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分析之藏族舞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35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源流

第一节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背景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青藏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众多的历史遗迹、文献典籍中,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藏族歌舞艺术的发展印迹,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藏族歌舞的基本形态和历史面貌。
1973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窗文化类型的原始社会墓葬内,发现发现了一件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这是首次发现的直接描绘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的图案。舞蹈彩陶盆由泥质陶制成,器形较大。彩盆底有四道平行带状纹样,代表池水,内壁清晰地绘制着三组舞蹈场面,每组五位舞蹈着携手绕圈歌舞。舞者手拉手面向、动作一致,脑后各有一发辫摆向一致,且有尾饰,整个画面显示出原始舞蹈的那种节奏、步伐、动态、情调一致的特征。向世人展现了五千年前青藏高原原始人的歌舞场面。这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可确定年代和最古老的舞蹈实物。1995年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再次出土了舞蹈彩陶盆,盆内壁绘有以十三人为一组,十一人为一组,共二十四人分两组的集体舞蹈图,经碳化测定,距今约五千年。
还通过一些文献典籍记载得知早在史前时期所表现的歌舞艺术。如《西藏通史》中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吐蕃王朝第六位赞普之前的各代国王们,由于对苯教高僧们十分敬重,苯教法师已取得与国王相等的特权,以至‘未有辛言词,国王不降旨,大臣不议事,未取辛歌舞’,王臣不受歌舞。这里的‘辛’是指在国王身边主持宗教活动的的苯教高僧。” ?另有藏文史籍的介绍:“在公元六世纪朗R论赞时期,已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产生,而且相当活跃。古老的民歌从民间进入宫廷,与舞蹈相结合的“鲁”体民歌,与苯教摇鼓巫舞组成综合性歌舞表演。”另据《西藏王统记》中描述,藏王松赞干布在颁布“十善法”时举国欢庆:
“最大法王,解闷娱乐,令戴面具,歌舞跳跃。
或饰犀牛,或狮或虎,鼓舞慢舞,依次献技。
奏大天鼓,弹奏琵琶,还击饶钹,管弦诸乐。
张悬幡盖,琉璃瓔洛,诸色绫幔,挂满天空。
如意美妙,十六少女,装饰巧丽,持诸鲜花。
酣歌曼舞,尽情欢娱,欢庆安乐,法律颁行。”
从上文可以看出吐蕃时期藏族的歌舞种类已经非常丰富,即有土风舞,拟兽舞,鼓舞还有面具舞和宗教舞。《西藏王统记》记载:“于吉祥桑耶寺开光庆祝之时酣歌并舞,日日无间缺,伞盖及幢幡,日阳之蔽,羽禽无翔处,齡首充大地,管弦声若窗,良骥难驰聘,童男和童女,丽服及牛尾,击鼓歌且舞。鼓氏熊虎面,龙和小狮舞……”;“明日,公主衣各种锦绣之衣,佩戴金玉珠之饰,率其侍婢二十五美女,亦这种绫罗为衣,佩戴玉为饰,携琵琶乐器,往扎拉乃乌塘游赏。斯时吐蕃臣民,皆来会聚,瞻仰盛况,歌舞戏乐,一片欢腾。”祖拉陈哇著的《贤者喜宴》中也有记载说,8世纪在桑耶寺开光庆典盛况上“盛装打扮的男女老少,人山人海,载歌载舞,热闹之极。桑耶寺四周佛塔之间的空地上,堆满了装着赏赐食品的袋子,每向歌舞,百艺表演者赏赐食品一次,便有一百次百艺表演活动…。”《大遗教史》中也有记载执牛舞,击鼓且歌舞之场景。“以及后来西藏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僧人唐东杰布,他看到衣食不周的贫穷百姓难以渡河,于是为筹集建桥经费,组织了一群年轻美貌的藏族姑娘,以白面具藏戏为基础,同时吸收民间歌舞的宗教乐舞的服饰、道具等,编创了蓝面具藏戏,以弘扬佛法、教化众人。”清末时期,藏族学者贡珠云丹嘉措(1813--1899),著有《知识总汇》,一书,其中他发展了萨班的“舞蹈九技”他认为:
优美、英姿、丑态等三种为身技(形态);
凶猛、嬉笑、恐怖等三种为口技(声态);
悲悯、愤怒、和善等三种为心技(情态)。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舞蹈当中蕴含着游牧文化的气息。随后受到苯教文化的控制和影响,出现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宗教祭祀舞,进一步丰富了安多地区的民间舞蹈。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众多的法令仪式,各种喜庆活动,节日活动,对安多民间舞蹈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其发展中更多的显现出区域特征,过多地表现农耕文化的内涵。
日新月异,随时代的长河不断地向前发展,目前各类藏族舞蹈正在逐渐流行于各大藏区,并且各个藏区的舞蹈都带有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藏族民间歌舞种类形式繁多,各类舞蹈在日益变革的历史文化中经过群众的创作与濡染,并且又因各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韵味不同、风格各异。在安多地区有豪迈粗矿的卓、柔美和谐的谐、也有风情独呈的则柔等。但是作为一个民族舞蹈艺术的整体来看,它的总体风格又是统一的,规律也是一致的,比如“舞袖”这个在成为藏族各类舞蹈中最常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动作形式和表现手段,它是通过借助“舞袖”来表达舞蹈者的内心感情并且烘托舞蹈气氛。另外下肢膝部有规律的屈伸和颤动,也是藏族各类舞蹈常见的典型性动作。藏族民间舞蹈的总体风格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动作刻画上,表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等等。

