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研究--以A社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9 日期:2023-06-25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在职硕士论文研究,本文以 A 社区为例,探究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策略,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针对 A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当前 A 社区社区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居民满意度不高、社区冲突发生频率高、社区治理行政化色彩严重。(2)结合 A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具体的原因,A 社区管理中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社区与居民缺乏有效沟通、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技术缺陷。(3)针对国内外典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新加坡、德国、日本、北京东城区、上海五里桥、杭州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得到社区的管理应该保证各方共同参与以及联系互动、重视民众的参与、探索多元的社区资金来源途径。(4)探究了 A 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策略,从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强化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强化措施保障等层面来强化 A 社区的管理。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对城市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 年 10 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这对于城市社区治理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逐步从单位制转向社区治理模式,在此过程中,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包括离散、疏远、社会失控等,这对于我国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时期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形式以及人民的需求,必须要重视社区管理水平的提升,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的社区治理当中重视管理、轻视服务,这种公共管理体制使得社区治理当中居民参与非常不积极,同时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政府行政管理效率低的情况下,社会基本单元的这里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社区治理模式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培养多元化的协同治理主体,并且结合互联网资源整合优势来推动城市社区的科学治理。随着新时期居民的参与意识提升以及社区治理渠道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以及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当中,但是由于基层的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主体存在利益冲突以及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多种问题,导致了社区管理的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因此,本文在实际研究时,结合 A 社区进行了案例分析,了解了 A 社区在实际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城市的社区治理模式,为 A 社区的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社区概念的研究
国外关于社区的研究已经有多年历史。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城市社区进行了分析,在欧美国家最初出现了社区建设的理念,尤其是在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转变了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Ferdinand Tennies(1887)在《共同体与社会》当中,提出了具有社区意义的词汇,并且提出了社区指的是具有亲缘关系的社会联合[1]。美国芝加哥学者 Robert Ezra Park(1932)在《城市社会化》当中提出了社区是根据一定区域所组织的人口,这些人口对于土地有着密切的依赖关系,并且社区的每一个人都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
(2)关于社区理论的研究
针对社区治理,美国学者伯克斯则提出了社区治理不仅仅是以政府为中心而是在新时期本着主体多元化的目的,使得公民、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都参与到其中,本着以公民利益为中心来实现社区的治理,提出了政府对于社区治理的作用,并且提出了政府主导作用,要求政府必须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宏观调控以及监督协调的方式来实现公共事务的管理。
加拿大多伦多学者 JimLotz(1955)提出了社区理论,并且提出了社区组织实践模式。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James E. Rothman(1968)对于社区发展社区规划以及社区经典模式进行了分析。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区的概念
1887 年,社区的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德滕尼斯首次提出。他在《公共体和社会》这本著作中,引入这个概念并进行了解释,开创性地提出了社区是由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以及利益共同体。他对社区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引领了关于社区的研究,随后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12]。滕尼斯最初提出了社区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社区的概念在后期发展当中却与地域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20 世纪初美国学者开始针对社区研究,尤其是芝加哥学派在城市社区当中,提出了社区是一群人的聚集,这些人群在地域上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迄今为止,学者并没有针对社区提出统一的概念,不同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重点不同。
对于这些概念进行总结,可以提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第一,滕尼斯,他提出社区汇集,居民的情感将具有地理位置关系、血缘关系、情感因素的居民联系在一起的总和,包括家庭、村庄、城市等。第二,麦基思,提出社区是一个共同的区域,是以社区居民共同利益为基础,涉及到了共同的领域,这个领域的大小并没有限制,而是以社区居民共同利益作为主要特征的[13]。第三,罗伯特帕特南,他认为社区指的是有共同区域的一群人,这些人在共同区域内,因此他们的生活也在彼此之间进行着,他提出了社区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在地域上具有一定人口,每一个人都处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些人口不同程度的扎根在这一片土地上。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对社区进行了研究,将社区这一概念正式引入我国,他认为社区是由若干个群体聚集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大集体。

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概念的研究,可以对于社区的特征进行关于主体、空间、关系的一个归纳[14]。首先,从主体层面来说,社区是以居民为主体的共同体,其次,从空间层面来说,社区是在一定区域内的,存在一定的地理界限,再次,从关系层面来说,

