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怎么写?不管是大学毕业生还是评职称,我们撰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给论文增添很多的光彩。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体育锻炼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可以参考一下。
参考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一:体育锻炼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
[1]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社会学实证研究[J]. 张勇,李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02)
[2]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精神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杨姣,任玉嘉,李亚敏,唐四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01)
[3]主观中间阶层的各级政府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邹宇春,李建栋,张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4]社会网络、家庭负债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 王书华,胡中立. 经济经纬. 2020(05)
[5]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吗?——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钟华梅,王兆红,高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6]分手快乐?——离婚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J]. 马汴京. 南方经济. 2019(07)
[7]基于EQ-5D、ICECAP-A、EBQoL量表的慢性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研究[J]. 冉雪蓉,张堂钦,蔡一凡,伍红艳,徐程,唐程翔,黄志勇,熊尧,肖熠,李梦楠. 中国卫生经济. 2019(03)
[8]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居民幸福感——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卢娟,李斌.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8(04)
[9]收入、社会地位与幸福感——公平感知视角[J]. 徐淑一,陈平. 管理科学学报. 2017(12)
[10]运动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关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9)
[11]市民化的福利效应分析——基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满意度视角[J]. 吕炜,杨沫,王岩. 经济科学. 2017(04)
[12]社会学视角下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的纵贯性研究--以湖南郴州市的十五年变化为例[J]. 李洪涛,郭献中. 湘南学院学报. 2017(02)
[13]老年人家庭运动健康服务非营利性组织[J]. 胡精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3)
[14]中国西部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与特征——基于西部12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 杨建科,雷鸣,张磊,边燕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5]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尤溪县为例[J]. 苏荔榕.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6]社会网络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基于京、沪、粤三地的分析[J]. 马丹. 社会. 2015(03)
[17]社会资本、身份特征与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居民社会网络变迁的视角[J]. 李平,朱国军. 经济评论. 2014(06)
[18]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19]运动趣缘:建构现代社会资本的一个路径[J]. 周结友,李建国.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20]论关系文化与关系社会资本[J]. 边燕杰,张磊. 人文杂志. 2013(01)
[1]社会学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 邓伟志, 2009
[1]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an Inpidual’s Creativity: A Day-Level Analysis[J] . Bollimbala Ashish,James P. S.,Ganguli Shirshendu.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2021 (1)
[2]Adva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J] . Diener Ed,Oishi Shigehiro,Tay Louis. Nature human behaviour . 2018 (4)
[3]Sport Events and Residential Happiness: The Case of Two Non-Mega Sport Events
[4]Impact of Community on Personal Well-Being in Urban China[J] . Ngai Ming Yip,Terry Tse Fong Leung,Ronggui Huang.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 2013 (5)
[5]Mediation analysis and categorical variables: The final frontier[J] . Dawn Iacobucci.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 2012 (4)
[6]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apital through football and running: studying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inactive women.[J] . Ottesen L,Jeppesen R S,Krustrup B R.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2010 (s1)
[1]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 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5546157.htm . 2020
[2]Physical activity as a determinant of subjective happiness. ALEMDAG C,ALEMDAG S,OZKARAA B. Baltic Journal of Sport&Health Sciences . 2016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二:体育锻炼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1]体育锻炼减少校园欺凌: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J]. 王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09)
[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锻炼氛围的调节作用[J]. 王静,赵雅萍.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1(03)
[3]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正念与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J]. 徐唯. 社会科学家. 2021(02)
[4]体育锻炼、自感身心健康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王旭,张勇,李张玉.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1(01)
[5]校园欺凌与自我效能感提升: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新”面向[J]. 谢寒,李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06)
[6]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 刘朝辉. 体育学刊. 2020(05)
[7]德育视角的中学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对策[J]. 游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15)
[8]3种体育锻炼方式对对立违抗性障碍(倾向)儿童的情绪及行为的影响[J]. 赵非一,岳立萍,宋花玲,李爱群,徐燕,许红,胡菁,明星,夏小芥,付强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9]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编制报告[J]. 王树明,曹杨. 体育学研究. 2019(06)
[10]湖南中学生卫生习惯与校园欺凌行为关系[J]. 张桂蓉,张栩侨,刘小群.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6)
[11]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乐观倾向与心理韧性间的并列中介效应[J]. 王营营,李惠萍,杨柳,吴云. 中国医药导报. 2019(33)
[12]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基于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 张晓强,邱芬.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05)
[13]体育何以让“立德树人”成为可能[J]. 徐正旭,龚正伟. 体育学刊. 2019(04)
[14]概念·成因·治策:我国校园欺凌研究的三维构景——基于相关文献的述评[J]. 邹红军,柳海民,王运豪.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7)
[15]心理韧性集体咨询对校园受欺凌小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J]. 桑青松,李海澜,刘思义,舒首立,刘正奎.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03)
