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十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81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mba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 会计 企业投资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mba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职场中员工倦怠率的不断攀升,国内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资源,各学科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其研究不断成熟,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权威机构调查后发现,美国以年为单位,在心里压抑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0多亿美元,业内人士估测,中国每年这方面的损失也高达数亿元人民币。据我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社会就业群体中有近七成人表示面临着工作压力,近六成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且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近几年的职业倦怠周期在不断缩短,最短的周期甚至缩短到半年到八个月之间。在中国,最权威的社会倦怠调查是2004年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职业方面:公务员55%、教师50 %、物流54%处于职业倦怠方面的最高群体,医生37%、人力资源从业者1%、管理人员34 %处于倦怠发生的最低职业群体;行业方面:政府、事业单位、通讯、教育等机构最高,制造业33 %、家电业31%、专业服务27%是倦怠发生的最低行业。2012 年,广东一家权威的保安机构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对目前我国保安从业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各地省级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调查结果如下表:从报告的统计结果可以分析出,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保安人员,其队伍的构成人员很大一部分是农村户籍,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属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年轻、单纯但专业技能方面略显不足。由于社会及行业的因素,保安人员的学历层次明显低下,从统计数据可知,保安队伍中初高中文化学历所占的比重最大,而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保安人员不足整体的 10%,由于学历层次的束缚,给保安服务行业带来了众多的问题。社会现实中评价弱势群体的主要指标是考量其收入水平,从调查的结果可知,保安人员的收入层次明显偏低,虽因调查的区域不同而有所差距,但从各地区工资的横向比较来讲,保安人员的工资状况不容乐观,以上调查的区域其月工资都在 1000 元到 2000 元左右。保安人员待遇低下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其行业福利体系的严重不健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保安队伍的五险一金状况严重不合理,从以上调查地区的统计数据可知,被试地区的保安公司都没有为其保安人员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

.......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

价值职业倦怠感理论从被提出至今,备受学术界及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其进行研究。目前对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企业管理等,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专业知识角度出发,倾向于研究大学生、教师、公务员、医生、会计等工作群体,然而对于职业保安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的研究极少。因此,从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学科角度出发,研究职业保安从业者的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不仅能够有助于企业管理专业对于职业倦怠、自我效能的研究,还能够对其他专业对于职业保安从业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有益于丰富和补充,职业保安从业者在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探索研究。具体理论价值:(1)职业保安人员的倦怠与自我效能研究较少,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会有理论创新性。(2)量表方面,编制或改编适合职业保安从业者的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量表,验证量表的适应性,为以后学者对其研究起到借鉴作用。(3)探索在现阶段职业保安从业者的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的现状,梳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提出干预职业倦怠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及方法。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了解现阶段职业保安从业者职业倦怠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研究各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一方面,在企业了解、干预员工职业倦怠,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方面起到现实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社会关注职业保安从业者的工作状况,为其健康发展制定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2 理论基础

2.1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有关研究

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Bandura)于 1977 提出的,作为心理学家的班杜拉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时发现,之前的研究都将理论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个体行为反应类型与知识获取方面。简言之之前的研究主要针对个体行为结果与知识获取方面,忽略了知识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其认为个体完成绩效的必要条件知识、技能(转换性操作及其组成),但知识、技能与完成绩效之间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关系。譬如,行为个体会出现类似以下状况,其明知自己为了什么、要做什么,按着自己的设想去行动,可最终的行为结果却与理想不符,出现偏差,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个体内部的参照因素,显著影响、支配个体的知识与其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显然个体自我调节系统中包含众多影响因素,班杜拉认为对自我能力的判断这一因素,在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的提出,引起理论界特别是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班杜拉不断对自我效能感进行完善与发展,于 1986 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从而使得自我效能感理论框架初步形成。班杜拉认为行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是建立在四种信息源基础上,行为经验、生理心理状态、社会说服、替代经验。行为主体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发挥要通过四种机制来完成,即主体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自我效能感的提出主要解决了行为主体拥有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却没有选择某一行为目标或不能达到此行为的理想效果的原因。

......

2.2职业倦怠感的有关研究

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 1974)首次使用了“倦怠”一词,其通过倦怠感来研究行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变现出的悲观、消极、厌烦的情绪状态,这些负面的情绪、状态,最终导致个体情感、情绪方面的身心耗竭。1980 年于美国费城召开的第一届关于职业倦怠的研讨会,探讨了职业倦怠在不同职业领域研究的深远意义,“职业倦怠”一词开始作为专业术语被广泛研究,从那时开始职业倦怠被理论与实践界所重视,并被看做是一种职场流行病,“职业倦怠”、“工作倦怠”、“职业衰竭”、等词开始流行起来。Maslach & Leiter(2001)认为对于职业倦怠的定义应从多维角度进行研究,职业倦怠是行为个体在其工作领域中所表现的,个人成就感降低、情感衰竭、人格解体的症状;Farber(1991)指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其工作上由于投入与回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一种自我感知,同时 Farber 认为这种感知受到个人、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往大量学术研究均认为职业倦怠主要发生在那些需要处理频繁事件、顾客挑剔的员工身上,这部分工作人员典型的症状是退缩、消极的心态对待服务群体,本文研究的职业保安人员属于这部分群体,但他们的倦怠还有另一主要原因,薪酬、社会地位、晋升制度等的特殊性,其更容易表现出易怒、悲观、自尊感降低等倦怠现象。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保安人员职业倦怠的状态,是由于其长时间面对高强度、无聊、低工资、社会地位低的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厌烦、消极、抗拒、抑郁、低成就感的状态。

....

3 研究总体设计 .....12

3.1 问题提出....12

3.1.1 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提出 ........12

3.1.2 社会现实方面的问题提出 ........12

3.2 研究假设 .........12

3.3 研究设计 .........13

4 保安人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实证分析 .....15

4.1 研究方法....15

4.2 保安人员自我效能感及职业倦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7

4.3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23

4.4 保安人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分析 .........28

5 结论与讨论 .......32

5.1 研究结论....32

5.2 研究不足....33

5.3 管理建议....33

4保安人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研究部分主要利用 SPSS17.0 及 AMOS17.0 计量统计软件进行测量,对问卷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变量的影响程度,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实证部分:从人口统计学出发,对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对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自变量:自我效能感;目标变量:职业倦怠三个变量)。

4.1研究方法

4.1.1 样本特征分布

本研究旨在研究保安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感及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本文样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调查区域包括北京、长春、呼和浩特三个地区。由于保安人员的特殊性,所以本文的调查问卷主要采取现场实际发放、邮寄发放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 140 份,回收 137 份,剔除不合格的样本后,得到有效问卷 120 份。对研究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 4.1 所示,以下对样本特征进行具体阐释:(1)性别:本次调查样本总数为 120,其中男性 63 占总数的 52.5%,女性 57 占总数的 47.5%。在我国的就业人群中女性的从业比例低于男性,然而在保安行业里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更为严重,本文力求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努力寻找到一定比例的女性保安,因此在性别比例上,本文的调查配比比例是较为合理的。(2)年龄:本研究的调查样本年龄设置上分为 20-30 岁、31-40 岁、41 岁以上。从收到的统计结果看,20-30 岁的 38 人,占总样本比重为 31.7%;31-40 岁的 46 人,占总样本比重为 38.3%;41 岁以上的 36 人,占总样本比重为 30%。从占比结果可以看到保安从业者主要集中于 30 岁以上,说明现实中我国的保安队伍年龄以 30 岁以上为主。整个样本年龄分布、结构较为合理,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

.....

结论

本文探讨保安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人口统计学作为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讨论确定了最终的研究主体与框架,提出了论文假说,通过实际走访、资料统计分析、数据的回收与实证,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本文实证部分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验证了保安人员的性别差异对职业倦怠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发现性别对以上两变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性别对职业倦怠感的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有显著影响,且男性保安人员的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维度均大于女性。年龄方面,年龄差异对保安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及职业倦怠感有显著影响且年龄越大,水平越低,对情感衰竭维度有显著影响,对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维度没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方面,文化水平差异对保安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及职业倦怠感不构成差异影响,但对成就感低落维度有显著差异影响,数据显示学历层次与成就感低落成负相关。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的差异对保安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影响,对情感衰竭有显著影响,工作年限差异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衰竭维度,证明了保安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情感衰竭现象会加重。婚姻方面及岗位级别方面对保安人员的自我效能及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差异影响。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以及更加变化莫测的经营环境,时刻变革的大环境而带来的不稳定性让管理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关注如何才能降低组织的运营成本、提升组织绩效和竞争力。组织实践对于提升组织绩效的迫切要求也带动了学术界对绩效的广泛研究,有关组织如何提高工作绩效也有了新的看法并且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认为工作绩效不仅包括个人的工作产出(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即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还应该包括员工与工作有关的行为因素,即行为绩效(behavior performance)(Capbell,1990)[1]。行为绩效以工作场所中的员工自发行为(discretionary work behaviors) 或角色外行为(extra-rolework behaviors)为主要指标。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将工作场所中的员工自发行为区分为两类:1)自发的利他或助人行为,通常有益于组织的运营和管理,称之为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2)自发的具有潜在破坏性的行为, 通常会危害组织或组织其他成员的利益,称之为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CWB) (Spector & Fox, 2002)[2]。显然,工作场所中的组织公民行为将有助于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反生产行为则可能妨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组织竞争的加剧,如何最大化地降低组织生产和运营成本,同时维护组织内部的稳定成为保持组织竞争力的关键。反生产行为可能增加组织的生产和运营成本, 甚至扰乱组织内部的稳定, 这是反生产行为带给组织的潜在危害。研究者发现,各类反生产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已经变得相当普遍。有研究表明,从 2003—2007 年每年员工违反组织伦理准则、政策或法规的增长率达到10% (Ethics Resource Center, 2007)[3];有 33%—75%的员工从事过各种形式的反生产行为(Harper, 1990)[4],并且这些行为要向高达 30%的企业破产负责(Murphy, 1993)[5]。根据香港中文大学 2006 年的调查报告,其中 8%的人经常在上班时间处理私人事务,12%的人曾在公款中报销私人消费单据,5%的人曾在办公室偷同事的钱或物品,只有 11%的人没有做过问卷中的 37 项“反生产力”行为,89%的人至少做过一次。张季媛,王文宇(2008)调查发现,在我国企业中存在偷窃、腐败等数十种消极工作行为[6]。

