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平方言语音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66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以邹平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在介绍邹平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邹平内部8个乡镇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整理出了邹平方言的音系特点。
第一章 绪论
1.1邹平市简介
1.1.1邹平市地理位置
邹平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南部地区,地理坐标居北纬 36°41′至37°08′,东经117°18′至117°57′。邹平北部与高青、桓台县相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惠民县相望,南靠章丘市,东部地区与淄博市周村区毗邻。地势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截至2021年,全市共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858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252平方公里,市政府驻黄山街道办事处。据《邹平县志》(1992:192)记载,邹平曾出现过两次移民:一次是在元末明初,因社会动荡,战争和瘟疫的影响使得县内土地荒废,人口减少,为了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和河北枣强县一带大量迁入移民。早期县内大部分村庄都在这一时期修建,例如,现存张氏、王氏家谱记载,张姓是从河北枣强迁入,而王氏于山西洪洞移来。第二次移民是在20年代后期,受到连年灾荒和时局动荡的影响,新泰、莱芜、费县一带不少逃荒逃难农民流入县内安家落户。截至2021年,邹平户籍人口80.35万人。
1.1.2邹平市的历史沿革和人文背景
据《清代孤本方志选》(2001:1)所列:“汉有邹平、梁邹二县,梁邹之名今不存在,相传以孙家镇是其遗址。邹平之名今存在,非其故地,邑治屡迁不可考„„”。
而今之邹平市则由原邹平、长山、齐东三县相继合并而成。结合《邹平县志》(2017:25),这三县建置时间不一,数代更迭。唐虞夏在青州之域立为邹侯国,属营州;周属青州;战国属田齐;秦属齐郡;西汉时期,境内始置县,设邹平、梁邹、於陵、朝阳、东邹五县,分属青州部济南郡、千乘郡;东汉时期,改朝阳县为东朝阳县,东邹县失考;三国魏时期,沿袭旧制;晋,改於陵县为乌陵县,后析入土鼓县、逢陵县,永嘉后,梁邹县废;南北朝时期,三县建置情况复杂,孝武于故於陵县地置武强县,又置广川郡于县内,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济南郡,后又为临济县,属乐安郡,邹平县失考,北齐移平原县治入东平原郡城,东平原郡、清河郡与广川郡合并,称东平原郡,平原县、武强县隶之;隋朝时期,初废东平原郡置济南县,将平原县改为邹平县,改武强县为长山县,并济南县入长山县,别置朝阳县,后临济县与朝阳县二者合并为一;唐朝,邹平县、长山县同属河南道,以临济县治置邹州,邹平县、长山县、临济县均隶之,邹州废,邹平县、临济县改属谭州,长山县改属淄州,潭州废,邹平县改隶淄州,临济县改属齐州;五代因之;宋朝,省临济县析入邹平、章丘县地,邹平县、长山县同隶京东东路淄州;金,邹平、长山沿袭旧制,长山县袭宋制;
............................
1.2邹平方言研究综述
1.2.1邹平方言概况
从方言区的归属看,随着方言分区工作的细化,邹平方言的归属在不同阶段略有不同。最早,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山东方言的分区》(1985)以声母条件(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今读)把山东方言分为东西两区,东西两区又各分两片,东区分东莱、东潍片,共四十县市,西区分西齐、西鲁片,共七十县市,邹平(包括济南、利津、博山、桓台、章丘等地)属西齐片;之后,《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2012)划邹平方言为官话方言沧惠片下的章桓小片。涉及到邹平方言的归属大都以这两种表述为多,但钱曾怡《汉语官话方言研究》(2010:127)将章桓小片独立出来,称“章利片”(还包括章丘、桓台、利津、高青、淄博的周村和张店区),与沧惠片并列也被许多研究山东方言的学者所采用,本文主要采用“沧惠片章桓小片”这一表述,同时辅以“西齐区”加以说明与分析。
在语音上,邹平方言具有官话方言的基本特点,如“全浊声母清化平送仄不送”、“古咸深摄与古臻山摄韵尾合并”、“全浊上归去”等。与周边方言相比也有其特色,如同属西齐片的济南、利津、淄川等方言古影疑母一二等字今声母除零声母外,读舌根鼻音[ŋ],例:鹅[ŋə]、袄[ŋɔ]、案[ŋæ]̃、肮[ŋȸ̃ŋ]等,但曲阜、济宁等西鲁片读为舌根浊擦音[ɣ]。因今之邹平市由原邹平、长山、齐东三县相继合并而成,所以即使在邹平方言内部,语音也有所差异,大致可以分为西部腔、东部腔、县城腔。此外,古清入声调的演变,曾梗摄一二等入声字今读,古日母字今读等对于研究邹平语音来说仍有可为之处。
............................