[16]课外体能锻炼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 逯小龙,王坤.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3)
[17]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效果评价[J]. 胡启权.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1)
[18]我国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工作体系的探索[J]. 林丹华,李晓燕,王晓蕾.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8(03)
[19]高职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梁进龙,崔新玲,左晨毅,王延培,岳松峰. 现代预防医学. 2018(13)
[20]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概念、成因与干预[J]. 乔东平,文娜. 社会建设. 2018(03)
[21]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与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关系的实证研究——家长支持和教师支持的中介作用[J]. 黄亮,赵德成. 教育科学. 2018(01)
[22]受欺负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的关系研究[J]. 王海涛,王宇,董玉雪,项紫霓,李刚生,于晓丹,于海波,董士军,刘文娟. 教育学报. 2017(06)
[23]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 张梅.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24]规则教育视域下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研究[J]. 张帅. 教育探索. 2016(09)
[25]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青少年体育锻炼满意度的关系[J]. 杨尚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26]当代体育课程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TPSR)的发展解析[J]. 曾海,张颖,刘安清,吴本连,潘义祥,陶宏,董芹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1)
[27]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 谢玲平,邹维兴.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4(11)
[28]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 楚艳平,王广海,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3(04)
[29]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J]. 孔久春.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4)
[30]农村留守学生校园受欺负状况的调查与应对策略[J]. 张海芹.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3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胡月琴,甘怡群. 心理学报. 2008(08)
[32]师范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体育锻炼的干预效应[J]. 汤跃,张正敏,董惠娟.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6)
[33]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周浩,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3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应用心理学. 2001(01)
[35]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的修订[J]. 张文新,武建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02)
[36]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 梁德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01)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三:家庭代际关系对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
[1]父母参与对初中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机制——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J]. 牛群,王旭.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1(02)
[2]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反应风格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张春阳,余萌,王建平. 心理科学. 2019(06)
[3]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效果评价[J]. 胡启权.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1)
[4]青少年早期负面评价恐惧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J]. 叶贝,李丹,代同同,刘俊升,陈欣银. 心理科学. 2019(01)
[5]中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EPS(2014-2015)数据的多层模型[J]. 胡鹏辉,余富强. 体育科学. 2019(01)
[6]关注青少年健康 落实健康中国2030[J]. 马军. 首都公共卫生. 2017(03)
[7]代际视角下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 刘米娜. 体育与科学. 2017(02)
[8]中国家庭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及代际互动关系研究[J]. 王富百慧,王梅,张彦峰,武东明,冯强,蔡睿,王欢,江崇民. 体育科学. 2016(11)
[9]青少年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心理辅导机制构建[J]. 任胜涛. 中国青年研究. 2016(04)
[10]家庭体育支持与青少年体质的关系研究[J]. 丹豫晋,刘映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34)
[11]家庭压力源影响青少年抑郁体验:冗思的中介机制[J]. 王明忠,范翠英,薛娜,周宗奎. 心理科学. 2015(06)
[12]体育代际冲突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 苗治文,王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13]国外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代际关系研究[J]. 蒋京川. 国外社会科学. 2014(04)
[14]青少年抗逆力与学校服务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北京市1175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J]. 韩丽丽. 中国青年研究. 2014(05)
[15]上海市中小学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抗逆力的实证研究[J]. 沈之菲. 思想理论教育. 2009(05)
[1]体育锻炼、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J]. 柳建坤,何晓斌,张云亮. 中国青年研究. 2021(05)
[2]中国城镇居民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 薛允莲,许军,刘贵浩,黄晨,冯叶芳,许梦瑶,蒋丽洁,王晓辉,谢娟. 中国卫生统计. 2021(02)
[3]体育促进积极健康社会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路径[J]. 张志勇,孟晓平,刘显,刘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03)
[4]学习压力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乐观的调节与中介作用[J]. 凌宇,唐亚男,滕雄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03)
[5]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精神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杨姣,任玉嘉,李亚敏,唐四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01)
[6]中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视屏时间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J]. 曾祝平,吴慧攀,毕存箭,郑冬华,陈琪,尹小俭,曹俊方. 中国学校卫生. 2021(01)
[7]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 张云亮,柳建坤,何晓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01)
[8]防疫社会资本、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J]. 缪晓雷,边燕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12)
[9]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J]. 王雨洁,李明. 中国学校卫生. 2020(10)
[10]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 刘朝辉. 体育学刊. 2020(05)
[1]体育锻炼、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J]. 柳建坤,何晓斌,张云亮. 中国青年研究. 2021(05)
[2]中国城镇居民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 薛允莲,许军,刘贵浩,黄晨,冯叶芳,许梦瑶,蒋丽洁,王晓辉,谢娟. 中国卫生统计. 2021(02)
[3]体育促进积极健康社会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路径[J]. 张志勇,孟晓平,刘显,刘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03)
[4]学习压力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乐观的调节与中介作用[J]. 凌宇,唐亚男,滕雄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03)
