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现如今企业的经营环境在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崛起下频繁地发生改变,使得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型集团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多元化,数字信息化也使得交易的地域壁垒逐渐消失。业务模式的多元创新和业务单量的快速增加给企业带来了翻倍的收益,同时也将企业置于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流程迅速重建的双重挑战当中,以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业已形成的成熟财务工作流程已经无法有效、迅速且准确地处理大量财务业务单据了。企业各区域设立的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之间本就是互相独立的,集团总部无法在这样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获取到关于各分支机构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及时、准确的反馈消息,很难对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监控。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国外有一些企业开始率先尝试在企业管理中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处理业务财务相关的事宜,这是最开始财务共享中心构想的初步形成。财务共享模式由福特公司最先在 1980 年投入使用,上线使用后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自此以后,财务共享中心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当中。而现在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例如移动支付、人工智能、云端计算等,使得整个市场环境对企业财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时财务数据的共享传递、财务数字化、业财融合已经是无法逃避的趋势了。财务共享服务是企业集团将重复发生的业务集中在一起,通过流程优化再造、赋予其统一的标准,然后放到固定的一个业务单元进行处理,将基础的凭证制单、记账、报表核算管理等重复职能集中到共享总部中心来进行统一管理,由总部统一向各个分支机构提供标准化账务处理,从而达到降低财务运行成本、避免财务支持建设中的重复投入,保证这些财务工作的质量和统一性的目的。在大型集团企业逐渐形成财务管理的专业集中、财务业务流程一体的新格局的同时,也为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相应的改变和影响。
乘着房地产行业空前发展的浪潮,我国大型房企纷纷进行管理改制,基于房企分散、分支机构众多的特点,行业顶尖企业联手规划了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此去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财务管理,积极寻求财务转型,众多大型房地产企业将其放在推动管理和财务转型的首要位置,截止到 2018 年年底,全国排名位于前 10 的房企中,已有 6 家已经建立完成财务共享,2 家正在试运行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以物业业务板块为例:市场上相同类型相同质量的物业企业很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难以把控,日常财务管理繁琐困难,但利润并不高,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大型房地产企业下属的工程建设公司、省会子公司,分支企业众多,地域分散,建设上线财务共享中心后,将不同分、子公司的财务集中到固定的地方办公,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从 1980 年开始,福特公司作为全球首个拥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牵头开始上线企业内部的财务共享平台,之后不断地有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参与其中并投资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认识和研究也正在深化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由此逐步形成了清晰的概念界定。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1993 年 Gunn Partners 公司的创始人 RobertW.Gunn,Johnson&Johnson 公司的 David P. Carberry,GE 的 Robert Frigo 以及 DEC 的 Stephen Behrens,三人联合并公开明确了共享服务的思想,他们认为,共享服务其实也就是企业在尝试着用更少的成本,试图在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结构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新型管理概念,基础和核心思想是共享企业组织的成员之间及专业技术等的各种形式的资源。通过各个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本和科学技术相互流动来大大降低各个层次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费用,并且团队之间还可以实现集中管理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据优势,这种新颖的团队管理模式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同。Danna Keith & Rebecca Hirschfield (1998)认为,共享服务中心从兴起到发展的过程中,它本身首先成为了一个独立单元,它能迅速将所有分散在各处的日常活动合并在一起,但是同时又只针对某一业务进行深度处理。Kuck 和 barabbas(1998)在《公司的金矿-共享式服务》一文中提出:共享式服务本身就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商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其概念应该就是"以顾客为中心+服务收费=商业"。他认为:简单的成本削减永远只能是权宜之计,长期的成本解决依赖于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 Schulman 等在 1999 年就认为财务共享服务目标就是:通过把公司内部各个跨地区和不同的组织资源集中到一起统一处理,以此来对抗高昂的运行成本。Bryan Bergerron(2003)在《共享服务的基本要素》中也定义了共享服务:“将现有业务中高度集中的部分单独分离出来,作为一个新的业务部门,然后通过建立固定的一个管理机构来工作,以此来为单位创造效率和价值,同时还可以节约一部分服务成本,这样的业务部门即 Shared Services Center”。P.Herberta(2012)等认为财务共享就是将日常的成本控制活动移交给系统的共享中心处理,进行收支、结算、报销等基础性的工作。按照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IFSS)的标准定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模式。Lusk(2013)认为财务共享将不同地点、不同人员结构、不同业务流程的财务活动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这样做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相应的处理成本却在下降。Martin Fahy(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共享服务的运行可以将业务集中再分散的这种周期性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业务标准的高度统一,使公司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在成本和业务质量等方面都持续保有竞争力。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财务共享服务概念
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IFSS)是一个由世界各地行业顶尖财务人士和共享专门技术人员组成的全球性专门化机构,他们对于财务共享模式定义如下: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从金融服务市场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共享可以为客户提供联合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和新的金融服务财务管理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络经济进行业财融合、共享管理思维在财政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财务共享的模式下,财务核算将自然地会从企业中被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财务核算服务组织,各个企业及其子公司的财务业务都要在这个新的财务服务部门进行核算,共享负责管理公司每个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简单重复,通用和标准化的业务,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各个部门的重复和繁琐,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使得企业能够达到管控力度的加强、管理费用的下降、社会经济价值的创造等多重目标。市场经济、信息技术、国家宏观政策等外部条件的不断推动,财务共享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共享在企业中的参与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参考 ACCA和中兴财务云联合发布的《2017 中国财务共享服务调研报告》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已经投入运营的财务共享,75.8%的运营业务都是基于费用报销模块。这就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企业的 CFO、高级财务经理人、共享的基础工作人员们,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局限在某一个效度板块范围、对其在公司发展中的定位不高。在会计活动经历过会计电算化时代、ERP 财务软件时代、业财融合时代,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万物皆可互联共享的时代,意味着财务共享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只能报销费用的平台,其实除了可以进行远程影像查看、查询银企直联渠道,更可以突破业务、财务,甚至是税务、金融的职能边界,去实现多渠道的“财务共享”。
.......................