第三章 邹平方言的声母
3.1中古知庄章声母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钱曾怡(1985)将中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读异同作为山东方言东西二区的主要标准,在《山东方言研究》(2001:43)明确指出:“西齐片的济南、淄博等地西区多数方言点不论声母、等呼、摄等条件,一般读为一套声母”。属西齐片的邹平方言知庄章今读一致,都读为[tʂ][tʂh][ʂ]一套声母,我们选择了12个例字,列举了邹平方言8个点的材料,具体如表3.1所示。


语言学论文参考

............................
3.2中古日母字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本节我们将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看中古日母字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日母字的演变及音值构拟历来是语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徐通锵(1996:3)认为,历史语言学的材料大致可分为“死材料”和“活材料”两类。“死材料”指的是文字、文献的材料,从这一角度看,从上古韵文材料到中古《切韵》系统再到近代《中原音韵》,日母字的音值构拟处在逐渐完善之中,如章炳麟(2012)“娘日二纽归泥说”,陆志伟(1988)、王力(1987,2005)等学者也都提出了鲜明的见解;结合文献材料对“儿”类字读为卷舌韵母的演变过程及时间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活材料”指方言和亲属语言材料,围绕着日母字的演变层次,较早研究日母字(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的当属高本汉,他结合30多种方言材料(多数为官话方言)指出,北京话读“儿”字的音其先读[ʐʅ],后元音丢失只剩[ʐ],在[ʐ]前又产生了寄生的元音,虽然寄生的元音音值在不同的方言中表现不一,有[ə][æ][a][o][ɛ]等,但都会使得[ʐ]音弱化,实际发音为[ɹ]。关于“儿”类字的读音演变,朱晓农、焦妮娜(2006)考察山西、河南等方言中的读音,从蒲立本所拟的中古音[ȵi]出发,认为[i]元音高化为[ɿ]、声母变为[n]后变为[(z)ɿ]再到[l]和[ɭ],经过元音化、裂化等一系列的变化后又变为[ɚu ]、[ʌr]、[ȷ]等各种元音
张树铮(1999)提出,在现代北方方言中,古日母字实际分成了两个系列——古止摄日母字,今普通话读ər可以称为儿系字;古止摄之外的日母字,今普通话读ʐ声母,可以称为日系字。张文结合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1985)研究内容及具体方言材料,发现山东方言日系字的特点与古知庄章组字的读音有密切的联系,并对山东方言日母字的演变做了分析。杜凤梅(2010)将山东方言“日母”字的音值构拟为ɮ。此外,高晓虹(2013)《古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在官话方言中的演变》一文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所示的356个方言点的材料,选择“儿二耳”三字同音的方言点进行归类,大致可分为七类音:ər韵母、其他卷舌韵母、边音尾韵母、舌面元音韵母、边音声母、舌尖擦音声母、舌根擦音声母。接着,高文论述了非止开三日母字的演变有单一型和二分型两种途径,同时她认为止开三等字韵母发生的舌尖化音变是官话方言止开三日母字变化的关键点,最后从与日母字相配的知庄章声母这一角度解释止开三日母字今读卷舌韵母是和卷舌声母的共现;
..............................