........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根据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解释了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构建了变量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心理契约违背、工作满意度和员工反生产行为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1.2.1 理论意义

第一,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处于转型期中国不同行业、各年龄段的企业员工为样本,实证检验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探究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三个维度(规范维度、人际维度和发展维度)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为反生产行为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第二,本研究详细阐述心理契约违背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员工与组织之间关系的重要变量工作满意度为桥梁,连接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理契约违背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规律,从而更加完整地识别出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作用方式。最后,本研究丰富了反生产行为相关理论。反生产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同属组织中工作行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与组织公民行为相比,反生产行为研究在国内还非常缺乏,还是处于探索和总结的阶段,多数仅围绕反生产行为的概念、结构开展,有关其前因变量和发生机制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实证研究则非常有限。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的反生产行为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2.1 研究假设

从理论渊源上讲,心理契约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见上文2.1)。我们从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来看,心理契约的来源有三个:一是组织的各级代理人的明确或暗示承诺,一旦组织未履行责任,员工没有得到有效的反馈,就会引起对工作满意总体评价降低;二是他们对组织文化和通常实践的理解,这种理解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员工与组织通过社会交换,感知到组织未能履行承诺产生心理契约违背,从而降低对工作的总体评价;三是对企业实务的操作标准和组织文化的感知最有可能塑造员工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违背和工作满意度都是个人对主观雇佣关系的感知,Roussess(1995)提出心理契约违背是员工出于对组织政策、实践和文化的理解以及各级代理人做出的各种承诺的感知而产生的,对其与组织之间的,并不一定被组织各级代理人所意识到的互相义务的一系列信念。心理契约是个体与组织的交换结果,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和情绪体验。所以心理契约违背是交换过程,工作满意度是员工情绪体验的结果。心理契约是作为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内在根源而存在的(Robinson &Rousseau,1994)[22],组织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履行或违背是影响员工对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魏峰,张文贤,2004)[15]。

......

2.2 研究模型

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 2-1 所示。本模型主要检验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以及工作满意度在二者之间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选择李原(2006)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经过大量针对中国组织调查和严谨的实证分析所开发出的心理契约量表[35],其设计的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已有相关实证研究证明了该量表的有效性。该量表的计分方式采用李克特 5 点量表法:1 表示“非常不符合”;2 表示“比较不符合”;3 表示“不确定”;4 表示“比较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因为本研究所要研究的是心理契约的违背,所以将题目得分进行反向计分,作为心理契约违背的指标。反向计分后,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契约违背的程度越高。该量表有规范型心理契约、人际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个维度,共 21 个题项。具体维度及题项见表 2-1 所示:

.......

第三章 测量工具的检验 ......35

3.1 被试 ....... 35

3.2 项目分析 ........... 36

3.3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8

3.4 本章小结 ........... 39

第四章 数据统计分析与结果 ..........40

4.1 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40

4.2 各人口统计变量对各变量的影响分析 ........... 40

4.3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6

4.4 各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 49

4.5 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 53

4.6 假设检验结果 ....... 59

4.7 本章小结 ........... 60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 ........61

5.1 研究结果讨论 ....... 61

5.2 管理启示与建议 ..... 65

5.3 本章小结 ........... 66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

5.1 研究结果讨论

通过本研究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职位级别)对各变量的平均数差异分析发现,不同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职位级别分组在所有变量及其维度上均无显著情况。而在相关分析方面,只有职位级别与组织指向反生产行为维度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对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各维度、工作满意度及其各维度和反生产行为及其各维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为了增强样本代表性,加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适当扩大人口统计变量及样本的数量,丰富人口统计变量及样本收集的广泛性和地域性,以进一步探讨三大主变量与各项人口统计变量的关系。由表 4-7 的相关结果分析可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各维度除了发展型心理契约违背与外在满意度不显著相关以外,心理契约违背的其他维度与工作满意度的其他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心理契约违背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究竟是前者影响后者还是后者影响前者,以及如何影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界定。因此需要对二者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以确定因果关系。

.....

结论

本文利用 SPSS17.0 等相关分析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介作用的检验,最终验证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各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职位级别与组织指向反生产行为维度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对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各维度、工作满意度及其各维度和反生产行为及其各维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2)心理契约违背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和回归结果显示:除了发展型心理契约违背对外在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之外,心理契约违背的各个维度均显著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各个维度。

(3)心理契约违背和反生产行为的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发展型心理契约违背对人际指向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之外,心理契约违背的各个维度均显著影响反生产行为的各个维度。

(4)工作满意度和反生产行为的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的各维度显著影响反生产行为的各个维度

(5)工作满意度在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即心理契约违背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反生产行为,还有部分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反生产行为。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当今时代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第一生产力,并且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转型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从一国经济的宏观发展角度上看,研发投入规模是直接影响国家工业化进程、自主创新力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历史上的工业化进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资金、人才等研发资源的大量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部门和新技术和产品开发上的投资在其总投资中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我国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在研发创新活动上的支出,在 2014 年的全球创新 1000 强企业中,我国从 10 年前的 8 家增长至 114 家。尽管如此,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2013 年我国共投入的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 11846.6 亿元,相较上年增加了 1548.2亿元,增长 15%,总体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 GDP 之比)为 2.08%,相比发达国家的 2.5%的最低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而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来源和资金投入的主体仍是企业,2013 年的研发经费总额为 9075.8 亿元,占全国总研发经费的近 77%。因此,企业对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和重视是其形成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并且当今科技发展使产品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研发创新活动也为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并且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于国内的众多企业,特别是附加值高、知识密集型为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势必要在全球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发展,通过将企业自身与国际市场相结合,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激烈的竞争。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华为、中兴等以自主核心技术和品牌为主导的手机生产和销售厂商,已经形成对苹果、三星等全球主要智能手机厂商的冲击。所以,我国企业为了获取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以实现长久竞争力的实现和提升,就必须通过不断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集成现有技术以及技术的再创新,从而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前景理论

Kahneman and Tversky(1979)[1]通过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提出了前景理论,用以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相较于基于理性人假设的传统经济理论,前景理论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发现人们的决策性行为往往受到环境的多样性、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等因素的影响,而非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标准,通过分析不确定性环境下人们的心理特征来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人们在进行价值评估和决策行为的过程中,往往依据经验或思维定势而非经济学或统计学知识进行判断,即有限理性,这种有限理性产生了人们决策行为中的系统性偏差,丁际刚和兰肇华(2002)[2]将其归纳为四类:相似性偏差、可利用性偏差、锚定效应、认知分歧和群体影响。其中,锚定效应指在决策过程中的评估往往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点,而在评估决策过程中无法正确选择和调整参照点,导致人们往往高估连续事件的概率和低估离散事件的概率。前景理论修正了期望效用理论中“完全理性”的假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依据决策者对不确定性的反应能力,从而产生的决策行为的偏好,前景理论将其基本内涵归为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和损失规避三种基本内涵:(1)确定性效应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确定性收益时不愿承担风险而维持现有收益(2)反射效应指人们在面临损失时则倾向于承担风险,以期获取收益以弥补损失。(3)损失规避指人们对损失的反应比收益更为敏感。即损失造成的心理失落感远大于收益带来的满足感。基于此,前景理论将个体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行为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编辑阶段,即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其中的核心部分是问题框架和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的设定,有限理性条件下的个体问题框架的设定是非透明的,对个体进行决策产生影响,而参照点则作为衡量最终损益程度的标准,参照点不仅受客观因素如历史收益等影响。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研发投入驱动因素分析

前景理论中,学者将个体进行损益评估的参考标准定义为参照点(reference point),高于或低于参照点则意味着潜在的损失或收益(Kahneman and Tversky,1979)[1]。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企业通常避免复杂的信息评估和处理,而是依据业绩水平或者其他财务和经营指标直接衡量企业的损益状况,也是评估企业经营成败最基本的要素(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77],关乎管理层职位安全乃至薪酬水平的直接要素。一般而言,业绩参照点的设定选择历史业绩、行业平均业绩和期望业绩作为衡量业绩水平的参照点(Cyert and March,1963;Chen and Miller,2007)[28][31]。进而,以参照点衡量的现有的损益状况称为业绩评价(Lant,1992)[29],它构成了管理层衡量风险水平的根本指标,直接对管理层风险偏好产生影响,依据行为代理模型和其他理论模型,企业业绩评价作为研发创新驱动因素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企业行为的角度而言,业绩评价为损失状态,也即是业绩偏差的状况刺激管理层为修正业绩状况而寻求改变现有经营路径和策略,从而进行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研发创新活动;而当企业实现了业绩预期或目标,即不存在业绩偏差或业绩偏差很小的状况,则管理层则会倾向于保持现有经营路径,不会承担风险;另一方面,历史业绩作为已有的战略决策成果,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力,现有业绩水平与历史业绩水平造成的业绩偏差会激发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行为。(March and Shapira,1987,1992;Chen and Miller,2007)。

.......

