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NA 的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00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笔者对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设计,将评价指标分为创新能力、环境感知能力、整合协调能力、学习吸收能力 4 个方面,创新能力包括:施工管理创新、施工技术创新、鼓励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环境感知能力包括:招标信息认知度、建筑行业规律认知度、应对环境变化能力、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竞争对手认知度;整合协调能力包括: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关系网络、跨部门合作、外部资源整合;学习吸收能力包括:新知识转化效率、对外考查交流、内部信息交流与共享。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 2019 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建筑业产值增速常年保持在 20%以上,行业总产值规模已经突破 20 万亿元大关,占国家总产值的比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 3.8%增长到了 7%,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的建筑业是经济的先导拉动性产业,目前建筑业能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观战略政策起到了拉动作用,其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仍然以投入大规模的低成本资源与劳动力的模式为主,行业利润率依然偏低[1]。与此同时,在建筑工业化技术方面,近年来涌现出建筑信息模型(BIM)、3D 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新材料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提高了建筑产品生产效率和管理绩效,打破了建筑施工企业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在业主和用户的需求方面,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DB(Design-Build)等综合性的承包模式与 BOT(Build-Operate-Transfer)、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等投资承包模式越来越受到业主的偏好,传统的工程管理服务正逐步向高质量、全方位的方向转变,对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建筑市场环境所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承包模式逐渐多样化等一系列变化不断考验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正在不断缩短。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模式如何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增长”,寻找一条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能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动态能力理论在这场研究讨论中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之一。以往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以静态环境为研究背景,而动态能力理论在强调培育企业能力的同时,更强调关注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打破企业战略发展路径的制约,克服企业能力的刚性,使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随着环境变化不断更新,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该理论为研究企业如何在动态变化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受到管理学界的普遍认可。目前动态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动态变化较强的行业,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动态能力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水平至关重要,而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不断认识、考核自身动态能力的检验标准,是企业提升动态能力的基础。因此,需要通过研究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维度,建立高效可行的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策略,进而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态能力研究现状
Teece 在 1994 年首次将动态能力的观点引入到企业能力的研究中,对动态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整合、构建、重构企业内外部的能力与资源,进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2]。该观点认为,企业仅仅依靠自身资源积累不足以支撑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Teece 在 1997 年对动态能力的含义与分析框架做了进一步阐述,“动态”一词表达了企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不断进行更新、调整。“能力”一词强调了企业适时的修整、整合与重构内外部的组织技能、资源和职业能力来适应环境变动需求的才能。Teece 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3P 模型)由流程(Process)-位势(Position)-路径(Path)三个维度构成,三者共同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3]。
在此基础上,动态能力的研究不断发展,涌现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对其关注的重点各不相同,导致了动态能力研究中存在诸多分歧,从动态能力的内涵理解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1)整合观
整合观以 Teece 为首,强调对企业各种能力的整合。Wang et al.(2007)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不断进行整合、重构、更新资源和能力一种行为,特别是对核心能力进行升级和重构,使企业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4]。Ambrosini et al(.2009)认为动态能力是整合、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5]。王核成(2005)认为动态能力观是资源观和能力观的整合,动态能力是一种更新能力的能力,是存在于企业的能力体系中的动态机制,能够推动企业能力中的各个子能力持续协调的发展[6]。
(2)流程观
流程观则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组织流程。Eisenhardt et al.(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对资源进行整合、重构、获取与释放的流程,包括具体的战略和组织的流程,并且指出该流程具有复杂性,使动态能力呈现出难以复制的特征,为企业创造长久的竞争优势提供了途径[7]。Zahra et al.(2006)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决策者通过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重构企业的资源、惯例的过程[8]。Drnevich et al.(2011)认为动态能力是开发新产品、实施新的业务流程、建立新的交易关系、改变经营方式的能力[9]。
.....................