第三章 邹平方言的声母 ........................... 19
3.1中古知庄章声母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 19
3.2中古日母字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 24
3.3中古影疑母字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 3
第四章 邹平方言的韵母 ..................... 35
4.1中古蟹摄开口字韵母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 35
4.2中古阳声韵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 37
4.3中古曾梗摄开口入声韵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及其成因 ................. 41
第五章 邹平方言的声调 .............................. 44
5.1邹平方言的声调类型及演变 ....................... 44
5.2中古清入字在邹平方言中的今读及演变 ................................. 45
第五章 邹平方言的声调
5.1邹平方言的声调类型及演变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就单字调系统而言,邹平方言的声调可以根据是否保留入声调而分为三调类和四调类,我们推测其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语言系统自身演变的快慢在共时平面上的反映。 邹平方言原都保留入声调的特征,在调类简化合并的推动下,各地入声舒化的脚步并未完全一致,因此出现了上述情况。另一种是语言外因素导致了这一差异。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人经历影响了单字调系统。例如,邹平市区的还保留入声调的多为老派发音,新派发音特别是年轻人,则只有三个单字调系统。
我们发现,无论是三调还是四调,古浊声母平声字都与今上声调类保持一致,我们倾向于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先作为阳平这一独立调类后再与上声合并。因为在《韵助略集》中声调共分为五种,分别是平、上、去、入、全,分别代表阴平、上声、去声、入声、阳平,而且邹平方言阳平、上声合并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冀鲁官话,还存在于其他官话方言区。张世方(2000)将分布在胶辽、冀鲁、中原和兰银四大官话区的三调方言点分为了八个类型,其中银川型的特点便是阳平和上声合并。张文将邹平新派的声调类型归纳为:阴平213,阳平上45,去声41,此外博山、淄川、无棣、博兴、莱芜、章丘新派也都属于银川型。张文认为,银川型三调方言演变的方式是一调调值向另一调靠拢以致混同。邹平方言阳平归入上声有可能受到了声调系统简化合并的推动作用,但阳平并入上声的趋势还有待继续观察, 这一点体现在对邹平方言单字调系统的不同记载上,第(1)至(5)条为其他文献记载,第(6)条为笔者2020年调查的:
(1)平声213 上声45 去声41 入声55 (《邹平县志》,1992) (2)平声213 阳平上45 去声41 (张世方,2005) (3)平声213 上声45 去声31 入声55 (艾红娟,2008、2012) (4)阴平213 阳平45 上声45 去声41 入声55 (《邹平县志》,2017) (5)平声213 上声54 去声31 入声33 (王小梅,2017) (6)平声213 上声53 去声31 入声55
.....................................
第六章 结语
本文以邹平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在介绍邹平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邹平内部8个乡镇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整理出了邹平方言的音系特点。
在音系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从历史演变、周边方言比较过程中对邹平方言的声韵调作进一步的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实际上,我们在记录描写现代邹平方言共时平面的语音现象时,可以发现系统性、规律性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例外,而这些“规律”和“例外”则反映出了邹平方言语音演变的过程和途径,其中起推动作用的是语音因素和非语音因素两股力量的相互影响。在声母方面,现代邹平方言知庄章声母合一型的时间不晚于清代,部分字同精组关系密切的原因是语音自身的演变,而异读或者文白读现象则是受到了周边方言的影响;中古日母字在邹平方言中规律性地分为“日系字”与“儿系字”两类,儿系字读为舌尖后浊边音[ɭ]+[ə]结构是语音系统自身演变的结果,日系字的发展则受到方言接触与权威方言的影响,有向[ʐ]合流的趋势。在韵母方面,邹平方言蟹摄开口二等字韵母的演变因洪细的不同而不同,细音读为[i ʅ y],洪音读为[iᴇ],洪音多集中于见系开口二等字,可以看做是较早语音系统的残留;咸山深臻四摄合并后,其鼻尾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化趋势;还有现代邹平方言中古曾梗摄开口入声字韵母读为[ei]的原因或是入声韵消失并入阴声韵的底层残留,这是语音系统的“自变”,而出现了文白读或又读现象(例如“宅”既可以读为[ei]也可以作[ai]音)是因为普通话的影响,在共时平面上出现了文白读的现象,呈现出共存的语音格局,后期曾梗摄开口入声洪音字的文读将逐渐覆盖白读。在声调方面,除阳平归入上声外,邹平方言既有清入独立成调也包含了清入舒化后多归阴平的演变阶段。
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部分现象描写还不够准确,不能深入解释某一现象的演变过程,视角还不够开阔,将邹平方言放入整个冀鲁官话和山东方言整体研究的能力还存在欠缺之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