2.2 理论基础
2.2.1 流程优化理论
“流程”是指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工作任务所经过的全部过程,这样的过程它通常会由一系列紧凑的、相互联系的环节或者步骤组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一个先后序列和逻辑联系,流程又是一项策略,旨在通过不断地重组、优化加工某一项工作流程,维护企业的有效竞争力,在流程优化的设计实施整个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这样对某些现有的工作流程梳理改进称为流程优化。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不论是整体流程的优化还是部分关联活动的改进,例如减少程序、改变先后顺序等,归根结底是想要在减少管理运行成本方面、提高专业服务的效率质量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
企业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优化对象想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优化活动,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提出可行的改进实施方案,并对最终方案做出评价,将评价时发现的问题再次改善,直至评价满意后开始正式的运行计划流程,追求的是整体流程优化效果最大化,但并不强行要求这个流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是最优的。流程优化同时需要满足内外部两个条件,企业内部对现有流程进行足够的思考和进一步研究,外部需要将优化建立在设备完善工艺提高的基础上,在满足条件后大部分的工作流程的优化是非常有保障的,对效率低下的流程直接全部推倒重新设计。流程优化往往采用以下的三种措施:不必须的内容直接丢弃并且不必再将时间花费在改进研究上;无法直接取消的环节,可以研究是否有必要合并在一起;取消和合并的过程完成后,就需要将目前有的环节进行合理且符合工作逻辑地重新排列,安排更合理的工作顺序,期间还可以随时对环节进行删减合并的持续优化。
审计论文参考
3 Y 企业集团案例介绍..............................15
3.1 企业概况................................................ 15
3.1.1 基本情况概述.....................................15
3.1.2 企业共享模式介绍..........................17
4 财务共享模式对 Y 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测评及存在问题分析......................... 25
4.1 影响测评............................................. 25
4.1.1 问卷调查设计............................................25
4.1.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25
5 财务共享模式下 Y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优化策略............................... 40
5.1 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创新................................. 40
5.1.1 发展使用非现场审计技术...............................40
5.1.2 数据采集和处理优化...............................40
5 财务共享模式下 Y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优化策略
5.1 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创新
5.1.1 发展使用非现场审计技术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说到底仍然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一种手段,并非是一项全新的审计业务,但是要求审计人员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平台、银企直连等各种信息传输途径和渠道来收集各项审计所需的业务关键数据,获取后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形成非现场审计所需的特定数据资料,形成非现场审计分析报表。尤其是在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上,要使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经验和财务审计充分结合起来,Y 企业是以房地产为主要业务形态发展的,施工建设项目自然应该是重点关注的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施工项目真实合法、效益性的独立监督和评价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运行参考,企业可以根据施工项目审计的特殊性设置单独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接收和发布施工现场情况的数据,加快现场各种信息收集的速度和准确程度,根据以前施工项目的审计经验,将成熟通用的表格设置为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施工数据库嵌入符合实际的计算分析模型,再由具体的施工项目去灵活调配使用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风险模型等多种模型组合,降低内部审计人工参与的程度及操作的难度,积极调整传统施工项目内部审计工作以适应财务共享平台上线后的新环境。
5.1.2 数据采集和处理优化
外部网络中往往存在着丰富多样的信息和数据,涵盖一些行业信息、财务报告、员工情况信息等等,又或者是企业通过销售留下的联系渠道、供应商联系方式、银企直联的关联信息等,这些都很有可能被内部审计人员拿来当做直接审计证据或转化为证据,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看,数据电子存储已经建设成熟,且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数据往往各有差异、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为内部审计人员带来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据群。若是想要快速识别出与重大错报风险密切相关的、或许有用、并容易被理解的数据的话,就必然需要对一手拿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清洗和处理,一手数据的预处理应该剔除杂乱无序、重复多次出现、残缺不完整的的部分,经过集成来初步提升数据质量。
审计论文怎么写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及相关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针对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区域、各业务形态内部审计相关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调查财务共享实施后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发生的变化,围绕内部审计效率、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证据获取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得出 Y 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在内审业务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 Y 企业未来信息化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议。
综合全文,本文具体结论如下:(1)财务共享模式确实影响了 Y 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表现在为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和途径、内部审计成本和效率、审计证据的真实可靠性等多个方面。(2)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不仅包括集团总部的财务审计、风险战略预警,还包括各种经营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的分、子公司的审计;审计方式也在逐渐转变为非现场审计为主,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3)Y 企业目前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发展首先应该重视并加深共享化在集团内上下分、子公司的普及,探索发展适合 Y 企业集团的数据分析模型,提高财务信息数据分析处理的高效性,加强综合专业背景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持续优化共享系统,为内部审计信息化转型助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