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集团物资管理超市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6 日期:2023-06-18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硕士毕业论文,本文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和 VMI 库存管理模式,进行了 KL 集团物资管理超市化探索研究,为资源型企业过面临的管理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论文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基本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VMI 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对象。同时,文章梳理了库存管理相关理论、VMI 理论、MRP 理论、JIT 理论、CPFR 理论等基本理论,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 VMI 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2)总结了 KL 集团物资供应管理现状,分别分析了 KL 集团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结构、采购模式、业务流程、需求分类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剖析了目前管理模式下存在问题的成因。(3)提出了物资管理超市的策略,结合 KL 集团实际,对其管理体制、采购制度、供应商管理等物资管理模式进行重塑,改变原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基于 VMI 库存管理理论,整合了超市化管理平台,构建了与供应商建立长效良好合作关系,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实现供需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2017 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制定并提出去产能的新目标和产能置换方案,释放优质产能,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煤炭供应质量。经过前期调整,煤炭生产增速逐步回升,2018 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 35.50 亿吨。面对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在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通过扩增经营范围、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的方式,利用价格来提高的利润的手段已经行不通,只有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的手段,达到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煤炭生产由规模集约型向高效能型发展,煤炭利用向清洁低碳深加工方向发展。传统煤炭企业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缺点逐步显示出来, 近年来KL 集团出现利润大幅下跌现象,从每年数十亿元利润下降至亏损的边缘,甚至分公司出现连年亏损情况,过去高产量和高价格造成的高利润,掩盖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显现出来。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营形势和企业自身的管理竞争压力和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中常存在储备大量物资的现象,随着设备更新换代造成的“死料”储备,这些储备不仅增加了存储成本,占用了大量资金,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KL 集团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发挥管理优势,实现企业脱离困境和管理升级,提升企业整体的物资管理水平,降低资金使用,减少生产总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课题根据 KL 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现状,结合 ERP 管理理论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对 KL 集团公司的物资管理超市化模式研究探讨。KL(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 1878 年,最早是由德国设计师勘探设计矿井,是已有 141 年的开采历史的中国特大型煤炭企业,近几年由于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及资源枯竭、开采条件差、开采成本增高、商品煤量不足等现实情况,陷入困境的现实导致资金链越来越紧。KL集团一直沿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注重单个企业的库存优化。为了避免库存不足,提高客户满意度,销售部门倾向于备货,保持较高的库存水平,这也大大增加了仓储成本。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在库存管理方面,较我国库存管理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很多的管理理论,对提高物资库存管理水平、调整储备资金占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意大利的经济学者帕累托(1897)发明了 ABC 管理法,他首先对社会财富的分配进行研究,发现只有少数 20%的人占有着社会财富高达 80%。后来管理科学家戴克(H.F.Dickic)发现 ABC 管理法适用于库存管理[2],按照分类标准可以将物料分为ABC 三类,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A 类物料占物料总量的 10%;B 类物料占有库存总量的20-30%;C 类物料占有库存总量的 5-15% [3]。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订货点方法对于某些材料或产品,因生产或销售的原因造成库存量逐渐减少,当库存储备量降到一个预设点时,提报采购订单来补充库存量,当达到安全库存量时,订购的材料或产品抵达仓库,补充之前的消耗,订货点方法适用于 B 类和 C 类。

20 世纪 60 年代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Taiihciohno)提出新的库存管理模式 JIT(Just In Time)[4],也称为的无库存模式,该模式规定将定量的货物定时定点交货,库存数量取决于订单,将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降低了库存数量、存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5]。1982 年,Schonberger[6]研究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合作对双方的影响。Kaynak 提出[7] 影响 JIT 模式的重要因素分别是供应商的发货数量、产品质量、物流运输水平。Shin[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JIT 模式下切实提高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有利于保持与供应商的长效合作关系,促进提高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经济效益。

.............................