[5]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精神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杨姣,任玉嘉,李亚敏,唐四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01)
[6]中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视屏时间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J]. 曾祝平,吴慧攀,毕存箭,郑冬华,陈琪,尹小俭,曹俊方. 中国学校卫生. 2021(01)
[7]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 张云亮,柳建坤,何晓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01)
[8]防疫社会资本、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J]. 缪晓雷,边燕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12)
[9]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J]. 王雨洁,李明. 中国学校卫生. 2020(10)
[10]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 刘朝辉. 体育学刊. 2020(05)
[11]“近朱者赤”的健康代价:同辈影响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J]. 吴愈晓,张帆. 教育研究. 2020(07)
[12]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初中生自我认识、心理健康的影响[J]. 颜军,郑骏妹,郭玮,王碧野,陶宝乐. 体育与科学. 2020(02)
[13]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J]. 李梦龙,任玉嘉.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8)
[14]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效果评价[J]. 胡启权.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1)
[15]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J]. 席玮,马立平.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04)
[16]20m往返跑用于青少年心肺耐力评价的研究进展[J]. 石秀廷,尹小俭. 中国学校卫生. 2017(12)
[17]有氧运动处方对老年患者心理调适应用效果分析[J]. 胡文清,肖明生. 广东医学. 2017(08)
[18]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 张梅.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19]基于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模型干预对肥胖小学生自我效能、自尊及体重影响的研究[J]. 杨剑,季浏,杨文礼,金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03)
[20]自信心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毕重增,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锻炼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陈作松, 2015
[2]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A·班杜拉(Albert Bandura) 著, 2001
[1]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associated schoo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 Li Jiayu,Li Jing,Jia Ruixia,Wang Yingquan,Qian Sheng,Xu Yong.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 . 2020 (1)
[2]Body image as risk factor for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J] . Ren Lingling,Xu Yuanyuan,Guo Xin,Zhang Jing,Wang Hong,Lou Xiaomin,Liang Jianping,Tao Fangbiao. BMC public health . 2018 (1)
[3]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ntemporary China[J] . Fang Tang,Majella Byrne,Ping Qi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2018
[4]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from adolescence through early adulthood[J] . Helen Sharpe,Praveetha Patalay,Tse-Hwei Choo,Melanie Wall,Susan M. Mason,Andrea B. Goldschmidt,Dianne Neumark-Sztainer.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 2017 (4)
[5]Physical activity and anxiety: A perspective from the World Health Survey[J] . Brendon Stubbs,Ai Koyanagi,Mats Hallgren,Joseph Firth,Justin Richards,Felipe Schuch,Simon Rosenbaum,James Mugisha,Nicola Veronese,Jouni Lahti,Davy Vancampfor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2017
[6]Exercise therapy improves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J] . Knapen Jan,Vancampfort Davy,Mori?n Yves,Marchal Yannick.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 2015 (16)
[7]The mood-enhancing benefits of exercise: Memory biases augment the effect[J] . Rachel J. Anderson,Samuel Brice.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 . 2010 (2)
[8]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rait measure of robustness of self-confidence[J] . Stuart Beattie,Lew Hardy,Jennifer Savage,Tim Woodman,Nichola Callow.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 . 2010 (2)
[1]锻炼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陈作松, 2015
[2]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A·班杜拉(Albert Bandura) 著, 2001
[1]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associated schoo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 Li Jiayu,Li Jing,Jia Ruixia,Wang Yingquan,Qian Sheng,Xu Yong.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 . 2020 (1)
[2]Body image as risk factor for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J] . Ren Lingling,Xu Yuanyuan,Guo Xin,Zhang Jing,Wang Hong,Lou Xiaomin,Liang Jianping,Tao Fangbiao. BMC public health . 2018 (1)
[3]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ntemporary China[J] . Fang Tang,Majella Byrne,Ping Qi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2018
[4]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from adolescence through early adulthood[J] . Helen Sharpe,Praveetha Patalay,Tse-Hwei Choo,Melanie Wall,Susan M. Mason,Andrea B. Goldschmidt,Dianne Neumark-Sztainer.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 2017 (4)
[5]Physical activity and anxiety: A perspective from the World Health Survey[J] . Brendon Stubbs,Ai Koyanagi,Mats Hallgren,Joseph Firth,Justin Richards,Felipe Schuch,Simon Rosenbaum,James Mugisha,Nicola Veronese,Jouni Lahti,Davy Vancampfor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2017
[6]Exercise therapy improves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J] . Knapen Jan,Vancampfort Davy,Mori?n Yves,Marchal Yannick.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 2015 (16)
[7]The mood-enhancing benefits of exercise: Memory biases augment the effect[J] . Rachel J. Anderson,Samuel Brice.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 . 2010 (2)
[8]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rait measure of robustness of self-confidence[J] . Stuart Beattie,Lew Hardy,Jennifer Savage,Tim Woodman,Nichola Callow.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 . 2010 (2)
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以上是80例体育锻炼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素材或者方法,可以在本网站查询;如果需要寻求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