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高血压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4》指出[1],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数量约有 2 亿人,并且高血压发病仍然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会引起肾脏衰竭并会增加心血管事件死亡率[2]。 通过我国相关卫生机构近几年在部分地区试行了高血压社区防治方案,从结果来看,这种防治模式对实施地区的高血压预防控制的确产生了一定效果[3],但是我国目前高血压的患者仍然不断在增加,尤其患者初发年龄越来越低,这是由于我国的居民健康意识和有限的医疗服务资源还无法合理分配,导致了目前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还是低于发达国家。同时,患者无法及时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也没有便利的途径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更是无法对高血压疾病提前干预,医生也无法对患者的情况能够随时掌握,只能等患者发现相关症状并且前往医院就诊才能够对症治疗,而且绝大多数患者家人也同样没有可靠途径去了解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和慢病管理,也无法随时可以和患者主诊医生进行沟通,因此,如果有这样一个渠道,可以实时给医生提供患者数据,可以让患者随时和医生沟通,患者家人也可以同时关注,建立起三方之间相互可信的沟通平台就尤为重要。
......
1.2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通过文献研究,对移动医疗 APP 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对产品创新理论、服务设计及 Kano 模型和设计思维概念进行界定,为后面的 APP系统及功能配置的构建建立理论基础。 2、 根据对高血压管理移动医疗相关的研究,以及对现有高血压管理类APP 产品的分析总结,找出问题。 3、 根据设计思维实施步骤,首先对高血压管理 APP 目标用户进行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及 Kano 模型分析,建立典型用户角色,对用户需求及情感动机进行深入挖掘分析。 4、 基于相关领域文献研究以及目标用户研究分析的结果,按照设计思维对产品的设计步骤,对调研结果进行设计转化,构建完整的系统及功能设置进行原型设计并测试。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熊彼得原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其在相关的创新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早在 1912 年他就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相关的创新理论概念,他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将一种之前没有的生产要素或条件进行组合使其能够在新的生产系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12]。 1、 新产品的开发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消费一种之前没有了解的产品或者在之前使用的产品中增加了新的性能。 2、 相关的制造部门还未经过检验就将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投入生产,且其不需要相关的科学发现作为依托,像是手工生产转化为机械生产就是这样技术创新的典型。 3、一个国家的部门之前未曾进入某个市场,无论其是否存在过,像是从国内过渡到国际市场这就是市场创新。 4、 通过对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略去而取得新的供应来源,这就属于资源配置的创新。 5、像是造成垄断地位或者打破垄断地位都属于工业的新组织,这就是组织创新,当然有可能是初期的制度创新,其也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熊比特指出创新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强加于经济生活外部的,创新对于新的革命的产生有绝对的推动作用,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就是无论将多少的驿路马车和油车相加也不会发展成轨道,这就并不是创新[36]。 一般来说市场营销研究和开发生产都属于产品创新的三种模式理论创新要素的来源,但是由于企业创新要素的来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所以企业的创新启动就会有所差别这直接导致企业的相关创新模式产生很大的差异,企业的创新活动的起点分类来看的话,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三个层次和领域的活动,像是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以及整体科学技术水平都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分类归纳企业产品创新的模式大致能够分成客户、竞争和技术的驱动。
.........
2.2 国内外移动医疗 APP 近五年研究综述
FDA(美国食品医药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对于上述概念的解释是认为它是能够安装在智能移动端上的软件[8],也可以是专门针对移动设备研制的以网络为载体的应用,正常运行于相关的移动端同时能够提供作为常规医疗设备的一种软件。这种定义出发角度显然是从其临床功能出发给出的,应用能够与移动医疗相结合,对于有需求的用户而言,其根本在于为用户提供健康信息,通过一定的数据跟踪和整理分类计算为用户呈现相关的医疗信息和健康指南,而上述这些功能都是可以在一个移动设备上实现的。国外移动医疗的发展是建立在私人医生的基础之上,采取一对一的就诊模式,通过简单的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即可预约医生解决手术外的常见疾病。移动医疗在国外已有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50]。 在移动医疗 APP 应用领域方面,Martínez-Pérez[42]等对当前最盛行疾病的移动医疗 APP 进行调查。对 247 篇文献和 3673 个移动应用的分析结果发现,移动应用较多的是糖尿病和抑郁,较少的是贫血、听力损失与视力低下,辅助和监控的应用使用频率较高,通知和教育的应用使用较少。Catalani[43]等研究了移动医疗在艾滋病预防、护理和治疗方面,可促进警惕和提醒、数据收集、直接语音交流、教育等,但缺乏满足孕妇、性工作者、男同性恋等关键人群需求的研究。Klonoff[44]等通过文献研究概述了移动医疗应用于糖尿病的潜在益处和未来发展应克服的技术障碍。
.........