2.2 企业研发投入驱动因素的独立效应假设

按照行为决策理论,风险是与决策息息相关的,控制经营和研发投资决策权的管理层风险偏好决定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和规模。研发创新活动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和投资活动,具有风险高、收益高和回报期限长的特征,管理层在制定决策时势必进行风险的衡量和评估(March and Shapira,1987)[78],而研发投入驱动因素则是通过调节管理层的风险偏好进而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影响。根据行为代理模型,无论采用何种公司治理机制和模式,或者面临怎样的市场和企业内部环境,都会通过影响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来影响管理层的风险决策。管理层通过评估潜在的研发投入对自身财富和利益的影响,进而评估潜在的风险水平,如果对自身效益存在损失的预期,则会甘于冒险而进行有价值的研发活动以避免损失并获取收益。而如果存在收益预期,则会产生损失规避行为,减少研发创新活动的相应投入。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投资机会,并且表明管理层有更高的创新积极性,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余明桂等,2013)[84]。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6

3.1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26

3.1.1 模型构建...... 26

3.1.2 变量定义...... 27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30

3.3 本章小结...... 33

第四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35

4.1 描述性统计....... 35

4.2 相关分析...... 41

4.3 多元回归分析........ 43

4.3.1 独立效应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4.3.2 交互效应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6

4.4 稳健性检验....... 49

4.4.1 基于倾向得分法的独立效应检验...... 49

4.4.2 交互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51

4.5 政策含义...... 52

4.6 本章小结...... 55

第四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 4-1 显示不同年份样本企业研发投入绝对数水平以及变化趋势。总体来看,样本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体现出我国企业对研发创新活动投入不断加强,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发布的 2014 年全球创新 1000 强的研究显示,入围 1000 强的中国企业由 2005 年的 8 家上升到 2014 年的 114 家,并且上榜企业研发总支出达近 300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 46%。同时,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和风险分散能力的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成为企业研发活动中最主要的力量(玄兆辉和吕永波,2013)[102]。尽管如此,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的标准差不断增大,而增速却不断放缓,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仍存在不均衡的状态,研发创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水平仍有待提高,以 2013 年样本公司为例,研发总投入最高的反而是对资源依赖度较高的中国中铁,达到 8 亿 5 千万人民币以上。表 4-2 显示了不同年份企业研发强度水平及变化趋势,样本上市公司的研发创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比重基本保持上升状态,可见上市公司对研发创新活动的不断重视。英国《自然》杂志 2014 年报道,中国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历史性的超越欧盟,研发投入占 GDP 的 1.98%,但相比于主要发达国家 2.5%-4%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近五年中的样本企业的平均值逐渐达到这一水平,这与选择经营状况较为良好的企业样本有一定关系。但综合来看各个统计指标,样本企业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总体中位数比均值低了近 0.8%,而标准差也远高于中位数,不过这些差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可见,虽然企业间研发差异仍然存在且不断扩大,但不同类型企业对研发的重视普遍增强。

......

结 论

本文依据行为代理模型,将企业行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相结合,通过搜集我国上市公司 2007-2013 年企业研发投入和公司治理机制等数据样本,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的驱动因素的影响机制,并将业绩评价因素作为公司治理因素发挥作用的内在路径,进一步研究了两类因素对研发投入的交互效应,并将样本依据企业科技类型进行分类,观察高科技行业和非高科技行业研发投入驱动因素效应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根据描述性统计,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管理层激励和监督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近五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呈上升的趋势,但企业和行业间的投入差异水平较大,以医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类型的行业,研发投入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和持续性。原因在于高科技行业技术密集度较高,其生存发展和竞争力来源是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2)管理层货币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总体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企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和行业类型有关。而尽管管理层持股规模不断提高,但是持股比例反而下降,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持股激励的模式仍然有限。(3)两职状态作为体现董事会制衡和监督机制的要素在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中明显改善,只有近五分之一的样本企业是两职合一的状况。(4)不同行业的研发状况和发展特征不同。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在 2010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 2020 战略,这项战略是欧洲第二个十年发展计划,重点是建设欧洲各国之间的“创新性联盟”。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产业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趋势与潮流。在这样的潮流和趋势下,创新成果如何尽快商业化,加快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各国在制定科技进步规划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1987 年,东湖高新开发区在武汉成立,这是我国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成本非常敏感,所以减少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是科技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规章制度繁多,政出多门导致的办事难,无端干扰等是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经历的普遍难题,这种制度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企业的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恰恰能够有效降低这些制度成本,可以制造一种制度小环境,简化办事程序,避免无端干扰。同时,企业运营中与政府部门相关的内容,由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科技型创新创业中小企业成长需要各种资源,特别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但实际情况是很难一时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同时社会上的各种优势资源是散落的,分布没有规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整合资源的功能,将各种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资源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发展。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孵企业有效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的资源的能力也不断增强。至今为止,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了 20 多年的发展,有效地孵化了各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在实现科技企业成果产业化的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效的发挥了连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作用。形成了创新性强,经济效益高,发展迅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集聚,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相关研究背景,提出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发展存在的明显优势和相关局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研究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研究意义,并简要地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相关文献分析和理论综述,介绍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涵,对在孵企业的功能以及对创新集群效应的功能,以及分成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两类。同时分析了创新集群的概念、与产业集群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创新集群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集群效应、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效应,通过对创新集群的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总结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阐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机理研究,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关键节点、发展条件、促进动力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集群的协同机理。第四部分:从微观上介绍了上海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宏观上比较了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与北京、武汉、深圳的差距,并且分析了上海三家具有创新集群效应的典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特点。第六部分:建立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第七部分: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相关评价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不足之处。第六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提升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对策建议。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述评

2.1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相关理论综述

1984 年,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首次在我国官方文件中出现。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类也逐渐多样,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创新、对企业集群、对创新集群的功能也逐渐凸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产生最初是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关于其最本质的功能是为科技企业的创业服务。随着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国也逐渐借鉴美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经验,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本土化发展。虽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各国的名称各有不同,但其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却没有改变。随着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各国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面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总结了不同国家学者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的理解。总体而言,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孵化资源的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物理空间向网络化、虚拟化发展,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基础设施等服务,而向增值服务、特色服务发展。

......

2.2 关于创新集群的相关理论综述

创新集群最初是由 OECD 提出科技政策术语,其提出的最初宗旨是为服务国家创新系统。目前,关于创新集群的理论文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创新集群形成原因和特征的研究,二是关于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关于创新集群的最初概念是 OECD 在其《集群—促进创新之动力》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其明确提出有效创新是创新集群的主要特征。随后创新集群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实践。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若干创新集群,如美国的硅谷,韩国的大德谷,印度的班加罗尔等。有关创新集群的内涵,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创新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内,创新型企业和关联机构相互交联作用,并且创新集群根植于某一特定地域,形成的一种开放的创新系统。其本质特征是新知识的生产,新产品的产生。诸如知识集群、技术集群、智力集群等以知识为基础的集群等,均可以划入创新集群范畴⑤。

......

第三章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机理研究........24

3.1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关键节点分析.......24

3.2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演进条件.....26

3.2.1 多元化的创新主体....26

3.2.2 高密度的知识转移和溢出.......27

3.2.3 快速成长的在孵企业.....28

3.3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演化动力......28

3.4 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集群协同作用分析......30

第四章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现状分析.....33

4.1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状况.....33

4.1.1 区域布局分析.......34

4.1.2 产业布局分析.......34

4.3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宏观比较.......35

4.4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典型案例分析....40

第五章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体系.......48

5.1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指标.......48

5.2 评价方法 .....51

5.3 评价体系的构建....53

第七章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对策建议

7.1 优化创新主体结构,提高信息利用率

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信息获取和利用性不高的问题,需要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新主体:包括在孵企业、科研机构等,与非创新主体:中介机构、行业组织、政府等的构成,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信息交流网络。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新主体的构成与结构的优化,首先,需要使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能够在数量上形成合理的匹配。即在不同主体形成了集聚网络中,创新主体和非创新主体数量相当,整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主体之间结构平衡,如果创新主体与非创新主体之间的数量差距太大,就会形成创新的制约阻力。其次,需要让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筛选机制,使得创新与非创新主体之间能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最后,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能够互相共享,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知识交流。这样才能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中小企业仍具有同质化倾向,因此,应强化科技企业内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意识,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引导和扶持具有成长和创新潜力的企业快速发展,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中介机构和研发机构,形成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建立多种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和渠道。推动整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提升。

.......

