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理念下青岛滨海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青岛崂山区青山渔村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28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笔者抓住导致青岛滨海村落公共空间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人的需求,并以这一角度深入分析,引入交互式概念并应用于设计中,增加人在设计中的参与度并且,同时通过对人与空间的交互行为分析得出人群对空间需求程度的大小,最终使设计以公共空间能够满足人群生理和心里的需求,真正做出“以人为本”的设计。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的村落承载着深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人民生产生活的智慧、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与此同时也是规划建筑研究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中国村落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多次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中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各地方村落政府紧跟国家政策,提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号召,为打造优美舒适的乡村环境、发挥乡村精神、传播乡村文化作努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乡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八条规定“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体现地方和村落特色。”这些都促使我们加大对村落的关注。

滨海村落是众多村落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中国村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有关于滨海村落这一类型的村落发展在我国村落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为手段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海洋新技术转化应用和海洋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依托“智慧海洋”工程等培育海洋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海洋经济. 发展质量和效益。2017 年《山东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重大任务和政策措施,汇聚发展力量,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科学这指导和规划依据。”《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2017》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擎,滨海旅游业拉动效应显著,旅游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海洋旅游新业态潜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拥有着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共近4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大国,滨海村落作为距离海洋最近的村落从多个方面影响着海洋的控制、开发和利用。海洋在历史长河中从未向今天这样得到国人的重视,滨海村落作为海洋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连接点愈来愈引起我们的重视。
...............................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
1.2.1.1 滨海村落
滨海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主要组成部分。村落的地理位置、空间特征、空间肌理都与一般传统村落有相似之处同时又具备独特的之处。在线新华字典对于滨海村落的解释极为概括,滨海:靠近海边、沿海的意思。滨海区:是指临近海滨的区域,亦指滨海的建成区,如建有房屋和散步道的区域。 村:乡下聚居的处所,落: 留下,落户。村落: 停留或居住的地方,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1]。
历史上,很多学者都曾经对滨海村落的范围进行定义,郑苛[2]通过对福州滨海村落实地调查后,将福州滨海村落在福州范围内定义为地貌类型多样,主要由山地、平原与海域相间地貌的一类村落。刘坚[3]从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角度对滨海村落进行了归类,他指出:普通乡村和滨海渔村都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具体地域范围的社会共同体,且滨海村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其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产业、民俗文化、生活物资等都依赖于海洋。徐晓云[4]在对滨海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从滨海村落的格局形态、民居景观、精神文化、经济生产、自然环境等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滨海乡村格局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为适应海洋气候以及海风、温差、光照、地形、建造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择居多为背山面海,避风向阳的布局形态,大多以渔业生产为主业的发展,包括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和海产加工等。滨海村落作为乡村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有内陆乡村的广泛性,又有属于滨海村独有的特征。本文研究的滨海村落主要是指以统渔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人群聚集组建的村落,同时明显受海洋气候影响具有典型的滨海特征,具有自上而下的空间生长特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聚落格局及民俗文化、海洋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滨海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到冲击的一类村落。
...............................

第 2 章 相关理论

2.1 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是从格式塔心理学⑥逐渐引进到建筑领域的,又经过多年在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中的运用,已经占有无可厚非的重要位置。当提及城市设计理论中的“图底关系”理论,学者大都会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甚至当我们说道图底关系的时候,脑海里会浮现一幅轮廓清晰的图像,这种黑白分明的表达方法即我们的潜在思维早已认可的形式。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意识不等于感觉之和,整体先于部分并确定部分的性质与意义,这奠定了图底关系中从整体观察的概念基础。
图底关系理论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罗杰·尔特兰西克 Roger. Trancik 教授提出的有关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他在《找寻失落的空间》[13]一书中曾说:“图底理论是研究地面建筑实体和开放虚体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城市设计名词解释中,他所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是以建筑实体的“图”与开敞空间的“底”建立彼此之间联系。学者们对这种联系的研究是广泛的,在筑学领域,建筑实体与开敞空间可以产生多种多样复杂的联系,在图底关系中可见“黑”与“白”彼此制约、此消彼长,在“黑”与“白”比例增减变化的过程中,比例关系是图底理论发展的关键。众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调节“黑”、“白”比例以期将开敞空间中的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化无为有,这既是图底理论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体现。学者运用图底理论关系分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建筑使用空间和结构设备体系的关系、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关系以及分形形色色城市空间的形态。图底关系理论作为设计中的工具,今天仍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的感觉和生活环境在无形中不断发生变化,而图底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着。

................................