社区具有内在的联系并且彼此制约,最后,从关系的层面来说,社区的成员利益互相关联,在此区域内所有的成员都是有着共同利益的,面临着整个地域的共同问题,对于整个地域会产生一定的归属感。
........................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并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著名的行政学者 ChristopherHood(1976)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政府的重要性。美国政府改革家 David Osborne(1988)鼓吹有效率的政府,提出了政府必须要积极地进行改革。这个理论被视为是欧美国家兴起的新型行政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政府部门实行自身的改革,并且适应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关系,对于政府企业以及公民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要求,以公众为导向。政府属于是为公民提供服务的机构,这种理论建立了新型的关系,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18]。
新公共关系管理理论出现之后,公众成为了真正的受益者,政府必须要为公众提供服务,并且尊重公众的权力以及选择,政府部门在行使职能时必须要满足公众的需求。根据著名学者登哈特夫妇所提出的新公共服务实现路径,政府部门必须要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关注于人的本身,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19]。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十分重视民主、公平以及公众,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以公民为导向的行政管理理论。
在社区管理当中,新公共管理理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与居民为主的思想,将居民作为真正的主体,满足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同时要求加强公众服务的社区化。
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服务理论出现,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米基利教授提出。他在社会发展发展角度下的社会福利当中提出了社会福利理论。社会福利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取向,注重福利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20]。美国学者巴克尔提出社会福利主要指的是一种包括福利计划以及服务机构所组成的,帮助人们满足需求的国民制度。英国则提出了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主要是保障个人在收入上所遭受的损失,同时通过免费的医疗来提高人们的福利。社会福利涉及到保险、保健、福利事业以及维护收入的计划。社会福利要求社会的平等、公正,注重服务的全面性,并且提出了待遇的公平性以及高层次性。
...................................


第三章 A 社区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13
3.1A 社区治理的现状..............................13
3.2A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3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启示......................................25
4.1 国外城市管理模式及启示.....................................25
4.1.1 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25
4.1.2 德国城市管理模式.........................................26
第五章 A 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策略..............................31
5.1 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31
5.2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33

第五章 A 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5.1 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

第一,加强信息透明的公开性,保障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了提升整体的信息透明性,作为地方政府而言,需要在政府网站上设立相关的公开专栏,也要及时披露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各类信息,在公开专栏方面涉及需要包括但不限于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等内容,对于居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也应当是及时的提供相关的渠道,打通相互之间的空间。居民可以结合网络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网上投诉以及与相关的管理领导及时的沟通,结合民调的方式,来对整体的政府意见做出相关的反馈。但是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来看,很多的居民不仅仅想了解一些政策性的主动披露内容或者项目提案,更想了解到政府相关的制度建设进度,以及与个人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这能使得居民的多样需求得到根本的满足,能够在政府的门户网站以及政务大厅上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结合着 A 社区居民的这类提法就需要在信息技术以及平台建设的帮助之下去建立起专业的数据库,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根本的指导方向,构建起精细化、网格化数字化的平台,进而可以实现用户实时查询自主满足需求的相关需要。这对于传播政府的信息透明度提升以及完善各类咨询,做好相关的需求满足工作而言很有帮助。除此之外,对于传统的接待模式也应当做出革新,特别是在管理理念上,应当以为群众服务作为根本的目标解决他们所提出的各类疑惑,保障居民能够就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的方面及时的得到反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民众的利益得到根本的保证他们的诉求能够有渠道做出反应,这对于提升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度,提升社会管理能力而言也很有帮助。

.........................


第六章 结语


社区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针对社会管理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社区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以 A 社区为例,探究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策略,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针对 A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当前 A 社区社区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居民满意度不高、社区冲突发生频率高、社区治理行政化色彩严重。
(2)结合 A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具体的原因,A 社区管理中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社区与居民缺乏有效沟通、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技术缺陷。

(3)针对国内外典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新加坡、德国、日本、北京东城区、上海五里桥、杭州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得到社区的管理应该保证各方共同参与以及联系互动、重视民众的参与、探索多元的社区资金来源途径。
(4)探究了 A 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策略,从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强化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强化措施保障等层面来强化 A 社区的管理。
由于笔者个人能力的限制,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充足的数据分析,A 社区分析的局限性较大。笔者期望在日后的研究中,结合社区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能够在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多个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