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肺疾病的治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74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是指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人数居多,死亡率高。它的主要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通常会呈进行性加重,同时大多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最主要是吸烟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社交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诊断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来讲是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加重,痰量增加,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另外也可以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劳无力、抑郁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异常时可能为COPD加重的征兆。本文重点探讨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状态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具有严重心功能、肾功能与肝功能不全患者,并且排除2个月内接受过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还有排除机体消耗性疾病。

1.2方法

使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于2002年推荐使用的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筛查分组,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总评分计算方法为3项评分相加,即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加营养状态受损评分加年龄评分。其中年龄评分:超过70岁者总分加1分(即年龄调整后总分值)[2]。总分值3分,则表示病人有营养风险,可制定合理营养支持。总分值小于3分,患者需要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总分大于或等于3分患者分为对照组,总分小于3分患者分为实验组,共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营养不良,实验组患者均为营养良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血气分析、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生化指标与住院花费等。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 s表示,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女36例,占45%;男44例,占55%;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7.9±7.6)岁。使用的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筛查分组,共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营养不良,实验组患者均为营养良好。对照组中男21例,占52.5%;女19例,占37.5%;平均年龄(67.4±7.1);实验组中男23例,占57.5%;女17例,占42.5%;平均年龄(67.5±8.2)。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得分为分(5.64±1.49),实验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得分为分(2.28±0.57),对照组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质指数为(19.78±2.79),实验组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87±2.03),对照组患者体质指数明显低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清C反应蛋白、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机械通气率与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与个体易感因素等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一些遗传因素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时气道高反应性与支气管哮喘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吸烟患者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数高于非吸烟患者,被动吸烟也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由此可知,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果人在职业性粉尘或化学物质浓度过重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久,均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与社会经济地位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加重的重要因素[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为非感染性与感染等两个方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与病毒等两类,一般来讲,病毒感染通常是细菌感染的先兆。病毒主要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肺炎衣原体与肺炎支原体偶尔也能够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整体来说,感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因素中约占百分之八十。非感染的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过敏原剧增、气候 (温度、湿度、烟雾) 的骤然变化等。慢阻肺患者继续吸烟不仅是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而且是促使肺功能进行性衰退的主要原因。1952年,英国伦敦曾因一次严重的浓雾天气造成慢阻肺患者死亡约4000人。浓雾造成慢阻肺急性加重和死亡也与烟尘污染有关。1962年,伦敦也曾遭遇浓雾,但慢阻肺死亡人数明显减少。经测定两次浓雾时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相似,但1962年那次烟尘明显要少。据推测二氧化硫附着于烟尘颗粒,被吸入后增加了对下呼吸道的毒性作用。过去,我们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分为缓解期和发作期,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使用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来区分,与我们过去的概念基本一致。顾名思义,急性加重就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如咳嗽、咳痰和气急 (呼吸不畅或困难) 等在短时间内显著加重。某些人认为急性加重是以超出平时稳定状态时的呼吸困难程度为特征的综合征,规则用药或增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另有人将患者出现的症状分为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加、脓性痰) 和次要症状 (咳嗽、喘鸣、胸闷、感冒等普通症状),如果具备两个症状并至少有一个主要症状,持续两天,即为急性加重[4-5]。

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得分为分(5.64±1.49),实验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得分为分(2.28±0.57),对照组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质指数为(19.78±2.79),实验组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87±2.03),对照组患者体质指数明显低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清C反应蛋白、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机械通气率与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通过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一旦发现患者有营养不良现象,可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花费,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机械通气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营养良好患者,通过积极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花费,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黄蕾.何烨颖.田德兴.文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6(16)67-68.

[2]Schiesser M,Muller S,Kirchhoff P. Assessment of a novel screening score for nutritional risk in predicting complications in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Clinical Nutrition,2014,8(7)565-570.

[3]闫文翠.张雅芬.马秀芬.于力.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9(18)54-56.

[4]王海劲.陈永华.李先.营养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河北医药.2011,9( 8)83-84.

[5]陈森钦.林永丽.陆常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4,8( 17)105-10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