2.2 行为场所理论
凯文·林奇曾经说“环境所导致的想象力贫乏也将会导致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和产生恐惧感。”[15]换句话说,当一个地方的空间逐渐失去其独特性,则置身于这个地方的人大概率会感觉到单调与乏味,所以一个好的空间设计是关乎于人、环境、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的设计,一个好的场所的优化则是需要以想象力、创造力、认同感等共同为目标的设计。

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所著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对场所概念阐释到:“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16]人能够在建筑环境中确定方向并获得认同感时,便能体会到该建筑环境的意义,人就定居在了这片土地上,并获得了其存在于世的立足点,于是人便领会了“存在”的意义,场所也就在此时此地产生了。场所这一概念包含了空间但也区别于空间,它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投射在环境上的一种概念,它复杂自然环境中复杂的产物,将人与世界紧密联系,为人提供“存在”与行为发生的具体空间场地,以本真的方式呈现人们的生活状态,揭示出人们存在的真理。
...............................


第 3 章 青岛滨海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与现存问题............................. 35
3.1 历史发展.............................. 35
3.1.1 秦汉以前..................................... 35
3.1.2 秦汉到晚清时期........................ 36
第 4 章 交互式理念下设计策略..................................... 61
4.1 建立不同层次的设计参与机制...................................... 61
4.1.1 参与角色特点............................................ 61
4.1.2 设计参与机制优化................................. 63
第 5 章 交互式设计策略下的青山渔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81
5.1 项目背景.................................. 81
5.1.1 区位与基本信息....................... 82
5.1.2 发展现状...................................... 82

第 5 章 交互式设计策略下的青山渔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5.1 项目背景
5.1.1 区位与基本信息
青山渔村坐落于青岛之滨、崂山脚下,太清游览区核心景区,是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海面上渔帆点点、断崖上红砖绿树,鬼斧神工如神仙居所,令人向往,其位置距离流亭机场 47 千米,青岛火车站 42 千米、青岛北站 41千米,到达岛市政府 35 千米,其区位良好,但由于崂山山路崎岖,可达性一般,如图(5-1)所示其理想最短路线是经过海岸线的相对平缓路线,但实际上更多人选择绕线路线抵达。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青岛滨海村落公共空间现存问题入手,通过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地调研,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析和调查等,抓住导致青岛滨海村落公共空间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人的需求,并以这一角度深入分析,引入交互式概念并应用于设计中,增加人在设计中的参与度并且,同时通过对人与空间的交互行为分析得出人群对空间需求程度的大小,最终使设计以公共空间能够满足人群生理和心里的需求,真正做出“以人为本”的设计。
经过笔者调研、分析并成功以青岛青山渔村为例进一步对村落公共空间优化后,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将交互式理念引入滨海村落公共空间设计师具有重要意义的,“以人为本”的观念与思想贯穿始终,公共空间的未来使用者参与并融入设计,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的自身情感和身心所需,且在交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村民能够共同学习和进步最终达到双赢,设计也能够得到最终使用者的认可。
(2)交互过程中弘扬文化不在是纸上谈兵,村民等参与者在交互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教育并教育他人,在教育中传播文化、延续文脉,切实的做到了弘扬村落文化。引入交互式理念使村民形成了遵从本心的保护村落的意识,有助于促进村落的和谐发展和弘扬村落文化精神。
(3)交互理念促进村落多元化发展。多元化体现在参与者交互的广泛性,每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和多于考虑方式的思维想法,交互平台地提供促进了这些想法的碰撞,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快速的抛弃错误的繁杂的和不切实际的思维想法,优秀的有创造力的留下融于设计之中,尤其是当参与者中存在单纯以设计为爱好的新鲜血液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