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集团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及优化对策之MB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82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概念、研究现状和评价方法;其次,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四位一体”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构建了拥有 7 个一级指标、38 个二级指标和 59 个三级指标的保险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选取我国保险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平安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社会责任实践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指出其在社会责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最后,以问题为导向为平安保险集团提出优化对策,为推动平安保险集团乃至我国保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意见建议,同时为保险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指导管理提供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频频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警惕。与之相适应,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课题开始得到社会大众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在企业生存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具体到我国而言,经济全球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大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的持续深入发展。可以说,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谋求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战略。

近两年来,我国保险行业迅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的兴起发展,我国保险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开始意识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极端重要性,主动将谋求经济利益与增进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与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经济社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滞后之处,比如我国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侵害消费者权益、损害员工利益、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仍然突出。此外,我国保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参差不齐,阻碍了保险行业社会责任实践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应该说,我国保险企业虽然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关切、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895 年,来自美国的阿尔比恩·斯莫尔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这一概念。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左右,Howard R.Brown 明确提出,企业应该通过一定的企业行为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并最终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1]。在研究的起步阶段,虽然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课题,但受限于当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缺失等客观条件,导致该阶段的学术研究内容浅显、视角单一,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尚未清晰,没有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伴随着经济、科技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日益发展丰富,逐步开始包含人权、社会合作、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成果也脱颖而出。1975 年,学者 Sethi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了扩展和丰富。他指出,企业可以参照“社会责任、社会约束、社会响应”这一三维模型来开展企业行为,

最终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2]。同时,Sethi 还指出,企业应该高度关注社会主流思潮和价值取向,确保企业行为始终与社会基本规范等协调适应[3]。1979 年,学者 Carroll 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四层次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和“公益责任”等四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问题[4]。Carroll 明确提出,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在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框架中,并且企业要自觉遵守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准则和其他社会规范[5]。同时,Carroll 还强调,企业应该主动投身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积极捐款、捐物,扶贫济困,在谋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不断增进社会福祉[6]。应该说,Carroll 四层次理论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模型较为清晰的勾勒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框架和范围,在充分尊重企业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明确了企业在法律、道德和慈善公益等领域的责任义务,既为企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方向,又为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 2002 年,学者 Isabelle 和 David 对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五层次模型”[7]。该模型从五个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解析:一是教育赞助、全民生活质量保障和文化氛围建设;二是产品安全及优质服务;三是企业员工发展机会和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四是为股东获取利润,信息及时公开;五是确保企业采办公开透明。CSR 五层次模型是对前期研究的继承和发展,它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模型中明确突出了顾客、员工、股东等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方,为进一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找到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在社会实践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较强。
........................

第 2 章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结合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企业在为股东谋求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应该通过一定的企业行为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各项诉求和期望”。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和自我把控,它超越了以往企业片面强调的技术性标准,也超越了企业只对股东利益负责的狭窄范畴,打破了企业单纯以获得经济利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企业社会责任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客户、政府、社区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对社会的奉献,强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其他应该享有的权益。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企业是社会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行为必然会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般而言,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有以下特征:
(1)企业社会责任是对古典观的一种挑战和修正,是企业经济利益的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象及范围的变化。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古典观。该观点认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只需对股东负责,而不需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14]。如果企业管理者利用企业的部分资源来履行社会责任,那么实际上是损害了股东利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古典观逐渐暴露出一定弊端,此时社会经济观应运而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以社会本位为出发点,他认为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二元的,除了最大限度的实现股东利益外,还应该尽可能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从古典观到社会经济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越来越广泛。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古典观的修正和补充,但是这一修正和补充并不否认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15]。实践证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的长期稳定增长。
(2)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是企业。 鲍恩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主体是公司,而公司的管理者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实施者[16]。鲍恩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体现了公司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社会所接受,于是他明确了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是作为机构的公司。虽然这一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社会责任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从现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理解来看,鲍恩的观点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

2.2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
2.2.1 基础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在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和实践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同时,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是本文构建保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

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原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研究领域,前者说明了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后者则探讨了企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了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为密切相关”的理论框架。以此为标志,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呈现出了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发展趋势,并且成为了 20 世纪 90 年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主流[24]。
应该说,伍德(Wood)第一次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到了广义的社会责任理论中。1991 年,他在《再论公司社会表现》中说:“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观点可以回答企业应该为谁承担责任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具有社会回应的公司应该关注众多利益相关者对社会的要求[25]。第一个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实证衡量公司社会表现的是克拉克森(Clarkson)。起初,克拉克森按照卡罗尔、沃蒂克和科克伦模型来设计企业社会表现的评价方法,后来他发现卡罗尔、沃蒂克以及科克伦模型的局限性日益暴露转而去寻找“新的模型”,这个“新的模型”就是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和相关方法。他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一个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确认和分析的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公司将具有普遍性的公司社会责任根据特定问题分析为针对特定利益相关者的特定责任。
总体来说,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20 世纪 90 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得到全面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26]。
......................

第 3 章 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评价 .................... 17
3.1 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 17
3.2 我国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概况 ................................... 17
第 4 章 平安保险集团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分析 ........................... 30
4.1 平安保险集团简介 .......................... 30
4.2 平安保险集团社会责任实践的主要成就 ...................... 31
第 5 章 平安保险集团社会责任实践优化策略 ............... 52
5.1 企业自身层面 ....................................... 52
5.1.1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52
5.1.2 助力员工发展成长 .............................. 53

第 5 章 平安保险集团社会责任实践优化策略

5.1 企业自身层面
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保险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社会责任理念,自觉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践行社会责任,不断强化保险的社会保障和风险分摊职能,以社会责任实践成果提升行业公信力,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本节从企业自身层面出发,以指标评价体系的七个维度为视角,为平安集团和我国保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优化对策。
5.1.1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1)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

平安保险集团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领头羊和佼佼者,更应该牢固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市场行为中积极主动的承担各项社会责任和义务,尽全力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概括来说,就是要积极主动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有效管理企业对利益相关方产生的影响,在追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全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险企业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为社会不断增进效益和价值。

(2)优化社会责任管理
保险企业要不断优化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目标,靠前谋划、主动思考,自觉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首先,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中,充分考虑企业行为的社会效益。其次,全面及时披露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交流沟通,自觉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质询和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再次,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及时编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如实披露企业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履责情况。不断拓宽责任报告发布渠道,创新发布形式,尤其是要注重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扩大传播影响。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