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户需要为基的农业推广建设策略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64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业推广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推广教育――农业推广――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的发展历程。1964 年巴黎国际农业会议将农业推广解释为“推广工作可称为咨询工作,可解释为非正规教育,包括提供信息、帮助农民解决问题”。198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行的《农业推广》(第 2版)解释为“推广是一种将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并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以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实现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我国,农业推广一直被视为技术推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过高以及“五级农技推广体系”(中央-省-市-县-乡)的建立运行的社会历史背景。传统狭义的“农技推广” 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现代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推广人员通过双向沟通及其他方式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高启杰,2007)。


1.1.2 研究背景


(1)政治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发展。进入 21 世纪, 我国开始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十一五”、“十五”期间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为 30.3万亿元、11.5 万亿元,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郑有贵,2007)。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的科学判断,“三农”发展进行了一个全新阶段。自 2004 年至 2012 年,中共中央连续下发了九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指导性意见。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三农”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科技推广等问题突出,急需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立现代农业推广体系的政治背景。


(2)体制背景
农业规模经营进程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初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 21 世纪,建立在均田制度上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对“三农”发展的副效应越来越显现。土地承包责任制下的“一亩地经济”仅能解决农民基本温饱问题,难以使农民发家致富。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自主发展与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号)指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 号)指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将是我国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推广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先后经历了六个时期变革(黄季焜等,2009),但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推广目标和方式等与市场经济的、现代农业、农民家庭生产经营发展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三农”发展。


(3)经济背景
农业经济全球化。加入 WTO 后,农业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农业生产虽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并且随着期货、证券等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农业生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当代农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李国杰等,1998; 卢良恕,2002)。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促使农业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农业不再被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逐渐向其它产业渗透,与其它产业形成了交叉互补作用。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推广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在促进“三农”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突现。


第二章 样本情况与研究设计


2.1 武穴市基本情况
武穴市位于湖北省东部,版图面积 1246 平方公里,辖 12 个镇(处),总人口 76.6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55.71 万人,农户 13.67 万户,耕地面积 36480hm2,其中水田 29833hm2,人均耕地 480m2。种植模式以水田"油-稻-稻"三熟制、旱地"麦-棉"二熟制为主。武穴市是全国双低油菜大市、粮食生产大市、湖北省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


2.1.2 武穴市农技推广服务基本情况
武穴市农技推广采取的是“县--乡”两级推广体系,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有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穴市植保局、武穴市土肥站。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 1988 年,内设办公室、粮油站、棉麻站、经作站和科教站等 5 个业务站室,与农业局相关科室合署办公,即一班人马两块牌子。武穴市植保局、武穴市土肥站为武穴市农业局二级单位,经费单独核算。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有 12 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005 年改革前有推广人员 96 人,2005 年湖北省实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技站统一更名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实行“管理在市、服务在基层”的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财、物归口武穴市农业局管理,按 666.67hm2耕地面积配 1 名农技人员的标准,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了 56 名农业公益性服务人员,由财政局实行全额供给。经过不断地改革完善,武穴市形成了以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为纽带,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为载体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近几年来,武穴市农技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水稻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实现了本土创新,得到农业部和湖北省农业厅的肯定。二是粮棉油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双季稻创下了湖北省单产最高纪录,2006 年~2008 年大金镇双季稻连续三年突破 19500kg/hm2;2010 年大法寺镇大屋雷村油菜单产达 3553 kg/hm2,在湖北省最高。2010 年棉花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成桃 122.25 万个/hm2,在长江流域棉区排名第一,农户张从斌 2.5 亩棉田成桃 178.5 万个/hm2,创下湖北单产最高纪录,在全国排名第一。


第三章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实际需求…………………………………………………… 10
3.1 农户家庭基本情况………………………………………………………………10
3.2 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品种需求结构………………………………………………10
3.3 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技术服务需求…………………………………………12
3.4 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技术服务需求…………………13
3.6 生产经营科技教育服务需求……………………………………21
第四章 农技员提供推广服务能力……………………………………………… 22
4.1 农技员个人情况……………………………………………………………22
4.1.1 年龄结构偏大,人员面临断层………………………………………22
4.2 农技员提供品种推广服务能力…………………………………………… 23
4.3 农技员提供技术服务能力…………………………………………………25
4.4 农技员提供信息服务能力…………………………………………………28
4.5 农技员提供经管理服务能力………………………………………………… 31
4.6 农技员提供科技教育服务能力……………………………………………… 32
第五章 农技推广机构推广服务情况……………………………………………… 34
5.1 中心推广服务目的分析……………………………………… 34
5.2 中心推广服务方式分析……………………………………… 34
5.3 中心推广服务主要内容分析………………………………… 35


结论


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其内容包括了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诸多方面;农业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在数量、质量、安全、环保、可持续性等方面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农户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均田制下的普通农户比例不断下降,而种植大户、规模种植户、种植业收入低占比户比例逐渐上升,农户新群体的出现对现代农业推广服务提出了不同的服务内容需求;农户在发展家庭生产经营中对推广服务需求已由传统作物技术需求发展到对特色作物、高效模式、关键技术的迫切需求,对信息、经营管理、科技教育等服务的全方位需求,农户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特异化。“三农”的发展变化需要农业推广服务与之相适应,然而在当前的农技推广服务中,由于推广服务观念的相对滞后、知识结构的单一、设备手段的落后等原因,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员在推广服务中更关注的技术方面服务,而其对信息、经管、科教等方面服务能供率和满足率明显不足,即使在技术服务中,农技员整体单元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广服务满足率较高,但农技员个体对主导产业推广服务能供率并不高,对新兴产业推广服务能供率则更低。
农技员推广服务供给与农户家庭生产经营需求的不平衡,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推广体系的要求,尽管当前湖北省推行了“以钱养事”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但从目前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该机制一是将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推向社会,农技推广队伍一夜之间由国家“正规军”变成了“雇佣兵”,导致有的地方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不利局面;二是在“以钱养事”机制运行中,搭“顺风车”的项目逐年增多,农业推广经费被逐渐挤占,农业推广“以钱养事”资金捉襟见肘, “以钱养事”机制面临着既难养事,更难养人的局面。三是农技员推广服务内容狭窄,能供率不高仍然是当前农业推广服务两个主要问题,非农业生产方面推广服务更多的是依靠农技员的个人兴趣来开展服务。针对当前农业推广的现状,笔记认为应当自上而下从思想观念上农业推广的功能进行再定位,对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进行定性,稳定农业推广队伍,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农技员的知识结构,改善推广服务手段,提高农技员推广服务能力,构建现代农业推广体系,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