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疾病,患者在短时间内发生感音神经听力损失,具体表现为患者在几分钟几小时或3天以内,听力在2个或更多相连频率中下降超过20dB[1]。老年人群(≥60岁)是突发性耳聋的易发人群,与中青年患者相比,不仅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往往较重,治疗难度大[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探讨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临床特征,从而为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关于突发性耳聋相关诊断标准[3],根据患者年龄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60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其余60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为对照组。老年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9±2.8)岁;左耳25例,右耳29例,双耳6例;发病时间2h~7d,平均病程(3.5±1.1)d。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7.6±5.9)岁;左耳24例,右耳28例,双耳8例;发病时间3h~8d,平均病程(4.3±0.8)d。入选患者均经专科检查排除中耳、外耳、外伤、中枢神经系统等原因导致的耳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耳、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临床特征分析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曲线分型和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分型包括上升型、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其中上升型是指听力在1kHz或0.5kHz、0.25kHz频率的下降幅度>15dBHL,下降型是指听力在≥2kHz频率的下降幅度>15dBHL,平坦型是指听力在所有频率均下降,在0.5kHz、1kHz、2kHz及4kHz取平均听阈值≤80dB,全聋型是指听力在所有频率均下降,在0.5kHz、1kHz、2kHz及4kHz取平均听阈值>80dB。听力损失程度包括4个等级,轻度为26~40dB,中度为41~60dB,重度为61~80dB,极重度>80dB。
1.2.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及口服给药方式治疗,具体为:静脉滴注舒血宁10ml,每日1次;口服血塞通胶囊200mg,每日3次;口服甲钴胺片0.5mg,每日3次;静脉滴注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l,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日。
1.3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听力受损频率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显效:患者受损频率提高幅度>30dB;有效:患者受损频率提高幅度为15~30dB;无效:患者受损频率提高幅度<15dB。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听力曲线多为下降型和全聋型,占73.33%,对照组多为上升型和平坦型,占66.67%,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听力曲线比较
老年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极重度患者占78.33%,详见表2。
老年组60例患者中经过治疗,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2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33%,详见表3。
3.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指患者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耳鼻喉科中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中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因素、血液循环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有关,患者发病时多伴有耳鸣、耳胀及眩晕等症,如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导致患者听力收到永久性损伤[4-5]。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较差,免疫能力较弱,听力系统容易发生退行性病变,加之老年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因而一旦发生突发性耳聋,听力损失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大[6]。
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旨在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曲线,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的听力曲线多为下降型和全聋型,占73.33%,对照组多为上升型和平坦型,占66.67%。分析原因主要与老年患者听觉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有关,且由于患者本身并发的疾病危险因素导致听力下降趋势显著,因而听力曲线呈现出明显的老年性聋的特点[7]。在听力损失程度方面,老年患者也明显严重于对照组患者,其中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占78.33%。临床疗效方面,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33%,折主要与老年患者的耳蜗功能退化及伴发其他老年疾病有关。
综上所述,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听力曲线多为下降型和全聋型,听力损失多为重度和极重度,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应注意结合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刘焕娣. 老年突发性耳聋58例临床特点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08):81-82.
[2]刘晖,张文,李世东,等. 老年突发性耳聋87例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19(02):93-95.
[3]屈双燕. 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11):3013-3015.
[4]张青,唐旭霞. 不同年龄组突发性耳聋临床特征及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1(05):311-313+316.
[5]刘丹,万浪,刘维荣,等. 不同年龄段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6(03):215-217.
[6]顾迅,陆雪松,叶盛,等. 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血液流变学、TCD及ABR的特征[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06):419-421.
[7]Nilsson K,Wallménius K,Hartwig S,et al. Bell's palsy and sudden deafness associated with Rickettsia spp. infection in Sweden.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serological survey including PCR findings.[J].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2013,18(13):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