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研究通过自建“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料库,采用国际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联合国保护演讲分析框架,分别从意义资源类型及分布特征、生态意义和生态意识形态探讨了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的生态性。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20世纪下半叶,生态语言学结合语言学与生态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生态转向”中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为一门新学科(黄国文等,2017;何伟等,2018a),其旨在研究与生态有关的、与“生命可持续关系”有关的任何话语(Alexander et al.,2014),探究影响人们如何思考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更普遍的语言模式(Stibbe,2021)。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范式,“韩礼德模式”主要强调语言在各种生态问题中的作用,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Halliday,1990)。经历几个阶段的发展,韩礼德模式被定义为一个清晰、独立的话语分析范式—生态话语分析(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EDA)(何伟,2021)20。国际生态话语分析(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DiscourseAnalysis,以下简称IEDA)是以EDA为途径的一种国际关系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话语者所表达的生态意义(何伟等,2017a)18,是EDA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生态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兴的话语分析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生态语言学者的关注。魏榕(2019,2022)提出IEDA的系统功能框架,进一步推动了IEDA的研究。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气候变化、外交发言、疫情报道、能源政策、动物福利等问题的实证研究,海洋生态保护话语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如何处理好人与海洋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各界关注的焦点。海洋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反映着地球的健康状况(Campbell,1998)。随着海洋生态问题备受关注,提高全球海洋保护意识,协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永续开发之间的平衡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语言作为现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Fairclough,2003),是人类实践的反映,也是人类现实的塑造者(辛志英等,2013)8。生态语言学的兴起表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也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然而,根据王瑾(2020)对生态话语分析热点话题的调查,学界更倾向于“气候及环境、动物伦理与动物保护、转基因食品及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生态研究,其中虽涉及与海洋生态相关的话语类型,例如,捕鲸话语(Murata,2007)、海洋污染话语(崔诗文,2019)、海洋鱼类相关话语(赵蕊华,2016;Telesca,2017),但鲜有关于海洋生态性的话语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海洋生态话语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文献考察,并展开分析研究,以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来解决生态问题(黄国文,2016;魏榕,2022)。
............................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将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篇置于国际海洋生态话语的框架下全面考察其话语的生态特征,揭示话语的生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研究目的:第一,借助语料库工具,从生态化经验意义、生态化人际意义和生态化语篇意义剖析海洋保护话语的词汇语法特征;第二,将话语特征关联至国际社会生态语境中,对话语的生态意义进行解读,探究话语中蕴含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国际关系;第三,根据“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揭示并判定联合国海洋保护话语中的生态意识形态,并据此讨论国际层面海洋生态话语的动向。
就研究意义而言,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在理论意义上,本研究首先对IEDA的系统功能框架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为IEDA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其次,虽然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海洋生态保护话语研究,但鲜有关于生态演讲的主要类型海洋保护演讲的研究。本研究对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进行国际生态话语分析,不仅为海洋生态保护演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丰富了IEDA研究。
在实践意义上,一方面,“海洋可持续的概念被广泛接受,正是因为它没有挑战现有的叙事”(Duret,2022)308,在全球海洋生态综合治理的国际背景下,海洋生态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本研究通过分析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中话语的生态特征,考察其蕴含的各种国际关系,探析话语的生态意义,从而为全球海洋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反思视角;另一方面,国际海洋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各组织的通力协作,对联合国海洋保护话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海洋话语动向,为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参照。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际生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自建“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料库,采用国际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海洋保护演讲语篇的生态性。因此,在本节论文首先对IEDA的缘起、发展和核心概念进行了详尽梳理。
2.1.1国际生态话语分析的缘起
IEDA由EDA发展而来。Stibbe等人的EDA研究关注国际语境下的自然生态系统(黄国文等,2018),何伟和魏榕(2017a)聚焦国际社会生态系统,对IEDA概念的内涵、研究路向等进行了探讨,并阐明国际生态话语概念基于话语研究的生态转向和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聚焦,以EDA为途径研究话语对国际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国家和其国际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生命可持续关系,是EDA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EDA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路径(Alexander et al.,2014),旨在探索语言与生态的互动关系,揭示语言对各种生态关系的影响(Stibbe,2015;黄国文等,2017)。然而,目前大多数EDA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上(如Stibbe,2012;Stibbe,2014;Alison et al.,2014;赵蕊华,2016;何伟等,2017;Lee et al.,2021),仅有少数学者关注社会生态系统,更鲜有学者关注国际社会生态系统(魏榕,2022)。事实上,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重要(Bookchin,1981),社会生态系统的话语研究同样需要重视。且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下,国际社会生态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基于此,何伟和魏榕(何伟等,2017a,2017b,2018b;魏榕,2019,2022)对EDA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重构,讨论并发展了IEDA,融合中国传统的生态哲学和外交理念,建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国际生态哲学观,从而使IEDA逐渐成为EDA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
