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创新发展比较活跃的领域。服务出口不仅可以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同时也是工农业产品出口的助推器和润滑剂。我国服务贸易长期以来处于逆差并有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利于国内服务业发展,也不利于国内工农业产品出口优化升级。2019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从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态势来看,服务贸易构成正由传统的资源或劳动密集型服务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转变。2000 年至 2018 年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养与维修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制造服务、建筑及其他商务服务等与制造业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提高了十个百分点,而以交通旅游为主的传统流通服务业所占比重则相应降低十个百分点。
从制造业升级看,随着“全球价值链”深度重组和数字网络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增强,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显著(Low,2013;黄群慧和霍景东,2015;夏杰长和倪红福,2016),服务要素投入对于制造业的创新影响越来越深,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服务出口升级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全球分工深化促使各国分工节点向价值链两端分流,服务在制造业生产中的深层嵌入带动服务贸易出口不断增长。高质量服务投入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成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根据 WIOD 数据测算①,2014 年服务业占全球增加值贸易出口比重达到 48%,其中占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相结合
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在大量阅读与制造业服务化及服务贸易相关的经典文献基础上,对综述类文献与实证类文献加以归纳,并将研究内容瞄准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高质量服务出口,以期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具体作用机制加以阐明。在此基础上,走访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及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有深入了解的资深专家,开展头脑风暴,凝练本文研究的重点方向,有针对地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优化产业及贸易政策以实现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选路径。
2.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本研究拟采取比较分析方法,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高质量服务出口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纵向比较能较为清晰直观地展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高质量服务出口之间的动态关联历程。此外,本文在面板数据基础上基于国家异质性、服务投入异质性及制造业行业异质性等三个角度进行分组比较,并在分组回归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经济体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推动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内在动因,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严谨性。
3.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相结合
本文首先从直接效应、技术与知识溢出效应及产业关联效应等角度出发进行理论机理的梳理与分析,并基于 WIOD 和 TIVA 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 2000-2015 年 42 个国家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继而借助跨国面板数据构建了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以此来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影响,以求科学回答是否可以通过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来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高质量发展。在计量方法选择上,本文主要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回归(FE)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等方法,同时通过变量替换法及工具变量法(IV-2SLS)进行稳健性检验,借以处理回归方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从而使实证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发展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厂商基于产品所衍生的增值服务,对这一概念的解读最早由 Vandermerwe 和 Rada(1988)提出。细化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Daniels(1989)认为服务可以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有效的中间服务投入可以降低由于社会分工深化所带来的额外费用,同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服务的主要中间投入来源于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性产品 ( Grubel 和 Walker,1989) ,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在流入产品生产线时会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刘继国(2008)针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趋势界定了服务投入的战略维度,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绩效进行甄别,形成基础概念模型。顾乃华(2010)基于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多重线性模型,其研究发现工业投入服务化程度与工业增加值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周大鹏(2013)基于投入产出数据量化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倾向所引致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能增加知识型服务要素密集度,并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实现范围经济,降低协调成本,最终实现价值链攀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服务投入的增加能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刘维刚和倪红福,2018)。戴翔等(2019)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考察了服务投入来源异质情形下制造业服务化对其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大小,研究表明国别来源差异对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异质性影响。按照当前的形势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已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特征之一,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服务贸易壁垒之间的交互关系也会从结构性机理上影响全球价值链深化分工的进程(刘斌和赵晓斐,2020)。
...........................
2.2 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研究
Deardorff(1984)考察了不同生产要素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并基于此论证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最终证实了 H-O 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Hoekman(2006)通过考察印度的电信、金融以及运输等部门服务贸易形式与货物出口竞争力的关系,指出服务部门的开放能提升“软”设施水平,并能通过大幅度压缩下游产品的生产运作成本来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力。程南洋等(2006)借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测度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指数和收益指数,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迟缓,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Amiti 和 Freund(2007)认为中国的服务贸易技术结构升级主要依靠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国外中间产品,如果将来自国外的中间品技术含量剔除,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仍无法脱离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尽管有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领域增长迅速,然而可能正是由于在这些高端部门从事低端制造,中国的服务出口复杂度不升反降,甚至可能陷入“扩张陷阱”(戴翔,2015)。李计广和王红梅(2017)基于中国对二十八个主要样本国十五年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随机前沿模型,并借以评估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服务出口效能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盛斌和马盈盈(2018)利用 WIOD 数据库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重新测算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并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处于不断优化的态势,但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服务增加值出口总额的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刘洪铎等(2019)基于生存分析方法发现中国服务出口生存持续期较短,其生存状态处于欧美发达国家与亚洲国家的中间水平。岳云嵩和赵佳涵(2020)基于 2008-2017 年 141 个样本国家数据分析了世界数字服务出口特征和趋势,同时指出全球数字服务出口发展状态与货物贸易和传统服务贸易相比更为不平衡。张夏等(2020)基于服务贸易出口“量”,通过增加值前向分解法和后向分解法重新测算了全球 43 个国家(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水平,并指出已有研究普遍低估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水平。与英美等服务贸易强国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尚处于初级阶段,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远低于国际均值。
..............................
第 3 章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概况........................11
3.1 世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发展概况..................................11
3.2 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概况............................12
第 4 章 理论机制........................................14
4.1 服务业内部发展水平提升的直接效应.................................14
4.2 跨国产业转移的技术与知识溢出效应.................................14
第 5 章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16
5.1 模型构建..........................................16
5.1.1 静态面板模型...................................16
5.1.2 动态面板模型...............................16
第 6 章 实证结果
6.1 基准回归结果
表 6-1 列示了式(2)的基准回归结果。为了单独观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动态影响,表 6-1 第(1)、(3)、(5)列只纳入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与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表中所示项分别为采用 OLS、FE 和SYS-GMM 等方法进行估计的结果①。实证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的情形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系数均在 1%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说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表 6-1 第(2)、(4)、(6)列为在上述变量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通过观察对比可知,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三种不同的实证方法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可见,随着服务要素的进一步碎片化与多元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通过产业反刍与竞争示范效应提升服务出口的“质”与“量”。就控制变量而言,随着技术投入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增强,人力资本水平及经济自由度的提升,一国的高质量服务出口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此外,实际有效汇率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汇率上升会对高质量服务出口产生反作用力,这可能是由于汇率上升所带来的货币升值增加了本国服务产品的出口压力,与此同时削弱本国服务出口竞争力。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第 7 章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 2000-2015 年 42 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基于内涵服务要素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投入能有效促进高质量服务出口。此外,伴随技术投入、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及一国经济自由度的提高,一国高质量服务出口竞争力也会相应提高,而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则具有反向作用力。(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通过提高一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直接效应)、推动产业跨国转移(技术及知识溢出效应)及关联产业出口升级(产业关联效应)等渠道有效促进高质量服务出口。(3)进一步检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国的服务投入对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的服务投入与高质量服务出口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发展中国家服务投入与高质量服务出口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可见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对服务投入的具体机制产生分级影响。(4)区分服务投入类型后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通讯和专业技术等生产服务核心构成的服务增加,高质量服务出口会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而金融保险作为生产服务的外围层,其影响作用略低于核心层服务行业。此外,房地产业和个人服务业的投入对高质量服务出口无明显影响特征。(5)按要素密集度细分不同制造业行业的服务投入,并基于此考察异质状态下的高质量服务出口情况,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服务投入能有效促进高质量服务出口,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服务投入的促进作用次之,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服务投入对高质量服务出口并无明显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