结论

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我们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发展新路,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的目标。所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成功孵化了一部分企业上,还应该体现在能够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集群。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技术创新和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培育载体,孕育出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高科技成果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转换,形成了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了企业、产品和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容易形成上游和下游的企业发展,形成企业发展的规模效应,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因此,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创新产业的培育,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提升作用,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重要体现。在另一方面,科技企业孵化器内聚集的优质创新资源和频繁的知识溢出,也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创新集群效应形成的另一突出表现。技术、人才、资金、政策、信息等各类资源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可以充分整合,并且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企业与投资机构、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流动和集成,满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需要。信息、资本、研发、培训、中介服务等资源有效协同作用,培育创新集群。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突破,逐渐构建了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和特色服务的创新孵化体系。但是,针对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别是创业成熟阶段,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服务需求还不能充分满足培育创新集群的需要。因此本文在理论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期货业,过去的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理论准备与试办(1987-1993年)、治理整顿(1993-2000年)、规范发展(2000年一2012年)、资管时代(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作者根据行业资料整理所得)。1990年,随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成立,中国期货交易行业维形开始显现。1993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初步形成阶段。2000年,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以服务产业为目标,行业发展更规范。中国期货市场在2000年迎来了恢复性大发展的新时期。期货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逐年增长,包括国债期货等新品种品不断上市,见图1.1,1.2。个股期权、股指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上市,还将一次又一次地扩展现有的市场格局。尤其是到了 2012年,《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合同指引》等相关法律规范出台,以及18家期货公司率先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标志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正式掀开历史篇章。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一般是指期货经营机构开办的资产委托管理,即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期货经营机构,后者作为受托人,为委托人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的业务类型。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由于起步晚、积累少、市场认知有限等原因,与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同业相比,资产管理规模巧对较小,业务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EAF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不仅从零开始,更面临产品销售能力和营销网点有限等不利因素。尽管面对种种挑战,但EAF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仍可能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并赢得相应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因为,相较于基金、券商、信托、银行、保险等资产管理机构,EAF公司更了解商品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更了解期货的枉杆运用、套期保值以及套利功能,且核也投资管理团队拥有长期证券期货市场投资经验。这种优势将体现在为资产管理客户带来长期稳定的高绩效回报,以及带来定制化产品设计,如结构化期权产品等。此外,证监会、基金业协会和期货业协会对期货公司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也更加严格,相较于普通私募机构,期货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过程中风控优势更加明显。

........

1.2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方法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本文将基于EAF公司的经营环境、财务状况和业务能力,研究期货资产管理这一新兴业务的发展策略,包括;第一,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如何建立适合EAF公司,且符合我国期货资产管理行业和资管客户需要的管理策略,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等。第二,通过理论分析和市场调查,探讨如何建立符合EAF公司特点的资产管理业务营销策略?期货资管产品的目标客户特点是什么?期货资管产品的特点是什么? EAF公司资管产品能否形成竞争优势?第一批产品的定位是什么?如何构建营销渠道?如何建立营销绩效系统和培训系统等?

1.2.2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采用了理论、实证研究和市场调研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现实市场和目标客户调查研究,对EAF公司资管业务的肉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最终形成期货资管业务发展的策略性框架文案。

........

第2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企业战略管理环境分析理论综述

PEST分析是指对企业战略管理宏观格局的环境分析,其中,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e1;y),T是技术(technology)。在分析一个公司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我们认为将其转化为法律与政策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金融技术环境的分析。第一是法律与政策环境,中国金謡行业,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早期期货公司不被允许从事投资和交易业务,而仅仅作为交易通道存在,政策和法规的制约使得整个行业业务模式单一,经营策略简单。而近期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促进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措施,作为期货公司的经营战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第二是经济环境。金融行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周期联系的最为紧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利率政策、货币政策乃至能源政策等,随时影响着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金融全球化还带来了全球间金融市场的紧密关联,令市场波动更为剧烈和快速。而作为期货资管行业,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水平等,对行业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环境决定和影响其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制定以。第三是社会环境。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曰规模、年龄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曰流动性等,还包括了具有持续性的社会价值观。社会环境对于期货公司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或制约性。期货市场由于其高波动的特征,早期曾给人以投机取巧和高风险的刻板影响,对于期货资管业务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了解社会环境对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理解,能帮助EAF公司更有效地进行品牌管理和制定营销策略。

........

2.2行业竞争分析理论综述

本文中行业竞争分析采用著名的五力模型分析。oKer’s Five Forces Model),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d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Pj。金融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也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五种为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由此展开,作者可iU对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对公司决策层的吸引力做静态断面扫描,由于该方法对创业决策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揭示EAF公司在期货资产管理行业中具有何种盈利空间,因此对制定新业务发展规划有极大帮助。当然,由于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假设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但现实,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同时,可以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行业共同合作,交互共生,同时,后者也可以是EAF公司的直接客户,如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和投资管理部口,因此作者在制定新业务发展规划时,也会考虑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这种特殊性。

.......

第3章EAF公司业务概况及内外部环境分析.........6

3.1 EAF公司业务概况........6

3.2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7

3.3行业竞争分析(五力模型分析)........9

3.3.1供方的议价能力........9

3.3.2买方的议价能力........9

3.3.3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10

3.3.4替代品的替代能力........10

3.3.5现有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为........10

第4章EAF公司内部环境分析........12

4.1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分析........12

4.2价值链分析........13

4.3EAF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地位分析........16

4.4问题的提出........16

第5章EAF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战略........18

5.1S以OT分析与战略目标提出........18

5.2基于企业核也能力分析的战略设计........22

5.3EAF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实施........25

第6章EAF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综上所述,EAF应当在未来数年,化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为战略重点。与此同时,将姐织结构和公司资源进行相应调配。成功的管理结构,将保证资产管理业务更有效率地进行,并确保流程上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如投资管理、交易管理、风险控制、IT技术配合等。组织结构的再造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和以及对过去工作"习惯"的改变和纠正。明确的制度体系将是这一变革的基础。期货资产管理作为一项企业内部单独核算盈亏的业务,因此具有推动变革的能力,内部资源的整合,业务部口和管理单元直接的"无缝"对接,测试新的价值主张,建立与高净值客户导向性衡量指标,探索数字技术与资产管理链接的机会,并最终确保这一新兴业务获取成功。EAF公司开发资产管理业务将专口设立资产管理部,其组织体系由总经理和投资总监及下设四个二级部口,并实现岗位之间的相互独立和相互牵制。总经理全面负责部口内各项业务的组织、管理和日常监督工作。四个二级部口为产品研发部、投资管理部、市场营销部、运营管理部,见图6.1。第一,产品研发部:主要负责作为研究策略开发部门,运用量化分析工具,提取市场行为模式特征,构建统计数据模型,筛选其中长期稳定,具有优秀盈利风险比的模型构建策略池P以。第二,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依据其对市场趋势和投资机会的判断,拟定所管理账户的资产配置建议和投资计划,提交投资决策小组审议,并在权限范围内决定具体投资事宜。第三,市场营销部:主要负责资产管理化务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宣传推广和客户咨询服务和投诉处理等维护工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第四,运营管理部:下设风险监控、清算估值、资金划拨、账户合同管理、运营管理等岗位,执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一线风控职能,对各类风险及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估,确保资产管理业务有效运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

结论

在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壮大之时,发展期货资产管理这一新型业务模式,对EAF公司全方位提升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细分析了期货资产管理行业的总体环境,EAF公司的业务概况,以及EAF公司开展期货资管业务的各种优劣势。本文首次对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进行阳ST分化五力模型和S以OT分化并首次使用波±顿矩阵等管理理论工具对该项业务和期货公司其它业务进行比较研究P91。.本文首次尝试将价值链分析运用到期货公司资产管埋业务的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并将价值链分析细化为资管产品研发能力分析、资管产品投资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析、客户服务能力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五个方面。作者认为,开展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对EAF公司的重要意义,在于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改变目前期货公司几乎仅靠经纪佣金的单一盈利模式,有助于推动EAF公司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型,培养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本文首先提出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具体实施方案,即开展3E计划,即Excellent业绩优秀,Elite精英团队,Endurant永续产品。产品是EAF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核也,EAF公司将对每只产品均精屯、设计,精细把握客户资产管理需求,客观评估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能力,注重客户评价和建议,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收益水平。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因资产管理为导向,将最为擅长的市场研究与产品研究相结合。并在此过程中,实施资管人才化备的M (Mentor导贿制度)计划,参照国际领先对冲基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探索建立最适合E/lF公司资管业务的岗位设置、薪资架构、绩效考核、激励模式、招聘计划、员工关系等模块。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在财务领域对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中,资本结构都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热点和被重点关注的方向。1958 年,美国财务学者 Modilgliani和 Miller,最先提出了 MM 理论, 标志是在《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上发表了文章《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它拉开了国内外财务界研究资本结构的序幕。此后,资本结构成为公司财务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2009 年 10 月 30 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在深交所上市。虽然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提供便捷通道,但是这些企业上市后绩效表现不佳。它们通过创业板进入资本市场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稳定状况。比如像海普瑞这只股票,上市时股价超过 100 元,中间配股一次后股价为 22 元。而在此之前,所能查询到的国内外的文献大多都是对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多集中于主板市场,因为创业板开始较晚,造成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和推进方面理论匮乏,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出现问题时候,管理者无法及时找到有效的理论参考去支持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因此本文选取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来初步分析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能够对这一板块上市企业改善财务绩效和防范财务风险提供理论补充和解决问题的参考,促进创业板上市企业良性快速发展。

........

