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笔者认为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不但要拓宽其表现手法,而且还应加强文化理论支撑和艺术审美引导,只有在坚守传统审美内核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时代的脉络和特征,山水画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第一章《寥寥远天静》青绿山水画创作依据
1.1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探源
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中,古人对色彩的理解多从哲学出发,落于绘画,以“五色体系”为代表的色彩观念影响深远。最初对“五色”的讨论可上溯至《尚书·益稷》中的“以五采彰施于五色”[1],它不仅是论述色彩的哲学思想,而且也是着色山水画产生的理论基础。
艺术论文怎么写
古人将绘画称为“丹青”,丹指红色、而青在古汉语中的语义并不明确,取其黑色之意,似乎就能解释早期绘画多以黑红为主的色彩搭配习惯。传统青绿山水画中将石青、石绿归入青色系,青绿作为大自然中最富生机的颜色,也被古人视作山水画的主色调。将“青绿”拆分来看,有关“青”的记载如下:在五色体系中“青”相对于赤、黄、白、黑色出现的较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青”解释为“东方色”[2]其字面意仅说明“青”指代的空间方位为东方,并未对其色相有明确的定义。《劝学》中言,青出于蓝,这里的“青”是指代纯度较高的蓝色。后刘熙的《释名·释采帛》中又将“青”的含义进行了扩充,“青”不仅用来指代蓝色,还被认为是万物生长的颜色,专指农作物未成熟时的嫩绿色。唐代《孔颖达疏》中将“青”解释为黑色,这与古汉语词汇青衫、青衣、青丝、青眼等词中“青”的词义相同。在现代语境中“青”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黑色,第二层含义则为绿色或蓝色,其中“绿色多用于植物,蓝色则多用于天空”[3]。从上述梳理可知,我们常说的“青”至少包括三种颜色:蓝色、绿色和黑色,在“丹青”这一绘画名词中,“青”为黑色,而在青绿山水画中,“青”取蓝色的含义。
..............................
1.2近现代青绿山水画个案分析与启发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期,传统绘画受国内文艺方针和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艺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时期的画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他们卸下复古主义的枷锁,提倡深入自然,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以张大千、何海霞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家,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在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泼彩兼施,开创了新青绿山水风格,为后世青绿山水画家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1.2.1张大千之泼墨泼彩
张大千被认为是当代泼彩画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在他的画面中多用长线条塑形继而墨彩并置,在泼墨的基础上完成泼彩。在色彩上多以青色、绿色和赭色为主,将泼彩技法和青绿画法相融合,并大块面的运用积彩,晚年还将西方抽象艺术元素引入画面,用笔老辣苍劲,颜色奇妙清逸。
张氏的泼彩风格开始于八德园时期,此时的泼彩风格并未完全成熟,但与其早年画作相比,已发生了变化。对比1947年的《太乙观泉图》(图1)和1963年所作的《观泉图》(图2),可以看出早期作品中的传统笔法清晰可见,画面的主体还是皴法和墨线,青绿色彩仅起到装饰作用。而在1963年的《观泉图》中,皴法与轮廓线开始消解,山体变得模糊不清,大面积的青绿色彩在主山体上沉积流动,色彩开始成为画面的主角。山脚处能隐约看见山体的轮廓,虽保留了泼墨,但只占一小部分并未起到主导作用,色彩开始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力,承担着肌理和厚度的视觉效果。
...........................
第二章《寥寥远天静》青绿山水画创作构思
2.1创作思考
2.1.1立意来源
立意是绘画创作中的首要问题,也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笔者在创作中以陕南新农村场景为描绘对象,面对的是表现地域的立意问题,画面情节取景于自然,围绕农村变化展开,通过物象的前后关系、图像元素来支撑整个画面主题建构。将自然实境与传统绘画布局相融合,在写生的基础上结合主观意志进行重新排列,通过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具有当代特色的新农村面貌,进而传达出符合当下审美情趣的绘画作品。
《寥寥远天静》创作灵感来源于对农村生活的体悟,2021年春,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一同外出写生,此次写生地点是笔者本科期间曾去过的洛南县石门镇,时隔六载,这里与昔日的面貌俨然不同,土建的矮房所剩无几,白墙红瓦的楼房鳞次栉比,村里大部分路面均已硬化,超市、商场一应俱全。相对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这里的一切更具烟火气。从镇上往北走数里,就会发现另一种景象,水泥砖瓦的建筑散落在土木结构的矮房中,这也是现代农村的新面貌,不禁引发了笔者的创作思考。早期乡土社会中清一色的建筑群体已被社会发展所打破,各式各样的新兴建筑群拔地而起,新旧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专属印记。正如艺术创作不能脱离时代特征,此次创作的主题立意来自对农村快速发展感悟,立足当下,以农村为题材,借助传统山水的笔墨特性,加入新材料结合新技法,进而表现当下美好的时代生活,带着这样的创作憧憬,将眼光再次投入自然,笔者重新审视了周边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空间记忆之旅,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将生活中的点滴变化融入笔者的毕业创作主题中。
.......................
