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平原农业环保化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24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由于气候变暖己经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因此,为了找出一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出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也将应运而生。自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经济迅速在工业领域蓬勃发展起来,且被誉为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然而,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表明,农业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其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同时作为温室气体来源及受到温室气体的影响。因此,如何实现农业的低碳化道路,既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也能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作出贡献,低碳农业的概念正在兴起,并逐渐成为全球的一个热点。成都平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地区,由于其地势平坦,河网稠密,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时成都平原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但是纵观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其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加上区域地势条件限制,土地小、碎、散的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像河南、安徽等地势平坦的农业大省那样发展以土地大规模集中并以大型农用机械装备为主的现代平原农业,农业发展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同时,由于其农业生产分散,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虽然农业贡献较大,但是背后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很严重,属于高碳农业。因此,本文基于基于低碳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以成都平原为案例,通过对其农业发展历史演替的考察,以及对近年来成都平原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揭示其走向农业低碳化的必要性,并探讨其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挖掘程度平原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引导农业由高碳发展模式逐渐走向低碳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Aim P-Kinzig与Daniel M-Kammem (1998)就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个术语。关于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的官方文件,源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C02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 2050年减少60%左右,建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气随后,Johnston等学者探讨了英国大量减少住房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排80%是可能的气Treffers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的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气Kawase等学者回顾和描绘了长期气候稳定的情景,将排放变化分解为三个因素:二氧化碳强度、能源效率和经济活动等,指出为实现60%?80%的减排目标,总的能源强度改进速度和二氧化碳强度减少速度必须比以前40年的历史变化速度快2?3倍气Shimada等学者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日本滋贺地区。在Nicholas Stern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中,阐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消费。强调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会给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其损失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全球GDP的5%-20%。如果立即行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00-550 mL I m3 COze(二氧化碳当量)的成本可以被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1%左右气。


2农业低碳化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2.1理论分析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提出的,由于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所以农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低碳经济是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是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第四次技术革命"。同时,低碳时代的到来,也为我国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明了道路。
从古至今,农业一直在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其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三个阶段。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农业传统生产方式,促使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农业的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农业粗放式发展,肆意加大农业投入,造成碳排放加剧、温室效应乃至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不断加重。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这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农业道路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严重威胁,因此,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是走上一条现代化、科技化、生态循环为特征的发展道路,恰恰低碳为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低碳化发展必定是在现有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升华,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并符合人类进歩的必经之路。


3 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历史考察................................................. 29-38
3.1 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 29-30
3.1.1 农业自然资源......................................... 29
3.1.2 农业经济资源......................................... 29-30
3.2 成都平原农业生产方式的演替.........................................30-33
3.2.1 传统农业阶段......................................... 30-31
3.2.2 石油农业阶段......................................... 31-32
3.2.3 碳循环特征......................................... 32-33
3.3农业产业结构变化.........................................33-38
4 成都平原农业低碳化发展现状解析......................................... 38-48
4.1 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38-41
4.1.1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38-39
4.1.2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39-40
4.1.3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40-41
4.2农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估......................................... 41-46
4.2.1 评价方法 .........................................41-42
4.2.2 指标选择 .........................................42-43
4.2.3 评价结果 .........................................43-46
4.3 评价结果分析 .........................................46-48
5低碳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8-53
5.1低碳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8-49
5.2低碳化发展的模式探索 .........................................49-53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国内外低碳农业相关资料的研究与学习,运用文献归纳法,总结出关于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内涵、路径与模式;运用实证调查法,对研究区域成都平原进行实地考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成都平原农业发展历史演变过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演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成都市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解析出,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成都平原农业低碳化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成都平原农业低碳化发展水平,再结合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其今后农业低碳化发展模式作出相应的探索。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学习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内容的学习,包括低碳农业的内涵、功能、模式等,探讨出将低碳与农业紧密结合的联系以及内在机理,界定出低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内涵、路径和模式。通过借鉴日本与我国福建省农业低碳化的案例,得到成都平原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启示。
(2)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耦合关系出发,采用目标分解方式构建成都市农业低碳化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成都平原农业低碳化发展处于中高碳农业发展水平。
(3)结合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从低碳化的目标,从农业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用于成都平原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四种模式:农业生产经营节约模式,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农业碳汇开发模式和特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低碳农业这个领域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还不成熟,加上自身学识水平有限,对农业低碳化发展的理论分析还有待商榷。由于资料数据有限,只是对成都平原农业历史发展、现状特征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还存在一定偏差,发展路径与模式的选取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