1.2 研究内容及文章框架

1.2.1 研究内容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绪论。主要概括性的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列出整体研究框架和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整体阐述研究内容,并提出文章的创新之处。

(2)研究综述。研究综述主要是从资本结构和公司财务绩效关系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二者关系的文献,将文献内容按研究结果不同分类并写出文献评价;通过文献综述,使我能在借鉴学者们之前研究成果的同时发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正是由于发现目前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才使得本文的研究有必要。另外笔者把对创业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放在研究综述部分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国内创业板市场特点简单介绍,以及对国内创业板和主板市场对比和国内创业板市场和国外的几个有影响力的创业板市场对比分析,为后面的研究内容做铺垫。

(3)相关理论和概念。按时间顺序简单介绍资本结构领域几个著名理论—净收益理论、MM 理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第三章对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的相关概念阐述,最后在归纳这些理论基础之上进行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初步分析。

(4)描述性统计研究。在该部分,在搜集到的数据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再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对相关指标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的现状。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 Davidourand 在 1952 年发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作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开端。在现代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在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方面,学者们已经研究了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各类企业,并且从不同角度选研究指标体系和研究的数据样本来分析。他们的研究从研究结果上大体上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二是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有负面影响;三是二者无影响。Breunan 和 schwartz(1978)[1]提出了权衡理论。该理论得出公司的财务杠杆和公司的财务绩效是正相关关系,但是前提假设是将税盾因素、破产风险和企业发生的代理成本因素都考虑进去。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发现高的财务杠杆对应高的财务绩效。原因解释如下:一是因为公司运营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破产风险较小,获利能力较强,所以偿债能力增强,那么企业可以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负债融资。二是因为高的财务杠杆能够控制代理成本并且占有税盾优势,这样企业的债务融资比率也会上升。Masulis.Ronald.W(1980)在论文《资本结构变动对证券价格影响》中通过研究证券市场中的普通股得出,财务杠杆的升高会引起股价上升,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Masulis(1983)[2]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公司价值随着公司的债务比率的升高而升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 Masulis 通过定量研究,将企业的合理的债务比率确定在 23%到 45%之间。Aghion 和 Bolton(1992)[3],这两个学者从契约论着手,最先提出债务融资结构和绩效之间交互关系分析,通过分析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将企业的价值和融资比率联系在一起,通过定量测算,用数据直观显示使企业绩效达到最优时候的资本结构。这个研究是针对当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在权益者和债权人之间分配的比例不同时将导致企业财务绩效的差别,从而将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联系起来。

......

2.2 国内文献综述

王娟、杨凤林(1998)[15]选取了上交所上市的多个行业的 400 多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把净资产及收益率、负债比率作为公司财务绩效和资本结构的代表指标。对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回归检验,得出的结论是:随着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升高,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也增大,呈正向相关关系;另外,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变大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有所提升。总的研究表明,这 461 家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方式对其公司治理有正向效应。刘明、袁国良(1999)[16]等人实证分析了 1998 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由财务数据的分析得出我们的债务融资比例较低,尤其是跟国外相比较,并且文章通过定量研究确定资产负债率和代表财务绩效的指标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并且指出了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发挥的优势。洪锡熙、沈艺峰(2000)[17]选取上交所上市的 221 家公司 1995 年-1997 年的报表,借鉴陆正飞对资本结构的研究指标体系的选取,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却采用列联表和卡方检验方法做定量研究,通过最终得出的 U 系数的值推出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企业规模呈正向相关关系。张佳林、杜颖、李京(2003)[18]主要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选取 31 家电力行业的公司的截面数据样本进行研究,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样本的每股收益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代表指标呈正向线性相关关系。并且文中通过分析得出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公司保持一个稳定高效率的运营效率和治理结构的不断合理。

.....

第三章 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 21

3.1 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 ..... 21

3.2 财务绩效相关理论 .... 25

3.3 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28

第四章 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的现状分析...... 30

4.1 研究目的 .... 30

4.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30

4.3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现状..... 37

第五章 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48

5.1 神经网络概述 ....... 48

5.2 神经网络的适用性分析 ...... 51

5.3 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53

5.4 结果分析 ..... 73

第五章 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5.1 神经网络概述

BP 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采用误差反传算法,起始由输入层节点先向隐含层节点数传输,接下来完成由隐含层到输出层节点的传输,程序在输出层这个节点进行处理,从而在网络运行稳定后得出一个稳定的输出模式;如果你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然后进入反向传播过程中,周期性的间隔训练,直到输出误差是在认为初始设定的范围内为止,因为我们给定的有初始误差精度,故得出合理有效结果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停止网络的学习。下面就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必要的预测,代入新的输入值以得到想要的输出值。BP 神经网络算法其实就是通过工具和程序运算得到误差函数最小值。通常采用最速下降方法,我们修订权系数的时候是按照前面设定的误差函数的负梯度来不断尝试修订的。通过多个样本的反复训练,同时向误差渐渐减小的方向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以达到最终消除误差的目的。从上面公式也可以知道,如果网络的层数较多时,所用的计算量就相当可观,故而收敛速度不快。

......

结论

在文中的定量研究中通过分析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到2013年的财务数据,研究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1)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我国的普遍情况是以权益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但目前权益融资比例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改革有下降的趋势;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现在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债务结构及中期资产负债率较高,呈逐年下降的资产负债率;从描述统计来看,所选样本企业的高负债率的流量,平均为 40%,创业板公司整体的短期债务压力过大,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我国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但目前的负债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样的结构违背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创业板股权有向集中的股权结构模式方向发展的趋势;企业盈利能力一般,发展能力受经济环境的波动不稳定,现金运营的能力较差。

(2)从统计结果的情况来看,从一些指标的总体分布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渠道符合修正的小企业融资次序理论,即在融资时先使用私人储蓄和内部盈余,然后向亲戚、朋友或银行短期借贷,再长期借贷,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之所以偏好内源融资和以民间商业借贷、短期借款为主的外源融资的原因在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位和企业征信系统的缺失,可供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规模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较高等原因没有建立长期信任合作关系。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其需求转向民间借贷和商业信用。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认为,与金融机构间的债务融资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实现控制权的有序转移,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机制,由于样本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中,特别是在上市之后,可能会损害公司供应链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七

第一章绪论

1.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国际顶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家、英国Canfield (克兰费尔德)管理学院MartinChristopher教授提出:“二十一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将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供应链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即当今的竞争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是单个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成为了企业间新的竞争焦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注重自身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中企业广告投入策略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如何通过广告投入来积累商誉从而在激烈的市场桌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以及在低碳背景下如何进行广告投资等,这些问题已经受到国内外产业界及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根据组织管理学,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关联性维度上,可以分为横向企业和纵向企业关系。横向企业是指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工艺阶段的企业;纵向企业则指属于同一价值链、分别处于生产和流通中的不同阶段的企业。当代市场竞争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进行广告营销,实现资源互补、风险分摊和利益共享。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和供应链下游的零售商相互协调合作,决定供应链广告投入程度以及生产的产品种类,进而实现供应链决策的优化,提高供应链成员的经营绩效称为纵向合作广告(或垂直合作广告)。

………..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一)供应链中广告和定价的联合决策;(二)随机需求下,供应商与零售商合作广告协调;(三)为响应政府提倡发展环保低碳、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实施闭环供应链运营模式成为企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关于闭环供应链的广告策略研宄开始出现,探讨集中和分散决策下,系统的定价、广告投入、回收率决策等;(四)基于微分博弈的供应链广告合作协调策略研宄。近年来,对于供应链中的制造商与零售商如何选择广告投入策略协调双方的利益,使得双方收益最大化,国内外学者均对供应链纵向广告合作做了大量研宄,国内供应链纵向广告投入策略研究主要分为:供应链成员广告合作协调策略,供应链上的联合广告与费用分摊,考虑需求与广告效用的不确定性影响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广告投入策略,利用微分博弈刻画广告影响的消费人群与时间的微分方程模型,针对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不同类型商品进行广告投入决策分析等均是研宄热点。较早期间有吴文清(2006)[w]等人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对供应链垂直合作广告的博弈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庶萍和张世英(2005)[11]运用微分对策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讨论了在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做长期广告和短期广告的情形下,制造商面对零售商承担部分广告时的策咯。根据动态规划原理,分别求出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合作和非合作条件下的广告策略,通过分析静态反馈Nash均衡和反馈Stackdberg均衡下的广告选择策略,得出制造商和零售商对合作广告的偏好选择顺序。聂佳佳(2009)等[12]通过建立随机微分对策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中的纵向合作广告问题,运用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分别求得了 Stackelberg博弈和合作博弃下情形下地方性广告投入、全国性广告投入的均衡以及Stackelberg博弈下均衡的广告分担比例,并对此两种博弈进行了比较。

…………..