2.2创作准备
创作准备阶段分为前期的积累到后期的实践探索,从“师法古人”到“师法自然”再从自然中走出来,是创作前期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古画着手研古通今,进行笔墨训练,为笔者积淀一定的绘画功底,随后深入自然进行收集素材和对景写生,体悟从临摹到写生的笔墨转换及如何经营画面的图式布局,这也是促成创作重要因素。
2.2.1前期积淀
中国画的学习遵循以古人为师,研习传统笔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从古画入手,临摹经典是每个初学者的必修课,它既是笔墨技法的训练过程,也是画家积累艺术涵养的环节。如何将前人的技法进行内化吸收并形成个人的绘画风格,正是每个人在临摹中需要领会的要义。
笔者在山水画的临习过程中,从宋元山水着手,在大气磅礴的北方山水中学习如何将客观自然转化为具象表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图5)对板桥、水榭、飞瀑、茅房、寺塔楼阁、枯林、山峰的刻画精微,对笔者受益最深,从局部开始,注重画家对一山、一石、一木、一水的基本形态描绘,深刻体会古人对笔墨浓淡与干湿的运用,以及如何将自然的山间野店变得生动机趣,从他的笔墨中感受到了画家对自然的期望与依恋。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图6)中笔者体会到秦陇山川的峻拔雄阔之美,顶天立地的章法布局以及坚劲沉雄的笔墨皴法,提升了笔者对全景式大构图的认识及对画面比例的掌控。通过对宋人山水的临习为笔者积淀了笔墨技巧和定景布局的方法。笔墨构图训练之后,是对敷色的练习,从四王半工半写的浅绛山水入手,在半生宣纸上先用笔墨塑形,再敷色彩,利用宣纸的特性使色彩与墨色融为一体。相较于宋代的全景式山水,四王的山水多为册页,构图稳重、落笔沉着,色彩明丽,画面气韵温润。尺幅较小的山水针对性更强,通过自主选择分模块练习便于笔者对山石基础设色的掌握。
................................
第三章《寥寥远天静》青绿山水画实践探索与感悟............................19
3.1图式布局与元素分析.........................................19
3.2笔墨语言与色彩提炼.......................22
3.3材料转变与技法表达......................................24
3.4创作困境与心得感悟..........................27
结语.........................................29
第三章《寥寥远天静》青绿山水画实践探索与感悟
3.1图式布局与元素分析
传统绘画的构图原理与自然相通,是以客观自然为导向,建立在人文哲学基础之上,利用空白创造的二度空间关系,将材料与诗书画印相结合,最终以线性形态来表现构图的结构。[1]所谓“以线性形态结构”的布置,即画面中各形象之间的呼应、结构、节奏等关系的处理。笔者在《寥寥远天静》创作实践中选取了桥梁、房屋、云朵、山岳等山水画中常见的图像之外,并在背景上融入西方构图学法则,利用形与色来诠释画面,进而在创作手法上积极探求多角度、多层面、多技法的融汇表现。
艺术论文参考
确立《寥寥远天静》创作构思,完成素材收集工作后,笔者开始对画面布局进行设计,如何将城镇建筑与自然山水画结合是构图初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起初将创作重心放于建筑,主要以大面积新旧杂糅的屋舍作为创作主体,考虑到山水占比较小,且青绿色彩较少,多次构图后,选择将建筑的比重压缩,加重山体的刻画。一方面是突出画面的表现主体,另一方面寓意着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中人们应该注重对自然风光守护与保留,在建设中做到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相处,同时将古画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打造一处人人向往的画中之境。
...................................
结语
概括而言,以个案分析的论述方法,从三部分进行阐述,结合毕业创作实践探索,进而得出色彩理论和山水写生是现代青绿山水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色彩作为青绿山水画中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绘画中的运用有别于传统,逐渐从“随类赋彩”的现实之色转变为“随心赋彩”的心象表达;写生作为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山水画写生在保留了传统的审美精神的基础上,借鉴了西画的对景写生方式。因此,在现代青绿山水画的继承中,既要建立在传统色彩的根基上,发扬本民族色彩文化精神,同时还要将山水画作品扎根于当下生活、写生生活,将传统艺术审美精神与时代发展融合在一起。
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不但要拓宽其表现手法,而且还应加强文化理论支撑和艺术审美引导,只有在坚守传统审美内核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时代的脉络和特征,山水画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回望《寥寥远天静》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过程,笔者通过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溯源及现代创作方式的探索,深切体会到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