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问卷调查对象
依据 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9],选择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作为抽样目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不同单位的脑力劳动者 800 人,主要包括公务员、教师及医务人员,该调查对象均在 2018 年 6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职业人群的健康和行为资料,要求每位参加者自愿报名并填写问卷。发放 800 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741 份,回收率 92.6%。
1.2 病例对照研究对象
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入住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均为不同单位的脑力劳动人群)及筛选出问卷调查对象中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者作为病例组,共计 200 人。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病例组的民族、年龄、性别等特征,从问卷调查对象中筛选来自体检中心中未患冠心病的 200 人作为对照组,入组对象证实无冠心病病史、既往史,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和其他血液生化检查并未发现异常的正常人。
病例组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18 岁以上的在职员工;1 年以上工作经验;性别不限;愿意配合问卷的填写和血样的采集。
病例组排除标准:合并如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者、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栓塞、肝功能不全、肾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具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
2 研究内容
2.1 脑力劳动人群一般情况
2.2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状况
2.2.1 脑力劳动人群不同个体特征、职业特征、既往史及家族史、生活方式在 JCQ 中各维度得分间比较
2.2.2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分布情况
2.2.3 脑力劳动人群不同个体特征、职业特征、既往史及家族史、生活方式职业紧张水平的比较
2.3 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患病情况2.3.1 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患病率情况
2.3.2 脑力劳动人群不同个体特征、职业特征、既往史及家族史、生活方式、职业紧张水平冠心病患病情况
2.4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相关分析
2.4.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2.4.2 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同生化指标的比较
2.4.3 病例组和对照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情况的比较
2.4.4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 JCQ 中各项目得分情况比较
2.4.5 冠心病影响因素分析
.......................
结果
1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流行病学调查
1.1 脑力劳动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
1.1.1 脑力劳动人群一般情况
由表 2 可见,本次调查中脑力劳动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为:男性 354 人(47.8%),女性 387 人(52.2%);年龄≤40 岁者居多,为 456 人(61.5%);汉族593 人(80.0%),少数民族 148 人(20.0%);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者居多,为 554人(74.8%);已婚者 520 人(70.2%),未婚者 119 人(16.0%),离异或丧偶者102 人(13.8%);月均收入 3000-5000 元者 349 人(47.1%);职务以公务员居多,有 496 人(66.9%);工龄≤20 年者 460 人(62.1%),工龄>20 年者为 281 人(37.9%);倒班者 187 人(25.2%),固定班制者 554 人(74.8%)。
........................
1.2 脑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状况
1.2.1 脑力劳动人群不同个体特征在 JCQ 中各维度得分间比较
由表 5 可知,脑力劳动人群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和月均收入在 JCQ 工作自主维度得分上均有差异(P <0.05),且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少数民族高于汉族,离异或丧偶高于其他两组,>5000 元高于其他收入组,提示男性、少数民族、离异或丧偶、月收入>5000 元者的工作自主性较强,职业紧张水平较低;另外,婚姻在 JCQ社会支持维度得分上也存在差异(P <0.05),且未婚得分高于其他两组,提示未婚者的社会支持度较好,已婚者职业紧张水平较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脑力劳动人群在各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
3.1 文献查阅法.......................................8
3.2 问卷调查法....................................8
3.3 生理健康状况调查....................................9
3.4 统计方法.......................................10
4 质量控制.........................................10
5 技术路线图..............................11
讨论
随着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人口大量流动,技术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生产方式等的巨大变化使职业紧张成为一种影响身心健康的新型职业危害,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职业危害类似,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劳动者的健康和工作能力[40-41],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消极的情绪等不利影响[42-43]。国外已有证据表明[44],职业紧张能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慢性紧张对冠状动脉的危险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由于它与神经内分泌-垂体轴的持续激活有关,不仅显著增加了危险因素的患病率,还增加了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职业紧张也不例外[45]。总之,目前还没有发现单一的生物学机制将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联系起来。相反,可能有多种与紧张相关的途径,这些途径可能是影响病因学因素之一,但也可能会引发易感人群的心血管事件[46-47]。此外,职业紧张可能会通过间接地影响生活方式而引起生物学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科技化水平和机械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导致体力作业方式正在逐渐向脑力作业方式转变,因此对脑力劳动人群的需求随之增加,进而在劳动力市场中脑力劳动人群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所面临的职业问题日趋严重。长期的压力或职业紧张会进一步导致职业倦怠,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出现在正常人身上的消极的、持续的与工作相关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和在工作中逐渐出现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48]。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引起的,两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它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同时,工作中的不利影响也会反扑到人本身,继续引发工作状态持续性恶化,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进一步加深。其对工作的破坏力极强,且是一种恶性循环[49]。有研究发现,职业紧张会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消极工作,导致工作倦怠、迟到、早退,离职率增加,甚至旷工等情况出现[50]。在我国,职业事故逐年增加,每一年造成约 3000 亿元的经济损失[51-52]。根据 Avey 调查[53],职业紧张造成的损失在欧洲的丹麦和瑞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0.07%。在欧盟,职业紧张造成的经济损失占 GDP 的 0.27%,而在瑞士,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更大,占全国 GDP 的 1.0-3.3%。由职业紧张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命质量,还会因缺勤、旷工、工作效率降低以及事故的发生,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小结
1. 脑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分布情况显示,有 44.4%的脑力劳动人群存在高职业紧张情况,这与我国劳动人群构成统计的结果相近,说明新疆脑力劳动人群的高职业紧张情况分布较普遍。
2.脑力劳动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为 8.4%。
3.脑力劳动人群高职业紧张组冠心病患病率(12.2%)显著高于低职业紧张组(5.3%)。
4.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单因素分析显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工龄、倒班情况、吸烟、饮酒、睡眠质量、体育锻炼、BMI、WHR 和职业紧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 Logistic 回归显示,工龄、吸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重和肥胖、WHR 及职业紧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示工龄越长、吸烟、睡眠质量差、缺乏体育锻炼、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异常、肥胖者及高水平职业紧张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更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