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22 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这将是一场三亿人共同参加的冰雪运动,同时也促进了全国冰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滑雪运动越来越受欢迎。由最开始的个别项目慢慢转化为健身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被人们称为健康的“白色鸦片”。2017 到 2018 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对冰雪季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已经达到 1.7 亿人数的高峰,,
冰雪旅游产业的年收入已达到人民币两千七百亿元,逐渐迈入冰雪旅游强国之列。冰雪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其主要是利用冰雪和气候等自然资源为背景,让游客可以感受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活动参与形式的概括,其特点主要有休闲娱乐、消费较高、游客驻足时间长。
1.1.1 滑雪运动的兴起
1.1.1.1 国外发展历程
努尔海姆,挪威人,1860 年成为现代滑雪板的楷模。他在靴子上用柳条或其他软条将两侧内弯的滑雪板固定住,并于 1879 年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比赛中第一次进行大型跳台滑雪比赛,当时的国王和一万名观众也观看了比赛。到 20世纪时,滑雪运动已经在欧美日益壮大。1924 年,负责管理世界滑雪运动的国际滑雪联合会正式成立,同年,在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加入了北欧滑雪项目。30 年代滑雪运动很快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盛行,40 年代流传到智利和阿根廷,50 年代在日本日益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到土耳其、南斯拉夫、印度、西班牙、希腊、苏联、阿尔及利亚等地。直到现在,挪威、芬兰、美国、意大利、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周围的国家、瑞典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已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一般情况,在北欧滑雪项目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是比较有优势的,而在高山滑雪类运动上阿尔卑斯山脉周边的国家是比较占优势的(如图 1.1)。
...............................
1.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1.2.1 滑雪场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建筑是专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空间场所,还是滑雪场的运营中心,与景区等游客服务中心不同的地方在于滑雪场服务中心空间专业指向性较强,即片区功能分明,同时滑雪场服务中心还是集人员接待、餐饮娱乐、休闲会所、商务办公等服务于一体的场所,其特点是功能齐全、边界模糊。
滑雪场服务中心包括以下几点特质:
1.2.1.1 经济体育特质
滑雪运动属于竞技体育运动。在不断的对自身挑战和征服球场而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和身体上的锻炼,游客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更加向往。滑雪场服务中心应体现滑雪运动的人文精神,给游客传播滑雪文化,对进一步发展滑雪产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1.2 文化娱乐特质
滑雪运动也是一种户外休闲娱乐项目。滑雪场自然的环境和娱乐氛围可以让人身心放松,同时滑雪场服务中心也是一个社交场所,既能为游客之间的交往创造条件,还可以传播滑雪场的地域文化。
1.2.1.3多功能特质
现代滑雪场服务中心建筑对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大型的滑雪场服务中心来说,基本运营和服务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需要配备娱乐、会议、餐饮等服务空间。滑雪运动是一项大众性的活动,滑雪场服务中心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此,滑雪场服务中心建筑也逐渐趋于多元化设计,其功能服务空间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滑雪场的体量从而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其应配合滑雪环境和滑雪文化环境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
第 2 章 滑雪场服务中心设计现状分析
2.1 滑雪场服务中心分类
2.1.1 按场地规模分类
滑雪场服务中心建筑规模在划分时,除了按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范围》来规定之外,还要按照《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来划分。大部分按滑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接待服务这些因素来划分等级。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将其为五种等级(如图 2.1),即 SSSSS 级、SSSS 级、SSS 级、SS级、S 级。而滑雪场服务中心也是根据滑雪场的规模制约因素来恒定的(如图2.2),因此可参照旅游滑雪场的等级来划分。
..........................
2.2 滑雪场服务中心的特点
2.2.1 自然因素影响大
地貌与气候是影响滑雪场设计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的山脉环境较为复杂,并伴有多种气候环境,这两种自然因素决定了滑雪场设计能否实现的可行性,以及建筑能否施工的问题,除以上两种自然之外,植被、降雨量和土壤类别也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2.2.2 地域文化差异大
对于滑雪场来说,地域文化差异对滑雪场服务中心等建筑的设计具有很大影响。
居民在当地生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当地的建筑会形成地域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通过当地的宗教、风俗、传统文化而体现出来,而建筑的比例、材质、样式和颜色等都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特有的地域文化是不同地区自身的特色,同样也深深的影响着本地区的地域建筑。
2.2.3 工程难度较大
滑雪场由于对地形等因素较为苛刻,因此它的施工难度也较大:
(1)由于滑雪场地形条件非常复杂,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现场勘查及测绘,
并模拟滑雪实验,在综合分析之后,才可进行建筑方面的工作。
(2)滑雪场常处山地地形,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这导致了材料输送以及建筑的施工具有不小的难度。
(3)滑雪场设计中,山地植被的自然保护也是导致工程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原生态景观的滑雪场往往比人工景观滑雪场更具有优势,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保持原有山地植被,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也增加了工程难度。
..............................