3 高血压管理移动医疗现状及问题分析 ............ 20
3.1 移动医疗宏观环境分析......... 20
3.2 高血压管理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 22
3.3 目前高血压管理类 APP 产品分析........ 26
3.4 高血压慢病管理类 APP 发展趋势........ 31
3.5 本章小结...... 33
4 高血压管理 APP 产品用户调研 ..... 34
4.1 调研设计...... 34
4.2 访谈调研...... 35
4.3 问卷调研...... 44
4.4 典型用户角色构建 ....... 61
4.5 本章小结...... 64
5 高血压管理 APP 产品开发设计 ..... 65
5.1 高血压管理 APP 系统总体架构 ............ 65
5.2 基于患者及其家人使用的家庭版设计 .......... 68
5.3 基于家庭医生使用的医生专业版设计 .......... 75
5.4 高血压 APP 产品原型满意度测评........ 81
5.5 本章小结...... 84
5 高血压管理 APP 产品开发设计
本章节根据之前设计思维的移情及定义步骤: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典型用户角色获取,结合前面所述基本相关理论,根据签约家庭医生功能需求、患者及其家人的功能需求,实施设计思维的设想步骤:构建高血压管理 APP系统框架设计。
5.1 高血压管理 APP 系统总体架构
针对高血压移动医疗服务领域,根据前文中所论述的相关调研,作者从服务设计角度出发,以患者为中心作为设计理念,将高血压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患者家人这三个不同用户群体的诉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构建链接高血压患者、家庭医生、患者家人,可以三方互动的新平台模式(见图5-1)。 在 APP 平台上,通过智能血压计,患者把监测到的血压数据实时上传,并实时同步到智能手机和云端,在平台数据库进行分析后,会及时给到患者相应的评估和建议的反馈,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慢病管理。同时平台也会把患者血压数据通过表格或者曲线等形式呈现,可以让签约家庭医生随时查阅,了解患者血压波动状况,以便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和诊疗。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患者血压异常波动时,通过平台的预警模式设置,主动提醒患者、患者家人以及签约家庭医生,及时处理患者异常情况,能够避免高血压异常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
结论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高血压管理类 APP 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有高血压管理类 APP 的不足,然后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的实施来设计高血压管理 APP 产品。首先实施的移情步骤,就是对社区医院全科医生、高血压患者以及患者家人三个用户群体,进行用户访谈和 Kano 模型分析进行深入细致的用户研究,挖掘出用户真正需求;再通过典型用户角色构建,也就是实施定义步骤将用户具体需求进行呈现;接着进入设想步骤,即提出平台构想;接着实施原型设计步骤:基于不同用户使用家庭版及医生专业版高血压 APP 产品设计,最后进行产品测评,也就是设计思维所要求的测试步骤。本文首先对相关领域的文献研究和现状研究,结合目前智能血压计的普及和社区医院全科医生需要和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政策出台为优势,并分析出目前高血压管理类 APP 都是以数据处理功能为主,无法和专业医生及时沟通,造成患者的体征数据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形成信息孤岛的问题。 然后对目标用户进行访谈及 Kano 模式分析,把签约家庭医生、高血压患者以及患者家人在高血压移动 APP 的功能需求作为研究,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同时发现这三个不同群体在基本功能、期望功能和兴奋功能上有诸多不同,高血压患者及患者家人更加期望从对病情的及时了解和处理获得满足。而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的社区医生用户群,则更期望在能通过全面了解患者体征,进行病情诊断评估、诊疗方案制定方面获得决策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也以此能够获得作为医生的职业成就感。这些真实需求的发现,为后续的设计实践中确定功能设置的合理性及准确性提供了依据,也为患者及医生高血压 APP 使用满意度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