第二章理论知识

2. 1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程,第一阶段为独立的物流配送和物流成本管理,主要研究实体分销和对下游厂商的配送系统。第二阶段为整合物流管理阶段,对企业内部物流和外部物流进行整合,研宄企业间采购和供应战略,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第三阶段为供应链整合管理阶段,主要研宄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关系,提高整体价值链效率和价值增值。供应链管理的早期重点在库存管理上,通过协调来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与用户需求变化之间的冲突,协调管理的重点是库存和运输环节。目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把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涵盖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通过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执行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等职能,而组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广,既要关注结点企业自身的物流管理,更要重视12结点企业之间的物流合作关系。立足于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被看成是对供应方运作的管理和需求方运作的管理两部分。按管理的范围我们可以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上下游供需关系管理。每一个企业都有其上游和下游供应链,下游需求拉动了它的业务,而它的业务又拉动了上游的业务,合成在一起就是完整的企业外部上下游供应链。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关注其生产运营与控制,存在物料流、工作流和资金流;供应物流关注采购物料的低成本可获得性,从供应市场到需求市场存在供应信息流、工作流和增值流;而销售物流关注市场需求的识别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对应,从需求市场到供应市场存在需求信息流、订单流和资金流。

…………..

2.2微分博奔理论基础

动态博弈不同于静态博弈,在考察微分博弈的均衡解时需要注意时间一致性这个特殊属性,亦可称为动态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某个参与人在某个时刻找到了一个能比均衡解带给它更优收益的策略,它就有舍弃均衡的动机,在此情形下就称该均衡解是时间不一致的。反之,若所有参与人在整个博弈阶段都找不到一个比均衡解更优的策略,就称该均衡解是时间一致的[37]。按照参与者拥有旳信息结构可以将非合作均衡分为开环纳什均衡和反馈纳什均衡,前者是弱时间一致性,后者是强时间一致性。但开环纳什均衡比反馈纳什均衡更容易求解。非合作均衡的求解方法最早源于庞特里亚金(Pontrjagin)提出的零和博弈的开环均衡解法。合作均衡按照时间一致性可分为两种:基于全局个体理性和动态个体理性的合作均衡,前者不能保证时间的一致性,后者可以保证至少是弱时间一致,前者比后者更容易求解。对于任何一个博弈,若博弈中一个参与者在某时点的行动依赖于其之前的行动,则该博弈是一个动态博弈。一般对于离散动态博弈来说,其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38]。

………..

第三章供应链成员企业广告竞争与合作..........22

3.1引言........22

3.2模型假设........23

3.3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求解........24

3.4结论........29

3.5本章小结........30

第四章低碳背景下供应链成员企业广告........31

4.1 引言........31

4.2模型假设........33

4.3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求解........34

4.4数值仿真........40

4.5本章小结........42

第五章政府参与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广告投资........44

5.1引言........44

5.2模型假设........44

5.3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求解........45

5.4本章小结........57

第五章政府参与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广告投资博奔分析

5.1引言

在低碳背景下,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而言,成员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市场占有率、技术及管理效率等。其次,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造无雾霾环境的重要途径,生产低碳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为实现传统供应链运营模式向低碳供应链运营模式的转变,零售商应与制造商合作对低碳产品进行高水平广告投入。实行低碳经营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而言既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财务收益。但现实情形通常是零售商仅仅从自身利益考虑,不进行任何广告投入,想通过搭便车的方式销售低碳产品获得高额收益。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若零售商不对低碳产品进行高水平的广告投入,低碳产品不能给制造商带来相应的高收益,制造商需要承担由于生产运营带来的高风险,所以制造商不会主动进行低碳产品的生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由于环保意识有限,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的低碳产品的可能性较低,这也为制造商进行低碳产品生产增加了难度,政府为了提倡低碳经济,会对供应链中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因此,推动低碳产品的生产需要政府进行监管,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对两群体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扩展,本章建立分析由制造商、零售商、政府构成的三群体演化博弈模型,研宄政府参与的供应链中企业广告投入水平和生产产品类型的最优策略,最后通过对模型的数值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

结论

本文对博弈理论在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广告投入中的应用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供应链中成员企业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在某个方面各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唯一的目标,而从供应链整体利益来看,他们之间又存在密切的合作。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工具,因此本文将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广告投入行为决策放在微分博弈与演化博弈模型框架中进行讨论。本文首先论述了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广告投入的动态性,得出结论:在供应链中企业广告合作博弈模式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广告投入程度均比在非合作决策情形下的广告投入程度理想,其次供应链整体利益分配系数影响着供应链中成员广告成本的分担以及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最优利润增加程度。紧接着在制造商与零售商构成的两群体博弈中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情形下的群体演化稳定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政府参与构成的三群体演化博弈扩展模型,得出在低碳背景下,制造商生产低碳产品成为了差异化的有效措施,销售环节零售商的高水平广告投入也有利于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政府参与监管有效遏制了供应链中成员企业想“搭便车”的行为。因此,本文建立了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广告投入行为的决策模型与供应链整体利润分配问题,为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广告投入合作提出了对策。本文模型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诸如一些因素没有加以考虑,例如产品的市场需求只受到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广告投入程度的影响,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广告投入的效果和商誉的影响等因素没有考虑分析;其次,应该加强实证研宄,对得到的理论命题进行实证检验。这些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使模型更加完善。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八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建设中起着较为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3年,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75280 家,实现总产值 1.37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56.89 万亿元)2.6%。[1]然而,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和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与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在 2012年发布的《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研究(一)》报告中指出,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采用新的方法以及加强培训等措施可节省建筑项目成本 30%。[2]由此可见,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随着CAD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但是,受传统作业流程、技术水平、管理体制、法规等因素的约束,建筑施工企业粗放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简称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的数字化表达。同时 BIM 支持建设项目生命周期中动态信息的创建、共享,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该方法不仅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而且可以使建筑工程在整个进程中减少风险和提高效率。因此,一个完备的 BIM 模型,可以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内不同阶段的数据和资源,能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

………

1.2 国内外 BIM 应用研究现状

BIM一词最早于1997出现于欧洲,但是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理念却是由Jeery Laiserin在2002发表的《比较苹果与橘子》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文章从软件的角度对BIM和CAD进行了比较,详细论述了Building、information、model 所代表的意义,认为BIM可以被用在设计、施工、运营阶段,是对物体的数字表达,可以用来表述与表现建筑的生命过程[3]。BIM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建筑生命周期中各相关方,如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各部门都开始了BIM的应用研究。美国陆军工程兵团(the U.S.Army Corps ofEngineers,USACE)于2006年发布了为期15年的BIM发展路线规划,规划不仅直接促进了BIM在该国军用设施的发展,而且为民用建筑项目的BIM应用提供了参考;Building SMART联盟(国际数据互用联盟)是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简称NIBS)是致力于BIM的推广与研究的一个专业委员会,它于2007年制定了世界第一份BIM标准,为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提供了依据;美国总务署(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GSA)负责美国所有的联邦设施的建造和BIM实施计划,GSA要求,从2007年起,所有大型项目(达到招标级别)都需要应用BIM,这直接影响并提升了美国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对BIM的应用水平;政府、协会等机构在推动BIM项目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根据麦格劳.希尔的调研报告,美国建筑行业采用BIM的比例从2007年的28%增长至2009年的49%,到201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71%。

………

第二章 BIM 相关概念及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

2.1BIM 的概念

美国莫特森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作为美国知名建筑承包公司,该公司已经承接了 100 多个 BIM 知名项目,其中哈雷-戴维森博物馆还获得欧特克公司举办的 BIM建模大奖,该公司在应用 BIM 的过程中,使用了一系列 BIM 软件,包括 AutodeskRevit Architecture、 Revit Structure、 Revit MEP 和 Autodesk Navisworks 等,有着丰富的 BIM 使用经验,该公司给 BIM 下了一个定义:BIM 为建筑的智能模拟,该模拟必须具备数字化、可视化、定量化、全面化、持久化等特点。[16]美国 McMraw-Hill Construction 建筑公司是 McMraw-Hill 集团旗下的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它也一直从事 BIM 业务,在该公司在《2009-MCH-BIM 在中国调研报告》中给 BIM 下的定义为: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的设计、建造及运营等阶段进行管理的过程。该定义给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产生过程对做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说明。[5]我国鲁班咨询有限公司对 BIM 也下了定义:BIM 是覆盖施工管理全过程的一门技术,具体包括施工指导、材料管理、碰撞检测等。应用 BIM 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并能大量减少的手工工作量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提高项目管理的集约化和精细化水平,确保项目平稳、高效实施。美国建筑标准协会在制定 BIM 国家标准时对 BIM 也下了定义,该定义认为BIM 应该具有 4 层次含义:1、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2、一个建筑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3、一个分享项目的信息,为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工作过程。4、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支持和反应不同参与方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18]

…………

2.2 BIM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关键工作是确定工程量、价格数据与消耗量指标等工作,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都离不开工程量与价格的确定。[20]完成造价工作的一般过程是:先计算工程量,然后根据各材料、人员、机械价格和消耗量指标算出造价。根据精准度的不同一般把工程造价分为估算价、概算价、施工图预算价、施工预算价;根据项目所处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招标价、招标控制价、投标价、中标价、合同价、预算价、结算价、实际造价等,具体如2.5,可以说成本控制一直贯穿于整个建设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实质上是对人、材、机的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工程量较小、劳动力充足,采用对人、材、机统一的计费标准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该形式的优越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场的施工项目越来越复杂,成本管理工作已不是的人、材、机费用的简单叠加,特别是面对建设周期较长、工程量较大的项目经常发生量和价的变更和调整,以致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相偏离,最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很难控制成本。