3.1 滑雪场服务中心建筑的选址研究............................45
3.1.1 影响因素....................................45
3.1.2 选址方法...............................46
第 4 章 济南市钢城区滑雪场服务中心建筑适应性设计实证研究........................63
4.1 地区概况.....................................63
4.1.1 自然地理因素..........................63
4.1.2 地形地貌因素.......................................66
第 5 章 结束语......................................105
第 4 章 山东省青冶行滑雪场服务中心建筑适应性设计实证研究
4.1 地区概况
由于滑雪场服务中心的建设与滑雪场密不可分,因此两者具有共同的的选址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地形地貌因素和人为环境因素。本设计从此三个因素出发,考虑滑雪场的最大效益。目前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正在对城市提出新的诉求,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品质、呈现城市文化、维护生态网络等,而在此设计滑雪场游客服务中心满足了这些要求,给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多方向发展契机。
4.1.1 自然地理因素
4.1.1.1 气温
目前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一是大陆性气候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气温比相同纬度的其他气候的国家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冬季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夏季平均气温则比同纬度地区高;二是属于季风性气候,其表现为冬季和夏季盛行的风向有特别显著的变化,伴随着季风的推进,当地的降雨量有很明显的变化;三是当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分布在寒、温、热三种气候带地区,而且山区海拔高、地势崎岖、丘陵盆地错综复杂,使得面积不大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显著不同的的气候类型。
而山东省青冶行滑雪场在气候方面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季风气候(图 4.1),此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最冷平均温度在 0℃以下,冬季比较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能带来丰富的降水,四季分明。对大部分人来说,滑雪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休闲娱乐方式,是工作之余减压很好的选择,因此,舒适性这一方面是必须要重视的。处在冬季时,济南市钢城区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 10℃,相比北方地区冬季极寒温度,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相对感到“舒适”,在此温度中是最为适宜的,游客不仅可以在雪场边下享受暖阳,同时也可使滑雪场的运营周期保持在 100 天左右。
................................
我国滑雪场的发展到如今已经有较长时间,由最开始从国外滑雪场照搬设计到如今能够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自主设计,滑雪场的设计在我国发展出了具有完整设计模式和创新设计思路的整体体系。随着滑雪运动逐渐被大众所喜爱,滑雪场也逐渐增多,游客在场内的游玩体验和感受就更应该被重视,要给游客留下独特的体验才能增强滑雪场的竞争力。因此,滑雪场服务中心的设计就更应该被设计师所重视。本文主要从对滑雪场的理论性研究着手,同时结合山东省青冶行滑雪场及其服务中心的设计实践,分析探索了滑雪场服务中心的选址、交通流线、配置科目、空间组合以及建筑的形态外观等如何去适应当代滑雪潮流的设计。并对以前滑雪场服务中心中普遍存在的功能空间布局不合理、人流动线错综复杂、建筑设计与滑雪场环境不和谐不融入、建筑外观无法体现滑雪场的特色和氛围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法。
论文中对滑雪场服务中心的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的总结归纳如下:
(1)滑雪场服务中心在整个滑雪场中属于最重要的建筑,因此选址必须是滑雪场最主要最显眼的位置,要达到快速的交通可达性和恰当的空间连接性。
(2)滑雪场服务中心的功能空间安排要按照游客的游玩需要以及滑雪场的整体设计理念进行恰当的选择。
(3) 滑雪场服务中心的建筑外立面和形体需要与场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变化、人文、气候等进行合理的结合设计。建造一个具有滑雪场个性特色且被游客满意的服务类建筑。同时设计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以及最大限度的体现滑雪文化。
(4)滑雪场服务中心各功能空间的组织顺序和关联应当根据游客的游玩流线进行合理的布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