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对海拉尔汉语方言语音进行系统地 写,试分析海拉尔汉语方言的一些特点及规律,并利用借词读音等材料探究海拉尔地区汉语方言对少数民族语的影响。
1绪论
1.1海拉尔概况
1.1.1海拉尔地理概况、历史沿革
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的行政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有“草原明珠”的美称。全区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40公里,面积1319.8平方公里,东部、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部、北部同陈巴尔虎旗毗邻。距中俄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中蒙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海拉尔区境内东高西低,属于断陷盆地,辖区主要河流有海拉尔河、伊敏河等。共辖八个乡级行政区,包括六个街道和两个镇。海拉尔区位置如图1-1所示。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
1.2海拉尔汉语方言及相关研究综述
从现有成果看,最早论及海拉尔汉语方言归属问题的文献是贺巍(1986)《东北官话的分区(稿)》。此文依据古影、疑两母开口一、二等字今声母的不同,把东北官话分为吉沈、哈阜、黑松三个片。海拉尔汉语方言影、疑两母字部分读零声母,部分以[n]或[ŋ]声母开头,因此划入黑松片。黑松片内部又可分为嫩克、佳富和站话三个小片,由于[p]、[ph]、[m]、[f]与[ɤ]韵相拼,今阴平不读曲调且调值为[44]等原因,海拉尔方言划入嫩克小片。第二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也将东北官话划归为东北官话黑松片嫩克小片。
1.2.1东北方言语音研究
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的行政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近年来,随着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逐渐开展,东北方言调查研究的相关著作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几十年,东北方言的研究已经有不错的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共时 写,词汇与语法的成果较多,专事语音研究的相对较少。
对于东北方言语音的研究可以归为东北方言分区以及东北方言具体地点方言的系统 写与分析研究两大类。对于东北方言分区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孙维张(1986)《吉林方言分区略说》;前文所 贺巍(1986)《东北官话的分区》;郭正彦(1986)《黑龙江方言分区略说》;张志敏(2005)《东北官话的分区》。目前,东北方言的内部分区存在两种标准,其一是依据影、疑两母开口一二等字今读的不同,其二是根据知庄章组字跟精组字对应的差别来分区。这种标准的不同,导致了分区结果的不同。尽管方言研究可以有多种分区的理由与条件,但语音的差别以及研究的目的应该是首要的分区依据。因此,语音的研究成果,是分区研究的基础。目前东北方言内部分区差异的产生,跟语音研究不够深入有密切关系,如果能考虑到东北方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那么分区标准可能会更具科学性。
..........................
2海拉尔汉语方言声母研究
2.1海拉尔汉语方言日母字的演变
2.1.1海拉尔汉语方言日母字的今读情况及古今演变规律
张树铮(1994)将中古日母字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张树铮称为“儿系字”,如“儿”“尔”“二”“贰”“而”“耳”“饵”等;其二则是止开三之外的日母字,张树铮称为“日系字”,如“仍”“荣”“软”“肉”“褥”等。本节借用张树铮的说法来指称不同韵摄的日母字。
在东北官话区,中古日母字的今声母一般有三种,分别是[Ǿ]、[ʐ]、[l]。张世方(2008)将东北官话中古日系字的今读类型分为三种:①ʐ型,代表点为齐齐哈尔等;②ʐ/l型,代表点为哈尔滨等;③Ǿ/l型,代表点为沈阳等。海拉尔汉语方言儿系字声母比较稳定,在新、老派方言中都读为零声母,但日系字今声母新、老有别。新派方言的日系字大多读为[ʐ]声母,而老派方言日系字的总体演变规律为:开口呼日系字多读零声母齐齿呼,而合口呼日系字多读零声母撮口呼,还有少量字如“乳”“擩”“蕊”“芮”等今声母为[l],具体如表2.1所示:
语言学论文参考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就总体规律来讲,海拉尔汉语方言的读音类型更接近ʐ/l型,但实际读音情况比哈尔滨话要复杂一些:海拉尔汉语方言“乳”“扔”等字今声母为[l]的情况与哈尔滨一致,但部分日系字在海拉尔老派汉语方言中存在[ʐ]声母与[Ǿ]声母自由变读的现象。
.............................
