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集聚影响国际贸易附加值的机理及效应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21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型国际分工催生了大量的中间品需求及生产,由此造成大量中间品贸易重复统计,传统的进出口产品总值已不能准确的反映一国贸易的真实状况。因此,贸易附加值核算已经成为未来全球贸易统计的方向,出口附加值也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真实测度全球价值链中各国发挥的作用及真实出口情况,贸易附加值统计方法应运而生。全球价值链不仅使得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相互依存,也使得国内各地区的省际贸易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中西部省份逐渐开始发挥其比较优势,依靠东部沿海城市间接参与出口活动,因此,区分最终品出口的附加值究竟来源于哪些区域,对于如何协调各省贸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各省在全球价值链的攀升也成为贸易政策制定的核心。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引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逐渐开始在某一个地区高度集中,并开始发挥集聚效应,吸引其他社会经济活动逐渐靠拢。由此,金融集聚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形成和扩大。而金融集聚区作为资金与人才的“蓄水池”,在资本配置和国际贸易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美国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对区域、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带动与影响作用有目共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开放的窗口,汇聚并积累了雄厚的金融资源,金融机构也日趋集中,因此逐渐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经济中心的局势。东部地区金融业的集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竞争优势。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探究金融集聚引致贸易附加值变化的形成机理及效应。金融集聚主要通过由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与效率效应两个途径来推动贸易附加值的提升。规模效应包括通过加强风险控制能力、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对贸易附加值产生积极影响。效率效应指通过加速资金流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进而提升贸易附加值。
(2)测算各省的金融集聚程度和贸易附加值。构建金融集聚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金融集聚程度;采用 2007、2010 及 2012 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出中国各省增加值出口额、出口地区附加值以及各行业的出口附加值,并以各省增加值出口额、出口地区附加值这两个变量代表本文实证所需的贸易附加值。
(3)检验金融集聚及贸易附加值的关系。通过构建短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首先针对我国金融集聚对贸易附加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其次,采用两种不同的区域分类方法,探究不同地区的金融集聚对增加值出口及出口地区附加值的影响;最后,检验金融集聚对贸易附加值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值,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

(4)提出以金融集聚提高贸易附加值的对策建议。
...........................

第 2 章 金融集聚与贸易附加值的研究综述

2.1 金融集聚的研究
2.1.1 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
目前,揭示金融集聚形成动因的理论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理论和金融地理学理论。
Marshall(1890)最先提出规模经济的概念。随后,Kindleberger(1974)、Davis(1990)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去解释金融中心形成动因,并发现金融集聚现象出现的动因主要出于为了获得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梁颖(2006)和吴竞(2010)以我国为研究对象,也发现我国金融业出现集聚趋势是受到规模经济的吸引。潘英丽(2003)认为,金融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金融机构合作得以开展,辅助性产业得以共享。随后,黄解宇和杨再斌(2006)从金融产业本身的作用及对其他产业的反馈作用两个方面对金融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进行分析。

Thrift(1994)最先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解释了金融集聚动因,并认为,由于在企业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非标准化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损耗一部分,因此,该信息存在巨大的获取成本,且这一成本与地理距离成正比。Guillain(1999)和 Gehrig(2000)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信息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信息腹地、信息外部性和路径依赖解释金融集聚形成动因。Cotugno(2013)和 Milani(2014)从企业与金融机构贷款角度发现,资金供需双方距离的降低会显著提升企业信息的真实性,降低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靠近企业的分布偏好推动了金融集聚现象的产生。
...........................

2.2 贸易附加值的研究
通过归纳现有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关于贸易附加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贸易附加值的测算及探究贸易附加值的影响因素方面。
2.2.1 贸易附加值的测算方法

Stehrer(2012)、Timmer(2012)发现,中国的总量出口中包含了较高份额的外国增加值。因此,相比传统的贸易统计方式,附加值贸易核算更能真实地反映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获利(段小梅,2016)。如何测算贸易附加值,是研究贸易附加值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归纳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对出口附加值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主要是依靠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Hummels 等(2001)首先提出并讨论垂直专业化,由此成为附加值贸易实证研究的思想源头。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黄先海和韦畅(2007)、文东伟和冼国明(2010)等学者在垂直专业化的分析框架下利用中国统计局的投入产出表及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总出口或各部门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比重。不过,由于 HIY 方法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于进口品的使用比例一样为前提,因而该方法可能会高估出口目的地附加值。Dean 等(2007)放松了这一前提假设,并将投入产出表分离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表,据此计算出中国出口价值的 35%来自进口投入,在一些行业甚至超过了 50%。刘遵义等(2007)根据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实际情况,编制了与我国国情相符的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之后,祝坤福等(2013)根据上述方法测算发现,在 2002-2007 年,我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李昕和徐滇庆(2013)利用中国和世界的投入产出表,重新核算了中国的贸易规模和贸易余额,并发现 2007 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从官方统计的 68.02%下调为 31.59%,因此不存在严重的外贸失衡问题。

..........................

第 3 章 金融集聚影响贸易附加值的作用机理 ............................. 13
3.1 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 .................................. 13
3.1.1 缓解融资约束 ..................................... 13
3.1.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14
第 4 章 我国金融集聚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与分析 .......................................... 17
4.1 金融集聚的界定与测算分析 ............................... 17
4.1.1 金融集聚的界定 .................................. 17
4.1.2 省域金融集聚的测算方法 ........................ 17
第 5 章 我国金融集聚影响贸易附加值的实证分析 ............................. 32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32
5.2 资本配置效率的测算 ........................... 34

第 6 章 金融集聚提高贸易附加值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合理控制金融集聚程度
由于在规模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金融集聚会引发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流入,利于推动贸易附加值的提升,因此,各地政府要大力优化区域金融生态,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着重发力点,逐步建立完善的区域金融产业制度,包括金融产业的管理制度、法规制度、信用制度、文化制度及协调制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金融知识和信用宣传、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建立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途径,建立诚信奖励、失信惩治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此鼓励及引导金融机构迁移,加快金融中心的集聚过程,使金融中心尽快发挥集聚及协同效应,促进当地贸易附加值的提升。

此外,鉴于金融集聚对贸易附加值的影响为非线性,因此各地政府应基于本地金融、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引导金融机构、企业的流动,以及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科学分布,进而为贸易附加值的提升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

结论与研究展望

1、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