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以来,国家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工业力量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增加,农村也逐渐地迈向现代化。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导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排放的污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这一情况也影响了城市形象。现阶段,我国现有的660个城市中建有污水处理厂共600多座,从数字上看,我国的污水处理工作十分乐观,但实际上,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都十分有限,存在较多问题,甚至有一些乡镇地区并不具备任何污水处理的设施设备。而且在天气环境不好,如大暴雨的情况下,由于污水的数量巨大,现有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将会被雨水冲击污水处理管道所带来的影响而大大降低,再加上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使用年限较长,设施设备都急需维修,污水处理厂工艺不佳,种种问题导致处理后的水质无法达到国家要求的污水处理标准。
众所周知,城市排放的污水中包括了生活污水、河流污水以及工业排放废水,而其中城市污水中有大量的细菌及病毒等,这些物质会成为污染源,导致此区域的水源产生严重的污染。被污染的水源也会对流经的土壤产生危害,进而影响作物庄稼,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果污水处理不当,人类也会因为城市污水中存在的重金属、病毒细菌等污染物出现中毒现象,城市用水循环引用后,更甚者会出现致癌的后果,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近年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修复能力已经无法承载大量的污水排放。因此,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迁建污水处理厂是势在必行,同时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对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在污水处理厂迁建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过于广泛,国家政府人员在制定解决措施之前有必要对社会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调查。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污水处理越来越引发关注,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迁建污水处理工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解决措施。而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开始开展,伴随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不在少数,这对维护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迁建污水处理厂之前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对可能发生的对社会稳定造成破坏的各种因素进行考虑,避免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能够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破坏。在此背景下,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研究已经被政府和学术界关注,国内外的学者专家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针对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价方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结合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实例,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风险因素进行深入识别,对社会上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调查,运用多种方法构建一个风险评价体系和模型,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评价,推动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理论的研究。
1.2.2 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污水进行处理并进行二次使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各个国家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不但可以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还能够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迁建污水处理工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解决措施,同时在迁建污水处理厂之前需要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对可能发生的对社会稳定造成破坏的各种因素进行考虑,避免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破坏。制定一个科学的体系和模型对迁建污水处理厂项目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分析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对于社会上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对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准确的掌控,并且根据所总结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对风险进行预防,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风险的概念
风险被普遍认为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提出防范措施的过程。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风险的研究不断加深,对于风险这一概念的定义也是越来越多,20世纪初,在《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学者提出风险是人类避免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可能性[24]。而莫贝里将风险的定义进行简化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但是综合来看,所表达的核心含义还是一致的,风险就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事件或者引发一些事件,从而对一系列的事件造成影响[25]。造成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也有可能是一种,风险是一种无法准确掌握的事件,风险对其他事件的影响是存在两面性的。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所了解的风险过于片面,往往只是在某一种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结果,这种理解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含义。每一个企业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会对项目造成两面性的影响,但是害处要远远大于好处,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损害。这些都是无法预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够正常的保证施工的进行,就会造成大量的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被定义为风险。所以也可以总结为风险是在无法预料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损失。
此外,根据对分析的定义可以去找到引发风险的原因,也就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所造成的。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一个研究者小组第一次在一个企业管理中第一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还需要与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结合,当时的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在治理公司的时候推崇股东利益最大化,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发展需要将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股东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34]。这种发展模式对这些国家的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企业的长久性发展造成了破坏。在九十年代的时候,随着对于企业管理的研究,这种管理模式被废弃,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也开始逐步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萌芽于企业管理研究领域,Dodd挑战了传统的“股东至上”企业理论,提出企业还应代表员工、消费者等利益主体,Freeman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其过程影响的人[35],Bourne认为利益相关者拥有项目利益或部分权益,影响项目或是受其影响[36],由于广义的利益相关者涵盖范围太大,邓汉慧和张子刚提出了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共同治理模式,认为对企业进行投资,或承担企业经营活动高风险的个体,或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可被认为是核心利益相关者[37]。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与组织目标的关系。贾生华和陈宏辉从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将利益相关者细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38],胡长改等人构建了PPP项目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评价了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获取能力和不确定性风险[39],陆庆平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提出企业绩效的长远保证应以尽可能满足各利益主体目标为己任。
表 3.2 风险因素分析筛选检查表
第 3 章 A 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识别 .......................17
3.1 稳定性风险识别方法与流程 ........................ 17
3.1.1 社会稳定性风险识别方法 ................. 17
3.1.2 社会稳定性风险识别流程 ..................... 17
第 4 章 A 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 ................................38
4.1 A 项目基于熵权的风险因素重要性权重的确定 ............................ 38
4.2 A 项目风险因素重要程度模糊综合评价 .................................. 40
第 5 章 社会稳定性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43
5.1 风险防范措施........................... 43
5.1.1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防范措施 ..................... 43
5.1.2 项目施工设计的防范措施 .......................... 44
第 5 章 社会稳定性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5.1 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能够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性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专家、项目参建单位、同类项目运营管理人员、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建议;充分考虑了项目的现实条件和相关责任主体落实措施的能力;确保措施的合法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5.1.1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防范措施
(1)对周边土地、房屋价值的影响方面的防范措施
项目单位提前做好相关规划控制,保证新建项目与南淀公园的高度协调性,同时项目单位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全时+定期”对周边生态环境做好监测,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应对体系。内部职工定期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能够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持续运行。
(2)对周边交通的影响防范措施
项目单位结合项目自身情况,联合当地交管部门及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车辆出行路线规划,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能够有效的引导周边居民对出行道路的择优选择,为周边居民出行给予充分的先期准备。同时,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对进出厂车辆进行冲洗处理等,不会对周边交通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并且在项目设计初期,项目单位要求设计单位做好车辆合理预控,科学合理的设置厂址路口,降低新建厂址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3)媒体舆论导向及其影响方面的防范措施
针对媒体舆论导向的风险,项目单位应对项目加强正面的宣传,引导群众对项目的正面印象,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避免群众因不了解情况而引发冲突。快速回应与项目相关的网络热点,抓住舆情引导的关键时机;主动回应网民质疑,尽快化解对立情绪,有效控制和减轻舆情的进一步演变恶化;建立舆情引导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和岗位责任制,对舆情引导工作的人员配备、工作原则、工作职能、工作重点等内容做出详细规定,并以此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图3.1风险识别流程图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目前我国需要对维护社会治安制定相应的策略。由于国内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所以存在着许多的建设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对于社会稳定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需要迫切的解决。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并且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从理论出发,找到风险,并进行有效的规范。一个项目的完成存在着很多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第二个阶段是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所以需要进行良好的防范;第三个阶段是完成阶段,在这个阶段过程中,依旧可能会爆发风险,也需要进行重视。
本文对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对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论述,并且提出了我国目前在社会风险评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本次研究对我国政府所发布的各种文件和条款进行了研究,再结合到本次的实际研究上,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价。由于本次建设项目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到的利益关系也是错综复杂,所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在对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中利用了聚类分析法,在对风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运用了熵权法,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