2.2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的相关研究
随着海洋生态问题的日益加重,对海洋生态话语的研究逐渐增多。本小节从研究视角和话语表征两个方面对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2.1研究视角综述
从研究视角上看,学界对国际海洋生态话语的分析体现了海洋人文学科与话语分析的融合,此类研究促进了对海洋环境的理解与保护(Ooi,2017)。其中,对与海洋生态相关的词汇、重要概念的讨论最为突出,例如,针对海洋鱼类的数量不断减少的问题,Telesca(2017)从词源学的角度对在海洋保护话语中占主导地位的原生类别“stock”进行了文献综述,追溯了该词作为资产和种群的双重意义;Ooi(2017)以海洋酸化问题为切入点,利用语料库分析法和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分析了“marine humanities discourse”这一海洋叙事话语在20个不同国家的使用表现;Duret(2022)使用水平互惠的概念框架通过分析现有的海洋无空间话语、发展话语和可持续话语,探讨了对“blue economy”概念的广泛接受和认可;Michael et al(.2021)基于CDA描述并分析了蓝色经济的概念是如何在中国被概念化和实施的;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持续变化,Goharani(2015)使用语料库分析法和语言学分析法中的克拉劳和穆夫的话语理论对联合国文件中可持续性概念的模糊性进行了考察。此外,还有学者尝试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对海洋生态管理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或分析其话语策略,其中,以利益相关者话语为主要关注对象。例如,Llausàs et al.(2019)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综合文献和话语分析法研究了围绕在地中海海洋保护区实施的基于承载能力的管理计划中各利益相关者权力分配的不均匀;Freitas et al.(2007)就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冲突,结合生态经济方法对水獭保护和养鱼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谈话记录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Hagan et al.(2016)采用语篇分析和Q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南非科格尔堡生物圈保护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进行研究;
..........................
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12
3.1国际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框架......................................12
3.1.1国际生态话语的经验意义............................14
3.1.2国际生态话语的人际意义..................................14
第四章研究设计......................................18
4.1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18
4.2语料选取..........................19
第五章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篇中意义资源类型及分布特征..............................21
5.1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篇中经验意义资源类型及分布特征.....................21
5.1.1参与者的分布特征..........................................21
5.1.2及物性过程的分布特征.....................................22
第六章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篇的生态意义与生态意识形态
6.1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篇的生态经验意义与生态意识形态
及物性是意义的经验成分在从句中的表征,而及物性过程是及物性系统的核心成分,这在第四章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讨论。据此,本研究将充分利用及物性过程的生态类型来审视话语的生态经验意义。在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的IEDA框架中,及物性的六个子过程都被赋予了“生态”意义,由此衍生出具有生态表征的三个子类过程,即有益性过程、中性过程、破坏性过程。其中,有益性过程解释对国际生态系统有益的生态经验,中性解释对国际生态系统既没有有益影响也没有破坏影响的生态经验,破坏性过程解释对国际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影响的生态经验。具体的类型分布如表6-1所示:
语言学论文参考
从及物性的生态类型来看,有益性过程数量为1139个,占比最高为57.09%;中性过程数量为716个,占35.49%;破坏性过程数量最少,为148个,占7.42%。以上数据表明,“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料库整体传达了生态有益的经验意义。说明联合国在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中出现的破坏性过程主要是演讲者利用来进行批判的素材,目的是表达对海洋破坏行为的谴责,其动机有利于国际生态因子的和谐互动,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契合。
...............................
第七章结语
7.1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IEDA分析框架以SFL为语言学理论基础,主张关注国际生态话语的生态意义,进而揭示话语的生态意识形态。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在生态经验意义方面,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料库中非生命体参与者的使用多于生命体参与者,而且,在非生命体中,社会性参与者与物理性参与者呈现交替出现的情况,社会性参与者多于物理性参与者,人类生命体参与者远多于非人类生命体。体现出联合国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人类社会的生态倾向,这样的倾向也符合联合国一以贯之的宪章精神。此外,在本语料库中,演讲者最常用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的出现频率较低,表明联合国演讲者在描述海洋事件(如海洋行动、海洋状态和国际海洋关系)、参与这些事件的实体(如国家、生命体、非生命体)以及国际社会环境特征(如地点、时间、方式等)时,重点关注“做”和“是”的问题。其中,有益性及物性过程占比最高,表明“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料库整体传达了生态有益的经验意义。说明了联合国在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海洋保护演讲语料库中出现的破坏性过程主要演讲者利用来进行批判的素材,目的是表达对海洋破坏行为的谴责,其动机有利于国际生态因子的和谐互动,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契合。
在生态人际意义方面,主要通过考察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料库中语气系统、情态系统、态度系统所表征的社会生态身份、生态关系和生态态度。首先,联合国海洋保护演讲语篇的语气类型以陈述语气为主,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数量比较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