………

第三章 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的确定.... 17

3.1 基于文献的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的查询...... 17

3.2 基于建筑施工企施工流程的 BIM 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3.3 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的构建..... 25

3.3.1 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的提取、归纳.... 25

3.3.2 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的组合......... 26

第四章 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29

4.1 问卷调查 ......... 29

4.2 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分析的具体方法.......... 31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32

4.5 结果分析 ......... 39

4.6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的策略...... 40

第五章 某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的案例.......... 44

5.1 某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情况....... 44

5.1.1 企业背景和应用状况 ....... 44

5.1.2 BIM 在某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过程介绍....... 44

5.2 某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47

5.3 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方案.... 49

第五章 某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影响因素的案例和BIM 应用方案

5.1 某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情况

该建筑施工企业成立于 2003 年,是具有集团化经营和多功能的大型建筑企业,注册资本为 300 亿元。截至目前,共有湖北省通讯指挥调度中心、湖北襄樊电厂、合肥体育中心游泳馆、上海国际网球中心等 63 项工程荣获鲁班奖;天津广播电视塔、深圳康佳苑、天津海关、福州世茂、陕西宝鸡卷烟厂房等 541 项工程被评为国家级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逆作法施工集成技术、基于生态建设领域综合施工技术、在复杂空间下钢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369 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累积开发总结出国家级和省部级工法 60 项。[63]该企业在 2008 年开始使用 BIM,现已应用到包括南京青奥中心双塔楼、潞河医院项目、天津 117 大厦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和复杂体型项目,并与欧特克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010 年开始全面推动 BIM 的应用,逐步形成了企业级的 BIM,当前,BIM 在该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益。BIM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由此,在实施 BIM应用前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十分重要,其目的是使员工真正了解 BIM 的重要性,意识到企业实施 BIM 的决心,以得到员工的充分理解、重视和支持,2010 年,该企业召开了 BIM 动员大会,会议以“改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题,邀请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和 1400 多名技术骨干、项目经理参加,并组织 BIM 行业专家技术巡回交流会。

……….

结论

通过对诸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BIM应用因素的梳理,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影响权重及相关关系的量化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BIM软件功能、法律法规、BIM本土化程度、BIM案例和应用经验、BIM二次开发程度、BIM应用计划和方案、BIM标准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BIM应用的主要因素,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展BIM应用工作:

1)建立一个适合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的平台

2)完善建筑施工企业 BIM 应用的法律环境

3)落实好 BIM 本土化措施;

4)制定建筑施工企业 BIM 标准;

5)积累 BIM 应用经验;

6)制定完善的 BIM 应用计划;

7)加大对 BIM 二次开发力度;

这样才能较为便捷的推动BIM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深入应用,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BIM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九

第一章 绪 论

1.1 旅游地产概述

旅游地产,一般是将游客(即进行旅游度假和观光的人)作为最终的目标消费人群,为其提供旅游 、餐饮 、住宿 、购物 、娱乐 、商务办公空间[1]。旅游地产 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出现的分时度假的概念,在当时为了使进行滑雪 度假的中产阶级家庭能够有能力购买用于度假的房产以及物业,亚历山大﹒奈特将他所拥 有的小旅店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出售给不同的度假者和消费者,并且允许这些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能够享有住宿以及使用其全部附属设施的权利,而且这个权利可以转让、出售[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例如海南省)由于盲目的进行开发建设,造成房产项目供大于求,很多房屋处于空置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部分房屋的所有者将其持有的房产物业进行了改造,作为旅游物业进行出租和出售。旅游地产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完善、人们的需求、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政府的推动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河北太祖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选择在邯郸发展旅游地产项目也是基于以下多方面的考虑:首先,邯郸经济发达,在农业方面:邯郸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大市;在工业方面:邯郸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石、钢铁和煤炭的生产基地,邯郸市境内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多达 40 余种。其次,邯郸市的交通条件优越具备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过境的交通条件。再次,邯郸不仅仅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而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武灵丛台、吕仙祠、蜗皇宫、响堂山石窟等众多旅游胜地均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风景区。

…………

1.2 研究意义

河北太祖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是河北通成集团旗下的一级子公司。河北武安太祖山景区正是公司建设和运营的重点项目。景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南山区,整个景区占地面积 3000 余亩,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环境优美,使人流连忘返。景区山下是武安市饮用水源四里岩水库,水质甘甜,清澈见底;山上有占地 1000余亩的洺山古寺,寺内塑有一座高 48.8 米的石质大佛,大佛通体贴有纯金金箔,因此被称为“北方最大石质金装大佛”。而在 2008 年偶然发现的“怪坡”更激发了公司加大投入景区建设的决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经营,太祖山景区逐渐形成了以参拜佛教圣地、“怪坡”体验、休闲度假、餐饮、住宿、采摘、烧烤、野营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同时,太祖山景区还是武安市门道三川景区带的第一站,周边逐步开发出的各个景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增温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门道三川景区带的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又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各个景区之间相互依托,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景区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些景区已经开始利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旅游地产项目,而且取得了成功(例如“京娘河谷”项目)。河北通成集团的主营业务大部分是与煤炭、钢铁、焦炭、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相关联的,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尤其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带动相关的产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和煤炭产业急速下滑,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今年河北省委签署的 “不增加一吨钢铁产量”的军令状,使得这一形式更加严峻。而且近两年来雾霾天气的大范围扩散,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煤炭和钢铁这两个污染严重的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质疑,相关产业的政策性制约越来越严厉,使之发展开始走下坡路。

……….

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1 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概述

“战略”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时代,是指利用军事手段在战争中达到目的的一门科学[5]。战略的理论和原理出现并应用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环境适应学派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其次是产业组织理论学派的竞争战略理论阶段,最后是资源基础理论学派的核心竞争力理论阶段[6]。20 世纪 80 年代初,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8]。竞争战略理论的核心是:(1)企业必须要用产业组织为基础来进行 战略计划;(2)企业是否获利取决于行业和行业内企业利润水平的相对位置;(3)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内部,以降低相对于竞争者的成本,或为客户提高价值的溢价效应。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不应该只注意变化的外部市场,同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知识的积累,便产生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9]。

………

2.2 国内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概述

战略的思维在中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广泛应用在 军事的方面[11]。 但在以往的计划经济环境中的现代中国 ,任何的企业都必须严格 依据国家下达的计划和要求来安排生产加工 ,因此所有的企业本身均 没有战略管理的 需要和可能性[12]。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引进了众多西方的经典企业管理学理论,学者们发表了一系列的有关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教材和研究论文[13]。1990 年解培才《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1991 年何伟等著《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学》,1995 年刘翼生《企业经营管理战略》,2000 年王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战略学术界已经依据“制定——执行——评价”的程序 ,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引入西方的战略管理理论[14]。

(1)产业的潜在进入者:对该企业是一个威胁,他们具有有新的产能和一些必要的资源,期待着建立一个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市场地位。

(2)替代品:处于竞争状态的企业之间是由于这些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相互替代,替代的产品或者服务一旦投入市场,便会使本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处在较低位置,从而制约本产业的获得利润于占领市场的能力,与本产业产生竞争。

(3)购买者:购买者即是产业内企业的顾客(业主),企业卖方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双方相互议价能力,由于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出现,业主的谈判能力的提高,都会导致产业的利润下降。

(4)供应者:供应者,不仅包括企业所要采购的原材料、设备的供应商,还包括技术、信息、咨询、资本供应商,甚至还包括企业的应聘者个人。

(5)产业内竞争者:产业内的竞争者就是指对手,是直接面对的力量。

……….

第三章 河北太祖山公司外部环境分析........13

3.1 宏观环境分析 ......... 13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13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14

3.1.3 社会及地理环境分析 .... 15

3.2 行业环境分析 .... 16

第四章 河北太祖山公司内部环境分析........19

4.1 公司简介 ...... 19

4.2 组织结构分析 .... 19

4.3 人力资源分析 .... 20

4.4 财务状况分析 ......... 21

第五章 河北太祖山旅游地产项目发展战略的制定......25

5.1 战略环境的 SWOT 分析 .... 25

5.2 战略目标的制定 ..... 28

5.3 战略选择 ..... 29

5.4 策略选择 ..... 33

第六章 河北太祖山旅游地产项目发展战略的实施

6.1 人力资源保障措

施旅游地产项目是服务产业,需要很多的服务员工和专业技术员工,吸引大量高素质员工和增强员工工作素养是我们人力资源保障措施的重点:

1、拓宽招聘渠道,进行全国性的人才招聘,不能局限于邯郸本地,给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减少人才流失;

2、加强对员工进行的培训 ,同时根据所处岗位责任的不同 ,制定相适应的培训计划 ,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和改善服务态度等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也为改进服务水平、提升技能和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提供畅通的渠道;

3、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使“多劳多得”、“末位淘汰”、“不养闲人”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思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改进员工的工作态度;

4、建立通畅的晋升渠道,使每个员工在入职后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热情,激发工作潜力。

5、建立高效协调结构本项目一旦进入实施阶段,立即成立由董事长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运营部、企划部、财务部、后勤部抽调人员担任小组成员的旅游地产项目专项指挥部,负责该项目的全部协调和统一调配。公司全体员工积极配合,争取使项目能够尽快步入正轨;

………..

