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笔者认为宜阳话中的阳平上声正处于声调合流的动态过程中,对这一现象进行共时层面的全面描写能够为调类合并的历时研究提供更为微观的材料。普通话对于宜阳方言的影响目前正处于具有易变性的声母韵母等音段特征层面,今后普通话能否进一步影响宜阳方言内部更为稳定的音系结构,宜阳方言的阳平与上声是否会在未来发展中完全合并为一个调类,还需进一步探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徐通锵、王洪君(1986)提到:语音系统是“静”中有“动”的,系统中“动”的、变异的部分不断改进语言系统的结构,调整系统的配置格局,当新的格局形成,变异部分就完成了它们的变异过程而进入系统中的稳定层。所以,考察活的、正在发生变异的语言现象,从中梳理出变异的方式及其所体现的语言发展的线索、规律和原因,可以帮助人们从微观的研究中悟察宏观的特点,从共时的分析中看到历时的发展。
调类合并是历史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历史上重要的调类合并大多已成为静态事实,我们难以得知其合并的动态过程和具体顺序。宜阳话目前正在发生的调类合并,使这类现象动态过程的观察成为可能。以往对宜阳话声调的记录,都是将其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但本文调查发现,有些阳平和上声的最小对立字组在听感上十分接近,在发音人中存在将阳平听成上声,将上声听成阳平的情况,甚至还有二者合为一个调类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宜阳话的阳平和上声正处于合并的开端状态。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宜阳话阳平上声合并现状的描写和分析,归纳整理声调合流的方向和规律,结合相关理论探究其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声调合流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意义上,本文通过大规模的听辨实验与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这可以弥补传统的历史语言学研究在社会变异等细节分析上的不足,从而提高语言史研究的精度和深度。
........................
第二章宜阳话概况
2.1宜阳县概况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东与洛阳市高新区、洛龙区相邻,东南与伊川县、嵩县接壤,西与洛宁县相连,北与新安县、义马市、渑池县为邻。宜阳县政府驻城关镇红旗中路5号。宜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总面积1616.8平方公里。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基本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岭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截至2022年,宜阳县下辖11镇5乡1个工矿区办事处、1个正县级产业集聚区,353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除汉族外,全县共有16个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0.2%。
宜阳县文化底蕴深厚,曾是西周召伯听政之处,素有“李贺故里”之称;县城中心距市中心20公里,距洛阳北郊机场25公里,处于洛阳市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区位优势独特;境内铁路、高速、快速、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优势显著。
本文所选取的方言调查点为宜阳县樊村镇。樊村镇位于宜阳县东南丘陵山区,距县城10公里,面积58.9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92万。当地煤炭资源丰富。
...............................
2.2宜阳话的音系与方言归属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宜阳方言属中原官话洛嵩片。②《宜阳县志》中提到,宜阳方言根据发音特点及部分韵母读法的不同,可分为宜北、宜南、三乡和丰李4个方言区。③本文进行田野调查选取的方言点主要以宜阳县樊村镇铁炉村为中心,该地方言属中原官话洛嵩片宜南方言区。下面是宜阳(铁炉)方言的音系基本情况:
一、声母
宜阳话共有声母25个,包括零声母。
语言学论文参考
..........................
第三章“阳平-上声”听辨实验和数据分析........................21
3.1实验材料的选取.............................21
3.2实验对象.......................................22
3.3实验方法和过程.............................26
第四章从声学参数看宜阳话阳平上声合流情况..................................62
4.1宜阳话单字音声调实验.............................62
4.1.1实验材料...............................62
4.1.2实验过程...............................63
第五章调类合并的过程及原因探究...............................75
5.1宜阳话阳平上声合并现状及过程............................75
5.2宜阳话阳平上声合并成因探析...............................76
第五章调类合并的过程及原因探究
5.1宜阳话阳平上声合并现状及过程
根据前文的听辨实验和单字调实验所得结果可知,宜阳方言中确实存在着阳平上声合并的现象。总体看来,合并的方向为上声向阳平合流。
根据第三章听辨实验结果可知,从总体上看,在已合流的状态下(正确率≤0.5),宜阳话阳平上声合流方向为阳平向上声合流。多数阳平字相对较为稳定,多数上声字正处于合流中端状态。然而,从总体阳平上声正确率分布情况来看,合流的大方向为上声向阳平合流。总之,在宜阳话中,阳平与上声之间相互混淆,且二者的合流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根据前人记载,在宜阳方言中,阳平的调型为降调,而上声同时存在高平调和高降调两种调型。据此,笔者认为宜阳话阳平与上声合流的过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早期宜阳话中的阳平为降调,上声也是降调,由于二者调值相近、调型相似,易发生混淆,进而导致如今部分单字已经合并;二是早期宜阳话中的阳平为降调,上声为高平调,在声调的发展演变中,由于阳平高化,而上声因平调的不稳定性变为高降调,进而导致二者相混淆,并进一步出现调类合并的情况。
语言学论文参考
.................................
结语
本文以宜阳话中的声调为研究对象,通过听辨实验和单字调实验对宜阳话中的阳平与上声两个调类进行详细地描写和分析。
听辨实验表明,总体看来,宜阳话中的阳平字正确率高于上声字,上声字在听感上更容易被听成其对应的阳平字。青年组和老年组的听辨结果与总体保持一致,少年组和中年组的听辨结果与总体趋势相反。大多数阳平和上声字还处于未合并的状态。四个年龄组上声向阳平合并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老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少年组。关于合流在音节中的发生顺序,“瞅”“舍”“攒”合并程度最高,其余音节的合并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在社会因素对合流情况的影响方面,正确率与受教育程度和普通话的影响有关。在教育水平上,只有青年组高中以下和大专及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普通话的影响上,青年组和中年组发音人是否会说普通话对其上声字正确率存在显著影响,即会说普通话的发音人的上声字正确率更高。
单字调实验表明,宜阳话的阴平调为中升调,阳平、上声和去声均为高降调。宜阳话的单字调时长模式为:阴平>上声>阳平>去声,其中阳平的时长与上声时长较为接近。结合声调格局示意图可知,虽然去声的调值比上声更接近阳平,但是从声调时长来看,去声的时长明显较短,而阳平与上声时长相近;从调型来看,去声为陡降调,而阳平和上声均为缓降调,因此,在听感上,阳平和去声可以得到明显区分,而阳平与上声容易被人们相混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