第二章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相关概念

2.1 企业动态能力
2.1.1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自 Teece 首次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后,动态能力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动态能力提出了各自的理解,本文对部分有关动态能力的内涵的文献进行了归纳(见表 2.1)。从表中可以看到尽管动态能力的内涵并未完全统一,但是对动态能力的一些本质属性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即以“环境动态变化-动态能力-企业绩效或竞争优势”为主线。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是动态能力概念的出发点,而企业绩效或竞争优势是企业为应对环境变化的调整结果。
也可以说企业为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对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与重组,强调了企业动态能力的适应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主动的创新、学习吸收等途径获得新的知识、技术等来塑造环境变化,强调了动态能力的能动性。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指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对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企业塑造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

2.2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
2.2.1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建筑行业是先导拉动性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作用,自然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环境变化的影响[1]。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现代企业的一员,除具有企业的基础属性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异质性特征。
(1)建筑产品的单件性,不能直接复制
建筑产品是依据不同业主的要求分别定制的产品,每个项目的规模、结构、内容、用途和功能都不相同,不能按照统一图样、工艺流程批量生产,具有生产经营的一次性。即使可以选用标准设计、通用的构建和配件,也需要根据建设场地的地理环境、技术、经济等条件对建筑产品的材料、结构、施工方法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直接复制。
(2)建筑施工组织协作的综合性
建筑产品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工程力学、建筑构造、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产品上组织多专业、多工种的综合协调作业。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要与城市规划、公用事业、环境保护、质量监督和银行等社会各部门进行协作配合,具有广泛的社会综合性。
(3)技术、资源上的竞争优势持续时间较短
建筑企业在施工企业,技术、设备上的竞争优势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为在建筑行业中的大部分技术已经是较为成熟的,而建筑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别的企业竞相购买相同的设备,则竞争优势将会消失。
......................

第三章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
3.1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样本选择.............21
3.1.1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1
3.1.2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22
第四章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51
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51
4.1.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51
4.1.2 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51.
第五章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策略...........................72
5.1 提升学习吸收能力,促进知识转化为应用.....................72
5.2 注重整合协调能力,提升配置效率.............................73

第五章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策略

5.1 提升学习吸收能力,促进知识转化为应用
学习吸收能力是建筑企业动态能力核心指标中处于首位地位的指标,对于企业来说,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帮助企业筑牢根基的作用。一个注重学习能力提升的企业,整体学习氛围能够使得企业具备强大的知识转化能力,也能够更高效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从而不断推进整个企业修正自身的行为,以致于更好的在快速变化和更新的环境中找到自身定位,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学习吸收能力的提升在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具体到三级指标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想达到学习吸收能力的提升就要从提升内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升新知识转化效率和对外考察交流三个方面着手。
(1)要创造有利于学习交流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和某些物化的精神,是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与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第一,企业管理层以身作则,加强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交流,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文化渗透,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知识创新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员工建立知识型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可以达到带动员工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热情;第二,企业文化应引导员工进一步认识自我能力的提升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进而将个人的提升目标与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保同一步调,加强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培养;第三,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以项目为主的组织,很多经验、技巧、诀窍等隐性知识往往随着项目部的解散而流失,所以要建立鼓励知识交流共享、注重团队合作的知识主导型企业文化,要保证企业内部知识交流畅通,让每一名员工自愿主动地传授分享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知识,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从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使用 Ucinet 软件对国内企业动态能力的指标进行筛选,得到了企业动态能力评价具有较高的认可度的核心指标,其中二级指标 4 项,三级指标 16 项。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对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设计,将评价指标分为创新能力、环境感知能力、整合协调能力、学习吸收能力 4 个方面,创新能力包括:施工管理创新、施工技术创新、鼓励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环境感知能力包括:招标信息认知度、建筑行业规律认知度、应对环境变化能力、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竞争对手认知度;整合协调能力包括: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关系网络、跨部门合作、外部资源整合;学习吸收能力包括:新知识转化效率、对外考查交流、内部信息交流与共享。
建筑施工企业评价指标确定后,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处理调研数据计算得到指标权重,以此形成了完整的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创新能力 0.09、环境感知能力 0.235、整合协调能力 0.322、学习吸收能力 0.346;三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施工管理创新 0.010、施工技术创新 0.012、鼓励创新 0.036、经营管理创新 0.040、招标信息认知度 0.025、建筑行业规律认知度 0.026、应对环境变化能力 0.081、与利益相关者互动 0.055、竞争对手认知度 0.049、内部资源整合 0.061、外部关系网络 0.060、跨部门合作0.093、外部资源整合 0.108、新知识转化效率 0.062、对外考查交流 0.120、内部信息交流与共享 0.165。
为了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量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动态能力评价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模型,以河南 BY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计算调研数据得到了该企业动态能力的隶属度为(0.012,0.308,0.375,0.292,0.129),分别对应的评语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的最终结果为“中”。至此完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