结 论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积蓄的增多,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并壮大,成为许多城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同时被称之为“旅游地产”的新型房地产开发类型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旅游地产任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政府和开发商都在努力寻求探索综合效益和投资回报的平衡点,在过去的几年里,房地产业顶住了来自政府、开发商、群众的多方面的压力从疯狂状态慢慢恢复到了理性的状态中,而旅游地产也慢慢的退去了原先的耀眼光环,进入了新的探索和发展阶段。本文中的研究主体河北太祖山旅游公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开发企业,也是初次涉足旅游地产项目,因此笔者运用战略管理学科中的五力模型、SWOT 分析法、PEST分析法等工具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实力,实现更快发展”的口号,努力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一个集度假村、别墅项目、会议中心、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项目。通过研究发现本项目具有众多的竞争对手,行业间竞争激烈,但同时又具有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独特的竞争优势,于是制定了集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相结合的战略,努力打造“太祖山”品牌,并提升自身实力。旅游业和旅游地产业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拥有无可比拟的发展潜力,本企业选择这个行业也是希望能够顺应政策的指引,并从原先的走向下坡路的经营项目中解脱出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河北太祖山旅游公司进行旅游地产项目能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也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我国的旅游地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做出一份力量。

…………

参考文献(略)

优秀mba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十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高校后勤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高等教育保驾护航,提供不可缺少的后勤保障,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学生和教师的吃住问题。而学生公寓又是学生在学校中生活休息的最主要的场所,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学生公寓以往总是被人排在了教学、科研的后面,不被重视,有些人甚至认为可有可无,被人歧视。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后勤的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较慢,同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其他部门相比,可以说是还处在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学生公寓在整个后勤管理体系中也同样只是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以往只是满足了最基本的住宿需求,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年龄偏大,组织人事关系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工作中绩效管理的问题。现在中心许多人认为绩效管理目的就是要监督别人员工、考核员工、控制员工。这些的确是中心绩效管理的重要目的,然而如果大家只注重这些,而忽略了发展员工、激励员工的根本目的,让中心员工没有成就感和安全感,或是感到总是受制于人,公寓中心的向心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对公寓中心员工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找出改善提高中心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使绩效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发展人、激励人的根本作用。

………

1.2 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员工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了解、评估、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中心员工绩效管理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企业的流程再造,形成中心绩效管理改进措施,通过绩效管理沟通辅导和绩效管理的激励等手段,提高中心管理者和中心员工的系统性的思考能力和执行力,迅速提高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的整体绩效水平。让学生公寓的整体面貌,和整体工作绩效跟上学校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总体要求。研究中心的绩效管理不是让中心管理者对员工“指手画脚”,更不是没有原则的做“和事佬”,更不是为了让中心员工之间产生距离,而是要挖掘出中心员工的优劣势,让中心员工及时改进、提高。并且提升中心绩效管理工作的中心人员的现代化高级管理人员的意识、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在中心的所有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其带头作用。绩效管理是对中心工作流程中影响中心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管理。中心要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达到准确评价中心员工的绩效水平能力,从而达到根据有效的考核结果激励中心员工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心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分析,要发现中心员工工作中的不足,提高中心员工的个人绩效,从而达到提升整体中心绩效的目的。随着中心整体绩效管理的提高和完善,最终达到中心员工个人能力和中心整体绩效螺旋式互动上升的目的。研究中心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家既“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的做事”,使中心的绩效水平整体改进提高。通过对中心现有绩效管理状况的评估、诊断、分析,找出影响中心绩效管理运行的直接问题,并深层次的挖掘出其根本性的问题所在,形成中心的绩效改进措施,通过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激励等多种手段,建立起适合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中心整体绩效的大幅度提高。

………….

第二章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员工绩效管理的现状

2.1 现在高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状况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讲同样是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对于绩效管理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强有力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而现在的高校学生公寓中,对这部分的管理根本谈不上有一个适合的管理体系,仅仅把绩效管理工作当作一个事务性工作,财务、办公室、工会、和各职能部门等多体系管理,绩效管理是支离破碎的,没有一个完整的体制,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绩效管理工作,每个人都是一身多职,很多工作是管也管不好,做也做不好,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弊端,隔离地看待一个整体,如同盲人摸象,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公寓的向更高目标的提升和发展。大多数学校学生公寓中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人都并非专业出身,在现代绩效管理工作理论和专业技术方面所受的训练都比较少,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绩效考核工作方式,缺乏现代绩效管理理论体系的培训。大多数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同志所具备的素质与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知识水平低下,知识面窄,日常管理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事为中心,把精力不是放在如何合理组织劳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培养组织情感文化上,而是忙碌于琐碎事务。如果绩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不提高,绩效管理工作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也就不可能适应现代高校学生公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

2.2 我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状况

我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共有 13 栋公寓楼,住宿学生 12000 多人。中心设中心主任、副主任各一名,下设一个中心办公室兼检查组,中心员工共计 120 余人,其中有值班员、清扫员、维修员、管理员四个主要岗位。各公寓楼由一名管理员负责全权安排、监督、检查、管理本楼的值班员、清扫员、维修员,统一为本楼的住宿学生服务。中心检查组负责各楼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评比等。中心员工中有学校原事业编制的老职工,还有新近招聘或留校的本专科大学生,还有学校周边招聘的临时员工。其中清扫员和值班员多为学校周边就近招募的临时工,大多是当初新校区建校征地时的当地农民,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素质较低。管理员则是由原来学校已近退休年龄的事业编制老员工,近几年逐渐替换为了具有本专科大学学历的年轻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中心检查组则由中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职。虽然我校包括学生公寓在内的整个后勤服务集团,2005 年时成为全省高校后勤第一个通过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工作,日常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基本上建立了起来,工作中基本做到了标准化服务,但在管理上还缺乏精细化,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更是仅注重了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而对员工的绩效管理方面是少之又少。在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中,中心虽然有了一定的分配自主权,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科学系统的分配方法和严格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造成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缺乏活力,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由于 “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系统”这个被列为困扰中国企业的 10 大管理难题之首的问题,也同样制约着我们学生公寓中心,其原因很多,如:中心管理员应付了事;中心的绩效目标难以衡量;中心的管理者缺乏相关的训练;中心检查组拉不下面子,打分标准不一:中心领导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等等。还有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原因—中心对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本身的认识就存在偏差。

……….

第三章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1

3.1 我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3.1.1“德、能、勤、绩”式的问题 .......11

3.1.2“检查评比”式的问题 ...........11

3.2 具体分析我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员工绩效管理........ 12

3.3 形成我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员工绩效管理........ 13

第四章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绩效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19

4.1 解决中心的绩效管理问题的前提 ........ 19

4.2 中心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 21

4.2.1 中心绩效目标的制定 ........ 22

4.2.2 中心绩效目标的分解 ........ 22

4.3 制定中心正确的绩效考核流程 .... 22

4.4 中心实施绩效管理的轴心——绩效沟通 .... 24

第五章 建立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绩效管理..... 27

5.1 建立起现有中心绩效系统的具体特征 ........ 27

5.2 确定适合中心的绩效管理工具 ........... 28

5.3 建立适合中心自身的绩效管理类型 .... 30

5.4 学生公寓各岗位绩效考核内容 ........... 31

第五章 建立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办法

5.1 建立起现有中心绩效系统的具体特征

1.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中心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中心的各种有效资源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和个人绩效,促进中心整体和各公寓楼的绩效共同提升。

2.中心是在考虑员工成熟度的前提下建立起的激励机制,只有负激励没有正激励是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只有正激励没有负激励在中心目前条件下也是不行的;现在,对大多数基层员工而言,以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低层次需求对中心员工来说还是必要的,在满足基层员工低层次需求的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充分考虑中心发展现状以及具有高层次需求的员工个体的特点。

3.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站在中心长远发展的角度建立起来的,绩效管理不仅促进了中心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同时绩效管理体系也实现了中心发展战略导向,使员工个人目标、各公寓楼的目标和中心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4.中心领导对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明晰的认识,重视绩效辅导和沟通。绩效考核注重结果考核和过程控制相结合,有实质性的办法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有相对科学的方法设定中心的绩效目标,得到了中心员工的接受和理解。

……….

结论

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经过近一年的不断完善改进,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中心的目标管理,二是中心的绩效沟通,三是中心的绩效考核,四是中心的绩效反馈和结果应用。中心目标管理建立的核心是保证中心目标,各公寓楼目标以及员工个人目标的一致,保证员工个人绩效和中心绩效得到同步提高,使中心和员工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双赢”局面;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过程中,中心领导和员工都有共同参与,明确解决了绩效计划制定过程的很多问题。比如中心的顾客满意度,其实就是各公寓楼的顾客满意度,中心的维修及时率和返修率,也就是各楼的维修及时率和返修率,等等。中心的绩效管理是中心员工及各楼管理员同中心领导及检查组就绩效问题进行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心领导及检查组与各楼管理员和基层员工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了绩效发展的目标,然后通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对中心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中心员工不断的实现绩效目标。这是一个中心领导和中心员工保持相互沟通的过程,绩效管理开始时,中心领导和中心员工通过充分的相互沟通,就之后一个月和一学期时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达成一致,确定员工之后一个月和一学期的工作目标,有一些在绩效管理里中还用关键绩效目标(KPI)表示了出来。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