第二节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
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缩影,是藏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和相沿成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安多藏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和祭祀。民间舞蹈如同体育具有娱人和自娱性质,能增进智慧和身心健康的功能,是藏民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民间舞蹈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三大类型,笔者将在本文着重介绍这种三种民间舞蹈。
一、谐
民间谐舞的种类繁多,弦子舞是谐舞的种类之一。弦子舞是以牛角琴伴奏的谐舞。弦子舞起源于巴塘,后流传于云南、青海、四川等藏族地区。以巴塘弦子最为出名。弦子即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构造和普通二胡近似,惟琴杆、拉弓较短、琴弦与弓弦均用马尾。琴筒用木挖空或牛角制成,以羊皮或牛皮蒙筒面。表演时由一名操牛角胡或二胡的领舞人边拉边舞,所以俗称“弦子舞”。弦子舞是在乐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蹈、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弦子舞蹈分布于西藏东部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娱性歌舞蹈。弦子用于伴奏歌舞或独奏,是藏族男子普遍喜爱的民间乐器。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蹈彩袖,随着弦子节拍的变化,舞姿变化多样。弦子的歌词大部分为迎宾、相会、赞美、祝愿的内容,曲调繁多,歌词丰富,舞蹈步姿多变。舞蹈时男女舞蹈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蹈靴、躁脚,显示豪放粗r之美,女子突出长袖温柔舒展之美。
安多地区的谐则其动作幅度偏小,节奏也比较柔和,这是受从事农业劳动和服饰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不同风格,表现出农业区藏族人民浑厚质朴的性格特征。
弦子舞是唱词、曲调、舞姿三者的完美结合。舞姿相对其他舞蹈比较柔美,其音乐曲调大都高允明亮,旋律流畅悠扬,节奏也鲜明活拨。“其音乐结构一般为二乐句,也有不少四乐句。一个曲调多段歌词反复演唱,音乐和舞蹈开始速度缓慢,随着内容的发展,情意逐步加深,最后用急速演唱和急速旋转的舞蹈形成高潮。弦子舞中,歌调常用结构是六言(六个音节)四句,也有七言、八言等”? 一般跳弦子舞蹈时没有固定的场所,可在较平坦的地方,如草原上、院子里、房间内都能够成为舞蹈场所,凡爱好者,男女老幼皆可手舞足蹈。它以舞传情,以歌达意,一般在每逢佳节、喜事或集会时人们便欢聚一堂,男拉弦子,女思水袖,各排一半围成圈,有一歌舞能手担任领舞,在嘹亮的歌声伴随下,满怀激情,翩翩起舞。一歌一舞,至情尽兴衰而终。其词、曲、舞蹈比较优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一般弦子舞蹈,都是男拉弦子,女思水袖,其基本动作有点双手摆袖、双绕手、三步一弯、前进点步、辗转、前踏后撤、步等多种步伐。而男舞蹈伴手持弦子边拉边跳边唱,脚步动作则跟随女子步伐。舞蹈彩袖为弦子舞蹈的基本特征,三步一弯是弦子舞蹈步中基本动作之一。

二、卓舞 ...........................................................................17-19
三、则柔 ...............................................................................19-21
第二章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形态 ...............................................................21-39
第一节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艺术风格 ............................................................21-25
一、弦子舞的风格 ............................................................................21-22
二、卓舞的风格 .................................................................22-23
......................................................
第二节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 ............................................................25-30
一、表现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25-27
二、反映战争的武士舞蹈 .............................................................27-28
三、反映民俗的娱乐舞蹈 ..............................................................................28-30
第三节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 ..........................................................................30-39
一、服饰 ....................................................................30-31
二、音乐 ...........................................................31-33
..................................
第三章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分析.................................................. 39-45
第一节 自然习俗 ............................................................39-40
第二节 宗教信仰 ..............................................................40-42
第三节 族群关系 .......................................................................42-45
第四章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45-52
第一节 挖掘继承排演 ...................................................45-47
一、文字整理记录 ......................................................................46
二、影像记录 ................................................................................46
三、非物质文化艺术研究 ................................................46-47
第二节 旅游文化行为 ...............................................47-48
...........................................

结语
安多藏族民间舞蹈作为藏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藏民族当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生活创造出来的,并且通过各种祭祀,礼仪、民俗活动在群众中的直接传承、流传下来的。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缩影,积淀着藏民族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文化现象。它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沿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并因其地域的特殊性,造就了符合藏族人民心理诉求和审美情趣的民间舞蹈风格,并从形式和内容上具备了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的个性化特征。安多藏族人民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矫健粗狂的卓,优美的谐以及风采独呈的则柔在安多地区的这些民间舞蹈是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藏族文明平添着光彩。笔者在论文中也是将重点放在安多部分地区的鲜明舞蹈上,进行举例来阐明安多民间舞蹈的个性与共性。通过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族群关系对安多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及主要对安多民间舞蹈的形态、舞蹈的风格、文化特点上作了主要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真实的记录了藏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进程,它以特定的艺术语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乡土艺术魅力,是藏族文化艺术的一朵艺术奇葩。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