第 2 章 相关基本理论

2.1 库存管理的内涵
2.1.1 库存管理的含义
库存管理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构建合理的库存结构,对库存数量进行成本核算的界限。换句话说,库存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解决需要什么物资,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购买的问题,是解决整个库存的安全库存量、物资周转率、短缺率等问题的措施及方法。库存管理与物资需求计划制定和采购决策密不可分。
2.1.2 库存的分类

库存是用以保持企业生产、运营和服务企业正常运行而储备的各品类的物资。库存关系到生产、经营、服务等物资的需求,也关系到供应企业。因此,库存可以调节供需关系平衡,保证需方有序地正常生产运营活动。
库存一般涉及原材料、设备维修备件及配件、生产耗材、劳动防护用品、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ABC 分类管理方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以库存物资价值分类,依据占用的资金数量分为 A、B、C 三类。具体算法是先列出所有的产品和他们的年度使用数量(预测值),年度使用数量乘以单价得到它的价值,根据价值重新排序对各种材料的种类和尺寸进行分类,计算出年度使用金额总数及所占百分比,汇总排序后,统计出 ABC 分类汇总表。
..........................

2.2 库存管理的目标和特征
2.2.1 库存管理的目标
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在库存成本及合理的存储结构下,提升材料使用单位的满意度。库存管理的关键是随时关注使用单位的物资消耗进度,掌握缺货率的高低,也就是什么时间有合适的供应量,再者关注库存持有成本,将生产经营成本降至最低。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对库存管理作出的决策,确定何时进行采购及采购数量。

2.2.2 库存管理的特征
库存管理是调节在物资流转过程中对于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之间因品种和数量变化而造成的供需矛盾,使每个环节独立工作,库存把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连接成功实现生产。
库存管理可以有效的利用资金,企业中经营中会或多或少存在长期积压物资,阻碍了资金的正常运转,有效的库存管理可以激活资金流动,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随时掌握库存状况,以便及时解决库存过剩及库存不足的现象,保持最小库存量,保证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使物料达到最小库存限度,避免资金积压。
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浪费,只有合理的库存才能实现有效的运营。库存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供应,降低物料短缺比例,确保物料的足量供应,适量的物料存储还能缩短产品、在制品的生产周期。


..............................

第 3 章 KL 集团物资管理现状分析.................................17
3.1 公司简介...........................................17
3.2 KL 集团物资管理现状...................................17
第 4 章 KL 集团物资超市化管理方案设计....................................25
4.1 方案设计原则与目标...........................................25
4.1.1 方案设计原则.....................................25
4.1.2 方案设计目标................................25
第 5 章 KL 集团物资超市实施的保障措施......................................40
5.1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40
5.2 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40
5.3 加强内部运行监督与管理......................................41

第 5 章 KL 集团物资超市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建设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形成支撑,目前看 KL 集团决策层缺乏大局意识,领导对企业的信息信息化建设水平重视程度不够,推进力度不足,推进深度不高。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需把企业经营信息一体化,决策层能随时掌握整体工作情况,为企业管理决策奠定基础,提高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
KL 集团要想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建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管理中心要承担全部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信息系统融合工作推进时间表、明确进度完成的时间结点,整合 KL 集团的管理信息系统,衔接各业务管理模块,全面实现信息化。KL 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达到提高整体办公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

结论
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形势的驱使,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物资管理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资金进行更多的企业经营行为,成为了企业探索新利润源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和 VMI 库存管理模式,进行了 KL 集团物资管理超市化探索研究,为资源型企业过面临的管理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论文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基本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VMI 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对象。同时,文章梳理了库存管理相关理论、VMI 理论、MRP 理论、JIT 理论、CPFR 理论等基本理论,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 VMI 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总结了 KL 集团物资供应管理现状,分别分析了 KL 集团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结构、采购模式、业务流程、需求分类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剖析了目前管理模式下存在问题的成因。
(3)提出了物资管理超市的策略,结合 KL 集团实际,对其管理体制、采购制度、供应商管理等物资管理模式进行重塑,改变原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基于 VMI 库存管理理论,整合了超市化管理平台,构建了与供应商建立长效良好合作关系,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实现供需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4)制定了保障措施,通过提高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内部运行监管、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强化风险防控管理手段,确保方案取得实效。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 VMI 管理理论构建了 KL 集团集采购、供应、物资销售、仓储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了管理系统一体化的集成的管理模式,从供应链视角进行了库存管理研究。对于多层面的企业库存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做出了诸多探讨,但涉及到的 KL 集团的基础数据较少,也面临了一些困难,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创新的过程中完成,由于水平有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