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翻译报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61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项目背景、目标及意义

1.1 项目背景
本次翻译的项目为一万字中文到英文的文学作品翻译,原稿来自于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该作品为一部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选入人教版中学教材),《阳关雪》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余秋雨先生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读后你会发现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
鉴于翻译实践的项目字数控制和要求,本人将该作品的前言及第一、二个章节节选进行了翻译。原稿不仅有丰富自由的语言表达,而且散文韵味十足,无拘无束,可谓形散而神不散。由此体现了中国清代末年面临的内忧外患,无数的珍品被外国侵略者夺走,文章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文物保护的呐喊和诉求。翻译是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译员必须领悟作者及其意图,才能传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丰富地呈现作品的风味。

1.2 目标
本人之所以选择文学性的文本进行翻译尝试,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难度,实词十分玄乎,散句多,意境美。尤其是虚词和标点符号方面,前人的研究不多,可以供参考的材料有点,必须运用翻译技巧对其进行谨慎处理。比起科技翻译、商贸翻译,它有其独特之处,没有专业的术语,选词灵活,面画效果强烈。它接近于诗歌翻译,翻译必须做到形神兼备,翻译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以及散文作品真正核心的韵味。本次翻译必须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a)除了达到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三大标准,该翻译还要达到化境状态。正如在 1964 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算得入于‘化境’”。
(b)完成项目翻译的同时,涉入文学翻译体会散文的风韵和味道,学会处理文学式散句。大胆尝试把翻译与历史和文化相融合,鼓励自身广泛阅读,涉足更多的文化性材料..........
.................

2. 报告结构
该项目翻译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文背景知识;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中笔者遇到的难点以及虚词处理时所运用的理论、采用的技巧和方法;第三部分为结束翻译之后,笔者对其进行的总结以及收获的一些重要启示和相关的教训。第四部分为翻译途中所涉及到的参考文献;第五部分是报告的附录(包括中文原稿和英语译文);最后部分是致谢,感谢对该次翻译帮助过本人的学者、教师和朋友。

3. 原文背景(作者、内容分析);小结
3.1 作者介绍
本原文作者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学者余秋雨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年纪方轻的余秋雨,在当年和熟识的雨位好友,正旁徨于未来时,便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三日后往文学、戏剧艺术发展。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其中,《文化苦旅》是其代表作,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作者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是发挥了合理的想象,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给予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以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文化苦旅》蕴含了作者渊博的文学功底和史学知识,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的通俗体散文和央视百家讲坛一脉相通, 其贡献在于播散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现今的余秋雨在大陆的艺文界多方峥嵘,获奖无数。如今任职上海作协会会长,除在中国内地教书外,也经常前往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等地讲学,曾在 92、96 年赴台,所到之处蔚为风潮,当时台湾的媒体文化版中称之为「余秋雨现象。..........
.................

4. 翻译难点、技巧与方法;小结...........................................................................5
4.1 翻译难点........................................................................................................5
4.2 翻译技巧与方法.............................................................................................6
4.3 小结..............................................................................................................11
5. 项目总结、启示与教训、亟待解决的问题........................................................11

5.1 项目总结
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获益匪浅。贴身体会了翻译是怎么回事儿,在理论的指导下、朋友的多方支持下,运用了老师平时教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已基本顺利完成了任务。对于翻译质量的评估,还得看专家的指示。通过读完一遍原稿,了解了大意和难度所在,尽全力尝试翻译了第一遍,第二遍回头检查,发现许多地方不够准确,缺乏专业性和某种色彩,笔者便进行了第二遍更改性、提高性翻译,使散文保留风味,不失去其色彩,显得更完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用了各种翻译技巧对虚词进行处理,包括合并、拆分、补偿、转换、形合与意合等。笔者体会到语言的神奇力量与散文的美,对散文的不可译性有更深刻的了解。

5.2 启示与教训
在本次文学散文翻译之后,笔者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感悟颇多。现将主要的启示以及从中获取的教训列出如下:
(a)翻译不是单纯的逐字加工,必须有大脑进行参与,翻译建立在理解原文信号的基础上;
(b)翻译理论是伟大的,它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在实践中,技巧和方法必须综合使用;
(c)翻译的实词容易处理,虚词和标点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大盲点,需要更多学者研究;
(d)散文风韵美不好把握,尤其是外语学习者,没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和外语基础,难也;
(e)平日的学习需要渗透到多个方面,成为文学、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的杂家。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