2.2海拉尔汉语方言影、疑母字的演变
2.2.1海拉尔汉语方言影、疑母字的今读情况及古今演变规律
海拉尔汉语方言中,中古影、疑两母开口一等字在老派方言中大部分与泥母合流,今声母读为[n],部分字的口语音还存在[n]与[ŋ]的自由变读,如:“安”字读音为[nan44],“熬”字读音为[nau24]或[ŋau24]等。影、疑两母开口二等洪音字的今声母也多为[n]或[ŋ],而开口二等细音字的今声母多为零声母,读鼻音声母[n]、[ŋ]的比较少,如“崖”字读音为[ia24],没有[nia24]或[ŋia24]的变读,而“伢”老派读音为[nia24],但类似该字的读音在海拉尔汉语方言中很少见,“伢”字的使用频率也不高,新派几乎不用。在新派口语中,影、疑母一、二等字出现了读零声母或[v]声母的现象,如“欧”字读音为[əu44],“弯”字读音为[van44]等。影、疑母开口三、四等字大多与云、以二母合并,今读零声母,如“忆影”“益疑”“矣云”“亦以”声母均为零声母,韵母为[i];“咽影”“言疑”“焉云”“艳以”声母均为零声母,韵母为[ian]等。个别影、疑母开口三、四等字今声母为[n],如“靥”字读音为[nian53]2,“拟”字读音为[ni213]等。今韵母是合口呼的影、疑母合口呼字与同摄微母字合流,今音多为[v]声母,如“威影”“魏疑”“围云”“唯以”今声母均为[v],韵母为[ei]等;今韵母是撮口呼的影、疑母合口呼字今音大多是零声母,如“于影”“寓疑”“羽云”“与以”声母均为零声母,韵母为[y]。海拉尔汉语方言中,[u]的唇齿音色彩明显。
........................
3海拉尔汉语方言韵母研究.............................................18
3.1海拉尔汉语方言果摄字韵母的演变.........................18
3.2海拉尔汉语方言的儿化韵.....................................22
4海拉尔汉语方言声调研究.....................................26
4.1海拉尔汉语方言声调声学实验...............................26
4.2海拉尔汉语方言入声字的演变............................30
5海拉尔汉语方言对少数民族语的影响................................37
5.1海拉尔地区的语言使用现状.........................37
5.2海拉尔汉语方言对少数民族语辅音的影响.........................38
5海拉尔汉语方言对少数民族语的影响
5.1海拉尔地区的语言使用现状
语言学论文参考
诚如前文所言,海拉尔区是汉民族、蒙古族、“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等多民族聚居区。
由于海拉尔区民族众多,共时平面上也因此存在着多种语言。众所周知,不仅汉语有方言的分区,不少人口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也有方言的分区。因此,本文一直使用“海拉尔汉语方言”来指称当地汉民族所使用的方言,以便与当地少数民族语的方言相区分。
当地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自然就是海拉尔汉语方言,除了65周岁以上的“草地人”(一直生活在草原腹地,以畜牧业为生,除采购生活必需品基本不进市区的少数民族)之外,几乎全民通汉语。除汉民族以外,绝大部分少数民族能够完全听懂汉语,但汉语表达能力与学习、使用汉语的时间密切相关。双民族、多民族家庭或者相对重视汉语教育的家庭,往往会在喃语阶段(语前阶段)就引导幼儿学习汉语,从语言习得的角度讲,一般从喃语阶段就开始接触汉语的少数民族母语者,汉语表达能力与汉族人几乎无差异。然而出生于三代以内均为同一少数民族家庭的人,往往在学龄前接触汉语的机会相对较少,他们成年后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较强,但表达能力会显露出低于母语的倾向。
...........................
6结论
本文绪论部分对海拉尔区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人口结构做了基本介绍,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据贺巍(1986)《东北官话的分区(稿)》的分区,将海拉尔汉语方言归为黑松片嫩克小片的次方言。此部分也对当地汉语方言音系进行了整理,对声韵调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本文的二至四章从声韵调三方面入手,对海拉尔汉语方言的音系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声母部分,主要对日母字与影、疑母字进行探究。海拉尔汉语方言非止摄三等日母字今读零声母反映了其自身的创新性演变,[ʐ]、[l]则是受到冀鲁官话、北京官话等影响的结果。影、疑母合流为零声母是海拉尔汉语方言自身演变最早的层次,[ŋ]、[n]声母是受疑母影响形成的。韵母部分主要对果摄字的演变、儿化韵进行了研究。果摄开、合口一等字合流,端组部分字及三等字同假摄韵母合流或互补;开口三等字与假开三精组见系字韵母同为[iɛ],合口三等字韵母为[yɛ]。果摄的[uɤ],应为复元音[uo]的主要元音进一步异化的结果,而[ɤ]是[uo]声母与介音同化的表现。海拉尔汉语方言儿化韵数量较北京话与哈尔滨话少,且儿化韵为汉语自身发展的产物并非来自少数民族语。声调部分首先借助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海拉尔汉语方言的声调进行声学分析,得出了其调值分别为:44、24、213、53(阴阳上去)的结论。其次对入声字演变层次进行分析,海拉尔汉语方言全浊入今归阳平、次浊入今归去声,清入派四声,其中上声最多。宕、江摄入声字的白读韵母[au]、[iau]为演变底层,文读韵母[ɤ]、[uɤ]是外来层次,约产生于宋元之际;明代,曾、梗摄的入声字白读韵母[ai]、[ei]是演变底层,文读韵母[ɤ]、[uɤ]借自江淮官话,约形成与明代。再次,部分在北京话中读轻声的词在海拉尔汉语方言中不读轻声,受少数民族语韵律模式的影响,词重音常落在末尾音节,此外语境轻声也较多。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