业老厂房失去了生产功能,逐渐呈搁置、废弃状态。现如今青岛胶州湾东岸港口完成搬迁,遗留港口的功能用途也不再作为工业运输港,虽然城区内的铁路线路目前仍在继续使用,但是因铁路、港口而起的工业区基本失去原有功能,处于废弃和改造阶段。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对青岛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老旧工业区污染严重,
且破败不堪,严重影响城市面貌。因此如何使青岛工业区域实现活力再生,是目前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工业时代的遗留产物也展现出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经济价值,完全摈弃也是城市文脉的重大损失,但目前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却不尽如人意,保护模式的单一和缺乏针对性,造成青岛工业遗产改造千篇一律,且没有注重青岛工业遗产之间的关联性,青岛工业遗产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正在减弱,长此下去,必定会对青岛工业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遗产廊道模式,把青岛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索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景观再生、价值体现之间的关系。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对青岛工业遗产价值特征和分布特点等进行研究归纳,并且针对青岛工业遗产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引入遗产廊道概念对青岛工业遗产进行整体性的保护更新研究,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模式。规划工业遗产区域,整合青岛工业遗产资源,形成青岛工业遗产廊道展示带,挖掘青岛工业遗产廊道整体价值。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更新措施和方法,对青岛工业遗产廊道内重要遗产点进行特色打造,弥补目前青岛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中的不足,形成具有青岛地域特点的工业遗产规划。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外工业遗产及遗产廊道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有针对性的对青岛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进行研究,全面系统的对青岛工业遗产的发展历程和脉络进行阐述,进而通过分析得出青岛工业遗产的具体特征和价值,对之后青岛工业遗产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为青岛工业遗产整体性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遗产廊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系统性的研究,针对青岛工业遗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基于遗产廊道模式提出保护更新原则和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和方法。弥补青岛目前对于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上的不足,便于多元化有针对性的进行青岛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规划。
.........................
第 2 章 国内外工业遗产及遗产廊道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工业遗产研究
2.1.1 国外工业遗产研究概述
国际上对于工业遗产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55 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的Michael Rix 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工业考古”的概念引起了各界学者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文章中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对英国工业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并把对工业遗址及其相关的研究称之为“工业考古”。此后国际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此时期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仍以欧洲为主并且处于探索阶段,1963 年,英国学者 Kenneth Hudson 出版了《工业考古学导论》,书中更详尽的探讨了工业考古学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工业考古的研究作出更专业的理论指导。1968 年,英国伦敦工业考古学会(GLIAS)成立,该学会的成立使伦敦工业遗产的调查和保护更系统和全面,并对世界工业遗产保护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发展期(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此时期工业考古在北美和亚洲等地区流行,1978 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在瑞典成立,全球范围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陆续启动。1986 年,英国铁桥峡谷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铁桥峡谷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英国历史的见证,对英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铁桥峡谷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遗产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全球范围的工业遗产保护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成熟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此时期工业遗产得到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2003 年 TICCIH 组织召开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大会在俄罗斯下塔吉尔举行,会上通过了《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该宪章是第一份与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国际性文件,为全世界的工业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大会(ICOMOS)于 2011 年通过的《都柏林准则》和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于 2012 年通过的《台北宣言》,延续了《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理念,并更具体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示和说明,使全球工业遗产保护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2.2 国内外遗产廊道研究
2.2.1 国外遗产廊道研究概述
“遗产廊道”概念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绿道建设与区域遗产保护相结合的产物。19 世纪下半叶,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城市拥堵、疏于管理、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于是公园和绿道建设在美国各大城市中流行。进入 20 世纪后,全世界对于遗产的关注度进一步加强,欧洲遗产区域保护理念和先进的公园管理模式传入美国,美国也在绿道基础上,针对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等探寻一种新的模式。
2.2.2 国内遗产廊道研究概述
2001 年王志芳、孙鹏发表《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首次将遗产廊道的概念引入中国。文中对遗产廊道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详细的解释,指出线性景观是遗产廊道选择的重要标准,并提出整体性保护原则,从系统的整体空间组织着手,保护遗产廊道内所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我国遗产廊道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我国对于遗产廊道的研究时间较短,总体还处于探索阶段。涉及的学科以建筑学、景观规划、旅游管理、人文历史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2004 年北京大学俞孔坚、朱强、李伟等人对京杭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相关研究,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遗产廊道的研究项目。专家学者们从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与方法、大运河沿线遗产评价、保护层次等方面对大运河展开详细的讨论,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其次还包括自然景观、文化线路等遗产廊道的研究,如昆明学院的王丽萍对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肖宇、陈伯超对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研究等。
.............................
3.1 青岛城市及工业发展规划历史沿革………………………22
3.1.1 德占时期——工业雏形显现…………………………22
3.1.2 日占时期——线性发展趋势………………………24
第 4 章 遗产廊道模式下青岛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原则与策略……………………56
4.1 遗产廊道模式对青岛工业遗产研究的重要性…………………56
4.1.1 串联遗产资源…………………………56
4.1.2 保证区域完整…………………………56
第 5 章 遗产廊道模式下青岛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措施与方法……………………64
5.1 整体性规划措施………………………64
5.1.1 确立主题节点………………65
5.1.2 规划廊道景观带…………………………66
第 5 章 遗产廊道模式下青岛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措施与方法
5.1 整体性规划措施
青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工业遗产能否很好的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也是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遗产廊道模式进行整体性保护更新,首先明确青岛工业遗产区域,确定重要工业遗产在整个遗产廊道内的地位,便于主题建设放大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其次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青岛工业遗产廊道整体空间,利用景观带、游步道建设串联工业遗产资源,加强工业记忆。同时加强政策扶持,从更高的角度出发展望工业遗产廊道的发展前景,迎合城市发展战略,形成工业遗产廊道辐射效应,刺激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壮大,最终带动城市老旧工业区的产业升级更新,打造和创造新的城市空间。(图 5.1)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选取青岛胶州湾沿线旧工业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将青岛工业遗产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遗产廊道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获得以下成果:
系统的对青岛城市发展和工业区建设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青岛各个类型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汇总,找出其中的关联性。针对青岛工业遗产线性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青岛工业遗产区域整体特征和价值。
全面的进行青岛工业遗产现状调查,指出目前青岛工业遗产保护层面、研究层面和管理层面的不足。
基于遗产廊道模式,进行青岛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的研究,提出满足现代和放眼未来的更新理念,制定保护更新目标和原则,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工业遗产更新策略的研究,制定青岛工业遗产区域整体活化策略和重要遗产点的活化模式。针对青岛工业遗产区域提出整体保护措施,并对重要工业遗产点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和改造方式。
期望基于遗产廊道模式,实现青岛工业遗产价值的整体挖掘,让工业遗产区域能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使青岛工业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延续。同时也由于经验不足和想法限制,对于国内和国外针对遗产廊道的研究并不能做到深入和具体,稍显片面。对于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针对性,还需深化和学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